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史记译注 >

第277章

史记译注-第277章

小说: 史记译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⑥,不名⑦。子孙有过失,不谯让⑧,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⑨,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⑩,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童仆䜣䜣如也(13),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14),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①季年:晚年。 ②岁时:指年节。岁:年。时:四时,四季。 ③宫门阙:皇宫的门楼。 ④趋:疾行。 ⑤路马:通“辂马”,天子所乘之马,此指天子的车驾。式:通“轼”,车前的横木。古人伏在车前横木上表示敬意。 ⑥朝服:上朝穿的礼服。 ⑦不名:不称呼名字。 ⑧谯让:谴责。 ⑨肉袒:裸露上体表示请罪。 ⑩胜冠:指男子成年可以加冠。 €燕居:退朝而处,闲居。 申申如也:庄重平和的样子。 (13)䜣䜣如也:谨慎恭敬的样子。 (14)稽首:古时跪拜礼,一说跪拜时叩头至地,并稍做停留。一说叩头至手不触地。
  建元二年①,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②,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③。
  ①建元二年:前141年。建元,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 ②皇太后:指窦太后。 ③少子:最小的儿子。
  建老白首,万石君尚无恙①。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②,入子舍③,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牏④,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建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⑤,极切⑥;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⑦。
  ①恙:疾病。 ②五日洗沐:汉制,官吏五天休假一天以沐浴。 ③子舍:小房。 ④中裙:内衣。厕牏:旧注说法不一,王先谦《汉书补注》:“厕训为侧,牏当作‘窬(yú,鱼)’”。厕牏,指旁室门墙边的水沟。 ⑤屏人:此指退避他人。屏,退避。恣言:纵情地说。 ⑥切:峻急。 ⑦尊礼:尊重礼遇。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①。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②,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③,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④,固当!”乃谢罢庆⑤。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
  ①外门:里门。 ②举宗:全族人。 ③闾里:乡里。 ④自如:依然故我,保持原样。 ⑤谢:吩咐。
  万石君以元朔五年中卒①。长子郎中令建哭泣哀思,扶杖乃能行。岁余,建亦死。诸子孙咸孝②,然建最甚,甚于万石君。
  ①元朔五年:前124年。元朔,汉武帝的年号。 ②咸:都。
  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①!‘马’者与尾当五②,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①误书:写错了。②‘马’者与尾当五:当时通行的隶书“马”字下部有五笔,像马的四足和尾的形状。
  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①,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②,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③,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④,为立石相祠。
  ①御:驾车。 ②策:马鞭。 ③简易:简略粗疏。 ④治:安定。
  元狩元年①,上立太子,选群臣可为傅者,庆自沛守为太子太傅,七岁迁为御史大夫②。
  ①元狩元年:前122年。元狩,汉武帝的年号。 ②迁:升迁。
  元鼎五年秋①,丞相有罪②,罢。制诏御史③:“万石君先帝尊之,子孙孝,其以御史大夫庆为丞相,封为牧丘侯。”是时汉方南诛两越④,东击朝鲜⑤,北逐匈奴⑥,西伐大宛⑦,中国多事。天子巡狩海内⑧,修上古神祠,封禅⑨,兴礼乐。公家用少,桑弧羊等致利,王温舒之属峻法,兒宽等推文学至九卿⑩,更进用事€,事不关决于丞相,丞相醇谨而已。在位九岁,无能有所匡言。尝欲请治上近臣所忠、卿咸宣罪,不能服,反受其过,赎罪。
  ①元鼎五年:前112年。元鼎,汉武帝的年号。 ②丞相:赵周。 ③制诏:帝王发布的命令。 ④两越:南越、东越。越:古代生活我国南方的民族名称。 ⑤朝鲜:古代国名。 ⑥匈奴: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古代游牧民族的名称。 ⑦大宛(yuān,冤):古代西域国名。 ⑧巡狩:帝王离开国都在境内视察。 ⑨封禅:到名山祭祀天地。封:在泰山筑坛祭天,报天之功。 禅:在泰山下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 ⑩推:推尊。 €更:交替。用事:当政。 匡言:纠正错失的言论。
