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论语注释 >

第16章

论语注释-第16章

小说: 论语注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完堂阶快步前行,动作像鸟儿展翅一样轻快。
  再次经过君位时,照样又恭恭敬敬。
  【读解】
  如果你把圣人想象得很神圣高大,像个英雄人物似的,那就一定会失望了。
  读罢这段文字,我们看到的圣人是个小心翼翼,在宫廷之中不敢昂首挺胸,在君王面前大气不敢出的普通人形象,普通得近乎畏缩。只有当出了宫廷,下得台阶以后,脸色才放松,动作也才轻快起来。而一旦再次经过君位,马上又会拘谨恭敬,大气不敢出。
  圣人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奇怪。孔子之所以成为人们崇敬的圣人,并不是因为他的举止行为有什么特行独立、与众不同的地方,而是因为他的思想,他的学说闪耀着智慧和仁爱的光芒。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完全可能和我们一样的是个普通人,当他走到菜市上去买东西时,你不可能凭外表和姿态就认出他是与众不同的圣人,而很可能把他看作是一个退休的老头儿,或许把他看成是一个退休的教书先生罢。因此,当他进入那禁卫森严的宫廷时感到不自然,感到紧张,甚至感到有几分战战兢兢是一点也不足为奇的。不信,你进去试试看!
  这就叫圣人也未能免俗罢。 
圣人穿不穿时装?
  【原文】
  君子①不以绀掫饰②,红紫不以为亵服③。
  当暑,袗絺綌④,必表(5)而出之。
  缁衣(6)羔裘(7),素衣麑裘(8),黄衣狐裘。
  亵裘长,短右袂(9)。
  必有寝衣(10),长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11)。去丧,无所不佩。
  非帷裳(12),必杀之(13)。
  杰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14),必朝服而朝。
  齐(15),必有明衣(16),布(17)。
  【注释】
  ①君子;指孔子。②绀(gan)掫(zhou)饰:用绀色和掫色镶边。绀,稍微带红的黑色,即天青、红青。掫,近似于绀色,颜色更暗。因为绀色近于做礼服用的黑色,所以不用来镶边(以亵渎)。③亵服:平常家居的衣服,与朝服相对。因为红紫色都是贵重的正服之色,所以不用来做家居的休闲服。④袗(zhen)絺(chi)綌(xi):袗,单衣;絺,细葛布;綌,粗葛布。(5)表:外加一件上衣。(6)缁衣:黑色衣服。这里指罩在翻毛裘衣外的上衣,下面素(白)衣、黄衣同。(7)羔裘:古代羔裘一律指黑羊羔皮裘。(8)麑(ni)裘:小鹿子皮裘,毛为白色。③袂(mei)袖子。短右袂是为了便于做事。(10)寝衣:睡衣。(11)居:坐。(12)帷裳:上朝、家祀用的礼服,用正幅布做,不剪裁,多余的布打成褶子。(12)杀(Shai)之:对正幅布进行剪裁缝制,使它有一定的样式。(14)吉月:每月初一。(15)齐:同“斋”,斋戒。(16)明衣:浴衣。(17)布:指麻布、葛布,不是棉布。
  【译文】
  君子不用绀色和掫色做衣服的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做休闲服。
  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出门时一定要加上一件外套。
  黑色外衣套黑色羊皮衣;白色外衣套白色鹿皮衣;黄色外衣套黄色狐皮衣。
  休闲的皮衣比较长,但把右边的衣袖做得短一截。
  睡觉一定要有睡衣,睡衣有一个半人那么长。
  狐貉皮毛厚,用来做坐垫。
  服丧期满以后,什么饰物都可以佩带。
  不是上朝和祭扫用的礼服,就一定要剪裁成一定的样式。
  不穿黑色的羊皮衣,不戴黑色的礼帽去吊丧。
  每月初一都一定要穿着上朝的衣服去上朝。斋戒一定有浴衣,用布做的。
  【读解】
  圣人穿不穿时装?
  圣人不仅穿时装,而且还很有讲究。
  什么颜色做什么衣服,什么颜色不能做什么衣服,什么颜色套什么颜色的衣服(比如说黑套黑,白套白,黄套黄,讲究的是和谐配色而不是反差配色),那可真是一套一套的,从理论到实践,毫不含糊,正经八百就是一个时装专家了。
  休闲服和睡衣要做得宽松长大,长大得来有点超过我们今天的想象,尤其是睡衣,一个半人长,分明就是一床被子了(我们今天的被子也没一个半人长吧),还叫什么睡衣呢?更加别出心裁的是休闲服的设计,右边的袖子短上一截以便于做事,真是想得出来啊!让我们今天的时装模特儿穿来表演一番,那才别有风味哩。
  礼服就不用说了,就像我们今天的西装一样,样式变化不大,不能随便剪裁,但其它衣服就一定要剪裁出一番样式来。什么样式呢?怎么时髦怎么剪裁。为了方便,不是连衣袖都可以一长一短吗?这种奇装异服难道还不时髦吗?
