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战略-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 蓝海战略
第一章 开创蓝海
曾经演奏过手风琴、踩过高跷、表演过吞火的古埃·拉里伯特先生(Guy Laliberte)现在是加拿大最大的娱乐出口公司太阳马戏团(Cirqued du Soleil)的首席执行官。这个由一帮街头艺人在1984年成立的马戏团,已经在世界的9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拥有约4000万观众。在不到20年间,太阳马戏团的总收益已经达到世界最大的两家马戏行业企业——林林兄弟马戏团(Ringling Bros。)和巴纳姆及贝利马戏团(Barnum & Bailey)花了100多年才达到的水平。
这一成绩之所以不同凡响,是因为马戏行业已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行业,而是一个按照传统的战略分析来看,增长潜力十分有限的夕阳产业。在供给方面,明星艺人垄断了市场。在需求方面也是一样,各种城里的娱乐活动、体育节目到家庭娱乐,都是马戏表演的替代产品,给行业投下了日益浓重的阴影。孩子们热衷于电子游戏,而不是去看巡回马戏表演。可见,这一产业正遭遇观众持续流失,以及由此引发的收入和利润下滑的困扰。此外,动物权利保护组织对马戏团对待动物的关注愈发升级。在林林兄弟马戏团和巴纳姆及贝利马戏团已经制订了行业标准,小型马戏团只能亦步亦趋的情况下,从竞争战略的角度来看,马戏行业实在没有吸引力。
太阳马戏团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去吸引那些正在流失的儿童观众,也没有与林林兄弟马戏团和巴纳姆及贝利马戏团展开正面竞争,而是创造了一片非竞争性的崭新的市场空间,摆脱了竞争。由此吸引到的新的客户群,是那些愿意花费比观看传统马戏表演高几倍的价格,获得一种新奇的娱乐体验的成年观众和商务人士。显然,太阳马戏团的第一个节目可以叫做“我们重新发明了马戏团”。
新的市场空间
太阳马戏团的成功秘诀在于它明白为了获取未来的成功,企业必须停止相互间的竞争。在竞争中制胜的唯一办法就是打消竞争的念头。
为了更好地理解太阳马戏团的成功,我们设想市场空间由两种海洋组成: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当前业已存在的所有行业,这是一个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当前尚不存在的所有行业,即未知的市场空间。
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游戏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1。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当市场空间变得拥挤,利润增长的前景随之黯淡。产品只是常规性的商品,而割喉式的恶性竞争使红海变得更加血腥。
与之相反,蓝海则意味着未开垦的市场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尽管有些蓝海是在现有的红海领域之外创造出来的,但绝大多数蓝海是通过扩展已经存在的产业边界而形成的,正如太阳马戏团所做的那样。在蓝海中,竞争是无关的,因为游戏规则还有待建立。
在红海领域中击败竞争者始终是重要的。因为红海一直存在,并将始终是现实商业社会的一部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时,对市场份额的竞争虽然必要,但已不足以维持良好的业绩增长2。企业需要超越竞争。为了获得新的利润和增长机遇,企业必须开创蓝海。
不幸的是,蓝海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过去20年的战略研究主要集中于以竞争为基础的红海战略上3。通过分析现有的产业内在经济结构,选择降低成本、细分市场或重点突破策略,人们对在红海里开展有效竞争已经相当了解。有些讨论是和蓝海有关的4,但关于如何开创蓝海的实际指导意见却很少。由于缺少对蓝海战略的分析框架以及风险管理原则,管理者虽然有开创蓝海的渴望,但同时又唯恐风险过高,难以形成战略。本书则为寻找和赢得蓝海提供了系统的操作框架和分析手段。
不断开创蓝海
尽管“蓝海”是一个全新术语,但其并非新鲜事物。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它都是商业生活的一部分。不妨让我们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有多少今天的产业在当时是未知的?回答是:很多基础性产业,包括汽车、录音、航空、石化、保健和管理咨询等,在当时都属闻所未闻或刚刚萌芽。许多现在已经形成规模的行业,在三十年前才突然出现,比如对冲基金、手提电话、燃气发电、生物技术、工厂直销、快递、微型车、雪地滑板、咖啡吧和录像机等。在三十年前,以上行业实际上都不存在。
