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在喜马拉雅山-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副修行者模样。
有一天,他来到喜马拉雅山乌塔卡西(Uttarkashi)我住的精舍。我注意到他在跟我谈话的时候,眼睛不时盯着我的手表。这只欧米加表是人家送给我的礼物。我可不在乎这是只普通的表还是一只高贵得吸引了这位年轻人的表。但每次我们谈话的时候,他总是提起这只手表。他常常说:“哦!这只手表挺引人注目的,设计也很动人;一定走得很准吧。”
这样过了三天,我对他说道:“年轻人,我要到甘果垂(Gangotri)一阵子。这只手表请你帮我看管好吗?”我拾起毯子与便鞋,向这位客人道别的时候,我知道精舍里的手表与这个人不久都会不见。其实我并不是真的想要去甘果垂;我只是想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不多久我就回来了,果然不错,年轻人带着手表走了,从此以后,熟人问起我的手表,我就告诉他们有人拿去用着。这件事情我也没放在心上。
很凑巧,半年后我在哈得瓦(Hardwar)火车站遇到这位年轻人。他十分不自在,想要跑开。他道:“先生,我做了很坏的事情。”
我答道:“这对我倒是没有什么关系。如是你认为这样不对,以后就不要再犯了。”此刻,我发现他手腕空空的,便问他手表到哪里去了。
他道:“我卖了,我需要用钱。”
没多久,这只手表又回到我身旁。我有一位学生认得这只表,便买下来还给我。我再遇到这位年轻人的时候,我把手表脱下给他。我说道:“如果这只手表对你有帮助,那你就拿去吧。”起初他并不了解也无法接受我说话的方式,但是后来他慢慢明白了——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很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件事情深深的影响了他。我向他介绍一间精舍,他回到那里自我修养,现在这位年轻人已经完全改头换面了。
有很多人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某些事物。他们不肯面对这些冲突、欲望、习惯,也许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这些,却又无法改掉。他们不愿让别人看清自己,便一再的防着别人,同时把自己武装起来。我们与人交往,应该开诚布公,不要把这些令人困窘的种子压抑在心里。这些潜藏的秘密只会阻滞我们的进步。我们不敢面对的事情,也会反映到别人身上(我们就会认为别人也是如此)。静坐的时候,这些令人困窘的欲望及念头都会慢慢浮现出来,我们只要观看这些念头,而不要被它们纠缠不清。这样,静坐便是使人生活平衡的有效工具。
没有俗世职责的出家人,仍然带着宿世所种下来的业力(Samskara因过去的行为所引发出来的因果作用。),根深蒂固的业力。想要消除业力,得到自在,也要费很长的时间。方法是要不断的摄取创造性的意念及灵性的种子(译案:这是指内在、外在的暗示及念颂梵咒)。若人是走在自我修持的路上,那么洗涤心灵、改变心态是大有可能的事。现代有许多老师公开表示他所传授的是不需戒律的静坐。他们可能会介绍确实的技巧,但却不去训练学生怎样遵守戒律,这正好像在土里播下种子却不再耕耘。遵守戒律在灵性道上极为重要。在家、出家并非关键,重点在于生活中要有戒律。内在的生命与外在的生活要有桥梁沟通。戒律就是这座桥梁的基础。人不应受到静坐技巧的诱惑,该注意培养的是心中的戒律。
六、出世之路 裸形外道
裸形外道
