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史记译注 >

第26章

史记译注-第26章

小说: 史记译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王出居郑:事详见《周本纪》。②人:指郑大夫烛之武。事详《左传·僖公三十年》。③厚晋:使晋厚,意思是加强了晋国的实力。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①:“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②,希有得利者③。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④?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⑤,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殽阨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⑥,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⑦!”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⑧,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⑨。”灭滑。滑,晋之边邑也。
  ①卖郑于秦者:《郑世家》记载是郑司城缯贺。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是戌守郑国的秦大夫杞子。②径:经过,穿行。③希:同“稀”,少。④庸:何,怎么。⑤沮(jǔ,举):阻止。⑥更:经过。⑦“周王孙满曰”三句:《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云:“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指摘下头盔)而下,超乘(下车立即又跳上车)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杜预注云:“王城北门也。谓过天子门不卷甲束兵。超乘,示勇也。”⑧贾(gǔ,古)人:商人。⑨已:语气词,同“矣”。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①。”遂墨衰绖②,发兵遮秦兵于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③,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④。”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⑤,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⑥,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⑦,愈益厚之。
  ①我滑:据《史记》上文,滑乃晋边邑;据《左传》,滑乃晋的同姓与国。②墨衰绖:染黑丧服。此时襄公居丧,应穿丧服,但丧服是白色的,不利行军作战,所以染成黑色。③文公夫人:文嬴,晋文公在秦时缪公所妻之秦国宗女,晋襄公之嫡母。④快:痛快。⑤素服:穿白色丧服。⑥悉心:全心,尽心。⑦官秩:官爵与俸禄。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
  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
  戎王使由余于秦①。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②。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③。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④,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⑤,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⑥,以责督于下⑦,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⑧,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⑨,此真圣人之治也。”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⑩,未闻中国之声(11)。君试遗其女乐(12),以辰其志(13);为由余请,以疏其间(14);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15),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16),终年不还(17)。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18),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①使由余:“派由余出使。②能晋言:能说晋国话(晋方言)。③“使鬼”二句:这些宫室积蓄,如果是叫鬼神建造,就会使鬼神感到劳累。下二句仿此。④时:时常,常常。⑤身以先之:等于说“以身先之”,意思是亲自带头去实行。⑥阻:恃,凭仗。⑦责督:要求和监督。⑧罢极:疲惫。罢,通“疲”。极,也是疲的意思。怨望:怨恨。“怨”“望”同义。⑨所以治:治理的方法。⑩辟匿:指偏僻之地。(11)声:指音乐。(12)遗(wèi,畏):赠送。女乐:歌舞伎女。(13)夺其志:意思是改变他的心志。(14)疏其间:使他们的间隔加大。即使他们相互疏远的意思。(15)曲席:连席,座席相连接。(16)说(yuè,悦):同“悦”。(17)不还:《韩非子·十过》作“不迁”,下有“牛马半死”一句。译文参用《韩非子》。(18)间:暗中,秘密。要:通“邀”,邀请。 
  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①,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殽之役②。晋人皆城守不敢出③。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殽中尸④,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发番番⑤,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⑥,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君子闻之,皆为垂涕⑦,曰:“嗟乎!秦缪公之与人周也⑧,卒得孟明之庆。”
  ①焚船:即破釜沉舟的意思,表示死战的决心。②报:报复,报仇。③城守:在城墙上守卫。④封:筑坟,给坟添土。⑤黄发番(pó,婆)番:指老年人。黄发,老年人的头发白了以后还会变黄,故用黄发借指年纪很老的人。番番,白发苍苍的样子。番,通“皤”⑥申思:反复思考。申,重复⑦垂涕:落泪。涕,眼泪⑧与:帮助。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①。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②,为作歌《黄鸟》之诗③。君之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④,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⑤,尚犹遗德垂法⑥,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⑦?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缪公子四十人,其太子代立,是为康公。
  ①金鼓: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发信号的用具。金,指金属制成的钲,鸣金表示止兵;鼓是战鼓,擂鼓表示进击。②哀:同情。③《黄鸟》之诗:“见《诗经·秦风》。④服强晋:使强大的晋国服从。⑤先王:指古有德之王。⑥遗德垂法:留下来的道德和法度。垂,流传,留下。⑦之:那。 
  康公元年。往岁缪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①,在秦。晋赵盾欲立之,使随会来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师败,随会来奔。二年,秦伐晋,取武城,报令狐之役。四年,晋伐秦,取少梁。六年,秦伐晋,取羁马。战于河曲,大败晋军。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②,乃使魏雠余详反③,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
  ①秦出:指秦女所生。②患:忧虑,担心。③详(yáng,佯):通“佯”假装。 
