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都有可能 >

第1章

都有可能-第1章

小说: 都有可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兄弟俩小时的合影。怎么样,够调皮吧!    
    父亲在全国各地演讲时,有个理论叫做“精神病”理论。父亲说,未成年人有4个特点:一是自认为比父母聪明,瞧不起父母,对父母的说教“油盐不进”,父母还没开口,就叫父母闭嘴。二是任何国家的法律都规定,精神病与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杀人放火都不负刑事责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不听话就不应生气,把孩子当“精神病”看待好啦。三是贪玩、懒惰。四是3%~5%的孩子是“听话型”的,不用父母、老师管,而95%~97%的孩子是“不听话型”的,虽然也明白读书的道理,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和贾宝玉一样,不爱读“高考”一类的正经书,只喜欢读言情武侠小说,或踢球,或上网冲浪玩游戏聊天,特别容易中“网毒”,网瘾发作不愿学习。    
    我们兄弟俩的特点与父亲讲的一模一样,但经过父母的教育培养,我们由差生成功跳了级,并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考上了重点大学。    
    父亲还说,他之所以能以顽强的毅力,16年坚持不懈的恒心培养我们兄弟俩,与他苦难的童年有关系。古人说的“有钱难买少年穷,一代为官三代为奴”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公布我们部分老师和我家的宅电。之所以公布这些宅电,目的是使读者们可以打这些电话,去求证本书内容的真伪。写书不能骗人啊!!!再者也是为了方便读者实事求是地了解我们兄弟“11年寒窗”学习的情况。    
    1。本书作者电话:0719…8763001。    
    2。张水松:库博飞的班主任,数学老师,湖北省十大名师之一,国家特级教师,电话:0719…8669803。    
    3。易志前:国家特级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十堰市一中副校长,库博飞、库稳飞的高中生物老师,电话:0719…8655780。    
    4。黄军安:国家特级教师,湖北省优秀教师,库博飞跳级面试老师,十堰市第6中学校长,电话:0719…6853532。    
    5。陈星厚:湖北省优秀教师,库稳飞跳级面试老师,十堰市第6中学党委书记,电话:0719…8781827。    
    6。付子银:湖北省优秀教师,十堰市十大名师之一,市第6中学副校长,库博飞、库稳飞初中班主任,电话:0719…8237490。    
    7。刘策明:湖北省优秀教师,库稳飞五年级班主任,十堰市武当路小学教导处干部,电话:0719…6896606。    
    8。马兆华:库博飞、库稳飞租房房东,电话:0719…8655826。    
    9。汤久武:库博飞租房房东,电话:0719…8675770。    
    10。库锡树: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技术系副主任、教授,父亲的弟弟。他正用父亲的方法培养女儿(女儿读初三),力争圆清华、北大梦,电话:0731…6633961。    
    11。库锡桃:湖北省武穴市育才高中讲师,父亲的二弟。他正用父亲的方法培养儿子(儿子读初三),力争圆清华、北大梦,电话:0713…6227776。    
    12。库锡月:父亲最小的弟弟,他正计划用父亲的方法培养其儿子,力争让儿子13岁考大学。奶奶与其住在一起,电话:0713…8528158。    
    父亲是1959年1月1日出生的,父亲的童年,少年,甚至说在30岁之前都是非常苦的。那种苦,今天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正是那些苦难的经历,磨炼了父亲的意志,使父亲变得坚强,在培养我们兄弟时才不至于退缩和放弃。我们兄弟终生难忘父母的恩情。    
    还是先说说我们这位“名人”父亲那些苦难的经历吧,那就从我的爷爷奶奶说起。


第一章 “富三代”理论父亲的“传家宝”(图)

