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素食主义 >

第2章

素食主义-第2章

小说: 素食主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西方的素食化生存我的素食美女朋友

  我认识的两位西方美女楚安齐和孔思懿初到中国时,一直为饮食而发愁。她们都是纯素食者,楚是德国人,孔是法国人。她们不仅不沾一点荤腥,连动物制品如皮衣、皮包、皮鞋、皮带等都一概不用。她俩在同一所大学里任外教,都喜欢穿一身宽松的纯棉唐装,蹬一双平底带绊的中式布鞋,脖子上挂一根红线线(据说是佛教师父咒语加持过的〃金刚带〃),手腕带一串红玛瑙佛珠。而与她们金发碧眼魔鬼身材相匹配的,还有丰腴性感的双唇和双唇里娓娓逸出的〃欧式国语〃。对于那些听她们课的男生们来说,简直太养眼了,活生生把一个班的人都酷毙了!  成都著名的小吃节对大多数年轻女子,尤其是这对漂亮的洋外教,更有着难以抵挡的诱惑。我第一次就是在小吃节上认识她们的。那时她们刚来成都才两个月。这俩位飘洋过海前来教书,而实际上是想学习东方古老文化的欧洲大美人,很不习惯于中国食品店荤素混杂的经营方式。她们说欧洲许多地方的食品超市都严格区分了素食区与荤食区,而每一种合成的食品也都详细地注明了营养成份和来源。楚安齐说德国有一种随处可见的饮食店叫做 Reformhaus,这种饮食店只卖素食。据估计全德各地约有近千家,生意始终十分兴隆。Reformhaus饮食店据称是在柏林奥林匹克运动会后,才异军突起的。原因是当年马拉松赛跑的冠军,韩国人孙基忠,便是一位长年的素食者。他通常以小米、红豆及白菜为主食。这是他的体力惊人的秘密,让一向崇尚进取精神且永不言败的德国人大为叹服,因此素食也就在德国流行起来了。   当我问楚安齐德国人为什么素食者越来越多时,她举了一个例子:德国有一个少数民族Hunze族,全族人终生素食,百年来得癌症者,竟然没有一例。根据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发表的研究结果发现,该族男性素食者的白血球对抗肿瘤细胞的力量,比其他族男性强两倍,因而素食更有免疫力上的优势。当然健康仅仅是素食的一个理由,对她而言,人道地对待地球上的其它生命是一个更为重要的理由。  孔思懿非常失望地告诉我,中国这个她心目中最深沉古老的文明之地,居然满街都是麦当劳和肯德基,除了在寺庙道观里还残留着一点点东方文化神秘之美的遗迹外,一切真正的传统已经荡然无存。成都闹闹嚷嚷的小吃节并没有给这位法兰西美女留下太好的印象,她说那里面没有文化,只有商业。后来有一天,我带她俩到文殊院附近的〃真善斋〃,请掌柜的杨师傅亲自做了一套〃全素寺院菜〃,她俩品尝之后,才真正领略到了中国素食文化的悠远滋味。  在杨师傅的〃真善斋〃里,我有意介绍她们认识了两位中国的素食美女墨子和小西。墨子写诗,小西搞国画,她俩经常结伴出入于文殊院和真善斋。那里有一个青年佛学会,一些对佛学有兴趣的年轻人常常会聚在一起搞一些讨论和交流活动。两位东方的素食美女与两位西方的素食美女很快便成了好朋友。她们之间可交流的东西太多了,虽然都吃素,可背景却不一样:一方是来自于从于古老高深的佛道文化,以东方传统的素净生活方式斋心养性;另一方则是接受了西方最新潮的现代观念,以身作则地倡导绿色和平与动物保护。  更有意思的是,这位素食的日尔曼大美人后来拜倒在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里楚安齐成了一个佛教徒;而墨子在孔思懿的介绍下,最近加盟了一个国外驻中国的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现在,我的这四位素食美女朋友依然常常聚在一起,只是〃真善斋〃去不了了,因为文殊院附近的老街已全部拆除搬迁,杨师傅正在为他的素餐馆加紧物色新的口岸。


