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回到清朝当海盗 >

第392章

回到清朝当海盗-第392章

小说: 回到清朝当海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出击!侦察机马上临空。”
    “下去!目标恩里克!”祁恩华中校一压机舵就驾驶着战机呼啸着向左下方俯冲而去。在他的战机后面,一长串的猎隼以同样矫捷的动作从4500米的高空俯冲向1500米的交战空域。
    短短三分钟时间,英国皇家飞行队用5架飞机被击落的代价换取了相同数量的恩里克型的被击落,暂时扯了个平手。但是数量上的劣势使得英国飞行队成员们频繁地望向头上的天空,希望中国海军战机的支援及时到来。
    “敌机,恩里克!数量50架以上!”电台里响起了一名飞行员的叫声,“快,僚机!我被击中!”
    哈维-凯利中校听到这里,使劲地操纵着战机做半滚的机动,希望摆脱后面一架德军飞机的攻击。就在他的飞机在旋转着把他的视线投向高空时,他看到一群银白色的飞机从空中急泻而下。
    “全队,脱离战场后重新组队。目标阿尔巴特罗斯型敌机!”英军中校兴奋地大喊着,迅速把飞机操纵着俯冲向地面,当然,在适当的高度时他会敏捷地拉起战机。这样的动作无非是使在半滚机动中失去速度的飞机能够加快速度,脱离德军的尾追。
    中国战机的突然出现和鬼魅般的高速机动性立刻打乱了德军的阵脚,扭转了空中战场上的形式。48架猎隼迅速地各自锁定了目标。
    20mm的航空机炮“蓬蓬”地把一长串一长串的炮弹射向敌机,顿时造成了空中频繁地绽放开一朵朵的黑云。
    很快,根特德军基地东面的空域也展开了空战,仓皇向东转场的德军飞机在地面炮火的配合下企图撕开中国空军第八航空队组织的空中拦截线。纵横六十英里的空中,两个阵营有400余架战机在天空中翻飞狠斗。此时,在航空母舰炎黄号和协约国军机场上,第二波战斗机升空,他们将在第一波战机返航以前加入空战。在第二波与第一波的间隙,是侦察机部队在高空中对德军纵深防空阵地、机场的全面侦察。第二波之后,就是俯冲轰炸机对德军地面高射炮兵阵地和机场的重点轰炸,而俯冲轰炸机之后,则是掠夺者机群对根特地区德军几乎所有军事重点目标的地毯式大轰炸降临。
    英国皇家飞行队很快重新组织起了对德军性能较差的阿尔巴特罗斯型战机的攻击,从而使得整个空战战场分成了因为高度和速度不一样的几个层次。
    猎隼和恩里克的空战主要爆发在3000米高度上,卡梅尔则在1000米到2000米的高度范围内对阿尔巴特罗斯型占据了性能上的优势。不过,因为德军飞机在数量上的优势,空战在进行到15分钟后,依然是难分难解,分不出胜负。
    祁恩华中校驾驶着战机盯上了一架比较特别的恩克尔,这架飞机的机翼上有两大块难看的黑色斑点。中校没有去理会电台里部下们兴奋的嘈吵声,那些声音多半是在说“又干掉一架!盯上了!我开炮!僚机,去找别的对手!”
