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蛟龙出海 >

第48章

蛟龙出海-第48章

小说: 蛟龙出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噶!”留下不甘的国骂,倭人小队拉着不知死的军犬返回的时候,突然听见“碰”的一声,照射向这个方向的探照灯应声而碎。所有的倭人一个机灵,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的他们迅速趴在了地上,等待探照灯和本方枪手处理问题。只有那情急之下没有拉住的军犬飞快地奔向黑暗深处。数秒后又是一声枪响,传来了“呜呜”的悲鸣。接着远处树林中传来来阵阵的嘲笑。
  倭人对于这种猎人补猎的战术实在没有什么办法对付,自从下雪以来这种猎杀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军官们不断地想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也击杀了一些猎手,但是这种伤亡根本不成比例。
  也许是树林中的笑声太过骄狂,也许是这种笑声中明显带者的仇恨和冷酷太刺激人,在军营中的倭国指挥官听了个清楚明白,心情极度不爽的他开始了发达国家部队特有的发泄。随着“轰,轰!”的巨响,树林里窜出阵阵火光。仿佛倾泄愤怒一般没完没了,骄狂的中国人也安静下来静静抵抗者巨大的声音震动。
  也不知过了多久,雪原恢复了宁静。准备着下一次交锋直到一方取得胜利。
  书包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99。变局
99。变局
  看着昨夜针对倭人袭击的战报,一直在不利条件下磨练了几个月的年轻战将洛辉现在逐渐老成的脸上无悲无喜。年轻人的成长往往就是在不利的条件下不断的思考、不断地打磨自己急噪和骄狂的性格的过程。
  东北数月的军事生涯中,虽然洛辉和包汉文对军队的指挥以及大战略的判断几乎没有出现错误,但是东北军无论怎么胜利,无论怎么战斗却依然一步一步走向失败,白山黑水正在沦陷。作为一个军人,特别是一个指挥官,洛辉已经明白他和包汉文以及那些从南华一起跟随而来的战士,很可能要和沈阳的东北军“同生共死”。洛辉很清楚首长的想法,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他明白如果不在东北给予倭人巨大的打击那么那么倭人很可能在侵吞东北之后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在历史上委员长曾经命令张学亮数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退,很多爱国人士怒叱其丧权辱国。
  实际上当时决定组建60个的国军械师,一直到倭人全面入侵中国的时候国家已经组建了30多个德国军械师。在“松沪会战”初期的王排部队在长江口附近确实打出了国家的威风,和在城市防御战中“党国精锐”的伤亡比倭人还要小,只是无奈最后被倭人抄了后路。这一方面是军事决策的失败,另外诸多方面的原因也注定了这次会战的失败。首先倭人强大的海军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陆这就是主动权,其次当时国家机器裹胁了大量的军阀军队参战,而导致了军队撤退就是溃退的局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抗日的正面战场中国军队根本就没有机动的能力,打运动战带来的就是逃兵无数的结局。(写这个不是说要为谁翻案,我只是想说那时候国家失败是百多年的积弊造成的,当权者有责任,但是也不能全都放到一个人身上去,至于那个政党的失败,我还是要说,是人民选择了我们今天的党。)


  想到这么多洛辉就很清楚他和东北军必须要在沈阳以及几个大城市和倭人拼命,从军队的力量和战略形式来说沈阳如今的情况类似二战时的斯大林各勒,但是从结局来看中国需要这些城市争取时间,但是这里还远远不是这场侵略战争的转折。作为南华共和国在国内的代表,不论上面怎么安排洛辉和包汉文都下定决心“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因为作为一个军人他必须和自己的战友同生共死。要逃跑,且不说南华共和国,他自己就丢不起这个人。当然有活的机会没有谁愿意选择死亡,毕竟对于一个刚刚小有名气有了表现舞台的将领来说他还有远大的理想。而长期面对死亡的压力让洛辉真的成熟了很多。
  时间仿佛定格了很久,包汉文已经看过了战报,他正在看着指挥部的大地图不出声。而洛辉面色依然无悲无喜手上拿着那张纸目光毫无目标地射向前方。桌脚的蜘蛛网上突然掉落了蜘蛛夏日里退下的外皮,墙边的摆钟安静地晃来晃去,分针拼命地跑向正上方,终于“当~~~!当~~~!。。。。。。。”的声音打破的宁静。可是指挥所中的两人只是眼中突然闪烁了一下难见的光芒,依然维持原来的状态。门口的勤务兵虽然早就习以为常却还是忍不住伸头向里面看看,尽管他很清楚违反保密条例可能出现后果的严重性。
  “张司令到~~~~!”
