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2-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三部分邬吉成:目击中美关系“解冻”细节(3)
贝格在无意中获此重大新闻,喜出望外,随即向报社发了一条急电:“记者在拉瓦尔品第机场获悉,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一行已于7月9日凌晨4时,乘坐一架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飞往中国。”
伦敦《每日电讯报》的值班编辑看到来电,吃惊得不敢相信,大骂贝格“荒唐”,把电稿归入了废稿栏内。一条本来会震惊世界的新闻,就这样报废了。
洛德成为第一个进入新中国这神秘国家的美国官员
基辛格把随员拉到院子里面,以散步为由商讨有关问题
美国人觉得他们被“软禁”了/两个美国特工人员,似乎很不习惯这次秘密行动
经过4小时45分钟、2400英里的飞行,飞机按预定于北京时间中午12时15分抵达南苑。为安全起见,在专机飞临近北京上空时,中国空军出动了两架战斗机,为专机护航。
当飞机平稳地降落在南苑机场跑道上时,基辛格一行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烈鼓起掌来,中方人员也跟着鼓掌,祝贺平安抵达北京。当时显得最为兴奋的是洛德,因他坐在飞机前排,因而成为第一个进入新中国这神秘国家的美国官员,他说他比另外几个美国人“大约领先了5码”。
这是个夏天的中午,多云、闷热。叶剑英元帅已经等候在停机坪上,他和黄华大使、外交部礼宾司司长韩叙、翻译冀朝铸交谈着什么。基辛格首先走下飞机,叶剑英元帅迎上前用浓重的广东口音连声说,“欢迎你!欢迎你!”随后,他们坐进拉着深色窗帘的红旗轿车,直奔钓鱼台国宾馆。
刚刚在5号楼安顿下来,基辛格等人即得知周总理下午3时要来宾馆会晤。他顾不上休息,就把随员拉到院子里面,以散步为由商讨有关问题。此后,他们始终采取这种方法商量问题,哪怕是晚上很晚,仍要在外散步。在室内偶尔交谈时,也要打开收音机,放大音量。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害怕交谈的内容被窃听。
有一次,基辛格等人散步走到5号楼和6号楼之间的小桥。因为警卫得到命令,除中方参与会谈人员,严禁任何人通过小桥,他们理所当然地被警卫挡了回来。基辛格等人很不高兴,提出意见,仿佛他们被“软禁”了。
中国方面马上对他们说:难道你们忘记自己一再提出的要求了吗?警卫人员这样,正是按照你们要求做的。基辛格等这才恍然记起:绝对保密,正是美国方面向中方一再强调的。
随基辛格来的两个美国特工人员,似乎很不习惯这次秘密行动,常常显露出很紧张的样子,跟在基辛格后面寸步不离。连基辛格与周总理进行小范围会晤,他们也千方百计想挤进去。我方告诉他们这样是违反常规的,因基辛格本人也不同意,他们只好带着满脸的焦虑,在外面等候。
在5号楼一层,住着接待组的部分成员、一位翻译、几个警卫和服务员。基辛格一行住在楼上,有什么事情要与中方沟通,就到一层找负责日常生活和联络的唐龙彬,由他和相关部门和人员联系。
准备工作十分周到完善,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意外/
霍尔德里奇指着封面上的毛主席语录,问这是怎么回事/
美方人员误以为这是中方怀有什么用意特意这样做的/
毛主席听罢哈哈一笑说:那是放空炮
周总理对基辛格一行的生活起居十分关心,接待人员每次向他汇报有关事宜时,他总要询问客人习惯不习惯,反复交代要保证客人的身体健康。接待人员自我感觉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十分周到完善,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意外。
一天下午,基辛格的助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助理约翰?霍尔德里奇,拿着一叠新华社英文新闻稿,找到了接待组负责联络的人员。他指着封面上的毛主席语录,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联络人员一看,那段语录摘的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霍尔德里奇说:“这是从我们个人的住房里搜集到的,我们希望这些新闻稿是被错误地放到了房间里。”很显然,美方人员误以为这是中方怀有什么用意特意这样做的。
其实,给下榻的外宾房间送新闻报刊,是国宾馆的例行公事,但这件事还是被汇报到周总理和叶剑英元帅那里。周总理明确交代,以后所有报刊、杂志均放在走廊,由下榻的外宾自愿选择提取。
这件事后来又向毛主席做了汇报,毛主席听罢哈哈一笑,对在场的人说:你们告诉他们,那是放空炮。他们不是也整天在喊要消灭共产主义吗?这就算是空对空吧。从那儿以后,“报刊事件”和毛主席空对空的妙论,就成为参与中美关系“解冻”过程相关人员聚首时,要反复学说的“笑话”。
还有一次,美方人员大概是想试探一下中国的服务员是否收小费,就在废纸篓里放了一张10美元的钞票。钓鱼台国宾馆的服务员捡到后,立即交到领导那里,请示如何处理。
负责接待的人员商议后,让服务员把钱放在了外宾房间里的办公桌上。事后,美方人员在和中方人员交谈中说:你们的服务员真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
7月10日上午,中国方面安排基辛格等到故宫博物院参观,这是秘密之行中唯一的一项外出活动。按照美方的要求,中方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对外关闭了故宫的部分景点,沿线只安排了几名便衣保卫人员。
陪同基辛格参观的,只有黄华等少数几位外交官员。不知内情的基辛格在参观时说:今天的故宫显得格外清静和宽敞。中国方面特意安排了一名摄影记者,给大家拍照留念。可只拍了几张,基辛格就开玩笑说:“还是少照一些为宜,否则白宫知道后,还以为我们在中国只顾游山玩水,不务正业呐!”
