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史记译注 >

第60章

史记译注-第60章

小说: 史记译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鳎杭漓肷咸欤砬蠼蹈!a崳ā办保椋腋!"岵挥胙桑好挥胁斡肫渲小<粗赶硎懿坏健S耄斡耄渭印!
  是时北平侯张苍为丞相,方明律历①。鲁人公孙臣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②,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③,当改正朔服色制度④。天子下其事与丞相议。丞相推以为今水德,始明正十月上黑事⑤,以为其言非是,请罢之。
  ①明:明确。律历:乐律和历法。这里主要指历法。②终始传五德:战国时阴阳家以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克、终而复始的道理来附会王朝的废兴更替,叫终始五德或五德终始。五德,即五行之德。传,次第。③土德应黄龙见:根据阴阳家的说法,与金木水火土五德相应的是白青黑红黄五色。公孙臣认为汉朝正值土德,相应的是黄色,所以这样推断。④正朔:指历法制度。正,一年的开始。朔,每月的初一。服色:指官府应用的颜色。古代每个朝代的车马、祭牲、服饰等都有自己所崇尚的颜色。⑤正十月:确定每年以十月为岁首。上黑:崇尚黑色。上,同“尚”。 
  十五年,黄龙见成纪,天子乃复召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于是上乃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于民,岁以有年①。朕亲郊祀上帝诸神②。礼官议,毋讳以劳朕③。”有司礼官皆曰:“古者天子夏躬亲礼祀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天子始幸雍,郊见五帝④,以孟夏四月答礼焉⑤。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⑥,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⑦。欲出周鼎⑧,当有玉英见⑨。
  ①有年:有年景,即丰收的意思。年,收成,年景。②郊祀:在郊外祭祀天地,是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③以:因。劳朕:使我劳累。④五帝:具体所指不一,《五帝本纪》所记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⑤以:在。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夏历四月。⑥望气:借望云气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的一种迷信活动。⑦五庙:五帝庙。⑧欲:将要。出:出现,显露。周鼎:相传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成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秦昭襄王时迁九鼎入秦,其一落入泗水。⑨玉英:美玉之精,即奇异的美玉。 
  十六年,上亲郊见渭阳五帝庙,亦以夏答礼而尚赤。
  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①于是天子始更为元年②,令天下大酺。其岁,新垣平事觉③,夷三族④。
  ①“得玉杯”二句:《集解》引应劭曰:“辛垣平诈令人献之。”②更为元年:改元为元年。从这一年起,文帝的纪年改为后元,十七年(前163)即后元元年。③新垣平事觉:指新垣平诡称望气,让人诈献玉杯的事被发觉。④夷:诛灭。三族:所指说法不一,《秦本纪》《集解》引应劭说,以为是父母、兄弟、妻子。 
  后二年①,上曰:“朕既不明,不能远德,是以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②。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③,封畿之内勤劳不处④,二者之咎,皆自于朕之德薄而不能远达也。间者累年⑤,匈奴并暴边境⑥,多杀吏民,边臣兵吏又不能谕吾内志⑦,以重吾不德也,夫久结难连兵⑧,中外之国将何以自宁?今朕夙兴夜寐⑨,勤劳天下,忧苦万民,为之怛惕不安⑩,未尝一日忘于心,故遣使者冠盖相望(11),结轶于道(12),以谕朕意于单于。今单于反古之道(13),计社稷之安,便万民之利,亲与朕俱弃细过(14),偕之大道(15),结兄弟之义,以全天下元元之民(16)。和亲已定(17),始于今年。”
  ①后二年:即后元二年(前162年)。②方外之国:指西汉王朝境外的国家。方,境,边境。或:有的。③四荒:四方荒远的地方。这里指边境地区。④封畿之内:京都一带地域。这里泛指内地。处:暂止,休息。⑤间者:近来。累年:连年。⑥暴:欺凌,侵害。⑦谕:了解,明。内志:心意。⑧结难连兵:结下怨仇,接连用兵。难,怨仇,仇敌。⑨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⑩怛惕:忧伤惶恐。(11)冠盖相望:即冠盖相望于道。冠盖,指官员的帽子和车上的篷盖。(12)结轶:意思是车迹相连。轶,通“辙”,车轮压出的痕迹。(13)反:同“返”。(14)细过:小过失。(15)偕之大道:一起走上大道。偕,一起,共同。(16)全:保全。元元:善良的。(17)和亲:与敌议和,结为姻亲。
  后六年冬,匈奴三万人入上郡,三万人入云中。以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军飞狐;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军句注;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居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居霸上;祝兹侯①军棘门:以备胡。数月,胡人去,亦罢。
  ①祝兹侯:《集解》引徐广曰:“《表》作松兹侯,姓徐,名悍。” 
  天下旱,蝗。帝加惠: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①,减诸服御狗马②,损郎吏员③,发仓庾以振贫民④,民得卖爵⑤。
