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思维-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立下了一个承诺。尽管信奉供方经济学的选民是无可挽回地失去了,却使蒙代尔的立场在那些支持加税减少赤字的选民看来更加可信。(对于蒙代尔来说)不幸的是,结果被惹恼的选民的数目实在太大了。
最后,建设而非烧毁桥梁也可能成为立下一个可信的承诺的办法。在1989年12月的东欧改革中,建桥意味着推倒隔离之墙。民主德国总理埃贡·克伦茨(Egon Krenz)面对大规模的示威抗议和移民潮,很想许诺改革,却又拿不出一个具体的计划。人民当然疑虑重重。凭什么他们应该相信改革的含糊许诺确实发自内心,并且影响深远?即便克伦茨真心支持改革,他也会失去人民的支持。拆除部分柏林墙有助于民主德国政府立下一个可信的立志改革的承诺,而不必提供什么具体细节。通过(重新)开放这一通向西方的桥梁,政府迫使自己一定要改革,否则就要冒人民大规模逃亡的风险。既然人们以后仍然可以逃亡国外,政府的改革许诺就会显得既可信,又值得等待。反正两德统一不到一年时间就要实现了。
让后果超出你的控制
在影片《奇爱博士》里,那台“末日毁灭机”是由埋藏在地下的巨大的原子弹组成的,一旦引爆就会释放巨量辐射,足以消灭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一旦苏联遭到入侵,这台机器就会自动引爆。当美国总统米尔顿·莫弗利(Milton* Muffley )询问这么一个自动引爆开关究竟有没有可能制造出来时,奇爱博士答道:“不仅有可能,而且不可缺少。”
这台机器是一个绝妙的阻吓手段,它会使一切入侵变成自杀。①本来,假如苏联遇到美国入侵,其总理迪米特里·基索夫(Dimitri Kissov) 很有可能犹豫,不愿意实施报复或者冒同归于尽的风险。只要苏联总理还有不作反应的自由,美国就有可能冒险发动进攻。现在有了这台“末日毁灭机”,苏联的反应将由这台机器自动做出,其阻吓的威胁也就变得可信了。
*影片中为Merkin,但原文如此。——译者注
①显然,赫鲁晓夫曾经打算使用这种策略,他威胁说苏联的导弹会在柏林发生武装冲突的时候自动发射。参见Tom Schelling的Arms and Influence; p。39。
不过,这一策略并非毫无代价。比如,很有可能发生一个小事故或者未经政府授权的小规模人侵,而苏联人其实也不愿实施报复,但他们毫无选择,因为采取行动的权力已经不在他们的手里。这也正是《奇爱博士》里发生的事情。
要想减小出错的后果,你一定希望找到一个刚好足够阻吓对手而又不会过火的威胁。假如行动不可分割,比如一场核爆炸,你该怎么办?你可以使你的威胁变得缓和一点,办法是创造一种风险,而不是一种确定性,表明可怕的事情有可能发生。这就是托马斯·谢林的边缘政策想法。在其著作《冲突策略》里,他有这样的解释:
边缘政策是…… 故意创造一种可以辨认的风险,一种人们不能完全控制的风险。这一策略在于有意将形势变得多少有点难以把握,其原因只是这种难以把握的形势在对方看来可能难以承受,因而被迫忍耐下来。这等于将敌人置于一个双方共担的风险之下对他进行干拢和威胁,又相当于是告诉他,假如他采取敌对行动,我们可能大为不安,以至于不管我们是不是愿意,我们都会越过边缘界线,采取行动与他同归于尽,从而对他进行阻吓。'l4'
运用边缘政策成了美国核阻吓政策的基础。冷战期间,美国没有必要保证在苏联入侵欧洲的时候实施核报复。哪怕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只有那么一点点,比如10% ,已经足以阻吓苏联不要轻举妄动。10%的可能性意味着十分之一的威胁,结果是只要一个相当微小的承诺就能建立可信度。即便苏联人不相信美国一定会报复,他们却没办法确定美国是不是一定不会报复。苏联因进攻而启动一个愈演愈烈的循环,最终闹得不可收拾的可能性总是存在。