周总理对洛德说:“小伙子,好年轻啊。我们应该是半个亲戚呢。”/
“这次很对不起啦,没能以正式公开的方式来欢迎你,以后再补上。”/
两个美国特工人员,终于把随身不离的文件箱放在一边/
基辛格向华盛顿发出密码电报“我找到了”
以基辛格为“先导”的中美高层第一次接触会谈,是在严格保密和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的。基辛格等在北京停留了48小时,同周总理的会谈就占用了17个小时,平均每天会谈8小时以上。根据周总理的安排,会谈在基辛格住地钓鱼台国宾馆和人民大会堂两地轮流举行。
参与接待和警卫的人员后来听说,会谈前的寒暄,气氛还是相当轻松的。例如在31岁的洛德向周恩来总理自报姓名后,周总理对他说:“小伙子,好年轻啊。我们应该是半个亲戚呢。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
最后一次会谈,是在钓鱼台国宾馆的5号楼进行的,一直延续到11日上午10点多,超过了预定时间。在外面等候的相关人员都十分着急,盯着会谈室的门,不断让服务员送湿毛巾、咖啡和浓茶进去,并探听一下会谈的进展。
3个多小时过去了,门终于打开。会谈双方人员面带笑意走出大厅,基辛格把周总理一直送上了汽车。这时,大家心里已经明白了八九分,谈判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三部分邬吉成:目击中美关系“解冻”细节(4)
会谈结束后,叶剑英元帅来宾馆,与基辛格一行进其在华的最后一次午餐。两天来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醇香的茅台酒打开了,所有在座者都在浅酌中谈笑风生。
叶剑英元帅风趣地对基辛格说:“这次很对不起啦,没能以正式公开的方式来欢迎你,以后再补上。下次来就不需要再躲在这里了,可以到烤鸭店品尝烤鸭,也可到东来顺吃涮羊肉,还可以给你们的家人买些纪念品。”
一直把临深履薄神情挂在脸上的两个美国特工人员,终于把随身不离或铐在手腕的文件箱,放在了一边,和中国的工作人员一起喝酒。当我们的人员提醒他们注意文件箱时,他们大大咧咧地说:“现在不需要了。”在毫无拘束的闲聊中,他们对我们警卫干部讲述了白宫特工人员的职责和保卫总统的一些措施。
基辛格的一位随行人员说,今天这顿饭,才是来北京后吃到的最香的一顿中国饭。洛德还给负责美国来宾生活的唐龙彬祝酒,称赞中国礼宾工作做得出色,说待美国总统来访时,希望美方礼宾人员能好好向中国的同行学习取经。
离开宾馆前,基辛格及随行人员又到院子里散步。这次,他们不再像前几次那样交头接耳,处处设防了,不远的我方警卫人员,时而可以听到他们哼着欢乐的美国小调。
分手的时候到了,钓鱼台国宾馆的全体服务员和厨师都出来列队欢送,大家相互热情握手,流露出依依惜别之情。我方人员向美方人员赠送了一些工艺品以及美国客人在北京的影集,他们还主动向我们索要了他们在华这两天的《人民日报》。
基辛格等离京时,叶剑英、黄华、韩叙、唐龙彬到机场,为他们送行。返回伊斯兰堡,基辛格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华盛顿发出密码电报“我找到了”。这句短语的真实含义,华盛顿方面很清楚,那就是北京之行取得成功。
4天之后,也就是7月15日,一份“让全世界都震惊”的公告,由中、美两方同时向外界发布。美国时间的当晚7点,总统尼克松突然在电视屏幕上出现。他笑容可掬地对美国观众说:“我要求占用今晚的这段时间,是为了宣布我们为了建立世界持久和平而做的努力中的一件大事……我现在宣读的公告将同时在北京和美国发表。”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亨利?基辛格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林彪事件”的突发,并没有影响中美关系“解冻”的进程/
此次接待和警卫工作,应视为尼克松访华的预演/
“要把飞机场的标语检查一下,有哪些不适合的取下来。”/
“总理同意跟随基辛格来的警卫人员带武器。”
基辛格离开中国后刚过两个月,中国就发生了一件令国人惊异,也让我处于高度紧张戒备中的大事。这就是已经在前面说到的林彪携妻子、儿子私乘飞机叛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