  随着一声通报洛辉和包汉文同时发现了自己的怪异表现,都尴尬地笑了笑向门外迎去。
  张学亮带了的消息让包汉文和洛辉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向南华汇报。因为张学亮已经正式接到“中央”的任命,任命他为三军副总司令,同时党国体惜东北军战士为过守变之苦,将北平、天津等华北大城市划归张学亮自治。并且中央已经派遣10万大军北上支援“抗倭”。“光头”的心思很明确,他作为当今国家的领导者不希望在这个国家还处于实际武装分裂的时候和强大的倭人开战。在附带的一封私信中他表达了希望张学亮理解他卧薪尝胆的愿望。
  这样的事件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3人之间短暂地讨论了一会就开始商量如何更好在将近来一直表现不错的猎杀行动继续下去,毕竟洛辉和包汉文很清楚派他们来的目的不是去要他们死守住东三省,而是要他们最大可能地杀伤倭人的有生力量。
  如果大家看过李连杰演的《精武英雄》知道陈真为什么不断地击打对方的左眉和左肋就明白。在战争中一个国家的力量就如同水桶原理,里面的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打击对手就要找他最短的木板再把那木板打断,如果打不到那块木板在攻击的时候也要不断地打同一块木板以求自己的攻击能达到最大的效果。从南华共和国发动对倭人的生物攻击,到东北枪响初期对倭人的清洗,南华共和国就一直在攻击倭人人力资源这块木板。所以雪原上的游击战这种有效杀伤倭人的战斗模式成为了3人最愿意讨论的话题。而那些政治层面上的事情洛辉和包汉文没有权利做主,在这个时候也不会给张学亮什么建议,而张学亮也早已经接受了这种模式。在他看来东北军能打出今天的军威,东北能有今天的局势他张学亮即使到了九泉之下也有脸去见自己的父亲了。
  向念恩的电报并没有让三人等很长的时候,因为上午也是南华共和国的办公时间,所有的领导核心都在行政院,讨论达成一致之后就将指示发了过来。
  文中说:东北军之所以不能撤是因为一方面东北军必须在东北给予倭人有效的杀伤,打击倭人的力量从而避免倭人可能的全面侵划;另一方面东北军不能撤是因为南华共和国对东北军的影响现在已经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秘密了,就算从东北军自己来说日后想要在华人中间立足这个不战而退的名头他们担不起。不过现在有了委员长的命令第二条已经解决了。但是想要保住30多万的东北军有生力量还需要做的事情就如同向念恩的电文中说的一样“动用所有的力量、资源、手段,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这句话实际上就是东北军再次发动进攻的宣言。
  很多时候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由于力量的对比不得不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在被动的防御中等待敌人的破绽。深得毛爷爷游击战精髓的包汉文和洛辉在“敌驻我扰”上从来就没有松懈过。现在的问题是虽然还没有到“敌疲我打”的时机,但是很多时候政治的加入让军事变得走样。最初从军事上说中国军队就不应该留在东北,但是由于政治的因素他们不能走必须在这里和倭人拼命。但是今天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可以不和倭人傻拼的时候为了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东北军必须抓住机会发动“不计伤亡和损失”的进攻。
  书包网 www。87book。com
100。进攻之前(1)
100。进攻之前(1)
  张学亮与倭人有不共戴天之仇,虽然张将军不论是在原在的历史还是在这个失控都对国家抗倭作出了不可抹杀的贡献。但是张学亮毕竟还是出生在军阀家庭,军阀部队实际上就是私人武装。所以当张学亮想要复仇的时候在很长时间里他会把军队作为个人的工具,而军阀军队也同样愿意作为这样一种工具,这种两厢情愿联系的往往就是所谓的知欲之恩。
  早在几个月前张学亮就明确了应该跟谁走,如果以南华共和国为主导,且不说南洋那边更加安定的环境是理想的退路,单单是在抗倭上南华的实力和手段就让张学亮刮目相看,而更让他死心塌地追随南华共和国的原因是他看到了南华共和国抗倭的决心。张学亮如今已经将自己控制下的机器、工人、教师等等代表这个时代实力和水平的东西送到了南华共和国,就算现在想改变主义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而几个月来通过包汉文和洛辉以及那种透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气息只有欧美才有的武器物资,对南华共和国有了深入了解的他更加确定了无论是抗倭还是独善其身南华共和国都是最理想的去处。
  也正因为如此张学亮接受了南华共和国方面的意见,张学亮接受了委员长的任命。并且承诺利用冬天有步骤地退入关内。此时正在南昌行营的委员长得到了消息一向修养不错的他也忍不住眉开眼笑,直看得陈晨将军不知所措。委员长在对付国内反对势力的时候一向杀伐决断,特别是对付威胁到GMD地位的GCD手段简直可以说是血腥。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将中国形式上统一在GMD政府之下的领袖来说他的人格和智慧确实有值得佩服的地方。直到今天也没有谁敢说抗战不利的委员长不爱国,抗战不利的委员长是卖国者。这个人有的是才华无奈的是他没有站对阵营,他不知道GMD的基本原则拯救不了这个国家。但是不得我承认这个人还热爱自己的国家,在抗战爆发前的10年时间里做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说是在为抗日做准备。所以说这个人一直都是在做事风格上行类似曹操的事情,而不幸的是他没有曹操那样的才华和命运。(曹操的军队曾经屠程,这个人:“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张学亮投身党国领导之下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离统一又近了一步。委员长一高兴什么银圆装备、弹药物资也就大笔一划忙坏了后勤部队和铁路工人。
  事情的发展有些超出向念恩的想象,从种种迹象来说GMD确实是在真心地支持抗倭。原因其实也很明了,如果东北军不能有效地阻止倭人入侵的话,那么和倭人正面碰上的就必定是中央军。但是如果放任东北军去和倭人拼掉委员长又害怕东北军激怒了倭人导致倭人全面侵华,但是他也很清楚激怒这种东西往往是借口。所以由于后世的宣传一向低估了委员长智慧的向念恩到现在终于明白,那个人也是一代枭雄。
  有了委员长大开方便之门,南华共和国的物资就很轻易地送到了前线,而需要运走的东西和人终于在近12月的时候完成了。只是如今的东北,风更冷、雪更厚了。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平原,而东北军和倭军的主战场就在这个平原上。两方集结了包括空军、陆军在内一共近75万军队。现在的东北军无疑是中国军队中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加上南华共和国几个月来的弹药和物资补给,如今的东北军打仗更向是后世的美国人了。在战场上要做的不是别的就是拼命找到安全的地方把所有的弹药打出去。这些物资的弹药向念恩即不想便宜倭人也不愿意委员长拿去“同室操戈”,更别提运回南华的荒唐事情,要运回去还运来做什么?
