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2-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夫人黄克和跟随他20多年的李秘书回忆说:“那些日子,他起床后皮带还没系好,就跑到院子里,问有要批的文件没有?只要听说有文件,就不处理完了不休息。我们为了让他的病体早些得到康复,当没有急需回复的文件时,就只好骗他说没有。”
当时中苏的关系还相当紧张,毛泽东鉴于美苏争霸的世界格局,感到有望改变“两个拳头打人”的局面。而美国为了与苏联争霸,也想打中国牌,向中国强调中苏的对抗,企图利用中国作为制约苏联的筹码。
兼任总参国际形势研究小组组长的王尚荣,通过组织讨论分析发现:从经济利益和战略部署看,美苏的争夺重点依然在欧洲。苏联的陆军师,67%部署在欧洲,亚洲只占33%;部署在中苏、中蒙边境在线的苏军不足其陆军师的四分之一;美国在海外的驻军为58万,欧洲就占了31万,而亚洲、太平洋和拉美广大地区才27万。
他及时将这些研究的结论,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当基辛格在同毛泽东晤面,又强调苏联大兵压境对付中国时,毛泽东诙谐地说:你这个美国朋友不大可靠,敦刻尔克你们跑掉了。苏联的主要力量是对付你美国的,不是对付我毛泽东的。你不要拿苏联这张牌来吓唬中国。
1975年,美国防部长施莱辛格向美国会提交1976年《国防报告》后,王尚荣随即组织小组研究,发现施莱辛格的报告,对美军事战略提出了新构想,与以前比较,有三点变化:
一是主张改变在欧洲以苏、在亚洲以中国为主要作战对象的战略格局,认为苏对美威胁,不仅在欧洲,亚洲也存在。批驳了“欧洲存在缓和”,“苏联在东方遇到了麻烦”的“西和东进”论。
二是美军需和盟国一起扼守一线战略地,不可能再像二战时那样,依赖盟国部队在一线为美国赢得宝贵时间。
三是准备同苏联打长期的常规大战,批判了基辛格的西方只有靠战术乃至战略核武器,才能抵御苏对欧洲的进攻的观点。
王尚荣等认为:基辛格侧重在中苏之间玩弄权术,在“五大力量”之间搞均势平衡;而施比较实际,主张增强美国自身力量,联合盟国,利用中苏分歧,会集三种力量,对抗苏联。他的许多观点,印证了毛泽东对美苏争霸重点在欧洲等一系列分析。
就在王尚荣不知疲倦地在军事岗位尽职尽责之际,他一向敬重的周恩来因癌症不治,于1976年1月8日逝世。在悼念周恩来的日子里,新华社发了一组周恩来生前的照片,这些照片均经邓颖超审阅过。其中有一幅“周恩来”身着军装、头戴军帽,左臂微弯,右手握笔在地图上标画着什么的照片。
端详着报纸,王尚荣怎么看照片中的“周恩来”,怎么像是自己1951年在军事学院拍的照片,这张照片后来被军事博物馆收藏。可在这种悲悯的时刻,怎么好去申明那张照片不是周恩来的,而是自己的呢?
过了一段时间,王尚荣突然接到了邓颖超的电话。邓颖超在电话中说,有人告诉她那张标地图照片中的人是王尚荣,因此想了解一下有关的情况。王尚荣这才告诉邓颖超,那张照片确实是自己的。
“那你当时为什么不指出来呢?”邓颖超问道。“当时那样的气氛,我怎么好去指认这件事呢?”“那太对不起啦!照片是我审过的,那张照片上的你和总理太相像啦,结果让你这个大活人,当了一回逝去的人。”王尚荣连忙说:“没什么,没什么。”
新华社为了进一步证实照片中的人是王尚荣,还专门派了几个摄影记者,要王尚荣站在地图前,摆出同样的姿势,从各个角度拍照对比。王尚荣说:“别拍了,那就是我。”后来许多知情者出来作证,新华社做了更正,此事方了。
粉碎“四人帮”后,王尚荣在副总参谋长的岗位上又坚持工作了4年,终于因“文革”中受到较重的摧残,复出后又过于积劳,各种病患不断缠身,他不得不离开指挥岗位。
然而,党和国家没有忘记这位红军时代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坚持在战争指挥部,功勋赫赫的将军。1988年,当他正式办理离休手续时,他的胸前,又增添了一枚一级红星勋章。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二部分田恒贵:中南海里的工程师(1)
田恒贵:中南海里的工程师
毛泽东搬进中南海数年后,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决定拆除双清别墅 / 在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住进中南海 / 毛泽东一直不同意在自己房间里加修卫生间
1949年3月,毛泽东等中共领袖及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河北建屏(今平山)县,迁往北平。进入北平以后,中共中央多数机关临时安置在西山一带的公园和旧庙里,房屋简陋,办公和生活用房远远不能适应展开工作的需要。
为了尽快解决中央机关和首长办公、生活用房,中央办公厅决定筹组修建办事处,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4月,由中央供给部副部长范离、供给处副处长彭则放带领一部分人员,组建了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修建办事处。不久,中央军委总务处的许东,也带领着数十人参加到组建工作之中。
