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回到清朝当海盗 >

第275章

回到清朝当海盗-第275章

小说: 回到清朝当海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处于关照小弟弟那样的心情,而是这个15岁的特殊学员脑袋装着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知识。
    “殿下,尼米兹回校(海军学院的正常学制为七年,头两年和最后两年在学院学习,中间三年在海军实习。其他国家留学生为三年或者三年半。缩短了在海军地实习期和学习期)了,听说他是在犹他号上实习。姚家良跟他很熟悉,晚上说不定会带他来。”胡长德轻轻推开书房门说道。
    “知道了,谢谢。”秦关头也不抬地看着手上的信,那是德龄寄给他的。
    养母在秦关的心里已经替代了已经在记忆中模糊了的亲生母亲,或者说是两位母亲的形象已经在他脑海里重合了。一个月一封的信,母亲从来没有间断过,几乎所有在北京、在祖国发生的事情。德龄都会在信里告诉秦关,包括自己正在筹办地帝国中央艺术学院和要拍摄一部名为《血汰中华》的战争回忆片的消息,甚至包括自己将在不久为秦关增加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的消息。
    自幼就经历太多磨难的秦关能够从娟秀地小桔里看到德龄的眼睛,也能体会到远在北京的家对自己的挂念与希望。十五岁的秦关在心理上是早熟而脆弱的,从流浪儿到皇子亲王可以说是一段奇遇。也使产生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不过,海军学院的课程和生活,还有国内的来信显然在逐渐抵消这种心理,让秦关能够感觉到依靠,也因此有了自信和勇气。就好象德龄在信中说到地那样:“父亲希望你成为果敢坚韧的男子汉,因此才有了果毅两字的封号。”
    在秦关的印象里,皇帝养父是个不太容易表露出真实感情的人,他总把人性中脆弱的一面藏在威严睿智的表象之下。其实,秦关能够从临出国前一天晚上养父和自己长达三个小时的谈心里看出来。他很担心自己。这些,也能从德龄的信中看到。不过,养父从来不给自己写信,也从来不找使领馆的工作人员给自己捎带东西,似乎临上船的那句“海军等着你”就是他所有的嘱咐,“果毅”二字就是他所有的希望。
    从家信的字里行间,秦关还能读出一些特别的东西。他知道德龄在为他担忧,也知道这种担忧的真实原因!作为养子,能够与弟弟妹妹一样受封为亲王简直就是奇迹!这除了表明养父从没有把自己当外人这层意思外,还透露出另外一个危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为了皇位和权利而手足相残的事件,连唐太宗这样的伟人也是靠着玄武门之变才登上皇位,成就了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和大唐百年的强盛。母亲出身满清贵族,自然能够从自己的封号里看到危机!
    秦关不在乎这些,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这些。他比家里任何人都相信父亲说的话:中国一定要走向民主,帝制只能是一个短暂地过渡。他更相信自己的未来不在那些扯不清楚的政治上。而是在国家和民族的战场上,在战舰、航母、潜艇上。他不能用“庸人自扰”去评价母亲的担忧,他相信自己的行动会在不久的将来证明这一点。政治家和统帅,他毫无疑问地要选择后者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彻斯特。尼米兹,1905级学员,按照原来地历史轨迹,他应该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海军指挥官,去领导决定太平洋战争走向的“中途岛,!大海战。可惜。历史改变了。从目前的国际局势来分析,这位先生在太平洋遭遇的对手不再是日本人,只可能是中国人。不过,目前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只能有蜜里调油来形容。中国地亲王都在海军学院学习了,还不能证明一切吗?
    也正是从1902年开始改善并密切起来的国家关系和美联集团、龙剑铭个人的影响力,使得1908年的美国。几乎没有一个人愿意去说中国人的坏话或者是去歧视中国人。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里,还流行着一股极其强大的亲华潮流,这股潮流对尼米兹的影响力自然比工商界的亲华倾向大得多。因此,尼米兹在刚放下行李后,就接受了中国学员姚家良的邀请,去晋见大中华帝国地亲王殿下兼学弟。这位亲王在海军学院学习可是一个天大的新闻,就算是在阿拉斯加海军站的同僚也为此感到自豪。为什么?人家皇族都选择安纳波利斯!