第二部分:新人类素食部落新潮素食派对(图)

  现在,好戏开始了。你看见几个学生模样的人一盘接着一盘地把〃菜〃往上抬,他们报的菜名分别是栗子炖狗肉、烤全羊、烧仔鹅、红焖兔子、清蒸乌梢蛇ÿ;ÿ;等等。然而,你心里会犯嘀咕,会不会搞错了,这些个盘子和盘子里冒着热汽的〃菜〃们都奇大无比,以致摆放它们的那张餐桌,竟足足有两张乒乓球桌那么大!  再看仔细了,你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盘中之物都是由一个个人扮演的啊。这时,上来一个戴眼镜的教授模样的人,胸前围着餐巾,左手提着一把武松杀人用的那么大一把餐刀,右手挥着一把同样大得夸张得吓人的大餐叉,来到这些〃大餐〃面前。看样子,他拿着这些大刀大叉是准备要〃大吃一顿〃。就在他跳上〃餐桌〃准备下刀下叉的时候,盘中的〃大菜〃们突然一个个全站起来了,吓得这位刚才还不可一世的食客,一出溜就钻到了桌子底下ÿ;ÿ;  这是在汉城大学一个素食派对上表演的讽刺幽默剧《奇趣烹调教室》,讲的是一个烹饪学校主张肉食的教授,被本应成为盘中餐的动物们捉弄的荒涎搞笑的故事。  你所看到的那位教授的扮演者金善永,是汉城大学建筑工程系学生。他生长在一个信仰佛教的家庭;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质疑吃肉的伦理合法性。2000年初,他加入SM冥想中心。这个组织帮助他戒掉了烟酒,并且让他毫不困难地接受了素食的生活方式。后来由于精神上的分岐,他离开了SM,在另一位素食者的介绍下,在〃地球爱〃组织的素食派对中找到了精神上的认同。这是一个新潮的素食主义团体,它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提供了各种温馨的交际氛围;为年轻的素食者,甚至为有心素食的少年人也专门组织有各类新颖的素食聚会。金善永成为〃地球爱〃戏剧小组的成员,同时还有许多素食者是这个素食俱乐部中音乐小组、舞蹈小组、诗歌小组乃至烹饪小组的成员。  如果你哈韩真的哈到了韩国,碰巧又哈成了一个素食者或〃准素食者〃,那么〃地球爱〃将是一个很好的去处。这是一个温和而积极的素食俱乐部,他们组织多姿多彩的聚会,却并不想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仅是想让这些平日里孤独的素食者们,相互分享他们在一个非素食社会里的哭笑不得的生活体验。当然对健康、环境、动物福利、人类的尊严的维护是所有素食团体的基本态度,这个温馨的组织也不例外。  除了这类素食团体(包括素食的宗教团体)的聚会之外,国外更常见的是亲友之间的家庭素食聚会。在欧美,上流社会的交际性素食派对也逐渐流行起来。据美国一家杂志报道,好莱坞的〃性感素食明星〃潘蜜拉·安德森·李、阿什丽·贾德、娜塔丽·波特曼、阿丽西娅·席尔维斯通、潘妮洛普·克鲁兹,以及乡村歌后仙妮雅·唐恩就经常组织这类风情十足的素食派对。其中以〃西班牙小辣椒〃著称的潘妮洛普·克鲁兹,在新片《女人置上》中饰演美食烹饪节目主持人,更是以其热辣无比的表演,抢尽了素食派对上所有性感美人们的风头。  2002年春天,我在成都文殊院附近的〃真善斋〃素餐馆,也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流浪者〃素食派对,主角是一队过着〃在大地上漫游〃生活的台湾流浪音乐人。他们也是一个小小的素食主义团体,每浪迹到一处,便会邀请当地的素食者们参加他们的音乐派对。丰盛的素筵之后,这些快乐的大地艺术家们便敲着手鼓,弹着吉他,拉着手风琴,一边唱他们一路写下的颂歌,一边邀请参加派对的来宾们一起跳舞。我被一位皮肤黝黑的高山族少女请出了座位。她可真算得上是一位美丽、健康、明亮、洁净、令人怦然心动、心驰神往的姑娘。当然,素食仅仅让我们成为了朋友,音乐和舞蹈则让朋友的手和心,紧紧缠绞在一起,嘿嘿,说句有点让人脸红的话,当时的手还真有点不想松开呢。