  ①驰山泽:指解除禁止民众开发山林湖泊的法令。弛,放松,解除。②服御狗马:供朝廷使用的服饰、车驾和狗马等玩好之物。③损:减少,裁减。郎吏:泛指朝廷官员。员:人数,名额。④发:打开。仓庾(yǔ,雨):泛指各种贮藏粮食的仓库。庾,本指露天的谷仓。振:同“赈”,救济。⑤民得卖爵:民间可以买卖爵位。这是汉文帝采用晁错用粟买爵和赎罪的建议而实行的制度。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①,有不便②,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③,召匠计之,直百金④。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⑤,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⑥,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⑦。治霸陵皆以瓦器⑧,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⑨,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⑩,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11)。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12)。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13),常假借用之(14)。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15),弗下吏(16)。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17),兴于礼义。
  ①苑囿:古代畜养禽兽、种植林木,以供皇帝贵族游玩打猎的园林风景区。②不便:指对百姓不便利的事情。③露台:高台。《集解》引徐广曰:“露,一作‘灵’,”④直:同“值”。⑤绨:一种质地粗厚的丝织品。⑥曳地:拖到地上。⑦先:走在前面。这里指做出榜样。⑧治:建造。霸陵:文帝的陵墓,在长安城东(今陕西西安市东北)。⑨坟:上古“坟”和“墓”有区别,坟高,墓平。后来“坟墓”连用,不再区别。⑩贵:使显贵。(11)恶:讨压,不乐意。(12)几:矮而小的桌子,用以放东西或倚靠。杖:手杖。文帝赐几杖是表示关怀吴王年纪大,不必定期进京朝见。(13)称说:“称”与“说”同义。这里指进言说事。切:诚恳,直率。(14)假借:宽容。(15)愧:使感到羞愧。(16)下吏:下交给有关官吏处理。(17)殷富:富足。 
  后七年六月已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①。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②,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③,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④,以离寒暑之数⑤,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⑥。朕既不敏,常畏过行⑦,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⑧。今乃幸以天年⑨,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⑩,其奚哀悲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11)。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12)。绖带无过三寸(13),毋布车及兵器(14),毋发民男女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15),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已下(16),服大红十五日(17),小红十四日(18),纤七日(19),释服。佗不在令中者(20),皆以此令比率从事(21)。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22)。”令中尉亚夫为军骑将军,属国悍为将屯将军,郎中令武为复土将军,发近县见卒万六千人(23),发内史卒万五千人,藏郭穿复土属将军武(24)。
  ①奚:何。②咸:都。嘉:喜欢。③服:服表,居丧。④临:哭,哭吊。⑤离:通“罹”,遭受。数:气数,命运。这里指受折磨的遭遇。⑥兵革:指战争。⑦过行:错误的行为。⑧不终:意思是不能维持始终。⑨乃:竟然;天年:自然的寿数。⑩“朕之”二句:意思是说,我如此不贤明,竟得到这样的结果,我感到很好。与,句末语气词。按:“与”下加逗号,参用《会注考证》说。(11)释:去掉,除去。(12)无:同“毋”,不要。践:通“跣”,赤足。(13)绖(dié,叠)带:古代服丧时系的麻带。(14)布:铺开,陈列。(15)各十五举声:各哭十五声。(16)已下:指下葬以后。(17)大红(gōng,功):即大功,古代丧服五服之一,服期九个月。(18)小红(gōng,功):即小功,古代丧服五服之一,服期五个月。(19)纤:指缌麻,丧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服期三个月。(20)佗(tuō,拖):通“他”,其他。(21)比率(shuài,帅):比照,参照。率,类似。(22)归:使归,遣返。夫人以下至少使:《集解》引石劭曰:“夫人以下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凡七辈。”(23)见卒:现有的士卒。(24)藏郭:埋葬棺椁。郭,同“椁”,外棺。穿复土:指挖穴和填土。穿,挖,掘。 
  乙巳,群臣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①。
  太子即位于高庙。丁未,袭号曰皇帝。
  ①顿首:叩头。 