    “姚,听说中国人晋见殿下要跪拜,是吗?”尼米兹小心地问着走在身边的姚家良。
    “彻斯特。不用那么小心!亲王殿下是个很随和的人,他不会因为你礼节不周到而让人打你屁股的。”前面一个高大的美国学生回过头来开着玩笑。
    “哈尔西,想必你是受过其他形式的奖赏喽?”尼米兹毫不犹豫地对前面1904级地学长展开了反击。
    “叫我威廉,请称呼我威廉,彻斯特。尼米兹学员。”哈尔西耸了下肩膀,他没有想到尼米兹的反击来得这么快。他更没有想到在龄一个时空里,他还会在莱特湾大海战中遭遇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那份措辞更尖锐的电报。
    一群人说笑着走到秦关的房子外。
    “到了,我先进去禀报一下。”姚家良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美国高年级学生。他跟副官通报的可只有尼米兹一人,所以他要先去再次通报一下。
    “天!这是马汉上校地宿舍。”尼米兹发出了感慨,要知道他可是马汉的忠实崇拜者。(其实历史上尼米兹是西姆斯少校的忠实信徒,主张巨舰大炮的,不过在龙剑铭的影响下。马汉放弃了帆船时代的老观念,没有给西姆斯少校留下任何扬名的机会)
    “亲王也是马汉上校的拥护者,彻斯特,你难道不知道上校和中国皇帝有着亲密的私人友谊吗?”哈尔西得意地介绍着,他是去年回到学院继续进修地,对几个月前进来的中国亲王要比尼米兹了解得多。
    “抱歉,我只知道中国和美国海军在共用同样型号的战舰。真希望能够看到中国的洛阳级,庞然大物啊!不过,听说总统先生和中国皇帝陛下都不打算大量建造这种战舰。而是用大秦级战舰来替代密执安。”尼米兹有尼米兹的优势,在舰队里服役时得到的消息与在学院肯定不太一样。
    “这样的消息,我们不如等会儿问亲王殿下,他和中国海军参谋长李将军的关系相当地良好。”哈尔西也来了兴趣,把有些对抗性的谈话转变成为正常的交流。在海军学院里,哈尔西和尼米兹都是佼佼者,明争暗斗一下是最常见的情形。
    胡长德和姚家良走了出来,把几个美国学员迎了进去。
    秦关不是龙剑铭,他当然不知道这几个美国学生中竟然有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不过他对美国学生一直是很热情的(当然了,人家美国人对他更热情)。
    “亲王殿下,如今美联船舶和中国重工业总公司船舶制造公司应该是世界先进战舰的发源地。英国人和德国人,噢,还有法国人都在积极地在这些地方寻求新战舰技术。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和美国政府不大量建造洛阳级战舰呢?我听说总统先生只批准了大秦级的建造计划,命名为波士顿级。”毕竟都是海军学员,三句客套话都还没说,就直接奔向了主题。尼米兹是第一次见到秦关,他很少与黄种人打交道,从体形和面相上看不出秦关和23岁的自己有巨大的年龄差异。
    秦关犹豫了一下,他其实知道的也并不多,但是他能够理解从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出发武装军队的道理。
    “洛阳号有很多昂贵的电气设备,造价高达3000万美圆,足够建造三艘龙级战舰了。中美两国海军要求的是在技术上略微领先,在数量上足够履行战略任务,因此昂贵的先进战舰反不如龙级受青睐。中国只是试验性地建造一艘,用于检验船舶制造新工艺。也许,装备这样的战舰要等几年以后吧?”
