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论语注释 >

第4章

论语注释-第4章

小说: 论语注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文】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频悦色的态度最难能可贵,有事情晚辈出力,有酒莱长辈吃喝,这难道就是孝了吗?”
  【读解】
  孝心和态度其实是一个问题的里外两面。《礼记·祭义篇》说:“孝乎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孔子回答子游和子夏的两段话实际上是同样的意思。无论你是否为老人做事,也无论你是否拿好吃的给老人吃,只要你内心不恭敬,态度不好,脸色难看,就是失去了孝道的根本。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注意。 
大智若愚的颜回
  【原文】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回: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发:发挥
  【译文】
  孔子说“我和颜回谈论一整天,他从不提反对意贝和疑问,就像一个愚笨的人。可是,我注意观察他课后的情况、却发现他很能发挥我所讲的内容,颜回并不愚笨啊。
  【读解】
  有大智慧的人,不显山露水,不卖弄聪明,表面上看起来很愚笨,其实却很聪明。有句俚语说得生动:“面带猪相,心头撩亮,’可惜颜回没有照片留下,我们不知道他长得怎么样。
  《小儿语》告诉我们:“洪钟无声,满瓶不响。”俗话说”满罐水不响,半罐水响叮当,”如果你留意观察生活中这种现象真是不少。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课堂上发言最踊跃的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而往往是所请的“小聪明”。
  《老子》有句名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苏东坡补充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颜回不正是这样一个大智若愚的生动形象吗? 
观察人的方法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注释】
  视其所以:看他的所作所为。以,为。历,由,经历。②察其所安:观察他的兴趣。观其所由:考查他的经历,由,经历。
  【译文】
  孔子说:“看他的所做所为,考查他的经历,观察他的兴趣。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这个人还能够隐瞒什么呢?
  【读解】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所以,圣人有一套了解别人的方法,这就是他观察人的三个要点:既要看现实表现,也要查一查履历档案,即便不用查三代,那起码也要看一看他本人是否有“前科”啊!同时,还要观察观察他的兴趣爱好所在,是安于平淡还是热中于追名逐利呢?”如此等等。有了这三个方面的考查,谁还能隐瞒什么呢?说起来,直到今天,我们的政工干部不也还是在从这些方面来考查“人民的勤务员”,从而决定一个人的升迁沉浮吗。 
温故而知新
  【原文】
  子曰:“温故①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
  ①温故:温习旧知识,也就是”学而时习之”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而能够获得新知识,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读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悦在哪里?就在“温故而知新”。学习最重要的是获取心得,逐步达到无师自通的程度。换句话说,无师自通,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所以,高明的老师总是致力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做一个通才
  【原文】
  孔子曰:“君子不器。”
  【注释】
  器:器皿。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皿一样。”
  【读解】
  器皿各有所用,打酱油的不能买醋。装酒的不能装油。而君子进德修正,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而才能广泛,努力使自己成为适应各个方面的通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全面发展,做一个多面手,做一个开拓型的人才。 
不要吹牛皮
  【原文】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
  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行动在先,说话在后。”
  【读解】
  真正的君子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在的事情。也就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凡事先做起来,然后再说,把实际的行动放在言论的前面,而不要光吹牛不做,夸夸其谈。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是圣人所不能容忍的。 
要团结不要分裂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周:普遍比:偏私
  【译文】
  孔子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
  【读解】
  说起来,也就是要团结,不要分裂;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拉帮结派。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胸襟宽广,“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而不要心胸狭窄,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二是要以道义为重,做人主忠信,办事讲原则,而不要唯私利是图,相互勾结利用,背信弃义,以原则做交易。
  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也就是君子与小人的界线。 
书呆子与空想家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罔:通“悯”,迷罔,无知的样子。殆: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惆,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读解】
  只读书不思考是读死书的书呆子,只空想不读书是陷入玄虚的空想家。书呆子迂腐而无所作为,空想家浮躁不安而胡作非为,甚至有精神分裂的危险。所以,儒者主张既要读书又要思考。明代人陈銮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学是入书,思是出书。出入有道。学业可成。 
异端的问题
  【原文】
  子曰:“攻乎异端②,斯害也已!”
  【注释】
  攻:治,钻研。异端:指怪异的杂学邪说。也已: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
  【译文】
  孔于说:“钻研异端邪说,那是很有害的啊!”
  【读解】
  对于异端邪说的看法,历来有保守和激进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保守者往往以正统自居,把凡是不合自己见解,好走极端,走偏锋的观点都视为邪端邪说,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历史上的哥白尼、布鲁诺等都是这种观点的牺牲者。激进者往往以标新立异为时尚,喜欢以偏激、个性来走特殊的路子,钻牛角尖,他们很多时候都走入了凡胡同,自生自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的科研成果、艺术杰作都是这种标新立异的产物。所以有人专门著书《异端的权力》,为异瑞邪说当辩护人。当然,对于儒者来说,对于以中庸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来说,好走偏锋的异端邢说是不能被接受的。 
不要不懂装懂
  【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由:即仲由,孔子的学生,字子路诲女:诲,教诲,教导。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东西你都懂得了吗?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读解】