    恩克尔型飞机在中等速度(180-220公里)的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的战术机动能力,但是它采用单翼的设计在略微增加速度后牺牲了盘旋性能,这就造成在空中追逐战中被中国猎隼压着打的一面倒战局。
    中国战机不会愚蠢到跟德军飞机面对面的疾冲对轰,那会牺牲掉自身的优势。经验已经很丰富的中国飞行员们宁愿麻烦一些去咬敌机的尾巴,痛快地看着敌机在自己的瞄准器中心变成一团四分五裂的火球。
    轩辕号上,几乎所有的高级军官都聚集到了空战指挥室,这里可以看到飞行模板的变化,可以及时地听到己方飞行员们的交谈。秦关上校一直激动地捏着拳头,汗珠子顺着帽檐成行地往下流,仿佛这里的电风扇丝毫不起作用一般。实际上,他比亲自去参加战斗还要紧张一些。
    “8307大队(8指第八航空队,3代表空军俯冲轰炸机,07是大队番号)已经接近根特,请示,我轰炸机大队是否弹射起飞?”一名少校参谋边摆弄着飞行图版上模型,把8307的番号向根特移去,边对照着手里的战斗命令提示大声地询问着。他现在有些不确定自己应该请示航勤官还是联队长,或者是舰长、副参谋长了。
    “立即出击!”秦关没有丝毫推让的意思,这个战斗是他制订的计划,也是他一直指挥着进行的。
    飞行甲板前端,四台液压弹射器在蒸汽罐的作用下把强大的动力从大阀向小阀转移,通过传动钢索和限制器,这种动力突然瞬间作用到弹射位置上的掠夺者海军型上,把携带着4吨多炸弹的中型轰炸机瞬间加速到每小时90公里的高速,在飞机本身的强大动力和迎面风的辅助下,一架架轰炸机很快就弹射升空,在舰队上空盘旋组队后向东飞去,半小时后,巨大的爆炸声将响彻根特。
    当海军航空兵第一批战机出现在轩辕号东北方向的天空时,争夺制空权的战斗实际上已经结束,剩下的,就是俯冲轰炸机和中型轰炸机在侦察机的引导下对地面目标的饱和轰炸了。
    1917年8月4日10时许,德军配备在西线战场上的100多架主力战机恩里克型连同老旧的其他型号战机,被歼灭在空战和随后的轰炸中,要不被击落,要不就被击毁在地面。而德军后方重要交通枢纽——根特也受到沉重的打击,三个月之内,德军无法得到足够的补给发动在佛兰德南部地区的新攻势。而时间拖延到12月,严寒将让德军放弃大规模进攻的打算,只能把希望寄托到1918年的2月开春时节了。
    成功的空中打击具有绝对的战略意义。
    8月到来年1月前,协约国军中英国远征军有足够的时间用新征调的部队来重组第五集团军,补充第三集团军,强化第二集团军。在中东显得不再有用的莫德将军,被任命为新第五集团军的司令官,将带着中东部队的残余(大部分抽调回印度后瓦解)来到法国作战。





    第七章 为祖国而战 第五十四节 民主也是强权
    手机电子书·飞库网 更新时间:2008…12…9 15:13:48 本章字数:4713

    根特空战给协约国家大大的掰回了面子,空战明星的相片又大量出现在大小报纸的头版新闻上。在伦敦,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是中国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的战绩,而是哈维-凯利上校(又升级了)和科利肖中校的英勇事迹。这一次大空战,也给他们铺平了日后的空军发展的坦途,只不过哈维-凯利不幸死于一场机械事故,没有象科利肖那样的好运气最后成为加拿大的空军元帅而已。
    事实上,英国远征军总司令黑格元帅一直极力反对成立空军委员会(也就是空军的基本架构),他甚至公开宣称:飞行队已经给陆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而实在看不出将这样的力量战略化后的前景。
    顽固的人有时候是不可理喻的,就如同这位元帅一样。
    龙剑铭怡然自得地看着欧洲的战事,看着舆论上演的闹剧,也看着英国政治上的倾轧影响着军队。这些都不妨碍他结束惬意的渡假生活,带着一脸幸福笑容的德龄在巡视在欧洲的三军部队后打道回府。
    就在重庆号离开法国马赛港时,瑞士日内瓦湖畔国际联盟临时总部的广场上,冉冉升起了一面蓝地五边白星旗,这面旗帜,就是国际联盟的标志。而后,第一任主席国和国际联盟倡议国的青地金龙十八星旗也飘扬在会旗旁边。大中华帝国政府高等顾问官方维志,成为国际联盟临时会议主席和预定于1919年3月15日召开的第一届全体大会的会议主席。