同年5月,中直修办处开始在万寿路办公。当时的中直修办处下设新市区工程处,经理处以及秘书、人事、审计、行政等直属科。当时北平的都市规划,曾有过将中央党政军中心安排在靠近旧城西郊的设想,把公主坟以西划为新市区。为建这个新市区,还成立了新市区工程处。处长是清华大学教授王明之,副处长是彭则放,经理处处长是许东。
开始的时候,新市区工程处受北平市建设局和中直修办处双重领导。建设局曹言行局长每星期二、四、六来处办公。为此还从社会上公开招收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人员的审定,均由曹言行负责。
直到了7月1日,中直修建办事处才正式宣告成立,当时还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徐特立还到会讲了话。中直修办处的主任是范离,顾问梁思成,中央办公厅有关部门也派人参加了中直修建办事处的领导管理工作。
中直修建办事处下设审计科,科长崔福长,工程师曹光柞、蔡荫华。负责审批中直各机关房屋修缮和家具购置工作。为加强领导,经中央办公厅批准,又成立了“中直各机关房屋修建管理委员会”,由范离主持,成员有中南海行政处、香山机要处、中央统战部、中央供给部、中央组织部、中直修办处等单位的几位科长毛维忠、许思忠、乔凤咏、郭青山、高应元、崔福长,以及马列学院的副秘书长刘元士。
当时中直修建办事处主要任务是: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修缮新接管的旧房屋,购置办公家具、交通工具及各种设施,同时为中央机关筹建新楼、礼堂和生活用房。仅在1949年内,就为中央机关修缮房屋近2万平方米。
在中直修建办事处成立初期,工作极为繁忙,当时立项的主要工程就有建筑新六所、中南海西楼书记处办公楼、玉泉山别墅、中央统战部办公楼、育英学校、中直保育院、北京医院门诊楼、中直礼堂及招待所、军委通讯部、中联部办公楼及宿舍等等。
工程多,任务重,就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门技能的工匠,中直修建办事处遂从各地调集这些人员。因为中直修建办事处承担的工程,都是为中共中央机关和领导人修建的,因此参与这些工程的技术人员和工匠,就多了一重要求,在政治上可靠,因而也就多了一道审定工作。本文的主人公田恒贵,就是这个时候被调到中直修建办事处来的。
从那个时候起,他就和中共中央最高领导的办公居住处所,中南海里的中央机关办公用房,以及这些机关部分干部的住所的修建、改装、维护,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南海里的几乎每一幢建筑的原貌,几经改装的变迁,他都能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
他无法忘记,因为那里面凝集了他的忠诚、智慧和辛劳,在付出忠诚、智慧、辛劳过程中发生的历历往事,以及这些往事所映衬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襟怀情操。
最初,即便是中南海里的建造维修工程,
也都由从社会上雇用营造厂的员工进行/
从社会上雇的施工队在中南海施工过程中出了个重大事故
田恒贵说他当时在山东工学院的学业还没有完全结束,就于1951年春季,和后来担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后勤处处长的王爱深、后来任北京市房管局长的周洪臻和武馨英四位同学,一起来到了北京,进了中直修办处。他还记得他来中直修办处时的领导有范离、彭则放、郭青山。
中直修办处办公地点就在北京城西的万寿路一带,这里原来曾是傅作义的办公楼。田恒贵记得办公楼周围还有沟壕,他到中直修办处刚一个星期,就被分配到中南海工作,那里的工程队伍被称为第一施工所。
田恒贵的同学王爱深,被分配在第二施工所,工地就离中直修办处不远,重要任务是负责新六所的工程。所谓新六所就是六栋楼,中共中央的五位书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一人一栋,另外还有一栋服务楼。此刻的这一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楼都盖好了,只是道路、庭院、假山等没拾掇完。除了新六所外,第二施工所还负责附近的育英小学和部分中直机关办公住宿用房的修建。
第一施工所的工程绝大多数在中南海里面,也兼管紧靠在红墙外的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的住所,例如在任弼时去世后,成为中共中央第五位书记的陈云在中南海东墙外的住所,就是田恒贵到第一施工所后,带领工人去修缮的。
中共中央部分机关和党的领袖进入中南海以后,办公、公务、住宿用房,都是利用这里原有的旧殿堂、楼阁和房屋,这些都是年久失修的老建筑了,有的栉风沐雨百多年,属于危房了,要使用必须先加修葺。此外,可利用的旧建筑都利用上之后,办公、住宿用房仍然有些紧张;有些建筑只能凑合一时,不适宜长期使用,因此还要新兴建一些房屋。这些工程,有些也由第一施工所来完成。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在刚刚进入北平以后,中央机关一直没有一支专门的房屋建造维修队伍。第一施工所组成以前,即便是中南海里的建造维修工程,也都是承包给社会上的营造厂或从营造厂雇用工匠来做。