如果把时钟拨向未来的二十年,或是五十年,那么又有多少现在未知的行业会出现呢?以史为鉴,这样的行业还会很多。
现实告诉我们,产业发展不是静止的,而是持续演进的,因为操作在改良,市场在扩张,市场主体你方唱罢我登场。历史证明,我们在创造新产业和再造旧产业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潜力。事实上,由美国统计普查署公布的已有50年历史的“产业分类标准(SIC)”体系已经在1997年被“北美产业分类标准(NAICS)”体系所取代。新体系把原来的10个SIC产业部门扩展到20个部门,反映了新产业发展壮大的现实5。例如,在旧体系下的服务业部门被扩展为信息产业、卫生保健、社会救助等7个部门6。假定这些体系是为了标准化和连续性的目的而设计的,那么这一变迁就显示了蓝海领域的扩展是多么的显著。
然而当前主导性的战略思考仍然是基于竞争的红海战略。部分是因为企业的战略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根源——军事化战略的影响。“战”略本身就是军事术语——“司令部(总部)”的首席执行“官”,以及“前线”的“战斗队伍”。照此表述,所谓战略是“面对对手,争夺有限而既定的阵地”7。然而,与战争不同的是,产业发展史告诉我们,市场空间从来就不是即定的常数,蓝海是随时间推移而持续扩张的。一旦企业把目光集中于红海,就等于接受了战争中的限制因素——有限的阵地以及必须击败敌人才能获取胜利的概念,忽略了商业世界的独特力量——避开竞争,创造新的市场空间。
开创蓝海的影响
通过对108家新开办企业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定量分析拓展蓝海对企业收益和利润增长的影响(见图1。1)。我们发现,86%的新成立企业是线性扩张的,即在已经存在的红海市场空间内增长。这86%的红海对总收益和总利润的贡献分别为62%和39%。另外14%的企业定位于拓展蓝海,它们造就了38%的总收益和61%的总利润。如果说红海企业和蓝海企业的数量反映了总投资的发布比例(不考虑投资收益,投资失败等情况),那么蓝海所创造的绩效显而易见。尽管我们缺乏红海企业和蓝海企业创业成功率的各自数据,但两者之间的总体绩效差异已足以说明问题。
图1…1、蓝海的利润和增长效果
开创蓝海势在必行
在开创蓝海的紧迫性背后存在着若干推动力量。日益加速的技术进步显著地提高了产业生产率,使厂商大规模提供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这就导致产业数量的增加,以及供大于求情况出现8。全球化趋势使情况进一步复杂化。随着国家和地区间贸易壁垒的消除,以及产品与价格的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递,封闭的市场与对垄断的庇护逐步消失9。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同时,供给在持续上升,但是没有清晰的证据表明全球范围内的需求在上升,而且统计数据显示,许多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在下降10。
以上情况加快了产品与服务的流通,使得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空间不断收窄。最近关于若干美国行业品牌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趋势11。研究显示,就主要产品和服务种类而言,品牌在总体上变得更加趋同,公众在选择时更加注重价格因素12。人们不再象过去那样,选择洗衣粉非得用汰渍;一旦佳洁士促销,他们也不再非坚持用高露洁牙膏,反之亦然。在过度拥挤的行业内,无论在经济高涨或萧条期,细分品牌都变得愈加困难。
所有这些情况显示,20世纪的管理战略与方法所赖以存在的商业环境正在加速消亡。随着红海竞争变得日益残酷,管理者必须改变当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习惯模式,向蓝海转型。
从企业、行业到战略行动
一家企业如何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它如何拓展蓝海?是否存在系统性的路径实现上述目标并维持较高的绩效?
为了寻找答案,我们的首先要定义我们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为了理解高绩效赖以存在的基础,以往的商业研究文献通常把企业作为分析的基本单位。人们总是对企业如何依托一整套卓越的战略、操作和组织特点以保持强劲、可持续的利润增长而感到惊讶。然而,我们的问题是:是否永远存在“卓越的”或“有远见的”、能持续征服市场并不断开拓蓝海的企业?
