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十月 2006年第04期 >

第36章

十月 2006年第04期-第36章

小说: 十月 2006年第04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想猎奇?” 
  卓茨诚实地摇摇头。 
  “现在,伊措那边的山上已经下雪了。”他没有再问。 
  “你是说,我去不成了?” 
  “明年藏历五月,你可以去。” 
  “现在刚进九月,还要等那么久!” 
  他笑了,露出了洁白的牙:“到时候,说不定我们可以一起去哟。” 
  卓茨的眼睛又直了。 
  “你不信吗?” 
  “我,不知道。”卓茨低下了头。 
  “听说你是汉族?” 
  “是它告诉你的吗?”卓茨指指撒雄。 “你对它有兴趣?”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本厚书递给了卓茨,“你也可以学呀。” 
  这本《藏历原理与实践》,成了卓茨眼里的谜。虽然是汉文,个个字都认识,可排列在一起,就是读不懂。卓茨合上书,来到格乌玉美的房间。 
  格乌玉美今年六十多岁了,满头白发像飞雪一样在清风中飘动着。她是西藏民间诗人、作曲家,写过《甜茶馆》、《格桑花开》、《雪白的羊群》。这些歌,在牧区和农区,人人会唱。但问作者,都答不上。格乌玉美点点头:“知道作者有什么用嘛,大家唱着高兴就好。”当然,她是用藏语说的,她始终不大会汉语。 
  她爱她民族的文化,就说她家的墙壁吧,大多是托林红殿壁画的仿制品。像乳房高耸、生殖器鲜明的四臂瑜伽母像,上身为人、下身为蛇的精灵鲁莫像,人首鸟身、气力大得出奇的共命鸟像,以及布施图、焚香图……走进她家,就是走进了藏族人的精神。 
  卓茨进来时,她在做早饭:把糌粑、奶渣、白糖拌在一起,又倒进了很多的酥油茶。 
  “糌粑粥,吃吧?”她指着木碗,勉强说出了一句汉话。 
  卓茨摇摇头,指指《藏历原理与实践》。 
  她怔怔地看着卓茨。卓茨不吃糌粑,不吃牦牛肉,不吃干肉,那么一定吃糌粑粥吧?这可是她特意给卓茨做的呀!可是……卓茨究竟爱吃什么呢?是靠吃什么长大的?她多想问问卓茨啊!可是,她们语言不通。 
  卓茨又指指《藏历原理与实践》封面上的一行藏文。 
  格乌玉美才看见这本书。 
  “乌孜拉,”格乌玉美笑了,“他,见到了?” 
  卓茨点点头:“他说伊措的山上已经下雪了,得藏历五月才能去。” 
  格乌玉美的眼里卷起一团雾霭。她接过书,摇了摇头。 
  说卓茨不会看懂这本书吗?还是去不了伊措她很难过? 
  这一夜,雨点不停地敲着玻璃窗,沿着玻璃窗又滴进了卓茨的梦里。她梦见她到了伊措岸边,可是眼前一片白色的潮气,她什么也看不清,就用力睁着眼睛,太用力了,竟看见玻璃窗上一片白光。原来天大亮了。她来到窗前,发现个个山头布满了白雪。山间的云一团一团,自由地舒展着,进入了大街小巷,都把拉萨举起来了,举到了三十三天之上,处处漾着仙气。而山下,仍是一片绿色。卓茨深深地呼吸着,吸进了许多许多清新。而后,穿好衣服,拿起那本书,也没吃早饭,没和格乌玉美打招呼,就推开了大门。突然,尿味,屎味,醉酒人呕出物的气味,以及油炸土豆片的气味,酥油的气味……向她包抄过来。她不明白,为什么都到了二十世纪,格乌玉美还住在帕廓街十九世纪的老房子里,难道连换个房子的力量都没有吗?幸好当年没有和格乌玉美生活,否则,会什么样子呢?卓茨一边想着,一边走进了星算所。 
  人们排着长队站在他的面前,有牧人、农人,还有干部模样的。卓茨排在了最后。 
  他的钢针在撒雄的草坯土上不住地游动着,一个数字连着一个数字。这些数字在神秘地预测着大家的命运,简直像天气预报一样准确。 
  轮到卓茨时,她把书放在了他的桌子上。 
  他抬起头:“你来了?” 
  “来还书。” 
  “看完了?” 