但阶级斗争的弦马上就绷紧了,尤其是担负着警卫责任的部门,他们认为临时雇佣的人,很难一下全摸清他们的背景底细,给这他们与党的领袖和中央机关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总有几分潜在的威胁;而且施工的过程中以及施工后的质量也有些问题,还时不时发生一些扯皮的事情。
因此,中央负责行政工作的部门决定自己组织人员,成立自己的专门修理队伍。从有关资料上看到,中直修办处的人员除了像田恒贵等来自北方地区的人员外,还有从上海、广州等地调来的。
第一施工所在中南海内有些与修建相关的事情,通常要同中央办公厅的警卫处和行政处接洽请示,警卫处的处长是汪东兴,行政处的处长是伍云甫,伍云甫调走后是罗道让。与第一施工所打交道最频繁的,是中央办公厅行政处的管理科科长毛维中。
从北京大学毕业的王权是第一施工所的负责人,他在北平解放前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是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外围组织成员。田恒贵说王权人很聪明,有活动能力。他开始在香山“劳大”搞基建,后来到了中南海。另外还有一位负责人,名叫李树森,是从革命老区来的。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二部分田恒贵:中南海里的工程师(2)
刚进中南海的时候,田恒贵并不知道在中南海里住的、办公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只被告知那里是中央机关。而且进了中直修办处就强调纪律,要注意保密,不该问的不问。以致他在进了中南海两个多月之际,还不知道毛泽东就住在这里。
他第一次听说自己就工作在毛泽东居住的地方,是这一年的5月,在东八所会议室召开的一个报告会上。在这个会上做报告的,是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会议的主持者是当时中央办公厅行政处的处长协理何明孝。
田家英做的报告的题目是“学习《为人民服务》”,是他本人学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文的心得体会。田家英说:作为革命干部,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结合自己的实践强调:我们这些同志,都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很少有机会到下面直接为人民服务。然而直接为毛主席和党中央服务,实际上也就是间接的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田家英的这一课,给田恒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为自己能工作在毛泽东身边感到无上光荣。
田恒贵说:“我们刚到中直修办处,去山东调我们的郭青山就向我们介绍情况,说为什么这么急着自己组织队伍,因为前不久从社会上雇的施工队在中南海施工过程中出了事。”
当时郭青山讲得比较含糊,也没有指名道姓。进中南海以后,中央办公厅行政处处长罗道让,又对新来的人员进行教育,田恒贵才对那次事故有了清晰完整的了解。
此事发生在第一次政协会议筹备期间,会议筹备的主要负责人、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住在中南海里的纯一斋院落,周恩来有时也在那里办公。院落里的房屋年久失修,需要修葺,就从社会上雇来施工队。按规定每天收工时,施工人员要把现场清理整齐,把材料堆放好,排除可能造成伤害危险的隐患,或对危险地段做出明显警告标志。
负责检查现场的,是行政处的一位老同志,他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太清楚施工现场的清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那天,施工队清理做得比较草率,老同志也未能发现隐患。
夜里,李维汉起来上厕所,从住所出来向院子西边的厕所走去,因为看不清楚,人也比较疲劳,在经过一个既没有认真遮盖、也没有做警示标志的水表井时,掉了进去摔断了腿。在他腿伤治疗期间,年长的林伯渠不得不更多地担负了筹备政协的工作。
田恒贵到第一施工所后负责的第一个工程,并不在中南海里面,而是在中南海东墙外的陈云住所。
陈云的住所曾经是李宗仁在北平时住的房子,当年有个代号叫161,现如今做了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的幼儿园。那套房子因多年没修过了,房顶漏雨漏得厉害。因此必须进行大修,把房顶全拆了重新做。房子供暖的锅炉管道和暖气片,由于长年不用都坏了,也要全部更换新的。在小楼的后面,还新加盖了一间厨房。
因为是大修,房子里不能住人了,而且工期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结束,陈云夫妇就暂时住进了北京饭店。
联系修葺的事宜,是李树森跟田恒贵一起去的,和他们接洽的是陈云的秘书周太和。周秘书要田恒贵他们签署一份责任书,要求一个月完工。田恒贵觉得李树森是领导,就让他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