我们可以重温《追求卓越》以《持久生存》13。《追求卓越》这部畅销书出版于20年前。然而,在该书出版的两年内,该书所调查的诸多企业就已经湮没无闻:包括Atari、Chesebrough…Pond’s、通用数码(Data General)、Fluor、国民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等。正如《先进管理》所记载的,在该书出版的5年内,该书所列出的样板企业中,有2/3的企业从行业领头羊的地位上的位置上跌落14。
《持久生存》一书步前书的后尘。该书指出,“有远见企业的良好习惯”有助于企业在长期保持卓越绩效。为避免《追求卓越》一书的缺陷,《持久生存》一书把研究范围扩大到企业的整个生存期间,其研究对象仅限于生存40年以上的企业。《持久生存》同样成为畅销书。
但是问题再次出现。根据最近的检验,《持久生存》所推崇的一些有远见的企业的低效率逐步曝光。正如最近的《创造性破坏》一书所描述的,《持久生存》所列出的部分样板企业的绝大部分成功来源于整个行业的优势而非单个企业自身的绩效15。例如,惠普符合《持久生存》所提出的长期征服市场的标准。事实上,在惠普征服市场的时期,整个计算机硬件行业整体景气良好。更进一步看,惠普甚至并未成为行业内的竞争优胜者。通过该事实及其他实例,《创造性破坏》质疑是否存在能持续征服市场的所谓“有远见”的企业。此外,我们都目睹了日本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早期全盛阶段的“革命性”战略到绩效停滞乃至滑坡的过程。
如果可持续的高绩效企业根本不存在,或者一家企业在某个阶段辉煌而在另一时期判断失误,则该企业不宜作为探寻高绩效根源和蓝海拓展的基本分析单位。
正如上文所讨论,历史同样证明,在某个行业规则和边界尚未确定时,该行业将稳步扩张;单个市场参与者可以设定规则和边界。企业不必在给定的市场空间内残酷竞争;太阳马戏团在娱乐产业拓展了一个新市场空间,并因此获得了强劲的、盈利性的增长。这表明,行业也不宜作为研究盈利性增长的基本分析单位。
我们的研究证明,战略行动,而非企业或行业,才是解释蓝海拓展和可持续的高绩效的基本分析单位。一个战略行动包括一组市场拓展性的管理行为与决策。例如,康柏在2001年被惠普并购而不再是一家独立企业,不少人因此可能认为该企业经营并不成功,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康柏拓展服务器行业的蓝海战略行动分析。这些战略行动不仅仅是该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强劲恢复的一部分,也开辟了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全新的计算机行业市场空间。
在附录A:《蓝海战略案例纵览》中,我们从资料库中抽取了美国的三大代表性行业汽车行业——我们乘什么去工作;计算机行业——我们用什么工作;以及电影行业——我们工作之余的娱乐,给予了简要的介绍。正如附录A所示,不存在永远卓越的企业或行业。但是,在那些创造了蓝海领域,并引导企业进入强劲、盈利性增长新轨迹的战略行动之间,却似乎存在着显著的共同点。
我们所讨论的战略行动——通过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开辟并占领新的市场空间,创造巨大的需求——不仅包含了许多利润大幅增长的传奇,也体现了这些传奇背后所蕴含的思想,而陷在红海中的那些企业,错过了这些思想所带来的机遇。我们研究这些战略行动,目的是为了认识开创蓝海领域,获得高速成长的行为模式。我们分析了1880-2000年间,遍布30多个行业的150多家企业的战略行动,仔细观察了在每个事件中相关企业的行为。我们研究的行业包括酒店业、电影业、零售业、铁路运输业、能源业、计算机业、广播业和汽车制造业、钢铁业。我们不仅研究那些拓展蓝海领域的胜利者,也分析了相对不那么成功的竞争对手的情况。
无论是对某一特定的战略行动,还是在不同的战略行动之间,我们都试图分别找到蓝海企业的共同点,以及那些在不算太成功的红海企业的共同点。我们同时也试图寻找这两类企业的不同点。通过这项工作,我们力图发现引致蓝海拓展的共同因素,以及区分成功的幸存者和沉浮于红海的失败者之间的关键性差别。
通过对30多个行业的分析,我们的研究发现,无论是行业本身还是组织特性都不足以解释两大集团间的差异。在评估行业、组织和战略等变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公司无论规模大小,管理者无论年龄长幼,产业无论朝阳夕阳,企业无论是刚进入市场还是已有根基,所有制无论私营国有,技术含量无论高低,注册地无论国别,都可以创造并占领蓝海。
我们的观察没有发现任何能够永久保持卓越的企业或行业。然而,我们发现那些貌似各不相同的成功故事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模式:就是创造和占领蓝海的战略行动。无论是哪个历史时期,也无论哪个行业、无论是福特汽车公司在1908年开发了T型车,还是通用汽车公司在1924年推出个性化轿车;无论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在1980年实行的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实时新闻;还是康柏、星巴克咖啡、西南航空、太阳马戏团,蓝海战略是这些成功背后的共同模式。我们的研究还涵盖了公共部门的战略转型,可以发现其与私营企业的模式类似,即所有制与战略行动也无关。
价值创新:蓝海战略的基石
是否将开创蓝海作为公司的战略取向,这是区分战略的成功者与失败者的一贯标准。陷于红海的企业遵循传统的战略取向,在已有的行业范围内构筑防御工事,企图赢得竞争16。令人惊讶的是,蓝海的开拓者并不把竞争作为自己的标杆17。而是遵循另一套完全不同的战略逻辑,我们称之为“价值创新”,这也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之所以称为价值创新,原因在于它并非着眼于竞争,而是力图使客户和企业的价值都出现飞跃,由此开辟一个全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
价值创新的重点既在于“价值”,又在于“创新”。在没有创新的背景下,价值的的焦点是规模扩张型的“价值创造”,它提供了价值,但并不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