         
    2005年3月,父亲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看望我(库博飞)。    
    父亲经常讲起爷爷奶奶的故事,如数家珍,说这是他的“传家宝”。(本章灰底部分为父亲自述)    
    我的父母都是文盲,可是他们节衣缩食,含辛茹苦,鼓励和全力支持我们四兄弟读书、学习。正因为有这样的父母,我们兄弟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才有今天的百万财富。    
    我的父亲库子梅是个典型的中国农民,他不善言辞,可是却“外糊涂内精明”。因为穷,在社会上没有资格说话,谁都可以奚落他,批评他。爷爷去世时,父亲才8岁。父亲12岁时,奶奶投塘自尽。自此,12岁的少年父亲就走上了闯荡江湖、四海为家的挣扎之路。    
    父亲和比他大几岁的堂兄库子恒、库子高、库子净、库黑巴一起挑着货郎担到湖北、安徽、江西等地的深山里,挨家挨户做小生意。后来,他就独自一人出入武汉市,在南京、大上海及江西的九江市进货,几十种针头线脑,全凭大脑记忆,很少出现差错,可见智商还是很高的。可惜没文化,难免被人骗,一个月也赚不到几个钱,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还是不难的。可是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这种生意不准做了,全家人的生活就难以为继了。    
    这样的经历,锻炼了父亲的生存能力,更成为了我的传家宝。那时父亲做小生意,每次回家,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因他能从外面的世界带回许多故事和一些玩具,也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奋斗的动力。    
    他经常对我们讲做生意时在深山里遭遇虎豹豺狼的故事。他说自己曾经三次与老虎相遇,近在咫尺,可是不知什么原因,老虎都只是盯了父亲一会儿便转身一晃一晃地向树丛中走去……父亲也有幽默感,对我们说:“老虎不吃我们可怜的人啊?选”    
    父亲是一个很实在的人,不会说谎的。从现在的情形来看,父亲的惊险经历和那些无可奈何的话,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勇气和力量。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从来都不会退缩,我想,最原始的动力可能就是父亲的那些故事。    
    父亲虽然很穷,但是在外面混得还算不错,这是因为父亲能够助人为乐,喜欢帮助他人。    
    父亲懂一点中医,会针灸推拿,虽然是自己学的,没有什么理论,可是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这种本领可能就是一种能够获得别人尊重的绝技。    
    父亲因为长年在外四处奔波,积劳成疾,染上多种疾病,于1992年11月12日16时43分离开人世,年仅58岁。在病危前,他还在江西瑞昌市山区做小买卖,在他病重时,他的货郎担放在当地一农民家中。于是我们兄弟就发电报告诉那位江西老表,说父亲再也不能去他们家了,那些东西不要了,他现在病得很厉害。    
    江西老表收到电报,经过多方打听,跨过长江,翻山越岭,来到武穴我的老家,在父亲就要咽气的时刻,把货郎担送到了父亲的床前,还带来了父亲最喜欢吃的油面条。这位可敬的江西老表见到父亲竟泣不成声,说父亲是个好人。此时的父亲已口不能言,见到江西老表和他的货郎担就咽气了,咽气时,眼角还挂着泪花。    
    父亲之所以受到这样的尊重,是因为他在那一带,还帮许多人治病,为不少山里人解除了病痛之苦。父亲的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们,给我们以力量。父亲的经历,说明了一点:读书必须先学做人,有了良好的人品,再选择读书才是最简单而正确的道路。因此我不管自己如何辛苦,也要让孩子考上重点大学。    
    现在说说我母亲。我的母亲刘贵枝是一个忠厚善良的农村妇女,在那个年代,她的娘家是个富裕的家庭,但是母亲很不幸,生下来不到三个月,我的外婆就被日本鬼子狂轰滥炸炸死了。没有了外婆的支撑,外公顿时走投无路,只好把我娘送给梅家垸一个很贫穷的人家当养女。母亲就此落入苦难的深渊……    
    母亲曾经给我们讲述了她在当养女时的生活状况:一家人最主要的生存方式就是讨饭。夏天还好说,大家都可以出去讨饭,讨到的东西勉强可以填饱肚子,可是到了冬天,家里就只能一个人出去讨饭了,因为全家人只有一条棉裤——那是一条很珍贵的棉裤,谁出去谁就穿。    
    我对杜甫《石壕吏》中“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一句感触颇深,原来天下的穷人穷相一样啊?选母亲说,讨饭的时候,最害怕的是富人家的狗,她长年挨家挨户讨饭,每天都要被狗吓得哭几回。    
    据母亲说,他们睡觉的床,垫的是麻袋片和稻草,盖的是破棉絮和蓑衣。夏天瘙痒,而冬天则寒冷刺骨,难以入睡……    