    大中华帝国的“融合”战略,将借助国际联盟这个大舞台来逐步实现。
    十月的地中海并不寒冷,地中海气候与英国、法国的西风带似乎没有多大的关联。这个季节,正是和平时期希腊的旅游旺季,爱琴海在10月是温暖的,也是一年中最为湛蓝漂亮的。可惜,身在1917年的人们,完全不能向龙剑铭一样可以花一个多月时间跟自己的女人去渡假,而且是完全放开一切事务在别人的国家渡假。所以,十月地中海的美景在此时只能匆匆地去浏览了。
    高等顾问去了瑞士,空军司令留在了法国。因为接下来的1918年,东线集团军群将在适当的时候发力,一举结束战争。那在东线发动总攻之前,西线还要提前发起一场牵制性的攻势。当然,牵制性攻势的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德军到西线来,然后通过更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来摧毁德国西部边境的铁路线,管叫德国来到西线就很难再调去东线作战。这就是需要空军司令留在法国的主要原因。
    这个战略,肯定会让强大的东线集团军群的进攻相对轻松很多。也是为了达成这个战略,直到1917年10月,在俄国的东线集团军群所属兵力还是只有一个师第一师。这个师的存在无非是预防万一而已,其余100万部队在战役发起前才会陆续从国内抵达俄国。这样,在容易有德国间谍渗透的俄国,就不会暴露出整个战略企图,从而让德军可以相对大胆地抽调到西线去填那总也填不满的战壕。
    龙剑铭和蔡锷、唐绍仪、王镛轻松地谈着话走到“重庆”号的后主炮炮塔旁边,双联装八英寸大炮的炮塔上部没有人。这是因为“重庆”
    号的火炮已经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使然,炮手们都在甲板下的操作舱里值勤,战斗时这个位置最多有一名负责观瞄的准尉在需要的时候来看一眼而已。现在,海军官兵们自动地尽量不到这里来,以免打扰了在舰尾的皇妃。
    龙剑铭本来也不想打扰德龄。愈发凸现出“国际级艺术家”的她时常会在美景中陷入沉思或者是一种半痴迷的状态。这也许跟一段音乐有关,也许是一幅风景画,反正,只懂得欣赏不懂得创作和思索的龙剑铭是说不个所以然来的。
    德龄看到了四个人,忙站了起来点头示意。她刚才确实在沉思,却跟碧波万顷的海景没有丝毫地关系。她在回味几天前成为给有功将士授衔嘉宾时的感受,特别是给儿子佩带上他梦寐以求的准将肩章时的感受。那时候,一向沉静如他父亲一样的秦关很激动,挺直的身躯在微微颤抖,当德龄踮着脚给他戴好金丝盘龙底的一星肩章的时候,能够听到他出气的声音很大、很强烈。感觉就象他小时侯一口气从学校跑回紫禁城,就为提前几分钟向自己报告好成绩一般。
    儿子成将军了,也许从那一刻起,他在皇帝的眼里才算真正长大成人。德龄能够想起当秦关穿着新军装扛着一颗将星和战友们向总司令敬礼时,龙剑铭看向准将的目光。那时侯,德龄才真正地体会到一个母亲看着儿子成人的喜悦。
    她带着温馨甜蜜的心情跟来人打着招呼,不过很显然的是,她的心境与龙剑铭、蔡锷、唐绍仪、王镛等人的完全不同。龙剑铭是因为自己无意识地走到这里而愣了一下神,其他人则是想回头却又因为确实在说事情而不能回头。
    “大家,就在这里坐坐,德龄,你也坐。”龙剑铭迅即打破了尴尬,既然来了就坐一坐,反正谈话的内容也跟德龄有些关系。
    一番谦让后,男人们的话题又继续开来,德龄也很容易地进入了他们谈话的氛围中。因为,他们谈论的是最近经常谈论的一个词——融合。在这个方面,德龄似乎有些感触,她有直接的在艺术领域中东西方精华融合的经验。在帝国中央艺术学院,传统的中国画已经在某些表现形式上开始采用西洋画的技巧。比如,中国画开始用西洋画的光影渲染法来强调立体感;在花鸟、静物、人物画中开始采用了西洋画的透视方法,改散点透视为一点透视。当然,中国的西洋画画家们也带给世界很大的惊喜,擅长写意的中国画家在笔调上的意境通过油画的技法,把西画的严谨造型方式与洋洋洒洒的写意格调统一起来,让沉闷的画面能够形成一个强烈的亮点,这一亮点往往是精准的眼光和娴熟的手法,通过一笔点睛而成。又比如在舞蹈上、在音乐上,西方的芭蕾舞、管弦乐器开始在中国出现,糅合了中国传统舞蹈、乐器的优点后,造就出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来……
