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 >

第3章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第3章

小说: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农村插队的时候,常听赶牲口的把式说:十八岁姑娘的心,像六月的天,忽晴忽雨,谁也摸不准脾气。如今的青年男士,关于女士的困惑好像更多了些,打电话到我们心理热线的性别比例一反西方的常态——男人多于女人。
  男士的烦恼
  “徐博士,我今年27岁了,面临的最大困惑是个人婚姻的选择……我21岁出来奋斗,虽然回头看,这6、7年也有长进。但是我的事业还没有发展得像我想象的那样,房子、车子还不具备。”一位年轻的男性在热线电话的那一端,很发愁的样子。
  “为什么车子房子是你事业发展的目标呢?”我问。
  “因为我总觉得,男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不可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女友。”
  这可是当今20至30岁的中国男士的一大烦恼,但是对于在美国生活了十七年的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跟不上形势。我二十多岁的时候,生活在70年代的中国。大家都是满脑子浪漫。男孩演奏的忧伤提琴曲、写一手好诗、智慧碰撞产生的火花,都能让女孩们发疯地爱上他,心甘情愿地同他浪迹天涯。在美国生活了十七年,我看到美国女孩虽然很实惠,但是美国男子却很少有类似的苦恼。因为现今的美国女子,结婚的时候不觉得未婚夫应该准备好车子、房子,更不用说在谈恋爱的阶段了。绝大多数的情况是,青年男女结婚以后租房子住。两个人共同工作3、4年以后,有了积蓄,付得起买房子那15…20%的DownPayment了,才买房,生儿育女。婚姻的前提是情感,从小就开始谈恋爱的美国人,决不能让自己陷入没有爱情的婚姻,这一点,和我们年轻时候的概念是很相近的。
  你到底要什么
  据我观察,大多数强调“经济实力不够”而不敢恋爱的男士,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暗暗地认为自己对女人没有吸引力。他们会认为自己个子矮小、不够英俊、不够风趣、学历低、家在农村,甚至说话有外地口音等等,被女人们瞧不起。因此,他们决心要奋斗出好的经济条件——车子、房子,用来吸引他们心目中“上档次”的女性。同时,还自欺欺人地认为,她们真的会爱上自己。
  天晓得,如果人家是冲着你的车子、房子而来,那么人家爱的是你的车子和房子,而不是你这个人。与这样的女人成家,结果无非有二:一,她好像是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面那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今生今世逼着你去满足她永无至尽的物质欲望和虚荣心;二,她干脆和更有钱的人跑掉。因为人家本来就是被你用金钱吸引而来的,也会随金钱而去。金钱确实可以买很多东西,偏偏却买不来爱情。
  “男人有钱就变坏”,这是市面上的俗话。男人赚了点钱,冒着被传染上性病和艾滋病的危险,心甘情愿把钱花费在女人身上,当然有其缘由。有的人是发泄在青春期被压抑的欲望。有的人用“性”排遣生意场上的压力。也有的人甚至觉得这是一种“有钱人”的生活方式,出门不带“蜜”,不吃喝嫖赌,就没有“大款”的派头。
  尽管有钱的男人们,看着年轻貌美的女人向他们扭捏作态,能产生一定的心理满足,但是人都不傻,潜意识里他们能感觉到,人家其实是冲着他的钱来的,而不爱他这个人。和所有的人一样,有钱男人也渴望一份真挚的情感。用钱买来的女人,很难满足他们对爱的渴求。这种对于爱的追求,是他们潜意识中真正的原始动力,也是他们盲目地重复性地更换着女人的潜在原因,并不一定为他们自己所知晓。
  他们的这种行为,反过来,造就着一批用“性”换取生活的女人。这些女人当然也幻想能碰上一个爱自己的男人,为自己造一个永久的安乐窝。但是她们也没有想明白,用姿色和性交换来的是钱财,不是爱,而且世上永远有比她更加年轻漂亮的女性,愿意做这种交换。陷入这个怪圈的女人们和男人们,就这样不自觉地重复着令双方都难以满足的游戏。
  你不了解女人
  尽管,当前的低级电视剧里,充满搔首弄姿的傍大款女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遇到的中国女性绝大多数却是自尊、自强、追求爱情。无论是在平日里,还是在心理咨询、心理热线的来访女性,几乎都在哭诉、抱怨丈夫、男友对她们的不理解、不关心、不在乎。她们盼望丈夫心疼自己:
  “说一两句体己的话”
  “哪怕就是伸手摸一摸我的头发”
  “打一把雨伞接接我”
  “想着我们的结婚日(或者孩子和她的生日)”
  “情人节的时候送我一枝玫瑰”
  “我生病的时候,端一口热水”
  ……
  总之,是在向男人要情感。对于不敢谈恋爱的男人,当然也无从知道这些。
  由于生理差别和社会位置的不同,女性和男性有很大的心理差异。然而,以己度人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以为,对于同一件事,别人和自己有相同的感受,应该做出和我同样的反应。所以,当他人的感受与行为与我们的期望不同的时候,我们就容易由此产生误会和怨恨,给自己生出许多烦恼。因此,要想真正理解他人,特别是理解和自己全然不同的另一半人类,需要我们付出相当的努力。谈恋爱就是努力的一种办法,也是了解女性和自己的一个自然过程。
  害怕她说“不”
  “我是个挺内向的人,不知道怎么和女孩子说话。”爱脸红的林对我说。
  “你想对女孩说什么呢?讲一个真实的情景。”我说。
  “我们公司新来了一位前台小姐,挺活泼的,我想请她吃饭,就是说不出口。”
  “为什么说不出口?怕什么?”我问。
  “怕,怕她不愿意……”林犹疑了一下,还是说出来。
  “如果你永远不敢问,就永远不可能知道她到底愿意不愿意,对吧?好,我们假设你问了,她说:‘呕,不成,今天下了班我有事,改天吧。’你会怎么样?”