    尼米兹想了想,又问出了一个问题:“海军莫非特少校和陆军麦克阿瑟少校都在提议装备军用作战飞机,现在大西洋舰队里很多军官都在议论着这个事情。不知道殿下对此事有何看法?”
    同学聚会变成了类似于外交谈判或者是答记者问的场合,可笑的是发问求解的是学长,而回答问题的是只有15岁的刚入学不久的小学员。其实,这也是在海军学院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美国学生总爱向中国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现实搁在那里,是美国海军在共享亲爱的中国兄弟的新战舰技术。
    秦关眨巴了一下眼睛,道:“海军装备飞机?莫非特少校这样建议吗?”
    “少校假设有一种庞大的军舰,可以铺设足够飞机起降的平甲板作为跑道,这样的话,飞机就可以在海上起降了。”尼米兹很留心海军理论和装备的新动向,这可能就是他在未来走向成功的原因。
    “那么,飞机在海上起什么作用呢?”秦关就这样把发问的位置牢牢占据着,他想知道美国海军到底对航空母舰了解多少。
    “侦察,校射。就象中国海军在东海海战做得那样,学院曾经很激烈地讨论东海海战,那时候我刚入学,哦,威廉知道得比较清楚,我请他给殿下介绍一下。”尼米兹把接力棒传给了在一边想说话却插不上趟的哈尔西。
    侦察,校射!
    秦关放下心来认真地听哈尔西绘声绘色地讲着海军学院大讨论的情形,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第六章 扰攘的世界 第四节 初探北冰洋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2…8 10:08:22 本章字数:4430

    太平洋的最北部,与北冰洋连接的海域被世界各国称为白令海。这个名称源于1725年,俄国海军将军白令受彼得大帝之命,率领25名探险队员开始了长达17年的两次远洋探险,最后到达了美洲北部的阿拉斯加,证明了亚州和美洲大陆并不是连接在一起的,而是隔着一条海峡。1741,年,白令在航程中患坏血病逝世,因此人们把海峡称为白令海峡,把阿留申群岛和北冰洋之间的海域称为白令海。
    这片海域,被寒冷的千岛海流所控制,所以在四月天里,仍然是寒风凛冽,天空中不时地飘洒着雪花。
    任荐孝中校站在海析号轻巡洋舰的舰桥上,指挥着这艘英国造军舰以10节的航速缓缓地接近着北冰洋。在他身边,有几个军官正用望远镜紧张地了望着前面的海域,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海上的浮冰甚至是冰山。
    已经有八年舰龄的海析号曾经是北洋舰队的第一主力舰,与海天号(1904年在淅江外海触礁沉没)并称两大新型巡洋舰。如今,这艘名为二等巡洋舰的舰船在吨位上只相当于嘉陵级驱逐舰,在速度上则比嘉陵级低了四节,因此被排除在了主力舰队之外,成为所谓的太平洋巡逻舰艇。其实,海天号的火力装备还是不错的,有7座鱼雷发射管架和大小舰炮34门。航速凹节,具有1。7万匹英制马力地动力。全舰130多米,装备了撞角,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派到这里担负起考察北冰洋水域的任务。
    而实际上在任荐孝中校的心里,很明白这次航行的重要性。程璧光准将的命令很清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向北,为北极光号破冰船的航行收集足够多的资料。水文的、气候的、地理地、资源的……这些资料统统都要。因此,在中校的麾下不只是海军军官,还有帝国大学的教授以及在水下航行着的0Y011号潜艇,在后面大约20海里的海面上。还有一艘小型补给船。
    相对于西方各国热衷于从美洲大陆北端地伊丽莎白女王群岛或者格陵兰岛向北极点进发的探险行动,大中华帝国海军需要绕道从白令海峡进入楚科齐海,接近北极点。因此航行的时间和航行的难度要远超西方各国。
