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252-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

第26章

5252-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第26章

小说: 5252-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三部分邬吉成:目击中美关系“解冻”细节(1)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美国总统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走下舷梯的尼克松,主动把手伸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周总理说了一句永载史册的话:“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这次越洋的握手震惊了世界,标志着中美关系的“解冻”,世界格局随之出现变化。围绕这次握手及为此展开的漫长外交铺垫,谈判桌旁折冲樽俎的指挥较量,已经为许多知情者追述得详实无遗。    
    然而,为确保这次握手不致因意外而中辍,其背后纤悉无遗、涓滴不漏的警卫和接待服务细节,却至今鲜为人知。而我因为自“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即主管钓鱼台国宾馆的警卫工作,故而在影响20世纪历史进程的尼克松访华期间,成为警卫工作的负责人之一,并有幸耳闻目睹甚至参与了许多未能尽披于史册的细节。    
    言及越洋的握手,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个行动准备——基辛格秘密来华。周总理称基辛格是中美关系解冻的“先导”,“他勇敢地秘密访问了中国这个所谓神秘的国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虽说美国人在1970年10月末,就向中国发出了愿意派特使赴北京的讯息,毛泽东在12月同斯诺的谈话,甚至讲了尼克松坐上飞机就可以到中国来,可我最早得知美国政府要派重要人物来华,则是在1971年的4月。    
    在中央警卫处一次党委常委会上,“文革”后直接负责周总理警卫工作的政委杨德中,谈起发生在当月的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及影响,继而说:“尼克松最近放出风来,说他的女儿可以到中国来,又说他的老婆可以来,还说他可以自己来……当然,他也可能不来,但他要搭上这条线,要谈判。谈判,我们是有条件的。”    
    5月,我又听了周总理做的国际形势的报告,其中谈到如果美国从台湾撤走,承认一个中国,中美就可以建交。周总理还在报告中谈到了外宾接待的问题。6月23日,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政治部主任王良恩,向中办有关人员做了三点传达:尼克松准备来华谈判;我方准备和他谈;如果谈的话将包括哪些内容。    
    其实在5月中旬,一封基辛格的密函,就几经巴基斯坦驻美大使希拉里、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巴基斯坦外长、中国驻伊斯兰堡大使张彤间的辗转,送到周总理手中。密函说基辛格将于6月15日后的某日到北京,“不言而喻,基辛格博士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官员的第一次会谈,要绝对保密。”    
    接待基辛格秘密来访的工作,从6月末就悄悄地动起来了,经毛泽东同意,周总理亲自部署成立了对美工作领导班子,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负责,外交部代部长姬鹏飞、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等参加。    
    周总理还与外交部、民航总局领导议定,派一个“接客”小组,前往巴基斯坦的拉瓦尔品第,接基辛格来华。    
    “接客”小组分两部分:领航组由民航北京管理局第一飞行总队总队长徐柏龄、领航员刘志义、报务员王今亮;接待组有负责会谈事务的外交部美大司司长章文晋、翻译唐闻生,负责日常生活安排的礼宾司副司长王海容、礼宾司接待处副处长唐龙彬4人。    
    领航组于7月2日,登上一架专机,秘密飞往拉瓦尔品第;又于7月6日,带准备运载基辛格的波音707飞机试航北京。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唐龙彬则先行进钓鱼台国宾馆,看有关基辛格的新闻纪录片和介绍美国国家情况的资料,做各种接待准备。    
    我用零散的纸张记上了只有我能看懂的片言/    
    5号楼内摆放的“红宝书”都被撤走了/    
    以总理名义宴请的菜谱,都由周总理亲自审定/    
    洛德用筷子和中国人一样熟练,因为他的夫人是华裔    
    周总理亲往钓鱼台国宾馆,选定了他情有独钟的、距北门不远的5号楼,作为基辛格一行的下榻之所。“文革”以后,国家元首、兄弟党一把手级以外的重要外宾,也多数被安排在5号楼或6号楼。    
    外交部派出的接待班子,就设在了与之毗邻的4号楼。后来,周总理和叶剑英元帅听取接待小组的汇报,与毛泽东主席进行联系都是在4号楼。周总理选择在4号楼办公,我个人考虑大概是出于方便工作。因为4号楼和5号楼的距离很近,他乘车到钓鱼台国宾馆与基辛格会谈,有什么需要在会谈前要交代的事,在4号楼先下车,到楼里交代完了之后,步行就可以到5号楼,走不了几步路;会谈结束有什么要商议的,也可立即步行到4号楼。而到距离稍远一点的楼,就还要多一道车辆调度和上上下下的麻烦。    
    为了确保基辛格一行的安全和秘密来访的消息不外泄,作为钓鱼台国宾馆警卫工作负责人的我,根据上级的有关指示,对钓鱼台国宾馆院内的各哨卡,做了新的部署。    
    新的部署要求:北门除参加基辛格接待的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准通行。5号楼与6号楼之间的一座小桥,新添设哨位,与此次密谈无关的人员,不能通过小桥进入5号楼区域;区域内的人员,也不从此桥外出。    
    对5号楼内房间里的摆设和招待,周总理也都一一给予了指示。他对参与接待的负责干部说:我们欢迎人家来,就得要热情,否则就太不礼貌,但也不要强加于人。他要求接待人员脑子里要有一切言行举止,都要从有利于这次中美高级会晤气氛出发的意识。    
    接待负责干部对参加这次接待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警卫人员、服务人员和司机,均作了严格规定:严守秘密,保证安全,在执行任务期间不回家,不能往外面打电话,不准做记录。    
    也正是因为有如此严格的规定,养成了多年记日记习惯的我,记事本里的这几天是空白的。只是出于工作的安排和事后的总结,我用零散的纸张记上了只有我能看懂的片言。外交部接待组的人员,也被要求不准带小本子,领导布置的工作只能靠脑子记。    
    5号楼的部分房间,立即被组织人力粉刷一新。沙发、窗帘和一些家具,也全换了新的,空调等设备也做了全面检查。基辛格房间的客厅里,增摆了酒台,放了各种中外名酒和香烟等。当然,这些都得到了周总理的指点。    
    “文化大革命”时期,钓鱼台各楼内,都摆放着“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接待人员也按照周总理的指示,把这些语录撤走了。然而出乎接待人员意料的是,后来住在这里的基辛格一行临走时,竟特意向我方提出想要《毛泽东选集》。    
    当时钓鱼台国宾馆各楼楼道和房间里陈设的工艺品,也染有很浓的“文化大革命”色彩,像墙上挂着的宣传画,以及有红卫兵形象的瓷塑等,这些也都被有鉴赏价值的文物、国画等取代了。楼内摆放的报刊杂志,也作了一番挑选。基辛格住的房间里,放进了由宾馆赠送的大花篮。    
    关于房间的布置检查,还要说一点的是,汪东兴曾亲自向我和李连水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检查5号楼内有没有安录音监听器材,有没有可能导致失密的装置。我印象汪东兴是在基辛格来华前布置的这项任务,但是否和基辛格在此下榻有直接关系,我并不清楚。他布置后,我和李连水立即去了5号楼。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三部分邬吉成:目击中美关系“解冻”细节(2)