  可见,不但要讲究颜色的选择和搭配,还要追求样式的新颖别致和穿着的方便实用:休闲服是休闲服,礼服是礼服,工作服是工作服,丧服是丧服,浴衣是浴衣,睡衣是睡衣,单衣是单衣,外套是外套,皮大衣是皮大衣,还要佩带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圣人那可真是讲究得很啊!
  我们今天的俊男靓女、操哥操妹们能够追风攀比而上吗?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原文】
  齐必变食①,居必迁坐②。
  食不厌精,脍③不厌细。
  食噎而啈④,鱼馁而内败⑤,不食。色恶,不食。息(6)恶,不食.失饪(7),不食。不时(8),不食。割不正(9),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10)。
  唯酒无量,不及乱(11)。
  沽酒市脯(12),不食。
  不撤(13)姜食,不多食。
  【注释】
  ①变食:指斋戒时改变日常的饮食,不饮酒,不吃荤(指有浓厚气味的蔬菜,如蒜、韭、葱等,不指鱼肉等腥膻食物,与我们今天“荤”的概念不一样)。②迁坐:指斋戒时改变平常的住处,不与妻妾住在一起,而迁到“外寝”(或叫“正寝”)独住。③脍(kuai):切得很细的鱼和肉。④噎而啈:噎与啈同义,都指食物腐败变味,褐的程度更重。⑤馁(nei)、败:鱼腐烂叫馁,肉腐烂叫败。(6)臭:气味。(7)失饪:饪指生熟的火候,失饪即指火候不当。(8)不时:不是该吃的时候。(9)割不正;指切割不得法。刀法不好。(10)食气;气同“饩”,食气指食料,主食。(11)乱:指神志昏乱,即酒醉。(12)市脯:买来的肉干。(13)撤:去。
  【译文】
  斋戒时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住处也要变动,不要和妻妾住在一起。
  食物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切得细。
  食物变质馊臭,鱼肉腐烂,不吃。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火候不当,不吃。不是时候,不吃。切得不合刀法,不吃.没有合适的调味酱,不吃。
  肉虽然吃得多,但不超过主食。
  酒不限量,但不要喝醉。
  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
  可以吃姜,但也不宜多吃。
  【读解】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好一个美食家的追求!
  食物变质馊臭,鱼肉腐烂,不吃。这不奇怪,与我们今天的习惯一样,讲究卫生,减少疾病。
  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没有合适的调味酱,不吃。色、香、味都有讲究,这已超出了我们一般人的要求,进入美食家的行列了。因为在我们看来,起码在没有合适调味酱时还是要凑合凑合吃下去的,不会有那么大的讲究。
  火候不当,不吃;不是时候,不吃;切得不合刀法,不吃;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这简直有些过分了,分明是一个超级美食家,起码也超过了陆文夫笔下那位吃头汤阳春面的美食家了罢。
  我们不知道圣人是否吃过集体食堂,想来是没有,不然非饿肚子不可啊! 
吃饭睡觉不说话
  【原文】
  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
  吃饭不交谈,睡觉不说话。
  【读解】
  吃饭不交谈符合卫生习惯,这是没有说的。可是吃国宴呢?如果大家都不说话,只是埋头苦干--吃!那像什么话呢?起码,祝酒辞还是要的吧。莫说国宴,就是你一家子在一起吃饭,不说话试试看,不被误认为在赌气才怪哩。更何况,有人曾幽上一默说:“现在革命,就是请客吃饭。”市场经济时代,谈生意,做买卖,签合同,搞交易,大都是在饭局中“搞定”,所谓“边吃边谈”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让大家吃饭时不说话,怎么“勾兑”?怎么“搞定”?那林立的饭店酒楼岂不也要统统倒闭,关门了事?
  这就是卫生要求与人文习俗的矛盾,正如明知抽烟有损健康但大家仍要照抽不误一样。事实上,人不可能完全在科学的规范下生活,只有机器人才能做到。当然,我们并不敢亵读圣人是机器人,只不过圣人既不用去跟人“搞定”什么,又不用去“勾兑”,当然还是符合卫生习惯,吃饭不说话的好,至少是少说为妙,以免鱼刺卡住喉咙。这是可以理解的。
  不可理解的是睡觉不说话。
  谁睡觉说话来着了除非是说梦话!那么,圣人睡觉不说梦话。这还用得着说吗?难道其他人都要说梦话?岂不成了笑话!
  唯一合理的理解是,睡觉不说话不是指睡着了不说话,而是指睡觉前不说话。就像两个朋友出差,对床夜语,结果是一宿未合眼,第二天精神很不好。这是圣人反对的。又比如夫妻睡觉前枕边耳语,说些亲热话或吹些枕头风什么的。这也是圣人反对的吗?那可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了,因为据说枕前悄悄话是有利于夫妻感情和谐,婚姻生活美满的。但枕头风却是廉洁政治的大敌,所谓“枕头胜过枪头”,很多关节都是靠枕头风一吹而打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圣人反对睡觉前说话不是很有点道理吗?