  “我会很尴尬,很没有面子,心里觉得很不舒服。”他已经脸红了。
  “为什么心里会这么不好受?”我接着问。
  “她肯定觉得我不自量力、挺讨厌的、很土气、挺……”随着加在自己头上的负面形容词,林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
  “你怎么能肯定她有这些想法?那是你对自己的看法吧?如果我听到她的否定回答,会想到几种可能性:一、她确实有事;二、你们刚认识,她觉得吃晚饭太正式了,那你可以邀她一起吃工作午餐呀;三、还有一种可能,人家有男朋友了,不便再接受你的邀请。最后,如果她真是不喜欢你,至少你有机会了解,什么样的女孩不愿意和你单独交往,这也是一种学习的收获呀?”
  在我们的会谈之后,林真的试着邀请那女孩吃午餐,她欣然接受了。在谈话中,林了解到她的确已经有了男友,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林交上的第一位女朋友,就是他的这位女同事的中学同学。
  我们中国人爱面子,特别害怕自己提的请求被别人拒绝。我过去也有这个毛病。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我跟着一位德国老教授艾施学习行为学。有一次,我做微观手术的显微镜出问题了,不得不去请教他。只见他忙着在计算机上做事,不耐烦地冲我挥了挥他那胖大的手,我被赶回来,很沮丧,坐在实验室里胡思乱想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让他如此不高兴?没头绪。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他匆匆赶到实验室,问:“怎么啦?哪里搞不好?”我才松了一口气。后来知道他的计算机恰好也出了问题,丢失了我们上周实验的所有数据,他正在恼火。
  慢慢地我学会提请求的时候,有个宽松的态度,准备人家说“不”,就不会不开心了。也不会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提请求,因而错失机会。别人拒绝你提出来的请求,不等于拒绝你整个的人。因为所有人都有他/她自己的情况,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不能答应你,犯不着跟自己过不去,你说对吗?
  ……


老父亲要结婚



  【1、没有人能够在林蕙心里替代母亲的位置,她需要时间哀悼母亲,慢慢地接受母亲已
  【2、经离她而去的现实;老父亲要结婚,并不是强迫她接受另一位母亲,而是为了解决他自己的问题。
  2、有的子女,一直住在父母家里,自己没有勇气开始独立生活,因此反对父母的再婚。这样的情况,不仅对于老年父母不公平,更加糟糕的是耽误了他们自己的前程。】
  分清各自的需求
  林蕙最亲爱的母亲刚刚病逝4个月,她还没有从巨大的悲恸中缓过劲来,家里又出现了新情况:老父亲谈恋爱了!
  林蕙怎么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和老爸相依为命40年的妈妈尸骨未寒,他竟然另有新欢了!那个“阿姨”才比自己大10岁,明摆着是看上他们家那套装修精制的三室一庭了。虽然林蕙和哥哥都买了自己的房子,从来也没惦记过父母亲家的房产,可是也不能让那个狐狸精来瞎搅合啊。林蕙是一位文雅、大方、文化修养很好的女性,像她的母亲。平时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享受她带来的阳光。可是到了关键时刻,林蕙也有父亲遗传给她的倔脾气,她认为不对的事情,是坚决不肯让步的。
  当林蕙两眼红红地坐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知道她此刻像一杆装满火药的枪,一触即发。
  我让林蕙先把愤怒和委屈倒倒出来。她告诉我,昨天当着父亲的面,她警告那个女人休想进林家的门,父亲气得差点和她打起来。为了防止那个女人在她和哥哥从小长大的家里兴风作浪,现在林蕙干脆搬回父亲的家去住。
  我和林蕙是朋友,所以我不能为她做心理治疗,只能友情交谈。我们谈到,不可能有任何人在林蕙心里替代母亲的位置,她需要时间哀悼母亲,慢慢地接受母亲已经离她而去的现实。又谈到,她应该明白,父亲要结婚,并不是强迫她接受另一位母亲,而是为了解决他自己的问题。
  我见过林蕙的父亲,60多岁,身体很好。过去家里的大小事物,都是林蕙的母亲带领哥哥在料理,父亲倒像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儿子,是那种做甩手掌柜的人。现在母亲走了,父亲一下子失去了生活重心,他需要给自己找个老伴,安度晚年。想明白了这些事,林蕙情绪好多了,她是个思想开放的现代女性,不会不顾及老父亲的需求。只是,兄妹二人不能眼看着老父亲饥不择食,找个图谋他财产的人进家来。要是那样,不仅父亲过得悲惨,他们兄妹二人以后也别想清净了。我的另一位朋友家里,就遭了这种劫难。看着林蕙情绪已经平定下来,我劝她不如索性帮着父亲找找看,有没有合适他的人选?她也觉得是个好主意。