  东北军方面在张学亮接受委员长任命的半个月后就已经准备就绪了。弹药和物资可以说用堆积如山来形容。可是一次大兵团作战物资没有准备好是肯定打不了,就是物资准备好了也不是说打就打的。这次酝酿的可以说是一次战略上的大反攻,目的就是在于最大限度地杀伤倭军,并且破坏倭人占领东北后的可用物质资源,以及交通资源。从而阻碍倭人可能在占领东北后顺势全面侵华的计划。
  现在的东北军一线的作战部队已经超过了35万,加上各地的守备部队特别是在民众的抗倭热情下有无数兵源的锦州守备部队和从华北北上精锐的部队已经超过了80万。一直以来示弱的的中国人所掌握的力量在很多时候出乎人们的想象。中国军队如果有一个出色的将领和充足的物资补给其实比倭人的精锐部队并不差,但是事实上一旦被击败那种一个师的兵力被人半个联队追到走投无路的事情却在后世不知道发生了多少起。这是什么问题?自然就是政治工作的问题,可是政治工作要做是有比较苛刻的条件的。简单的说政治工作的基础就是GC,不GC老百姓就没有实惠,老百姓没有实惠部队还说什么为人民而战?但是要用这样的方法在东北军至少现在是不可能了,毕竟这还是军阀部队,虽然张学亮对包汉文和洛辉言听计从但是名义上这还是张家军。
  政治工作不能如同GCD一样做并不代表不做,于是爱国主义宣传就开始了。物资军队调配,部队做政治宣传,将火炮的轮子改成雪橇等等的行为都在说明一点,中国人又要进攻了。
  倭人因为战争而复苏的经济只是将社会上失去职业的人转移到了军事部门,而这个国家的粮食、车辆、纺织品等等这些经济品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因此倭人看似活力无限的经济毕竟还是空中楼阁,并不是实力的真正增加。这一点从倭人驻扎在东北部队的生存条件就可以看的出来,部队在冰天雪地里由于交通得不到充足的补给,而不得不经常外出寻找生存物资。无奈的是东北军在热带国家南华的支持下根本就不缺少粮食,甚至将老百姓迁移坚壁清野用粮食来养住这些人也不上倭人得到一点粮食。
  战争还真就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经济窘迫的倭军到了战场上才发现炮弹还是不能吃的。不过好在倭人长期的宣传和民族狂人的情绪让这个国家确实有着无以伦比的凝聚力。部队缺乏粮食的事情在倭国政府的密切重视下虽然对部队有影响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中国人要进攻的消息没多长时间在世界上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要说最郁闷的就是委员长,当初任命张学亮的时候由于害怕被拒绝以及东北军毕竟还在和倭人作战所以后面附带的命令并不是公开的。而张学亮今天的回答说是虚张声势准备逃跑。其实委员长想要东北军入关一方面是因为不愿意与倭人全面对抗,毕竟中国现在还没有这个实力:另一方面他也确实希望将有近50万正规部队的东北军用做他抵抗倭人的屏障,确实不希望这支部队在东北消耗光。如果那样的话就算东北军极大地杀伤了倭人阻止了倭人南下,但是失去实力的东北军必然在华北留下力量的真空,要知道这个国家还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周围还有大量的军阀。
  倭人一看东北军的架势知道不妙,海洋气候的倭人大部分还是很难适应东北的冰天雪地,更何况连合适的冬装都没有。因此倭人是下了决心要防御了,既然要防御那就要修筑工事,可是半米的积雪对于先前没有工具准备的倭军来说寒冷和冰冻的表土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倭人的防御体系修建进度绝对赶不上士气下滑的速度。而另外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