  所以,坐下来就吃饭,上床去就睡觉,这是圣人的习惯,是不是一种严肃认真的生活态度所致呢? 
先进第十一
  本篇评论孔子的学生较多,尤其是对颜渊和子路。最后一章是《论语》中独特而重要的一个长篇,除思想内容外,还很抓学价值。全篇原文共26章,本书选11章。
  修身宜早不宜迟
  【原文】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①也;后进于礼乐,君子②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
  ①野人:在野的人,指没有贵族身分的一般士人。先修礼乐后做官,所以说“先进”。②君子:指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可以先世袭做官后修养礼乐,所以说“后进”。
  【译文】
  孔子说:“先修养好礼乐后做官的,是一般的士人;先有了官位后修养礼乐的,是贵族士大夫的子弟。如果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修养好礼乐的人。
  ”
  【读解】
  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这实际上就是“先进”与“后进”的区别。
  孔子的主张是“学而优则仕”,先学习,提高修养然后再去做官.而不太赞成“仕而优则学”,先得了官位然后再去进修学习。
  以我们令天的情形作不尽恰当的比拟,孔子的主张是先读书,从小学、中学、大学直做到研究生,拿了文凭后才参加工作,才分配到政府中去做公务员,然后慢慢升迁而坐上官位,担任领导人,而不大赞成先工作,提拔成干部然后才去夜大或干部培训班造修学习拿大专文凭。
  当地.这里的比拟的确是不尽恰当外,因为孔子注重的是修养乐的实际内容,要求修身宜早不宜迟,倒不是文凭的问题。只不过,文凭是你拥有修身经历的证明,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实际也是有所挂钩的。所以,我们今天的干部制度把文凭作为提升的一道硬杠子,是不是也与圣人的思想有一点渊源关系呢? 
人各有所长
  【原文】
  德行:颜渊,闵子骞①,冉伯牛②,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③:子游,子夏。
  【注释】
  ①闵子骞:孔子的学生,姓闵,名损,字子骞。②冉伯牛: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③文学:这甲的“文学”泛指古代文献。
  【译文】
  道德修养好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会说话的:宰我,子贡。宜于从政的: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子游,子夏。
  【读解】
  这十个人即孔门弟子中著名的“四科十哲”,是《论语》中经常见到的人物。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人也是一样,总是各有所长。就像制我们今天的同班同学,各有特点,各有爱好,毕业后有的从政,有的经商,有的搞科研,有的做文人,进入社会这个茫茫人海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所以,无论做教师的也好,做领导人的也好,都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每个属下的特点和所长,加以培养和任用,扬长避短,知人善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或许孔子正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才培养出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罢。 
鬼神生死之间
  【原文】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日:“敢①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注释】
  ①敢:谦词,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译文】
  子路问怎样侍奉鬼神。孔子说:“人都还难于侍奉好,谈什么侍奉鬼呢?”子路又问:“能问问死是怎么回事吗?”孔子回答说:“生还没弄清楚,怎么能搞得清死呢?”
  【读解】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子路所提出来的,就是这样一个“不问苍生问鬼神”的问题。
  在《雍也》篇里,当孔子回答樊迟关于什么是明智的问题时,已主动以鬼神的问题为例说:“致力于人世间该做的事情,对鬼神报敬而远之的态度。就可以说是明智的了。”
  现在,子路还来不明智地提出这个问题,所以孔子反问他说:“人都还难于侍奉好,谈什么侍奉鬼呢?”
  问题是,子路就是这样一个不“明智”的人,一问不成,又生一问:“能问问死是怎么回事吗?”其实还是一个“鬼”问题,所以孔子又一个反问把他推开:“生还没弄清楚,怎么能搞得清死呢?”
  那可真是问得蹊跷,答得巧妙。
  其实,孔子也不完全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把子路的问题推开在一边。在孔子看来,鬼神的问题,生死的问题,都是探索宇宙奥秘、生命本质的大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得清楚的,也不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所能搞得清楚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所以,对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既不要盲从迷信,也不要简单否定,最好是报一种“问疑”的态度,敬而远之。这种态度实际上是现实而理性的态度,也是最明智、最科学的态度。 
饶饶者易缺
  【原文】
  闵子侍侧,圁圁如也;子路,行行①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②。”
  【注释】
  行(hang)行:刚强的样子。②不得其死然:不得其死指不能尽享天年,死于非命。然,语气词,相当于“焉”。
  【译文】
  闽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和颜悦色而正直的样子;子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孔子非常高兴。但又说:“像仲由那样,恐怕难享天年吧。”
  【读解】
  古语说:“峣峣者易缺。”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