行往甘果垂(gangotri)的途中,我在乌塔卡西(UttarKashi喜马拉雅山深处)住了一个月。我常在清晨向德卡拉(Tekhala)方向走上三五公里。在这路上的恒河岸边,有座木房子。两个房间,各住有一位裸形外道。他们目不识丁,是两位六十来岁的鳏夫。他们一无所有,连水壶也缺。我认识这两个人。他们很有名气,不过不是因为有学识有智慧。而是在这样寒冷的气候下他们能不穿衣服过活,因此他们声名大噪。事实上他们傲气十足,嗔念、嫉妒心也很重,谁也瞧不起谁。
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往德卡拉走去。在远处看见他俩把稻草铺开来曝晒,这样可以除去稻草的湿气。我行近他们的房子,不知何时他们已扭成一团——两个裸形外道凶猛的扭缠着。我插手排解道:“干什么?”他们才分开。其中一个说道:“他踩我的稻草,还认为是他的。他真以为世上出家人他最了不起哪。”
这件事在当时使我产生很大的疑情,我开始分析出家这条路。我才知道即使抛弃钱财、舍弃妻子,人却很不容易舍弃对声名的贪恋,也很不容易清净自执,而把情绪导向了悟之道。形式上出家,只会导致痛苦与挫折。出家而不了解生命的目的,连带的会给出家、在家而想寻找榜样的人带来不少的困惑。世上的人多认为出家人是学习的最好榜样。我却遇到不少远比出家人好得多的在家居士。内在的心境若与外在的生活方式相较,前者无疑是更为重要的。
六、出世之路 未脱三界外
未脱三界外
表面上看来,印度一些出家修行人似乎只从外界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而不从事任何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长久以来印度早就对出家人进行公然的扰害了。一般人认为出家人不是“人”。每一个人都期望他过着超人的生活并不断的去打扰他。许多人来会见他并说:“你必须到某某和某某地方去演讲,”“你必须来看我,”“你必须去替某人治病,”……等等。如果出家人没有照他们的期望行事,他们会说:“他是一个多么虚伪的出家人啊!”通常印度人都认为出家修行的人不用食物和睡眠,因为他们都想像成已超越了这些需求的人。因为他是一个苦行者,出家修行人不可以感觉饥饿、不能拥有钱财,觉得冷了,也不能用毡子。一般人有这种想法,我们也就必须牺牲睡眠、饮食和所有的东西来过那种生活。要成为出家行者并非易事;因为——纵然是好意——也存在着长期不断的困扰和迫害。
在印度,不论出家人走到那儿,充满热忱的人都会带着鼓尾随其后并不停的吟唱着!有—天我大约定走了二十多哩路,在晚间觉得很疲倦。我必须赶快休息,因为第二天要很早起床做静坐。但是跟来的人一唱就是好几小时,如果我告诉他们,请他们回去,他们会说:“不!先生,我们乐意为您歌唱。”我想睡觉!但他们却要唱歌。所以我学会了如何在歌声、鼓声环绕中安然入睡。他们闭着眼睛歌唱,我则闭上双眼进入梦乡。
对一般的梦游症;你或许听说过是怎么回事,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梦游症你就没听过啦。我学习如何在使我困惑分神的环境中安然入眠,而我行我素,不论周遭环境怎样变化我仍然继续睡我的觉。
一旦决定不管四周有任何变化,都将只做你已开始从事的行为,如果你已下定决心,那么即使干扰困惑你的事仍然存在,但你会不受阻碍地朝你的方向继续前进。决心(Sawkalpa)是非常重要的。你无法使你周遭的环境、这个世界、你存在的社会来适应你。但是如果你有决心和毅力就能成功的过完这辈子的生活。
六、出世之路 失即是得
失即是得
曾经有一位出家修行人,他经常到弟子家里与他们一起生活。这位弟子的家人都热爱和尊敬他们的老师,因为他是一位凡事以身作则并且充满灵性光辉的人。他经常都在日出前起床、沐浴并坐好几小时的静坐。但是有一天早上,天尚未破晓,他就大声喊着:“喂!给我拿食物来!”