  “没有,我看不懂。” 
  他笑了:“请坐。” 
  “不了,我早饭;还没吃呢。” 
  “我也没吃呢。” 
  “我们一起吃好吗?” 
  “好吧,就到前面的尼姑包子店。” 
  尼姑包子店的门,只开了一半,另一半被一个新房子挡着。这半面;的门上,还挂着一个大门帘,白底蓝花。屋里又暗又窄,只有两个刷着红漆的很矮的长形木桌。木桌两边各有一条长形木凳,凳子的颜色已经分辨不出了,也可能从没有刷过油漆。每个桌上放了两个暖瓶,有一个暖瓶的外皮已经裂开了,裸着银色的壶胆。屋里仅有的装饰是迎面墙上的两张不太大的油印画:一幅雄伟的布达拉宫,一幅印度的金刚座,也叫菩提道场,是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只有一个顾客,她戴着一顶紫色的家织帽子,穿着没有配系“帮典”的褐色藏袍。 
  一定是个尼姑了。卓茨想着,和他并排坐在了另一张桌旁。他冲着里面说了一句藏语。一个穿红毛衣,围着蓝围裙,头发不过寸长的女人,就端来了一碗牛肉包子和两只空碗。他拿起暖瓶,满了两碗清汤:“这可是拉萨最好的牦牛骨髓汤呀!” 
  卓茨看着眼前的汤碗,犹豫着。 
  “我们最爱喝了,这是把牦牛的骨头打碎和骨髓一起熬出来的呀。” 
  卓茨喝了一口,又咸又膻。 
  那端牛肉包子的女人又端来了两小碟用水和好的碎辣椒和一碟粉红色的萝卜泡菜。 
  尼姑站起来,往卓茨和他的碗里添满了骨髓汤。 
  “我们藏族人就是这样,过去从没见过面,见了面就是熟人、朋友。” 
  “你在哪个寺庙啊?”卓茨问。 
  “色拉寺上面的,嘎鲁贡巴。” 
  “嘎鲁?什么意思?” 
  “就是仙女唱过歌跳过舞的地方。”他接过了卓茨的话。 
  “好听的名字。”卓茨又看了看尼姑。 
  尼姑已经站起来了,说:“秀啊,秀啊。” 
  “你看,她在和我们再见呢,太啊,太啊!”他看了看卓茨,又转向尼姑。 
  里面响起了歌声。几个女人一边包包子,一边唱歌呢。 
  他夹了一个牛肉包子蘸了蘸辣椒,放进了嘴里。 
  可是,卓茨闻到了膻味。 
  “吃吧,尝尝包子,里面可是真正的牦牛肉呀。” 
  卓茨就夹了一个;剥开,只拣皮吃。 
  “你呀,不吃牦牛肉,怎么在西藏待下去呢?” 
  又进来了两个摇着经筒的老太太。扎着围裙的女人马上端来了两碗包子。 
  “你看,她们是刚刚转完帕廓的。”他说着看了看卓茨的汤碗,“你不喝吗?” 
  “有一点膻。” 
  “你呀,”他摇摇头,“有时我还要喝骨髓茶呢。” 
  “骨髓茶是什么?” 
  “先熬骨髓,后加一点酥油,就是骨髓茶了。” 
  “都什么人喜欢喝骨髓茶?” 
  “稍微喜欢生活的人吧?” 
  卓茨笑了起来:“喝甜茶算不算稍微喜欢生活呢?” 
  “你想喝甜茶吗?” 
  “想。” 
  他站了起来:“走,我们去雪那边的甜茶馆。” 
  雪,是布达拉宫脚下的一个村庄。过去布达拉宫所需的鲜奶、酸奶及各种奶制品,都由雪提供。雪的奶牛房后院,就是奶制品作坊,陈设着各种银制、铜制和木制的盛器。布达拉宫的侍奶官和用人就住在周围的房舍里。优良的奶质,使雪的藏戏班子轰轰烈烈地开起了甜茶馆。 
  当然,这些都是从前的事了。如今的雪,已变成了一片石板铺就的广场。雪甜茶馆移到了布达拉宫的西北角。现在,屋里屋外都是茶桌。阳光下的茶桌已经围满了人。卓茨一行二人就进了里面。里面像尼姑藏包店一样的几张长桌,刷了一层橘黄色油漆。 
  一坐下,他就从上衣兜里抓了一把零钱放在桌上。一位把辫子盘在头上的老妇人提着暖壶走来了,手里还拿了两个茶色的玻璃杯,斟满了甜茶,又在桌上拣了五角钱,慢慢地移到了别的茶桌。奶香四溢。也许方圆几十里都能闻到!当然,得有好嗅觉了。 
  卓茨几口就把一杯滚热的甜茶喝净了。 
  响起了妙音琴悠远而伤感的声音。琴师是个八九岁的小孩子,还流着清鼻涕呢。一曲终了,孩子在每个桌上拣了一角钱出去了。 
  老妇人又来斟茶了。跟着茶香而来的,是个老艺人。他说的话连珠炮似的,五彩棍在头顶转来转去。 
  “你知道他在说什么吗?” 