这一简短介绍并不足以解释边缘政策。为了更好地认识边缘政策后面隐含的可能的威胁这一概念,我们将先在第7章阐明混合策略的作用,而在接下来的第8章,则会给边缘政策留出应有的篇幅予以充分解释。
小步前进
信任对方有时候意味着要冒很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未必愿意互相信任对方。不过,假如承诺的问题可以减小到一个足够小的范围,那么,可信度的问题就能自动解决。威胁或许诺可以分解为许多小问题,每一个问题可单独解决。
假如江洋大盗每次只要信任对方一点点,相互之间的信誉就能继续存在。考察下面两种情况的区别:一是一次性用100万美元向另一个人购买1公斤可卡因,二是做同样数量的买卖,但分为1000次进行交易,每次交易不超过1000美元价值的可卡因。前一种情况可能使你觉得,假如可以赚取100万美元,那么,艇而走险欺骗你的“同伴”也是值得的,但在后一种情况下,欺骗你的“同伴”只能得到区区1000美元,显然不足以弥补由此导致的破坏一种有利可图关系的损失。
若是大的承诺不可行,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小的承诺,并经常重复使用。住宅的主人与承建商之间相互怀疑。房主担心提前付款只会换来对方偷工减料或者粗制滥造。而承建商则担心一旦工程竣工,房主可能拒绝付款。因此,承建商是在每天(或者每周)结束之际按照工程进度领取报酬。双方面临的最大损失不过是一天(或者一周)的劳动而已。
就像边缘政策一样,小步前进缩小了威胁或许诺的规模,相应地缩小了承诺的规模。只有一点需要特别小心:深谙策略思维者懂得瞻前顾后,他们最担心最后一步。假如你预计自己会在最后一轮遭到欺骗,你应该提前一轮中止这一关系。不过,这么一来,倒数第二轮就会变成最后一轮,你还是没法摆脱上当受骗的问题。要想避免信任瓦解,千万不能出现任何确定无疑的最后一轮。只要仍然存在继续合作的机会,欺骗就不可取。因此,假如有一个可疑的家伙对你说,这是他在退休之前的最后一笔交易,你可得打起十二万分精神。
团队合作
其他人常常可以帮助我们立下可信的承诺。虽然每个人在独立行事的时候都有可能显得弱不禁风,但是大家团结起来就可以形成坚定的意志。成功运用同伴压力而立下承诺的著名例子来自匿名戒酒组织(Alcoholics Anonymous,AA)(以及节食减肥中心)。AA采用的办法改变了反悔食言的后果。它建立了一个社会组织,谁要是反悔食言,荣誉和自尊就会付诸东流。
有时候,团队合作可以超出社会压力的范畴,通过运用一个强有力的策略,迫使我们遵守自己的许诺。考察一支行进中的军队的前锋部队,它遇到的问题是,假如其他人全都勇往直前,那么,某个士兵只要稍稍落后一点就能大大增加他保住小命的机会,同时又不会显著降低部队进攻得手的可能性。但是,假如每一个士兵都这么想,那么进攻就会变成撤退。
这样的事情当然不会发生。这是因为,士兵早就受过训练,要为祖国增光、对同胞忠诚,并且相信一个严重到足以将他遣送回家、不能继续参与行动,却又没有严重到永远不能复原的创伤才是千金难买的光荣。'l5'对于那些缺乏意志与勇气的士兵,可以通过惩罚临阵脱逃者来激发他们的斗志。假如临阵脱逃终将遭受惩罚,并且意味着是一种无耻的死亡,那么,选择勇往直前就会显得更具吸引力。可惜,士兵们没有兴趣杀死自己的同胞,哪怕对方临阵脱逃。假如士兵们已经觉得立下一个进攻敌人的承诺相当困难,他们又怎能立下一个可信的承诺,杀死临阵脱逃的同胞呢?