    当时就我和李连水两个人进入到5号楼里,把该楼的大门一关,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检查。我们把每一个犄角旮旯,桌子上下,沙发前后,橱柜里外,床铺底下,所有明线(台灯、落地灯、电视、电话线)都仔细查看了一遍,还把电视天线也给拉了出来,又把插座都打开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监听或可能把房间里的谈话泄露出去的设备和装置。我们随后将检查的情况,向汪东兴做了汇报。    
    对基辛格一行的饮食,周总理考虑的更为周到。当时的钓鱼台国宾馆还没有契司(即奶酪),听说美国人爱吃契司,就专门到北京饭店去取。了解到美国人爱吃海味,就准备了鲍鱼、海参、海贝等海鲜。    
    基辛格等在京两天的菜谱,都是事先定好的,每餐不重复。以总理名义宴请的菜谱,则由周总理亲自审定。他还提出,应该让美国人尝尝烤鸭。考虑到去烤鸭店不方便,接待组就请了北京烤鸭店的一位老厨师,在钓鱼台搞了个小烤炉。    
    接待组还专门安排了一个西餐厨师,可后来基辛格一行来时都要求吃中餐,而且他们对中餐都显示了很高的兴趣,也很习惯。洛德用筷子和中国人一样熟练,因为他的夫人是华裔,当然这是后话。    
    能容纳100多旅客的机舱,只有4名接待组成员/    
    接待组为防止意外,走漏消息,就一直呆在使馆休息/    
    警卫看清汽车牌号后,就挥手放行/    
    在苏尔坦?穆罕默德?汗之后,闪出来一个肥胖的身影    
    接待组离京前,周总理和其他相关领导,同他们谈了这次任务的重要意义,做了最后一番叮嘱。    
    周总理说:这是中美高层交往中断了20年后第一次重要的高级会晤,这说明了美国封锁敌视中国政策的完全失败。为了摆脱被动局面,美国不得不放下一贯傲慢的架子,跑到北京来与我们会谈。不是我们有求于他们,而首先是他们有求于我们,我们应该本着落落大方,以礼相待,不卑不亢的精神做好这次工作。    
    7月8日凌晨,接待组在内部军用的南苑机场登机。他们乘坐的,就是那架由徐柏龄等领航带过来的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707专机,专机是7日从拉瓦尔品第国际机场试航抵达南苑机场的。    
    能容纳100多旅客的机舱,只有4名接待组成员,显得十分清静。4个多小时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伊斯兰堡查克拉拉机场特别停机坪。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已在机场等候。    
    接待组成员下机后,未顾得上和张大使说几句话,就立即乘车直奔大使官邸。由于美方强调会谈要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将此行的代号定为“阿波罗1号”,因此接待组为防止意外,走漏消息,就一直呆在使馆休息。    
    晚上8时,张彤大使和接待组应叶海亚?汗总统邀请,赴总统府参加晚宴。也是出于保密的原因吧,巴方仅有巴基斯坦副总军法执行官、陆军参谋长哈米德?汗上将,国防部秘书艾哈默德吉亚斯乌丁,安全委员会主席乌玛尔,外交部外事秘书苏尔坦?穆罕默德?汗作陪。    
    席间,叶海亚?汗总统简述了基辛格到巴基斯坦后的活动,他本人和基辛格会晤的情况,并告知为避开外界的注意,基辛格将装病。叶海亚?汗认为中美两个大国长期处于隔绝状态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符,对他这次能当中间人,对中美高级会晤做出贡献表示荣幸。    
    章文晋代表中国政府对叶海亚?汗总统的帮助和协作表示了感谢。晚宴到11时才结束,接待组回到住地,立即开会商量第二天的工作。那一晚,他们只休息了两个多小时。    
    7月9日凌晨3时30分,接待组在安全委员会主席乌玛尔陪同下,乘车前往机场。整个城市仍在沉睡之中,沿街没有行人和车辆,只有灰暗的路灯在闪烁。机场门口的警卫,看清汽车牌号后,就挥手放行,汽车一直开到停机坪。    