他的弟子说:“老师,现在是你的沐浴时间。”
老师回答:“我饿得很,请把食物拿来!”饭后他洗了个澡、如厕、然后又上床睡觉。
他把每件事都弄得颠三倒四,全家也都显得乱七八糟很不和谐。他们说:“他出问题了!他疯了。”
女主人说:“我们老师是一位奇异的人。我们应该帮助他。”所以他们请了几位医生并嘱咐他们:“拜托,行行好,不要提起任何有关医药的事来干扰他。要说:‘我们想跟您学习。’好吗。”
于是医生们来后,举止都扮得像弟子般的虔诚,因为他们接受了扮演这一幕的报酬。他们说:“上师啊!您好吗?”但是他没有吭声。他们想他必定在昏睡中,因为他连动都不动。其中一个看了他的眼睛,发现眼睛一动也不动。另外一个发现他脉搏微弱。其中之一就对另外一位说:“我看他多半是活不成了。”第三个医生用听诊器诊断,发现心跳越来越微弱,所以他报告说:“他心脏愈来愈衰弱了。”那位主妇就开始哭泣起来,因为他向来都把老师当作灵性之父般的对待。
最后我被叫了进去。进去时行者竟坐了起来,我问道:“老师,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说:“没事儿!你为什么要问这句话呢?”
我告诉他:“每一个人都在为您担心呢。”
他说:“我之所以静坐,通常是为了两件事。但是今天我的双亲过逝了,我感到哀伤,所以早上我没有做静坐。”他的语气神秘极了。
我说:“您的双亲死了?你是一位出家的修行人,你和你的双亲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
他说:“不!不!你也有父母,当他们过逝时你将会了解的。”他继续说道:“执着是我母,愤怒是我父。这二者皆已死,所以我无事可做。现在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了。”
当你丢掉你的执着、愤怒和自大时,静坐就会变成你的本性了。之后你也就不必要依某种姿式来做静坐了,因为你整个生命已都在静定之中。
七、四方参访 鼎鼎大名
七、四方参访
不同道上的各种知识,引导你形成自己的信念。你了解越多,你会去学习得更多。当你有敏锐的辩别力时,你会坚定地无犹豫地走向你的道路。
鼎鼎大名
当我十六岁时,南丁巴巴(NantinBaBa)和我都是年轻的灵性上的狂热者,其时我们住在南尼达(Nanital)的拉里牙·康塔森林里。那个时候,印度一位极负盛名的灵性领袖——阿南达玛依玛(AnandamoyeeMa)正和他的先生在做长途的精神之旅。虽然在一起旅行,但是他们并没有一般夫妻之间的关系,他们彼此都能了解禁欲在灵性上的价值也都决定过着如同独身般的生活。他们两位的年龄都是四十几,并且双双献身于上主的足下。在旅途中,有一大群的追随者伴随而去,他们从曼沙罗巴(Mansarobar)旅游到凯拉撒(Kailasa)——这里靠近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艾弗勒斯峰。到这里来朝圣一向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在途中人们热切的盼望能看到各方圣者以及奇人异士。
阿南达玛依玛听说我们两位年轻苦行人在此,便在去凯拉撒的途中拜访了我们。二个月后她从凯拉撒返回时再度经过南尼达,我们也又一次地与她重逢,并参加了她晚间的一个集体盛会。她是「爱」和「虔诚」之路的追随者,并经常对众多跟随的人做这方面的开示。