直到10月1日国庆节来临,幽雅的国宾馆内,仍处在一片剑拔弩张的氛围里。可10月2日,我接到通知匆匆赶到北京机场,开会研究的却是有关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和警卫安全问题。显然,“林彪事件”的突发,并没有影响中美关系“解冻”的进程。
外交部美大司司长章文晋首先向与会者介绍情况说:“两个多月前秘密来我国的基辛格,将于10月20日再次到北京,为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做具体安排,他来的消息将在10月5日发布。”
“为了给尼克松总统试航,基辛格此次将乘坐美国总统的‘空军一号’专机,沿尼克松访华时预定的航线飞行。飞机中途在夏威夷逗留,在威克岛加油,然后到上海,再飞北京。这样安排是为了使尼克松一行在到达中国时,不致因时间差和高速飞行的不适过分疲劳。”
正是因为基辛格的这次行程具有为总统试航的内涵,所以涉及到的接待和警卫工作,应视为尼克松访华的预演。会上商讨了空中交通管制、空中通讯、飞行资料、是否护航、专机的放置和护卫、飞机降落后使用的交通工具、饮食供给等问题。
会上还传达了周总理的有关指示:
“(专机)还是停在东郊(即首都机场),可离主楼远些。走(指从机场到宾馆)的办法,美国是直升飞机,我们也可以用,这样一下就可以拉到钓鱼台。有没有降落点?将来尼克松也可以用。第二个方案是从停机坪上车到钓鱼台,还是采用第二个方案。”
“要把飞机场的标语检查一下,有哪些不适合的取下来。美机组人员倾向于住东郊机场。上海机场,广州机场,外交部、民航要去检查一下,主要是安全问题,具体由八三四一部队、外交部、卫戍区负责,由李耀文主持。”李耀文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支左”到外交部的,此刻是外交部负责人之一。
中央警卫团政委杨德中说:“送基辛格来的机组的接待、安全,由民航负责。在上海吃饭,加油等事务要提前检查一下。在北京降落的停机坪须尽快选定。专机的保卫,北京卫戍区专门开会研究一下。究竟是直升飞机安全,还是汽车安全?也要论证一下。”
他还说:“总理同意跟随基辛格来的警卫人员带武器。但是,到宾馆以后和会谈时,不能带武器。”
会议一并商议了海尔?塞拉西一世来华时的警卫事宜/
警卫部门分析,一些国家和台湾当局,都可能派人对基辛格实施暗害/
“关于尼克松访华的问题,现在不能向他们提供具体活动日程。”/
周总理批示:只好回答,以减少其怀疑及恐惧,增加其安全感
10月3日,基辛格第二次来华期间的保卫工作会议,在北京卫戍区会议室召开,连我在内不过十来个人。会议决定在此期间的警卫工作,由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吴忠、中央警卫团政委杨德中领导。
两边的分工是:机场和活动路线的警卫主要归卫戍区;钓鱼台国宾馆、会谈时的警卫归中央警卫团;还研究了出动多少部队,各重要点、线的部署等细节问题。因为10月6日至13日期间,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也要在华访问,所以会议一并商议了海尔?塞拉西一世来华时的警卫事宜。
《我在不寻常年代的特别经历》 第三部分邬吉成:目击中美关系“解冻”细节(5)
在此后的几天里,围绕尼克松、基辛格来华的接待、警卫工作,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部队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做进一步安排。与参加相关会议的杨德中和我直接有关的,就是安全和警卫工作,我们在中央办公厅警卫处、中央警卫团领导会议上,提出要对警卫部队进行动员。
杨德中说:“基辛格在华期间的安全,我们警卫部队责任很大。他这次是为尼克松访问做具体安排的。中、美接触,是苏修、蒋帮最不愿看到的,因此不能低估他们搞破坏,我们必须确保不出事。”
这里要稍做交代的是,自1969年中国和苏联在两国边境的珍宝岛地区发生武装冲突后,苏联在中苏、中蒙边界沿线陈兵百万,战云遮蔽。1949年10月以后,美国一直未放弃对中国新政权的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