    “中校,我们即将进入北冰洋,右舷一点方位就是威尔士角。”航海官汤廷光少校看着海图报告着。
    “让摄影师准备拍照,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详细记录航程。”任荐孝举起了望远镜向一点钟方向看去,一道陡峭的岩壁出现在眼前。有过在美国海军西雅图海军站实习经验的中校知道,美州大陆西侧多半就是这样的陡壁和押角。
    海析号地左后方,0Y011号潜艇悄然浮出了水面,在水下潜艇无法跟随着巡洋舰速度。在完成对白令海海面下50米的洋流考察后,潜艇浮出水面以加快航速。
    湛江军港,海军造船厂。
    六座船台和两条干船坞、两个浮动式修理船坞组成了船厂地核心部分。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就围绕着这些中心点在日夜奋战。焊光闪闪,锤声阵阵。加上工人们的喊声和电动机、柴油机驱动的运载机具运行的声音,把整个厂区演染得格外热闹。
    穿着普通工作装的林凤鸣总工程师走到了六号船台前,这里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北极光”号破冰船的下水前建造工作。自从王汉伯爵调到张家港后,有帝国第三大船舶基地之称地湛江船厂就由林总工程师全面负责了。
    船台上的北极光号已经初具规模,俨然一个庞然大物。与其他船台上的潜艇、驱逐舰不同的是:破冰船船船部分的造型和用料是极其特殊的。上尖下圆,船体前半部分的底缘极其地平滑。船头的撞角在水线之上。全部用渗碳铬镍装甲钢建造,可以用来撞击水线上的冰层。而水线下地圆滑则是为破冰准备的,5万匹马力的燃气轮机动力强劲,可以让船头冲上冰层,用船体本身的重量将冰层压破,从而在冰海上开出一条航道来。撞击、重压,是破冰船的两大手段。而北极光号还有备用的两种手段,作为帝国海军的舰船,她合理地装备了一门10英寸的大炮。48倍径身管和特制的穿甲炮弹赋予大炮轰击厚重冰层的能力;在船肿部,还有一台类似于蒸汽打夯机的机具,用来锤击两舷的冰层。
    可以说,面对未来的破冰探险任务,北极光号已经武装到了牙齿。她有极其坚固的身躯,可以承受冰层强大的挤压力;她有四大破冰手段,可以对付出现在船体周围的几乎所有类型的冰层(当然,类似于南极罗斯冰障那样的巨大冰山,就不是她能对付的了)。
    林凤鸣花了半个多小时才绕着船台走了大半圈,工程的进度是令人满意的,而建造的质量也是一等一的高。在10多米的船体上,随处可以见到红底白字的标语:“用北极光向陛下致敬,向海军致敬!征服北极是湛江厂的荣誉!时间、质量,帝国的需要!”
    成都,城北凤凰山军事工业区汽车厂。
    直通厂区的专用铁轨上,一列密封车皮在专用机车的牵引下驶了过来。装卸台前,小型吊车和装卸人员早就准备就绪,将一个个大木条箱子依次装上了列车,送往北方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供正在那里进行适应性训练的探险人员大规模地测试。里面装载着的是第一批摩托雪椎车。装备着1600CC四缸轻质汽油发动机,由短履带驱动的摩托雪椎车最大时速为76公里,有效载荷1600公斤,满载履带平方压力低于0。9KP,是未来两极探险队的利器。
    有了摩托雪椎车!狗拉雪椎的方式就作为万不得已时才使用的补充手段了。
    其他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基本就绪,被装、帐篷、专制食品、便携式电台、氧气钢瓶(袋)和呼吸器已经装备到登山队,专用测量仪器已经发往广东湛江装船。
    实际上在登峰造极运动中,海军将试验多种新技术装备:大功率雷达和电台,无线电导航。滑抚式水上飞机雪地、水上起降,极地飞行拍照使用的值察照相器材等等。陆军则在试验极地被服装备的实用性,机械化小分队利用摩托雪椎在极北国土上巡逻的可能性,新型全地形汽车地高强度越野状态下的可靠性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