第二部分:新人类素食部落北大素食之家(图)

  北大素食研究会  〃如果你是素食者、纯粹的或不纯粹的;如果你是赞同者、实行的或不实行的;如果你是不了解的,告诉你想知道和不知道的;如果你是反对的,更欢迎彼此的交流,交流不会导致误解。〃  这是北大素食研究会会刊《菜根谭》上的一段话。这个成立于2001年5月的大学素食团体,相对于社会上一般的时尚小资们或吃素念佛的斋公斋婆们,有着更宽阔的视野和更理性的观念。北大素食研究会的成立,是源于研究会会长、哲学系研究生王文利看到的一个录像片《新美国饮食》的启发,这是前面提到的约翰·罗宾的素食书《新美国的饮食》的影像版。就是这要命的片子,让这位一向以〃寻求智慧为已任〃的高材生,一想到吃肉,便会坐立不安。  据悉,研究会的会费支出是由北大一位营养学教授赞助的。这对许多以营养不足为由的反对者们来说,无疑是最有力的回应。研究会成立时有40多名成员,大多是研究生,一年以后,研究会就已发展到200多名会员,从初入学的新生到教职员工都有。其中北大对外文化传播系教授龚文庠主任和信息系白化文教授是资深的素食主义者,并应邀作为研究会的顾问。颇有欧洲素食贵族遗风的是,研究会并不限制会员必须吃素,他们说〃自由是学术之魂。研究会的最终目的,只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乃至世界传统中悠远的素食文化。〃


第二部分:新人类素食部落不要残忍地对待生命(图)

  其实,北大有着更为久远的素食文化传统,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就是一位素食者,并且倡导过素食文化。到今天,这些蔡先生的隔代弟子们仍在提倡和传播素食文化。吃素对人体健康的良好作用目前在西方医学界虽已成定论,但在中国尚未被人们广泛接受。为此,研究会另一位〃元老级〃创始人、吃素已有6、7年的北大国际关系研究生张丽萍,面对记者采访时说:〃吃素只会使人的身体更健康,同时吃素也使人的心态变得很平和。〃北大知识产权研究生王周谊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吃素。他说人类要有爱心,而绿色餐桌提倡的就是非暴力,人与动物都是生命,人不要养成杀害、吃食生灵的习惯,不要残忍地对待生命。  校方对这些素食者们的生活选择表示理解,并专门开设了绿色素食窗口,为选择素食的学子们提供新鲜的绿色蔬菜、豆制品等,并精心搭配,以保证吃素者照样能获得全面的的营养吸收。  研究会成立以来,零星散落的大学素食者们像老区人民盼红军一样,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自己的组织。一时间素食者们蠢蠢欲动,大有〃兴风作浪〃之势,不但组织了多次研讨会,正宗在北大公开的〃未名网〃站上,开设了北大素食文化论坛,网上素食讨论也成为热门话题,非常热烈。与素食相关的北大网站上,还有绿色生命协会论坛、蚂蚁之家论坛等,主题也都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会还请来著名素食厨师到校园里组织素食聚餐会,让素食学子们不光是纸上谈兵,也用舌头去品味、用胃去盛放素食文化的奥妙滋味。  2002年春天,他们别出心裁地组织素食者们到北京广化寺,与长年素食的出家人座谈中国传统文化。而按照他们一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会后还品尝了寺庙专门为他们准备的素食午餐。清华哲学社部分成员也加盟了这次素食交流活动,广化寺著名高僧德禅法师和他们就素食文化与佛教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对话。新任研究会会长、北大国际关系系研究生张丽萍事后说,在寺庙道观品素食,能切身体会到中国传统素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它与热爱生命、珍视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素食理念,完全能够达成默契。  谈及自己三十多年的食素经历,刚从海外归来、34岁的人类学研究生李东人说的一番话颇耐人寻味。〃小时候吃素完全是被迫的,肠胃受不了,沾上肉就吐。去北大念书那会儿,学校食堂里所有窗口卖的都是大鱼大肉,没办法,一星期后我就不辞而别、跑回家了。二次返校,发现学二食堂开了一个素食窗口,据说是丁石孙校长的'旨意'。论起来那应该是北大最早的绿色厨窗,只可惜没能坚持下去。后来好多人劝我吃肉,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个心理障碍罢了。可是我得说,自己现在吃素已经从不自觉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了,理由很简单,人类没有权力吃杀别的动物!〃  说到动物的权利,李东人的情绪变得激动起来。〃我是搞生物人类学的,有机会观察到许多动物的行为,它们其实也有自己的社会、规范、关系甚至'政治',但与人类相比,一切都是以一种简单、率真、直接、最接近天性、因而也是最彻底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现在别人跟我提不得动物。我听到那些像喂养自己孩子一样照料大熊猫的人的事迹就忍不住落泪,听到那些在青藏枪杀藏羚羊的人的劣行就气得浑身发抖,觉得那样的人真不配活在世上!所以你叫我再返回头来吃我挚爱的动物的肉?谢天谢地让我打小吃素,到现在吃素已成了我惟一的选择。〃