    我娘在6岁的那年就成了“放牛女”,为一家财主放牛,春夏一大早就要上山割草,冬天赤着脚也要在雪地里牵牛饮水。    
    19岁的时候,娘与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父亲结婚。这一年正是全国大炼钢铁“大跃进”的1958年。从此,随着中国各种政治运动不断深入开展,连普通农民文盲家庭,也不得不随着政治运动的波涛而起伏,过着如今看起来是非常荒谬的生活。    
    记得大弟弟库锡树10岁时?穴1973年?雪患上了肺结核,由于家里穷,没钱医治,差点丢了性命。    
    有句话是“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可是我们家却那么不幸:人穷又遇疾病,真是“祸不单行”。    
    家中一分钱也没有,看着日益消瘦的弟弟,一向刚强的父亲委屈地低下了头,去向别人借钱,希望能治好弟弟的病。可父亲碰壁了,其实他早就知道,有钱人是不会借钱给穷人的,即使是借高利贷,他们也怕穷人家还不起——不过,当时也很少有人有钱。而穷人又哪有钱借给我们呢?芽    
    后来,一个邻居借给父亲8角钱,邻居家也很穷。    
    父亲回忆说:“当时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还是穷人能理解穷人,相互帮忙。”    
    拿到钱的第二天,母亲领着弟弟步行30里,30里啊,天还没亮就出发,走到下午1点才来到武穴人民医院。作胸部X光透视和挂号费加起来一共是5角5分,取药是免费的,剩下2角5分钱娘舍不得花。晚上,母亲带着弟弟到武穴的一些饭店捡剩的充饥,当晚母子俩相互依偎着在武穴人民医院的长条木椅上度过了一夜。从那时起,弟弟就发誓要好好读书。那时候,“穷”字一直缠绕着我们家,在我的记忆中,几乎天天缺吃、少穿、没柴烧、愁住房……    
    父母经常说:“我们家穷,你爷爷没能留下房子,就算留下了,也不够你们兄弟四人住的,现在我们要省吃俭用,要为你们四兄弟至少每人盖一间房子,你们以后就不用愁没房子住了,挣来的钱就可以拿来干其他的事了。不然的话,你们连老婆都讨不上啊?选”    
    我读书时,一年能用上3枝铅笔就是很幸运的事了,都是3分钱不带橡皮头的那一种,如果有一枝新的带橡皮头的铅笔,我就高兴坏了。    
    那时买布做衣服要靠布票。我们家分的布票全部卖了,一家人穿的衣服主要靠生产队分的棉花。多亏了我娘有一双勤劳的、灵巧的手,她虽然没有穿过绣鞋,也没有枕过绣花枕头,但她却是方圆5里闻名的绣花能手。娘心灵手巧,不论学什么,一看就会。她白天在生产队干体力活,夜晚纺线,为一些出嫁的姑娘绣嫁妆。别小看这些细活儿,我们家的一些小的零用钱完全靠娘绣花换呢。全家人穿的衣服 耆磕锿砩戏南咧肌D镒苁窃谙掳胍构辛瞬潘换岫负跏侨找乖诟苫疃?    
    我们家在全村来说,算是最穷的。说起卖口粮,当时只能偷偷地干。一旦被抓住了,那就是犯投机倒把罪,就是走资本主义的罪证。    
    我那已去世的可怜可敬的父亲,当时长年冒着随时坐大牢之风险“坚定不移地走资本主义道路”——偷卖自家的口粮?选每次卖粮食,父亲都是天黑就出发,挑着百十斤重担,往返70多里去县城。    
    那时也不仅仅我父亲一人偷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父亲说,到了县城,那儿“走资”的人可多啦。城里人也饿得发慌,半夜时分起床到通往乡村的路口接应我们“走资”的农民兄弟。那时也无假货,城里人趁月光或手电筒稍验一下货质,迅速过秤付款,背起就走人。一切都在静悄悄中进行。    
    父亲每次从县城“走资本主义道路”回来家里,放下箩筐,就倒在床上喘气出冷汗,连声说:“累死了?选累死了?选”这时的母亲就躲在一旁抹眼泪。    
    父母的苦难经历时刻提醒着我,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而活出人样的方法就是读书。不读书,你就永远翻不了身。    
    父母没文化,讲不出关于家教的大道理,但是他们的一言一行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特别是大弟弟那一场病,使他彻底认识到惟有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这一事实,从此他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今天来看,父母其实是以他们苦难的人生经历对我们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家教,他们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时刻敲打着我们。    
    怎样才能让孩子知道好好读书的意义,让孩子们知道考上名牌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让读好书、考上名牌大学在孩子们的心中“润物细无声”,入耳入脑,然后使孩子自身形成一种好好学习的习惯呢?这就是父亲所进行的家教实验的最终目标,也是他跟我们讲述这些“苦难史”的良苦用心啊!