  元封四年中①,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②,公卿议欲请徙流民于边以适之③。上以为丞相老谨,不能与其议④,乃赐丞相告归,而案御史大夫以下议为请者⑤。丞相惭不任职,乃上书曰:“庆幸得待罪丞相,罢驾无以辅治⑥,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⑦,上不忍致法⑧。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天子曰:“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⑨?”以书让庆,庆甚惭,遂复视事⑩。
  ①元封四年:前107年。元封,汉武帝的年号。 ②名数:指户籍。 ③适:繁体字作“適”,通“谪”,谪罚。 ④与:参与。 ⑤案:通“按”,查办。 ⑥罢:通“疲”,疲劳,疲钝。驽:劣马,指才能低劣。 ⑦斧质:古代杀人的刑具,也作“斧”“铁”。斧:斩人用。质:作砧板用。 ⑧致法:交给法官审理。⑨难:责难。 ⑩视事:治事,任职。
  庆文深审谨①,然无他大略②,为百姓言。后三岁余,太初二年中,丞相庆卒,谥为恬侯。庆中子德,庆爱用之,上以德为嗣③,代侯。后为太常,坐法当死,赎免为庶人。庆方为丞相,诸子孙为吏更至二千石者十三人。及庆死后,稍以罪去④,孝谨益衰矣。
  ①文深:指思虑周密。审谨:审慎拘谨。 ②大略:远大谋略,高明见解。 ③嗣:继承人。 ④稍:逐渐。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①,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②,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③。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④:“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噍呵绾⑤,绾日以谨力。
  ①戏车:指在车上表演与车有关的游戏,犹如今天杂技中的车技。 ②次:次第,顺序。 ③称病:假托生病。 ④属:通“嘱”,嘱咐。 ⑤噍呵:申斥。噍,通“谯”。
  景帝幸上林①,诏中郎将参乘②,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③。”上曰:“剑,人之所施易④,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⑤,未尝服也⑥。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闲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⑦。
  ①幸:指帝王驾临。 ②参乘:陪乘。 ③剑不敢奉诏:不敢奉诏接受赏赐的剑。 ④施易:送人、交换。施:送。易:交换。 ⑤盛:指剑装在剑鞘中。 ⑥服:用。 ⑦孝景前六年:即“孝景前元六年”,前151年。
  其明年,上废太子①,诛栗卿之属②。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③。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④,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⑤,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⑥,尊宠之,赏赐甚多。
  ①废太子:废黜太子。太子,刘荣,景帝长子,栗姬所生。 ②栗卿:太子的舅父。 ③治捕:审理逮捕。 ④胶东王:即刘彻,景帝中子,曾封胶东王。 ⑤舍:即刘舍。 ⑥相:辅佐。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①,而君不任职②,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失侯。
  ①官囚:官署囚禁的人。 ②不任职:不胜任职务。 ③酎金:汉代宗庙祭祀时,诸侯助祭所献金。
  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①,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②,不疑谢有之③,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文帝称举④,稍迁至太中大夫。朝廷见,人或毁曰⑤:“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奈其善盗嫂何也⑥!”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⑦。
  ①同舍:同居一处房舍。告归:请假归乡。 ②妄意:胡乱猜疑。 ③谢有之:道歉并承认有这样的事。谢:道歉。 ④称举:称赞、提拔。 ⑤毁:谗毁、诋毁。 ⑥盗嫂:与嫂私通。 ⑦自明:自辩。
  吴楚反时,不疑以二千石将兵击之。景帝后元年①,拜为御史大夫。天子修吴楚时功②,乃封不疑为塞侯。武帝建元年中,与丞相绾俱以过免。
  ①景帝后元年:前143年。 ②修:修饰、整治,这里有总结的意思。
  不疑学《老子》言①。其所临②,为官如故,唯恐人知其为吏迹也。不好立名称③,称为长者。不疑卒,子相如代。孙望,坐酎金失侯。
  ①《老子》:书名,又称《道德经》,相传为老子所著,道家的经典著作。 ②临:统管、治理。 ③立名称:树立名声。
  郎中令周文者,名仁,其先故任城人也①。以医见。景帝为太子时,拜为舍人,积功稍迁,孝文帝时至太中大夫。景帝初即位,拜仁为郎中令。
  ①故:原来。