  共公二年,晋赵穿弑其君灵公。三年,楚庄王强,北兵至雒,问周鼎①。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
  ①问周鼎:指图谋夺取周王朝的政权。周鼎,相传禹收天下之金铸成九鼎,象征天下九州,后成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商汤迁之于商邑,周武王迁之于洛邑。 
  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①。十年,楚庄王服郑,北败晋兵于河上,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二十四年,晋厉公初立,与秦桓公夹河而盟。归而秦倍盟②,与翟合谋击晋。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
  ①一将:据《晋世家》记载,这一年晋俘虏了秦将赤。②倍:同“背”,背弃。
  景公四年,晋栾书弑其君厉公。十五年,救郑,败晋兵于栎。是时晋悼公为盟主。十八年,晋悼公强,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秦军走,晋兵追之。遂渡泾,至棫林而还。二十七年,景公如晋,与平公盟,已而背之。三十六年,楚公子围弑其君而自立,是为灵王。景公母弟后子鍼有宠,景公母弟富①,或谮之②,恐诛,乃奔晋,车重千乘③。晋平公曰:“后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对曰:“秦公无道,畏诛,欲待其后世乃归④。”三十九年,楚灵王强,会诸侯于申,为盟主,杀齐庆封。景公立四十年卒,子哀公立。后子复来归秦。
  ①景公母弟富:《会注考证》云:“枫、三、南本无‘景公母弟’四字。”②谮(zèn,去声怎):说坏话诬陷别人。③车重:辎重,辎重车。④后世:后嗣,后代。 
  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而自立,是为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建妻。至国,女好而自娶之。十五年,楚平王欲诛建,建亡;伍子胥奔吴。晋公室卑而六卿强①,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②,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哀公立三十六年卒。太子夷公,夷公蚤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
  ①公室:指诸侯家族。六卿:晋国有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个家族,世代为卿,称六卿。②申包胥为求救兵,立倚秦庭墙哭七日七夜。事见《左传·定公四年》。 
  惠公元年,孔子行鲁相事。五年,晋卿中行、范氏反晋,晋使智氏、赵简子攻之,范、中行氏亡奔齐。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悼公二年,齐臣田乞弑其君孺子,立其兄阳生,是为悼公。六年,吴败齐师。齐人弑悼公,立其子简公。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于黄池,卒先吴①。吴强,陵中国②。十二年,齐田常弑简公,立其弟平公,常相之。十三年,楚灭陈。秦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厉共公立。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③。
  ①先吴:让吴占先了。②陵:欺压。③以:于,在。 
  厉共公二年,蜀人来赂。十六年,堑河旁①。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二十一年,初县频阳。晋取武成。二十四年,晋乱,杀智伯②,分其国与赵、韩、魏。二十五年,智开与邑人来奔。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三十四年,日食。厉共公卒,子躁公立。
  ①堑:壕沟。这里是挖壕沟的意思。②杀智伯,韩、赵、魏三家分晋,列为诸侯,为战国的开始。事在公元前403年,《左传》记事至此为止。 
  躁公二年,南郑反。十三年,义渠来伐,至渭南。十四年,躁公卒,立其弟怀公。
  怀公四年,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灵公,怀公孙也。
  灵公六年,晋城少梁①,秦击之。十三年,城籍姑。灵公卒,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简公,昭子之弟而怀公子也。
  ①城少梁:在少梁筑城。 
  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①。堑洛。城重泉。十六年卒,子惠公立。
  ①带剑:《正义》:“春秋官吏各得带剑。”带剑是表示威仪。 
  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十三年,伐蜀,取南郑。惠公卒,出子立。
  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①,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
  ①乖乱:混乱,不协调。 
  献公元年,止从死。二年,城栎阳。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七)十七岁而霸王出①。”十六年,桃冬花②。十八年,雨金栎阳③。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④。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⑤,虏其将公孙痤。二十四年,献公卒,子孝公立,年已二十一岁矣。
  ①“周故与”三句:这是太史儋(dān,丹)所说的一段预言吉凶祸福的谶(chèn,趁)语,在《史记》中曾四次出现,不可信。详见《周本纪》烈王二年注。
  ②冬花:冬天开花。③雨金:天上落金,古人以为是吉兆。④黼黻(fǔ fú,斧福):古绣有花纹的礼服。黼,黑白相间如斧形的花纹。黻,黑青相间如形的花纹。⑤魏晋:即魏。秦献公九年(前376),韩、赵、魏三家全部瓜分晋地,废晋静公,晋亡。因魏国本是晋的一部分,所以称之为魏晋。 
  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①,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余②。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③,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④,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⑤。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⑥,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⑦,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⑧,丑莫大焉⑨。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⑩,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乃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
  ①河山:黄河与殽山。②小国十余:指鲁、宋、卫、邾、腾、薛等国。③滨洛以北:沿洛水往北。④力政:以武力相征伐。政:通“征”。⑤夷翟(dí,狄)遇之:像对待夷狄一样对待秦国。翟,通“狄”。⑥振:同“赈”,救济。⑦未遑(huáng,皇):无暇顾及。遑,闲暇。⑧卑秦:轻视秦国。⑨丑:耻。⑩强秦:使秦强盛。尊官:提高他的官职。分土:指赐给封地。分,颁。 
  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①。
  ①因:通过。景监:名叫景的宦官。监,宦官。 
  二年,天子致胙①。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②,孝公善之③。甘龙、杜挚等弗然④,相与争之⑤。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⑥。乃拜鞅为左庶长。其事在《商君》语中⑦。
  ①致胙(zuò,作):送来祭肉。胙:祭肉。②劝:鼓励,勉励。③善:以为善,认为好。④弗然:不以为然。认为不对。⑤争之:为此而争辩。⑥便之:以之为便,认为它合适。⑦“其事”句:是说这件事记载于《商君列传》中。 
  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①。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②,秦徙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