  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
  人们时常讽刺那种只会说“Yes!”的“假洋鬼子”,这是不懂装懂的典型形象。而实际上,生活中这样的“假洋鬼子”到处都是,充斥于各行各业。
  如果只是读书求知,这种“假洋鬼子”还不过是害己而已,没有什么大碍。但如果让这种人从政治国,那可就不是害己的问题了,小则害己害人,大则亡党亡国。
  所以,我们绝不要低估了不懂装懂的危害。因为它完全可能由一种个人品质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贻患无穷。 
做官的学问
  【原文】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干禄:干,求。禄,官吏的俸给。干禄也就是求做官。阙疑:阙,同“缺”,保留的意思。阙疑即对有疑问的地方持保留态度。尤:错误。阙殆:殆与疑是同义词,阙疑和阙殆意思一样,是“互文”见义的写作手法。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请教求做宫的方法。孔子回答说:“多听,对有疑问的地方持保留态度,对没有疑问的,自己说话时也要谨慎,这样就可以少过错;多看,对不理解地方持保留态度,对理解的,自己做时也要谨慎,这样就可以少后悔。说话少过错,做事少后悔,当官吃俸禄也就水到渠成了。”
  【读解】
  一般人率性而为问题不大,要想当官则必须谨言慎行,约束自己。
  常言道,说话多得罪人,做事多错误多。所以,会当官的人多半练就了一套谨言慎行的本事:但听人说了大半天,表态却是字斟句酌,嗯嗯啊啊,甚至“王顾左右而言他”,,‘却道天凉好个秋!”少表态,少做事,一张报纸一杯茶,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就不对了。
  无怪乎有人说,做官是一门学问,里面大有讲究。
  圣人可真是无所不教啊! 
提拔正直的干部
  【原文】
  哀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②,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①哀公:鲁国的国君,姓姬名蒋,鲁定公的儿子,在位27年(公元前494一466)。②举直错诸枉:举,提拔。直,正直,这里指正直的人。错,同“措”,放置。诸,“之于”的合音。枉,与“直”相对,不正直,这里指不正直的人。
  【译文】
  哀公问道:”怎样做才能使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服从;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服从。
  【读解】
  孔子曾经对学生樊迟进一步发挥了这一观点。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能够使不正直的人也正直起来。”樊迟不理解老师的话,就去请教成绩优异的同学子夏,子夏说,“这是含义非常深刻的话呀!比如说,舜帝有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皋陶,那些不正直的人就靠边站了;商汤王有天下,在众人之中提拔了伊尹,那些不正直的人也就靠边站了。”从政治国离不了选拔任用干部,干部选得好,老百姓就拥护;选得不好,老百姓就反对。好与不好,标准是正直与否。问题是,考查的难点也正是在正直与否啊! 
执政者要以身作则
  【原文】
  季康子①问:“使民敬、忠以②劝③,如之何?”子曰:“临①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①季康子:鲁国大夫,鲁哀公时的正卿,鲁国当时最有政治势力的人。②以:这里作连词用,同“和”。③劝:勤勉。④临:莅临。
  【译文】
  季康子问道:“要使老百姓恭敬、忠诚和勤勉,应该怎样做呢?”孔子说:“执政者在老百姓面前庄重,老百姓就会恭敬;执政者孝顺父母,慈爱幼小,老百姓就会忠诚;执政者提拔好人,教育能力弱的人,老百姓就会勤勉。”
  【读解】
  一言以蔽之,执政者以身作则,老百姓才会按执政者的意思办事。
  所以,古往今来的执政者总是很注意树立自身的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爱民如子的人,一个慈祥而孝敬父母的人,一个勤政而廉洁的人。
  说起来,作为一个公众形象,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圣人不是早就说过了吗?只有这样的形象,才能使老百姓恭敬、忠诚而勤勉。 
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
  【原文】
  或①谓孔子曰:“子奚②不为政?”子曰:“《书》③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④于有政⑤。’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①或:有人。②奚:何,为什么。③《书》:指《尚书》,以下几句是古《尚书》佚文,今文《尚书》无此几句。④施:延及。⑤有政:即政治,“有”字无意义,为名词词头。
  【译文】
  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说:‘孝呀,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风气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参与政治了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参与政治呢?”
  【读解】
  那就做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吧!
  或者像孔子、孟子那样,不做官,却奔走于各国之间,去做那些做官的人的座上客,以其满腹经纶,高谈阔伦地去参与政治。
  当然,这些都不是圣人的意思。
  圣人的意思说的是齐家治国的道理:只要你做到了孝弟,而且把这孝弟的精神普及运用到政治上去,这就回到有子所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的话题上去了。即使你没有当官,也为治理国家作出了贡献,这下就是参与了政治吗?
  所以,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不一定要故了,只要你在家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有助于社会安定,民风淳厚,你也就参与政治了。
  这样一说,谁还能超脱于政治之外呢? 
人不能不讲信用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①大车无輗(ni),小车无軏(ybe):古代用牛拉的车叫大车,用马拉的车叫小车。大车、小车都是把牲口套在车辕上,车辕前面有一道横木用于驾牲口,这道横木两头都有关键(活销),輗就是大车横木的关键,軏就是小车横木的关键,车子没有这个关键,无法套住牲口,当然就不能行走了。
  【译文】
  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好比大车没有套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套横木的軏,那怎么可以行走呢?”
  【读解】
  金庸笔下的韦小宝尚且知道:“君子一言既出,那个什么什么马难追。”
  所谓“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古往今来关于讲信用的精言妙语的生动故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孔子在另一个地方对子贡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颜渊》)这种对“信”的强调,使人想到文天祥的绝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或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信用高于生命。
  不过,说得最多的,强调得最重的,往往也是问题最大的。背信弃义与讲信用就像是一时孪生兄弟,他们穿越古今文化作品,跨过历史长河,直到今天,依然与我们同在。或者更准确他说,越到商品经济时代的今天,背信弃义与讲信用的矛盾越发突出,而前者还大有占上风的势头哩。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是不是应该大书特书圣人的呼吁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看过去知未来
  【原文】
  子张问:“十世①可知也②?”子曰:“殷因③于夏礼,所损益①可知也;周因于殷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