  仁为人阴重不泄①,常衣敝补衣溺裤②,期为不洁清③,以是得幸。景帝入卧内④,于后宫秘戏⑤,仁常在旁。至景帝崩,仁尚为郎中令,终无所言。上时问人,仁曰:“上自察之。”然亦无所毁。以此景帝再自幸其家。家徙阳陵。上所赐甚多,然常让⑥,不敢受也。诸侯群臣赂遗,终无所受。
  ①阴重:深隐持重。 ②溺裤:能吸附尿液的内裤。 ③期:故意。 ④卧内:卧室。 ⑤秘:隐秘,不能公开的。 ⑥让:推让。
  武帝立,以为先帝臣,重之①。仁乃病免,以二千石禄归老,子孙咸至大官矣。
  ①重:器重,尊重。
  御史大夫张叔者,名欧,安丘侯说之庶子也①。孝文时以治刑名言事太子②。然欧虽治刑名家,其人长者。景帝时尊重,常为九卿。至武帝元朔四年③,韩安国免,诏拜欧为御史大夫。自欧为吏,未尝言案人④,专以诚长者处官。官属以为长者,亦不敢大欺。上具狱事⑤,有可却⑥,却之;不可者,不得已,为涕泣面对而封之。其爱人如此。
  ①庶子:妾所生的儿子。 ②治:研究。 刑名:战国时法家的一派,强调循名责实,以申不害为代表。 ③元朔四年:前125年。 ④案人:查办人。 案,通“按”,查办。 ⑤具:备办。 ⑥却:退。
  老病笃①,请免。于是天子亦策罢,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家于阳陵。子孙咸至大官矣。
  ①病笃:病重。 ②策:皇帝命令的一种,多用于封土授爵、任免三公。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①”,其万石、建陵、张叔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②,不严而治③。塞侯微巧,而周文处④,君子讥之,为其近于佞也⑤。然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①讷:言语迟钝。敏:敏捷。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 ②肃:峻急。 ③严:严厉。 ④(chǎn,产):同“谄”,用卑顺的态度奉承人。 ⑤佞:花言巧语。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邱永山 译注
  【说明】
  在这篇记载田叔事迹的传记中,作者以赞佩的口吻突出表现了田叔“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的品质和“刻廉自喜”的性格。在这个人物身上,虽然瑕疵互见,但瑕不掩瑜,他的忠诚、严于律己的品格以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古往今来的读者。作者描写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决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借此和汉武帝时代统治者的刻薄寡恩、世风的浇讹相对照,寄寓作者对现实的憎恶。
  为了塑造这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作者选取最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进行描写。文中虽然只写了他衣赭衣自髡钳跟随赵王进京,在文帝面前力辩孟舒得失,以及审理梁王和任相鲁国几件事,通过这些个性鲜明的言行举止的描写,就使田叔以独有的风姿站立在读者面前。文末补叙田叔之子田仁的事迹,他的不肯接受祠金、敢作敢为和他父亲独擅的作风品格相映生辉。作者这样安排材料,反映了作者选材的精当和安排结构的独具慧眼。子承父风,一脉相传,奇人与佳文交融在一起,读来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文后有褚少孙对田仁,任安事迹的补叙,这些材料的主旨虽和司马迁写作主题不合,倒也能够让人了解他们的一些轶事,其中招募将军舍人一节的描述堪称生动之笔,作者通过口吻毕肖人物语言的记述,把卫将军的目光短浅,赵禹的处事有方,田仁、任安的忿怒机智都表现得活灵活现。这段文字是能够和司马迁的文章相媲美的。
  【译文】
  田叔是赵国陉城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田叔喜欢剑术,曾在乐巨公的住处向他学习黄、老的学说。田叔为人刻峭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有来得及提升他。
  恰逢陈豨在代地谋反,汉七年(前200),高祖前去诛讨,途径赵国,赵王张敖亲端食盘献食,礼节十分恭敬,汉高祖却傲慢地平伸开两条腿坐着大骂他。当时赵相赵午等几十人都为此发怒,对赵王张敖说:“您侍奉皇上礼节完备周全,现在对待您竟是如此,我们要求造反。”赵王咬破自己的指头出了血,说:“我的父亲失去了国家,没有陛下,我们会死后尸体生蛆无人收尸,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议论说:“赵王是忠厚长者,不肯背弃皇上的恩德。”就私下里互相谋划弑杀皇上。恰好事情被发觉了,汉朝下命令逮捕赵王和谋反的群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愿被囚系。这时汉朝又下诏书说:“赵国有胆敢跟随赵王进京的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多人穿着赤褐色的囚衣,自己剃掉头发,颈上带着刑具,假称赵王的家奴跟随赵王张敖到了长安。贯高等人谋反的事搞清楚了,赵王张敖得以释放出狱,被废黜为宣平侯,就推荐称赞田叔等十多人。皇上全部召见他们,跟他们谈话,认为朝中的大臣没有能超过他们的,皇上十分高兴,任命他们都做了郡守或诸侯的国相。田叔做汉中郡守十多年,正逢高后去世,诸侯作乱,大臣杀死他们,拥立了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先生知道谁是天下忠厚长者吗?”田叔回答说:“臣哪里能够知道!”皇帝说:“先生是长者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