    波音707还停在那里,机舱内所有的窗户全部关闭,接待组人员在舱门附近就座。大约4时30分左右,两辆黑色轿车也开到舷梯下。在苏尔坦?穆罕默德?汗之后,闪出来一个肥胖的身影,戴着一副墨镜,一顶大沿帽,他就是基辛格。    
    随基辛格而来的,是他的政治事务助手温斯顿?洛德、东亚事物助理约翰?霍尔德里奇,负责生活事务的迪克?迈斯泽。他们看上去都很年轻,约30多岁,但已从事外交工作多年。另外还有两名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苏尔坦?穆罕默德?汗先生为双方作了介绍后就下了飞机。    
    听到这个名字,接待组的人感到吃惊/    
    基辛格称病临时取消了巴方准备的有90位高级官员作陪的晚宴/    
    连美国驻巴基斯坦的大使法兰也被蒙在鼓里/    
    一条本来会震惊世界的新闻,在值班编辑手里报废了    
    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中美双方的人员,挪动到一张小桌旁,围坐在一起。开始时,双方都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对方,气氛显得十分紧张。美方的两个特工更是如临大敌,他们都用手铐把自己的手锁在黑色文件包的提手上,中方的人员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后来,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这两个特工在登机前才刚刚知道要做一次神秘之行。    
    相互致意后,基辛格对唐闻生说:“很高兴能见到南茜?唐。”听到这个名字,接待组的人感到吃惊。唐闻生立刻解释说,这是她在美国时的名字。显然,美方得悉中方人员姓名后,已通过有关方面,了解了相关情况。    
    基辛格很善于调节气氛,他开玩笑说唐闻生可以竞选美国总统,而他自己则没有资格,因为唐闻生出生在美国,而他不是。在座的人都被他逗笑了。    
    章文晋问起了基辛格在巴基斯坦装病的情况,基辛格便讲了他如何患了“轻微胃失调”,临时取消了巴方准备的有90位高级官员作陪的晚宴,宣布要到叶海亚?汗总统纳蒂亚加利别墅休养,然后一支乔装的车队招摇过市……    
    “我这次去中国很秘密,谁都不知道,早上起床我连警卫都没有告诉。一会儿,他可能会因为找不到主人而急坏的。不过不要紧,巴基斯坦人会告诉他,说我到总统府去了。”基辛格继续着诙谐的故事,笑声再次洋溢在机舱。    
    也许是为了表示正式吧,章文晋虽精通英文,但谈话时还是通过唐闻生翻译。基辛格告诉章文晋,他此行的目的是宣告美中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最好首先就整个国际形势取得一致看法。章文晋表示,周总理准备就广泛的问题与他交换意见。基辛格随后又问了一些有关北京的气候和风土人情的情况。    
    气氛慢慢地轻松起来。基辛格给中方接待人员的第一印象是反应敏锐,知识丰富,精力充沛。但他的英文发音很怪,开始时不大容易听懂。    
    考虑北京的紧张活动,双方闲谈了不大一会儿,就分开休息。中方在前舱,美方在后舱。不知不觉中,飞机已经越过了国境。一切都仿佛在悄然之中,连美国驻巴基斯坦的大使法兰也被蒙在鼓里,可就有传闻说这一秘密之旅,差一点天机泄露。    
    基辛格登机时,曾在巴基斯坦外交部任过职的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者贝格,不知为何也在机场,他发现了基辛格。“那不是基辛格吗?”他凑到机场负责人身边。“是的。”机场负责人脱口而出。“他去哪里?”“中国。”“他去干什么?”“不知道。”一切都在下意识当中。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三部分邬吉成:目击中美关系“解冻”细节(3)

    贝格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