    在艺术上融合,繁荣了世界文化;在经济上融合,促进了世界和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人类本身的融合上,至少可以带来国际间、人种间的增进交流。而中国皇家公主的可爱,已经是全国、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了。所以,谈到融合,德龄的感触可以说是最多的。
    只不过听这些人说融合,始终带着一些政治阴谋的意味。在艺术家的眼里,融合是自然发生的,而在男人们的谈话中,融合是有意识的用自家之长去消化别人,又或者是利用世界的精华加工炮制一番后,成为自家的长处去影响别人的生活甚至是意识形态。
    当然,德龄不会对此发表什么意见,因为这种融合的速度会比自然融合的速度快很多,因为这种融合理论的鼓吹者,就是她思想中的天——龙剑铭。这是一种很奇妙的现象,应该说是心理现象。倡导艺术思想和人性自由的德龄,却偏偏摆脱不了自己对龙剑铭那种无可救药的依赖感。尽管他在她的身上很难花费太多时间,但是在德龄的心里,他是能够改变世界潮流走向,不,是制造世界潮流的、最有力的、象喜马拉雅山那样强壮、雄伟的依靠。
    “……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汉帝国文化的繁荣、安西都护的设立造就了大唐两百年的文化巅峰。要真去比较的话,唐朝时代中国对世界,至少是中亚一带的影响力似乎比我们现在也不遑多让。没有先进的交通手段的年代可以做到这样,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影响都是双向的,在融合和交流,或者是在文化、意识产生碰撞的刹那,哪个民族最先体悟到交流与碰撞带来的强大自身的契机,能够吸收利用交流与碰撞产生的精华,那哪个民族就能就能保持在今后一段时间里的领先。
    纵砚世界历史潮流,这一点是绝对的真理。如今,中国人民面临的就是在东西方经过欧洲战争这个大碰撞后产生的交流的契机,在这个碰撞发生时,无所谓你的我的,东方的西方的,无所谓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抱着成见去融合绝对不能在融合本身中得到最大的好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中华民族能够融合50多个民族,能够融合朝鲜、日本,能够与西方展开婚姻、文化、科技诸多方面的交流,就应该继续保持下去,成为这次大融合下的最大受益者。我们要在这次融合大潮中成为海绵而不是一坨铁。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了榜样,只不过这个榜样目前是负面的,不太彻底的榜样而已。美国,一个由欧洲民族融合后产生的新兴国家,从十八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初这么两百年间就发展成为几乎与英国能够比肩的工业大国,当然,如果美国不遭受金融风暴的打击话,在这次世界性的战争中还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在战争后的世界大融合浪潮中也能够沾到不少好处。现在,老天爷把机会留给我们,没有任何的理由去错失它!“
    龙剑铭不得不停顿下来,因为他感觉到所有听众的目光都有点异样。德龄是惊讶,惊讶他居然能够把融合这么件美好的事情说成赤裸裸的民族竞争!其他人是觉得真他娘的好笑,皇帝说的“老天爷”不就是他自己嘛!?命运?潮流?那是没有力量的人的托词!能够制造潮流、掌握潮流的人,就是这个世界上的老天爷、上帝、真主、佛爷!因此,这些同谋们的眼光是看菩萨般的尊崇、虔诚。
    演说者判明了当前的情况,最后还有一些话要说,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