  卓茨迷惘地摇摇头。 
  “全是祝福的词。藏语叫哲嘎。你看,他头上的五彩棍也叫五彩剑,和墙上的世界图合在一起,又能避邪又能驱鬼。” 
  卓茨这才发现对面的墙上有一张哈达粘着的类似坛城的画面,最下面有一个乌龟驮着。 
  “坛城不是,是世界图,有时我们也叫乌龟图。”他好像看见了她的心思。 
  哲嘎艺人也在桌上拣了一角钱出去了,又来了一长队乞丐,也分别在桌上拣了一角钱。 
  卓茨看着他:“今天,我永不忘记。” 
  “你应该这样说:‘年,哪木样几各门。”’(藏语永不忘记的意思) 
  一旁吃藏面的老太太抬起了头,嘴角的皱纹像山间的沟壑—样深不可测地嚅动着。 
  “她在说什么?”卓茨转向他。 
  “让我好好教你藏语。” 
  卓茨再看老太太时,发现老太太还带来了一条狗,也给狗要了一碗藏面。两人吃得叭叭直响。 
  “你还需要什么时候出来?”他看着卓茨。 
  “我想……天天出来。” 
  “啊,那可不行。”他轻轻地拍拍她的肩,“等过了沐浴节,我们去哲蚌寺?” 
  回到家里,格乌玉美正在织毛裤呢。用的是山南农民自家的羊毛打出来的线,这种线最暖和了。 
  “爸爸说你是多喀尔家族的后代,除了识字,再什么也不懂了。” 
  格乌玉美茫然地看看卓茨。把毛裤贴在她的腰间比了比,然后又埋下头一针一针地织着,织的是那种针法——看上去都是平针,而里面藏着均匀的长绒圈。卓茨常看见那些梳着两条枯干的辫子的老太太坐在帕廓街的阳光下,一边吸着鼻烟,一边用氆氇线织着这种针法。没想到,格乌玉美这双一生都在握笔的手,也会为了她拿起织针。一阵酸楚,搅得卓茨转过了身子。 
  回到自己的房间,卓茨不由自主地站在窗前,天渐渐地黑了,远山只剩下一个轮廓,后来连轮廓也没了。星星簇拥在天空。看来雨季真的过去了。沐浴节说来就来了。可是,沐浴节一共有七天啊。卓茨一想到过了沐浴节才能见到他,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她发现所有的时间都堆到了这间屋子里,都在等待她的发配呢。 
  她早早地到了拉萨河边。自从雨季以来,那一岸的山峦第一次显得清晰了,也显得单调冷漠了。她沿着拉萨河走着,寂寂的,只有水声和那些粗粝的带花纹的大石头陪伴着她。沐浴的人们还没有出来。他们要等到晚上,叫做堆巴的星星,把整个拉萨河加持成一片甘露的时候,才纷纷下水。这时的拉萨河不仅可以洗去人们的各种疾病,还可以洗去各种烦恼。一年中,有七天的时间,堆巴显现在天空。所以,沐浴节藏语叫嘎玛堆巴。嘎玛是星星的意思。 
  她走着,走着。远处出现了一片苍苍的大树,这是从前的冲吉林卡,噶厦政府的俗官们游玩的地方,还有个僧官游玩的地方,叫孜仲林卡。对了,每个贵族世家也都有自己的林卡,除此,还有专门接待客人的林卡,回回的林卡……不过,那些覆盖过拉萨的绿色,已经了无痕迹了。这片大树,算是最后的幸存者了。 
  她被绿色诱惑着,绕过珠吉康进入了一片杨树、柳树、松树、苹果树之间。卓茨倚着一棵榆树站定,她发现头顶的树叶都结着虫眼。这棵树太老了,像格乌玉美一样,到老了,全身都是毛病,连走路都颤巍巍的。但看着她苍白的头发和仍然纤细的手指,还是使卓茨想到了她年轻的风韵。年轻的时候,她该多么美啊! 