  几个月以后,我听说林蕙的父亲和林蕙的表姨结婚了,日子过得挺惬意。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林蕙最初激烈的情绪,源于她把自己和父亲的不同的感情需求混淆了。林蕙需要时间哀悼失去母亲的痛苦,这是她在母亲逝世后的情感需求。而她的父亲是一个精神不够强大的人,对于丧妻的反应,是立即找一个人填上这个“空缺”,以缓解他的痛苦,并无强迫儿女接受另外一位母亲的心思。当林蕙意识到了这一点,气也就平了,做出了对双方都有益的选择。
  在中国,老年人再婚还是近些年来的新事物。由于没有经验,婚姻美满的比例不是很高。因为,有的人是希望借此机会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也有的人希望找个人服侍自己。这种缺少感情基础的婚姻,最终都没有好下场。
  我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居住的时候,认了一对犹太老父母,他们现在已经90多岁了。在他们居住的老年社区之中,有800多户老年家庭。我惊讶地发现,大多数都是二婚、三婚,甚至四婚。他们多数人过得平和、愉快。真心地希望中国的老年人,在社会步入现代生活的今天,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儿女的支持,过上那样的日子。
  分离是成长的重要过程
  对于老年父母的再婚,有些成年子女持反对态度,原因各不相同。有的人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父母再婚是个耻辱,是对死者的不忠;有的人则是怕自己的老人上当吃亏,害怕外人来分隔父母家的财产。但是还有的子女,一直住在父母家里,自己没有勇气开始独立生活,因此反对父母的再婚。这样的情况,不仅对于老年父母不公平,更加糟糕的是耽误了他们自己的前程。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袁美。
  袁美今年32岁了,没有结婚。尽管她已经工作十多年了,可还是住在父亲的家里。六年以前,母亲病逝,此后一直是退休的老父亲照料她的生活。袁美的父亲60多岁,身体好,脾气也好。前年,他在公园打太极拳的时候,结识了一位60岁的丧偶女士。他们性情相投,对方也是个退休的教师,琴棋书画,很谈得来。因为老太太的儿子和女儿都出国了,她一个人挺寂寞。今年,两位老人商量着结婚,却遭到了袁美的强烈反对。父亲只好和对方商量,等女儿结婚了,他们再办理自己的婚事。可是,袁美什么时候能结婚呢?她挑来挑去已经十几年了,没有一个成功的。因为她希望未来的丈夫能够提供一个比她父亲家更好,至少近似的生活条件。可是,年轻人开始奋斗,不都是从最简单的生活开始的吗?当年,父母不也是在筒子楼里成的家吗?
  袁美迈不出家门,老父亲对此无可奈何,与我们传统的家庭观念有很大关系。十几年来,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是开始现代化了,但是,我们的很多观念还停留在农耕时代。在农耕社会里,生产单位是家庭,一家人一起种一块地,使得家庭成员的生活也紧紧地联在一起。然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生产单位是个体,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寻找自己的工作,因此要求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立性。
  在美国,普遍的概念是,十八岁,高中毕业的青年人应该离开父母亲的家,开始自己的生活。如果孩子上大学,一般都考到另外一个城市去上学;不升学的年青人,开始工作,租房子,自立门户。在十七、八岁的年龄走出家门的孩子,成长迅速,独立起来相对容易,事业、个人生活都发展得比较正常。我在北京大学教书的时候,明显地感到外地来京念书的学生,比北京的学生成熟、能干。后来与IT公司配合工作,看到外地来京奋斗的青年员工,还是比家住北京的青年人成长得快,个人生活处理得好。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这里面牵涉了一个对我们中国人比较陌生的概念——分离。
  儿女成人的过程也是与父母不断分离的过程。当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和母亲是一体。出生下来,是你完成的第一次分离,变成了一个脱离母亲身体的完整生命个体。你的第一声哭叫,向世界宣告了,从此你可以用自己的肺脏呼吸。在你长大的岁月里,你逐步地与父母分离:脱离他们的怀抱,自己可以奔跑,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朋友……在你13…19岁的年龄段,出现了对父母逆反的心态,这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你应该做第二次分离了。也是在提醒你的父母:对孩子放手吧!这是你开始成为一个能够独立生存的人的关键时期(CriticalPeriod)。
  如果此时父母亲敢于放手,鼓励你去外地上大学,鼓励你去工作、在经济上依靠自己生活,你对他们的逆反能量,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