通常在瑜伽里会提到许多开悟的方法,但实际上有六种主要的途径,而巴克蒂瑜伽(BbaktiYoga)——虔敬之路是其中之一。这个「爱」之路是自我臣服之道,而音乐是他们表示虔诚敬爱的一种方法。巴克蒂瑜伽根基于自我牺牲、虔诚敬爱和慈悲为怀。在这条路上,谦逊、柔和、纯洁、简朴和真诚都是很重要的德性。这是一条纯真心灵的道路。也就是说虔敬瑜伽的追随者把感情的力量导向「神」。许多在这条道上的行者当他们听到有人论及神或是当他们聚在一起歌咏上苍时,都会不由自主的泪流满面。从理论上来说:在这条道上的灵性追求者并不想把自身融入上帝之中。而较喜欢具有单独的身份,以便能够永远的为上苍服务。根据虔敬瑜伽的道路,解脱的人生观就是亲近上帝。解脱的意义就是达到天人之境,在那儿我们能够永远与上帝在一起。许多人走在这条道上,但是此路并非如同一般人想像中的那么好走。巴克蒂瑜伽(BhaktiYoga)并非盲目信仰之路。
耆那那瑜伽(JnanaYoga)是知识之路,通称为智识瑜伽。这方面的追求不仅是智识上的了知,更应是通过聆听圣者教诲而开放出智慧的花朵。然后藉着冥想这些金玉般的格言,而到达解脱之境。这条路就像锋利的刀刃,如果没有经过历练,他很可能成为自负自大的人。经常与圣人为伍以及去除「我执」的冥思是走在这条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要件。
认为人类应从事无私责任的人可以走行动瑜伽的路子。这些灵性的渴望者了解每个人的行为和成果都必须交给上帝——它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很恰当的从事无私的行为,使一个人免于受到行为的后果所产生的束缚。透过对行动瑜伽的了解和实践是到达解脱的要素。从事正确和不会产生束缚的行为及通过对较高层次的了悟,人将从生死的轮回中挣脱出来。
军荼利瑜伽(KundaliniYoga)是瑜伽的一面,对於吾人身体、神经系统和身上无数精细的能量之流的管道有深切了解的人便能修练这种瑜伽。此种特殊的锻练绝对有助于灵性修练者控制他们身体的功能和内在的状态。人类沉睡的意识能量位于脊髓之最底端,当它被唤醒时即沿着脊柱中央中脉(Sushumna)上升到最高的脉丛结(顶轮)在这里阴阳二者相互融合为一。
罗阇瑜伽(RajaYoga)是较有系统的锻练方法,引导学生透过瑜伽八步功法的修练来达到最高的喜悦境界——三摩地(Samadhi)亦即是与宇宙绝对真实的本体合而为一。这是一条最容易了解和最具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它将行动瑜伽、虔敬瑜伽、军荼利瑜伽和知识瑜伽于一炉。罗阇瑜伽(即是王者瑜伽或灵性瑜伽)的哲学是以数论(Samkhya)哲学为其基础。
史利·维迪亚(SriVidya),在这个方法里对于小宇宙和大宇宙须有透澈的了解,此道是所有方法中最高深的,只有极少数身心已准备好的人才能修习。这是一条实际的路径,但是在修练之前对哲学要有很深刻的了解才行。若只靠书本上的知识来做实际的修练,则不但是白费光阴而且非常危险。在此种灵性的锻练里必须要有一位足堪胜任的老师,并且在开始锻练前学生对于密宗和其他方面的哲学也都要有透彻的了解。唯有具有高度素养的圣者才以此罕有之法来锻练自己。
南丁巴巴和我参加了阿南达玛依玛的学生所举办的聚会,每一个人都以印度语和孟加拉语歌咏着圣歌。我们倾听着美妙的圣乐,觉得与其参与不如静静的当个听众。虽然我们对其他的方法也一样的喜欢,然而本身还是较倾心于静坐冥思、罗阇瑜伽和知识瑜伽的修习。这时阿南达玛依玛的一个学生走过来,尽力的想说服我们,他表示虔敬之路是最高等的方法,我们应该变换过去才对。他问道:「你们为何不参加圣乐的咏唱呢?」
我告诉他:「拉着马车的马不会去享受拉车的滋味,但是坐在马车上的人却可以享受眺望和舒适乘坐的乐趣。从事行为的人对他行为的享受并不见得比聪明的人在旁见证目击时所得的乐趣来得大。有些人歌唱、有些人静静的亨受着美妙的歌声。我们所享有的比其他的人都要来得多。你怎么知道我们没有走在虔敬的道上呢?」
由于他无知,这个学生坚持他的看法,这是唯一的法宝吧。我们的议论很快地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