古罗马军队曾对进攻当中的落后者判处死刑。按照这个规定,军队排成直线向前推进的时候,任何士兵,只要发现自己身边的士兵开始落后,就要立即处死这个临阵脱逃者。为使这个规定显得可信,未能处死临阵脱逃者的士兵同样会被判处死刑。这么一来,哪怕一个士兵本来宁可向前冲锋陷阵,也不愿意回头捉拿一个临阵脱逃者,现在他也不得不那么做,否则就有可能赔上自己的性命。①
罗马军队这一策略的精神直到今天仍然存在于西点军校的荣誉准则之中。该校的考试无人监考,作弊属于重大过失,作弊者会被立即开除。不过,由于学生们不愿意“告发”自己的同学,学校规定,发现作弊而未能及时告发同样违反荣誉准则。这一违规行为同样会导致开除。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荣誉准则,学生们就会举报,因为他们不想由于自己保持缄默而成为同样违规的同伙。与此相仿,刑法也将未能举报罪行者作为罪犯同谋予以处罚。
受托谈判代理人
假如一名工人声称自己不能接受任何低于5%的工资涨幅,凭什么老板应该相信他一定不肯退让而接受4%的工资涨幅呢?摆在桌面上的银子完全可以引诱人们回头再作一次谈判。
如果这名工人有别人代为谈判,他的地位就会有所改善。工会领袖担任谈判者的时候,其地位可能不够灵活。他可能被迫坚守自己的许诺,否则就会失去工会会员的支持。这名工会领袖要么从其会员那里得到一份有条件的委托,要么公开宣布自己的强硬立场而使自己的声望面临考验。实际上,工会领袖变成了一个受托谈判代理人。他作为一个谈判者的权威建立在他的地位之上。有时候他根本无权妥协,批准合同的必须是工人们,而非这名工会领袖。有时候,这名工会领袖若是作出妥协,可能导致他下台走人。
① 假如临阵脱逃者得到授权,可以杀死那些站在他的身边却未能及时惩罚他的士兵,那么,惩罚临阵脱逃者的动机就会变得更加强烈。这么一来,假如一个士兵未能及时杀死一名临阵脱逃者,就有两个人有权对他实施惩罚:站在他身边的士兵以及临阵脱逃者,后者可以通过惩罚未能惩罚自己的士兵捡回一条小命。
在实践中,我们不仅关注承诺实现后的结果,同样关注其实现方法。假如一名工会领袖自愿用其声望换取某种地位,你应不应该(会不会)把他的这种屈辱行为当做受到外界压力而不得已为之的行为对待呢?将自己绑在铁轨上企图阻止列车前进的人,他能得到的同情可能比不上并非出于自愿而被别人绑在铁轨上的人得到的同情。
第二种受托谈判代理人是机器。没有多少人会跟一台自动售货机讨论价格问题;讨价还价成功者更是寥寥无几。①
① 据美国国防部统计,过去5 年中有7名军人或军人家属由于摇晃自动售货机,希望它吐出饮料或硬币,结果被倒塌下来的自动售货机砸死,另有39人由于同样的行为而受伤。——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June 15,1988。
这就结束了我们关于建立成功承诺的八种方法的讨论。在实践中,任何特殊情况都有可能需要不止一种方法。以下是两个例子。
2 .只有一次生命可以献给你的祖国
怎样才能使敌人相信,你的士兵一旦听到召唤就会毫不犹豫地为祖国献身?假如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都会对献身之举的得失进行一番理性的考虑,那么,世界上大多数军队早就完蛋了。我们必须找到其他办法,其中包括上面说过的许多例子中的办法。我们已经提到破釜沉舟的策略,以及在阻止临阵脱逃行为的过程里惩罚与团队合作所起的作用。现在我们集中讨论激励单个士兵的办法。
这个过程从新兵训练营开始。世界各地的武装部队的基本训练其实都是一次伤痕累累的历程。新兵遭到虐待、羞辱,同时面临巨大的体力与精神压力,这些压力如此巨大,以至于要不了几个星期,他的个性就会发生改变。在这一历程当中学会的一个重要习惯是自动自觉而不问是非地服从。为什么袜子必须叠好或者床铺必须整理,而且要按照一个特定方式完成,完全没有理由可言,惟一理由就是军官下了这样的命令。这么做的目的是,将来听到更加重要的命令时,士兵也会照样服从。一旦训练出不问是非的士兵,这支军队就会变成一台战斗机器;承诺就会自动形成。