  孝景帝元年十月,制诏御史①:“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②,制礼乐各有由③。闻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④,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⑤。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⑥,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其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肉)〔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⑦。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⑧,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⑨,朕甚惧焉。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⑩,以明休德(11)。然后祖宗之功德著于竹帛(12),施于万世(13),永永无穷,朕甚嘉之。其与丞相、列侯、中二千石、礼官具为礼仪奏。”丞相臣嘉等言:“陛下永思孝道,立《昭德》之舞以明孝文皇帝之盛德,皆臣嘉等愚所不及。臣谨议:世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盛于孝文皇帝,高皇庙宜为帝者太祖之庙,孝文皇帝庙宜为帝者太宗之庙。天子宜世世献祖宗之庙(14)。郡国诸侯宜各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庙。诸侯王列侯使者侍祠天子,岁献祖宗之庙(15)。请著之竹帛,宣布天下。”制曰:“可。”
  ①制诏:皇帝的命令。②祖、宗:古代帝王的世系中,一般称开国皇帝为“祖”,称第一个治理国家有功的皇帝为“宗”。(据《集解》引应劭说)③礼乐:仪礼和音乐。④高庙酎:在高祖庙献酒祭礼。酎,一种经多次酿制而成的醇酒,古代常用来祭祀。⑤《武德》:高祖所作的一种舞蹈。《文始》:虞舜时的一种舞蹈,本名“韶舞”,高祖更名为“文始”。《五行》:本为周代的一种舞蹈,秦始皇更名为“五行”。⑥通关梁:文帝十二年废除了禁止人们自由出入关隘的法令。⑦绝人之世:断人的后代。世,父子相继为一世。这里是后代的意思。⑧侔:相等。⑨庙乐:指祭祀时用的音乐。⑩《昭德》:景帝仿照高祖《武德》舞所编的一种舞蹈,用于文帝庙,以颂扬文帝的功德。见《汉书·礼乐志》。(11)休德:美德。休,美。(12)竹帛: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素绢。这里指史册。(13)施(yì,义):延续,流传。(14)献:献祭。(15)岁:每年。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①。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③,谦让未成于今④。呜呼,岂不仁哉!
  ①世:古代称三十年为世。按:此句和下面两句均见《论语·子路》。②残:残暴。杀:刑杀。③廪廪:渐近的样子。乡:同“向”,接近。正:一年的开始,这里指历法制度。服:指服色。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种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封”,在泰山南面的梁父山辟场祭地叫“禅”。④今:指汉武帝刘彻时,即司马迁作《史记》之时。 
孝景本纪第十一
  解惠全 白晓红 译注
  【说明】
  这篇本纪以大事记的形式,简略地记录了汉景帝在位十六年间所发生的要事。
  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肯定的。本纪虽然记载简略,但从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国策上对文帝的继承和发展。如“除禁锢”的宽松政策、“省列侯遣之国”等节俭措施,以及遗诏中“出宫人归其家”的善举等等。尤其对景帝果断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和鼓励农业生产、稳定局势等做了肯定的记录。《太史公自序》说:“诸侯骄恣,吴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纪》。”这篇本纪基本上体现了这个这思想。
  较之前篇,《孝文本纪》详载诏书德泽,而《孝景本纪》只书年月。这一详一略,说明二帝在作者心目中的份量相距颇大。实际上所谓“文景之治”的主要功绩应属于文帝,而且在对百姓的仁爱、对臣属的宽厚等方面,景帝也是远不及文帝的。这篇本纪行文省俭的另一个原因,恐怕还在于作者对景帝之子、当朝执政的武帝心存戒惧,唯恐言多语失,招致更大的祸患。
  虽然这篇本纪未见直书景帝之过的文字,但从他篇中还是可以看到作者对景帝在用人方面的批判。如在《绛侯周勃世家》中记载了景帝意气用事,致使敢于直言诤谏、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周亚夫受辱含冤绝食而死;在《袁盎晁错列传》中记载了颇有远见、为朝廷的利益出谋划策的晁错,最后却成了景帝退敌的牺牲品。作者没有因为景帝之功,而漏书其过,对他的不仁不义之举,还是给予了相当尖锐的批判。这篇本纪篇末的赞语只论及七国之乱一事,表面上指责晁错削夺诸侯封地操之过急,实际上暗刺景帝审时不明,谋划不周。
  【译文】
  孝景皇帝刘启,是孝文皇帝排行在中间的儿子。他的生母是窦太后。孝文皇帝在代国的时候,前一个王后有三个儿子,等到窦太后得宠,前一个王后去世,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所以景帝得以继承帝位。
  前元元年(前156)四月乙卯日,大赦天下。乙巳日赐给民众每户户主爵位一级。五月,下诏减去一半田租。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庙,诏令群臣不必为此上朝拜贺。这年,匈奴侵入代地,朝廷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