  卓茨的视线从榆树叶上移开,看见了不远处一条小河上,飘了几片落叶,落叶向下流去,一会儿就无影无踪了。河的那一岸还是树木。树木的尽头是连绵的大山,山上贴着一层浅绿色。山顶飘扬的经幡,直接蓝天。她想,他就是看着这些经幡长大的,看着这些经幡长大的人,有一颗怎样的心呢?不知不觉地,天热了起来,卓茨把风衣脱掉放在臂弯时,听见肚子在咕咕地叫着。她走出林卡找了一家藏餐馆,简简单单地吃了一碗土豆咖喱饭,又来到了拉萨河边。 
  凉风吹动着她的牛仔裙,也吹动着她浓密漆黑的长发,那些柔软的思绪都跟着飞扬起来了。七天,像拉萨河一样没有尽头啊。她绵绵地抬起头,月亮出来了,连招呼都没打就出来了。年老的男人和女人,年轻的男人和女人以及孩子们都来了,有的脱掉鞋子挽起了裤脚,有的脱了裤子,有的干脆全裸了。在沐浴节,水边没有性别之分,就像在医生面前没有害羞二字。 
  在嘎玛堆巴出现的七天里,卓茨觉得自己都老了。怎么能不老呢?太阳把她的脸和手以及一切裸在外面的地方,都晒成了古铜色。那个娇弱白净的城市少女已经隐去了,隐进了昨天。 
  卓茨走到他的星算所时,他正站在门前。他说:“我在找你呢。我一大早就在这儿端详每个路过的汉族小姐,可是,你变了!都变成我们藏族人了。” 
  卓茨笑了:“去哲蚌寺吗?” 
  “就是嘛,我都准备好了呀。”他指指手里的葡萄和桂圆。 
  “不工作了吗?” 
  “我给自己放假了。”他说,“到了哲蚌寺,咱们先转佛殿,然后去水边。”  
  经过一片开阔的草地,一片沼泽,一片树林,一条条从前的石头小巷,他们进了哲蚌寺的措钦大殿。他念起了经文。在强巴通追像前,还磕了许多个长头。而后,转起米旺·强巴殿。卓茨发现在八岁的强巴佛像的前边,也就是靠着绛央曲吉大师法座的地方,有一面镜子!肃穆的寺院里出现了一面女人的镜子? 
  他说:“这是宗喀巴大师时代,乃东宗的宗本米旺·琛那多吉的女儿阿宗的镜子。一天,阿宗和女朋友去拉萨河边散步,突然,看见河底铺满金银珠宝。阿宗怕女朋友也发现,就摘下‘帮典’盖在女朋友的头上,贪婪地打捞去了。过了好久,阿宗还没回来,女朋友摘下‘帮典’,四处寻找。这时,河岸上走来了一只大蝎子。女朋友知道是阿宗小姐前世造下了孽,便用‘帮典’给她盖上了。阿宗死后,她的父母请宗喀巴大师为女儿超度。大师说,如果你们能造一尊强巴佛像,向着小姐变成蝎子埋下的北方,就可以超度了。小姐的父母都是虔诚信佛的人,很快塑好了强巴佛像,就是我刚刚磕头的那尊。在宗喀巴大师开光的时候,只见对面大山裂开,出来了一只蝎子,就是说,阿宗一见到了强巴佛,就超度了。那尊强巴佛又叫强巴通追,我们藏语的意思是一看见就超度。这个镜子,是阿宗小姐用过的。米旺·琛那多吉一共塑造了三尊佛像,一个是强巴通追——十二岁的强巴佛像,一个是八岁的强巴佛像,还有一个是文殊菩萨像,放在了措钦大殿的一层。” 
  从佛殿出来,卓茨一行二人,沿着一条上山的路,到了溪边,溪边的杨树林里,挂满了五色经幡,简直是一片经幡的世界。卓茨在溪水里洗着他们带来的葡萄、桂圆。他就站在她的身边,他说,沿着这条溪水,我们一直能走到根培乌孜山的山顶,山顶有好几个泉眼呢。 
  “我们可以去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