这么一来,每一个士兵似乎都缺乏理性的表面现象就能会聚成一种策略的理性。莎士比亚深明此道。在阿金库尔(Agincourt)战役打响的前夜,亨利五世(Henry V)这样祈祷:
噢,战神!请让我的士兵之心坚硬如钢;
使他们不再恐惧;现在就拿走他们
思量的本领,假如敌人的数量
使他们心惊胆战… … (斜体为笔者所加)
接下来是将自豪感灌输到每一个士兵的头脑中去:为祖国自豪,为当兵而自豪,还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为自己所在部队的传统而自豪。美国海军陆战队、英国军队的著名军团以及法国外籍军团就是这一做法的范例。部队在过去的重大战役中做出的重大贡献代代相传;英勇献身的事迹人人传颂。部队之所以不断重复自己的历史,目的就是让新兵对这一传统产生一种自豪感,下定决心在相似的重要关头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部队指挥官同样需要对他的士兵有一种更加个人化的自豪感。按照莎士比亚的说法,亨利五世在哈佛洛尔(Harfleur)这样激励他的部队:“不要让你们的母亲蒙羞;现在就向你们称为父亲的人证明他没有白生了你。”自豪感通常是一种精英主义情感;它表现为从事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或拥有大多数人不具备的东西。这么一来,我们再次听见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爆发之前对他的部队发表讲话:
我们虽然人数很少,却是快乐的少数,我们情同手足;
因为今天跟我一起浴血奋战者
就是我的兄弟… …
此刻躺在床上的英格兰绅士们
会感到自己受到诅咒,所以不能赶到这里
而且他们也会感到英雄气短,一旦听见别人说起
在圣克里斯平(Saint Crispin)的日子与我们并肩作战。
要实现承诺还可以把团队合作、签订合同以及破釜沉舟的方法混合起来运用。让我们再次回到莎士比亚笔下的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爆发之前的讲话:
那些无心打仗者,
请他离开;他的通行证应该签发,
连同其护送的王冠,一起放进他的背包;
我们不会在他的陪伴下死去
他却要担心他的情谊随我们而亡。
当然,没有人愿意公开接受这一临阵豁免的提议,因为这么做实在太丢人了。不过,即便如此,这些士兵通过拒绝这一提议,在心理上已经破釜沉舟,切断了回家的退路。他们已经签订了一份毫无疑问的合同,宣布谁也不能苟且偷生。亨利五世非常清楚应该怎样激励他的部队以及怎样将他们投入到战役中去,而他的远见卓识换来了战场上的胜利,虽然当时他的士兵数量远远少于敌人的数量。
3 .你难以拒绝的提议
我们听见“一个你难以拒绝的提议”的机会不仅仅限于影片《教父》中。只要稍作变化,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机会经常出现,其出现的频率令人吃惊。
我们的朋友拉里(Larry)参加过一次求职面试。整个过程看上去相当成功。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听见对方问道,在他打算求职的公司当中,这一家排在第几位。在回答之前,他被告知该公司只录取将其排在第一位的求职者。假如该公司是他的第一选择,该公司人员希望他在得到该公司安排的某个职位之前就答应接受这个职位。① 遇到这么一个“你难以拒绝的提议”(这是因为,假如你拒绝,他们就不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