第一章辍学、务农、苦工——我们的平民父亲

    “穷”是父亲的童年留给他的最深刻的印象,也是最痛的伤。    
    在我十多岁的时候,父母为了养家糊口,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去挣工分。而我,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自然担当起带弟弟、放学捡粪、拾柴、做饭等家务,下面还有3个弟弟要读书,家庭的种种负担迫使我离开了向往的学堂。14岁时,我从仓头初级中学辍学了,从此失去了这辈子在课堂学习的机会,现在一想到离开学堂,我就忍不住想大哭一场,多少回在梦里哭湿了衣襟?选    
    直到如今,我每年都要做几次上高中的梦?选辍学,一个多么令人万般无奈的词语啊?选    
    我辍学之后,就在家里劳动。我的年纪虽然很小,但是也要和大人们干着一样的活。    
    家里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每顿吃的都是糠粑团子。最幸运的时候也只是有稀米汤、红薯野菜,一年难得吃上一次干饭。而我因为不能继续读书和饿肚子经常跟家里赌气,娘气恼时免不了失手打我。我哭,娘却比我哭得还要伤心。    
    我就说:“娘莫哭,您打得一点都不疼,您再打几下吧!”    
    这么一说,娘就再也下不了手了,搂着我,比我哭得声音还大,还不断地捶打自己,一个劲儿地说:“娘没能耐,对不起俺娃,不能让娃继续上学读书,只能跟咱受苦,享不了福。”    
    我们母子抱头痛哭。虽然满腹委屈,但是看见无可奈何的家庭,我也只能让眼泪往肚子里咽了,把上学读书的“美梦”永远地埋在了心底。    
    辍学后,我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当年冬天,我与成年劳动力一道搞水利建设,主要工程是将一条乐斯河改道加深加宽,人工造大坝。每天天不亮就下河,天黑才收工。工地上我是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却要和大人一样挑着七八十斤重的泥土爬上三四米高的大坝。而我那时的体重才35公斤。    
    挑着比自己还重的泥土,回想起在学校里读书时的情景,我常常忍不住流下眼泪,我知道自己今生永远与心爱的学校告别了,不能上高中将成为我无法弥补的遗憾——上大学更成了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