第二部分:新人类素食部落素食者的现代理性(图)

  当然,一听说吃素就以为〃信教〃,甚至像大敌当前,往〃邪教〃方面想的人,在北大也为数不少。为此,研究会举办过好几次辩论会,通过理性的传播和交流,才使人们渐渐对素食有了一些客观的认识。他们素食的目的与传统意义上的学佛修道者们不同,研究会希望的只是让更多的人关爱生命,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至于吃不吃素,怎么吃素还得根据自身情况,以平和的心态作出理智的选择。国外素食风尚大面积流行,早已证明吃素并不是一种极端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更具有现代理性的、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吃素最直接的阻力是来自家长。据会员们说,有的家长开始也担心,因为孩子在校功课忙,再吃不好怕影响身心健康。好在山高皇帝远,将在外不受君命。但几个月下来,放假一回家,家长们见孩子们身体一直不错,甚至比原来更好,再加之素食者们拿最新的营养学知识作佐证,家长们大多也就放心了,甚至有的家长也开始尝试做素食者了。   如今,北大素食文化研究会在首都高校及外省高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种影响力甚至渐渐已扩展到校园之外。他们与北京功德林素食馆、绿色天食素食餐馆、荷塘月色素餐馆等都建立了友好关系。有一些想在北京投资素食餐饮的海外人士,还专门到北大来听取了他们的意见。


第二部分:新人类素食部落在北大的启示下(图)

  当这股〃素食之风〃在北大校园里越刮越猛,越闹越欢的时候,复旦的学生们坐不住了,他们中的素食一族也悄悄在校园里酝酿,准备〃南北呼应,见机起事〃。  复旦素食协会的倡导者黄阳兴是历史系大四学生。半年前他遇到了北大素食文化研究会的会长张丽萍,经介绍看了英国素食主义者彼得·辛格的一本书《动物解放》。这是一本令他感到触目惊心的书。活了这么大,这是第一次让他感到吃肉这样一种似乎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对世界竟有着如此巨大的影响。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公布的资料,目前,全世界仍有88个低收入的缺粮国,其中有31个国家面临粮食危机,共有8亿多人口仍然处于饥饿和长期营养不良的状态,其中有2亿多5岁以下的儿童缺少足够的食品。然而,吃肉与世界饥饿真有关系吗?  有!现在的黄阳兴会斩钉截铁地说如果人们将用来喂牲畜的谷物供给那些贫困和营养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