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237-五胡录 >

第62章

5237-五胡录-第62章

小说: 5237-五胡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都邑,宜复徙居。”拓跋邻酋长考虑到自己年老体衰,已经无法完成神仙的指示了,就传位给儿子拓跋诘汾。


《五胡录》 后记东晋三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4)

    拓跋诘汾继位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尊奉神仙和老爹的命令搬家。但南迁的道路崎岖艰险,而且没有人认识路。大家正在为是否继续南迁而争论不休的时候,一匹神兽从天而降,它长的像马,叫声像牛,指引着拓跋部落继续南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他们终于走出了“山谷高深,九难八阻”的蒙古高原(或者是大兴安岭,如果拓跋诘汾不幸祖籍在嘎仙洞的话,那么拓跋部落就是由北向南地走过了整个大兴安岭),来到了昔日匈奴全盛时的故地(这样看起来拓跋部落的身世就很可疑,因为黄帝时由中原到西伯利亚的道路,并不比拓跋诘汾时大泽到匈奴故地的路好走多少。但“拓跋”、“推寅”这几个古字在汉语中的解释和鲜卑语又是相近的,可见拓跋部落也许和中原有一定的联系)。     
    公元174年(注意已经有确切纪年),拓跋诘汾在种地的时候,看到了一辆华丽的大车从天上开到他面前,车上下来一位美丽的仙女,自称受天命来和他做那事(少儿不宜),完事之后仙女就和拓跋诘汾约定一年之后在这里再次见面。一年后仙女果然如约而至,并送给拓跋诘汾一个男孩,说:“此君之子也,当世为帝王。”然后驾车而去。拓跋诘汾就立这个男孩为太子,并给他取名叫拓跋力微。     
    拓跋诘汾十分思念那位仙女,于是他终身不娶(他倒是蛮痴情的,不知那位仙女姐姐是不是也终身不嫁?)。不久就传出来谣言说:“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这个谣言也有问题,因为那时候他们根本不懂得啥是皇帝)。”拓跋诘汾也不以为意。公元220年,拓跋诘汾病死,他和仙女所生的人神混血的儿子拓跋力微就成为拓跋部落的新首领。拓跋力微是个很有能力的酋长,他在位时继续拓展疆土,不久就拥有人口二十多万户,并开始和汉人发生接触。    
    公元258年,拓跋力微迁都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并召集所属部落的酋长们召开部落代表大会,规定迟到者皆斩首,从而树立起了威信。在大会上,大家商量说应该和中原交好(在此前的南鲜卑酋长轲比能和中原的魏国交情很恶劣,后来魏国派刺客杀死轲比能,拓跋力微才得以吞并南鲜卑的领土)。于是在公元261年,中原从没听说过的鲜卑拓跋部落突然出现在今内蒙古一带,并向魏国进贡。魏国对这些人把头发编成辫子的风俗感到很好奇,就称呼他们为索头部。     
    公元275年6月,拓跋力微派遣太子拓跋沙漠汗到晋国朝贡。拓跋沙漠汗聪明好学,老谋深算的卫瓘对此深为忧虑,就竭力挽留拓跋沙漠汗在洛阳当留学生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估计和刘渊、张轨、慕容廆等都在一个班),并买通了拓跋沙漠汗的随从叫他们在拓跋部落多捣乱。     
    三年后,拓跋沙漠汗学成回国。这时候的拓跋力微已经是一位一百零四岁高龄的老人,他在位五十八年,早已经变得昏庸无比。部落的大臣们问拓跋沙漠汗在中原都学了些什么本领,拓跋沙漠汗就从兜里掏出来一个弹弓,对着天空啪地一下,打下一只鸟来。     
    拓跋部落的大臣们从来都没见过弹弓,于是大惊失色,皆认为太子在中原学了邪术,私下议论说:“太子才艺非常,引空弓而落飞鸟,似得晋人异法怪术,此乃乱国害民之兆。其若继国统,变易旧俗,吾等必不得志。”怂恿拓跋力微将拓跋沙漠汗处死,拓跋力微果真下令处死了儿子拓跋沙漠汗。     
    这时候卫瓘当年花钱培训的那些卧底们纷纷跳出来造谣说“可汗恨汝曹谗杀太子,欲尽收汝曹长子杀之。”意思是说拓跋力微后悔杀死太子,要追究那些大臣的责任,于是那些大臣们只好四处逃亡。拓跋力微被活活气死,拓跋部落开始衰败,而卫瓘则因此功劳被封侯。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拓跋部落当时无论是观念还是文化都是相当落后的,它和鲜卑慕容部落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当然拓跋部落是地下了)。拓跋力微之后的几任酋长一个比一个不成器,还个个都是短命鬼。在连续死了三个酋长后的公元292年,一个叫拓跋禄官的酋长把拓跋部落分为三部分,一部分邻接鲜卑宇文部落,自任酋长,另一部分在参合陂一带。还有一部分在盛乐故城,担任酋长的叫做拓跋猗卢。     
    这时候天下大乱的势头已经不可避免。公元305年,拓跋猗卢又重新统一了拓跋部落。不久,匈奴汉国崛起,西晋政府无力抗拒,并州刺史刘琨向拓跋猗卢求援助战。拓跋猗卢在和匈奴汉国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西晋朝廷封为代王,但这时的西晋政权已经无可就药地迈向了崩溃之途。    
    公元316年,拓跋代国发生连续内乱,在历经了六位短命国王后,第七任代王拓跋什翼犍又重新统一了漠北。公元339年,十九岁的拓跋什翼犍与下属诸酋长在参合陂会盟,宣布重组新代国。这时的代国西至乌孙、东到扶余、南接后赵、北无尽头,几乎拥有今天的内、外蒙古的全境外加西伯利亚地区。     
    据说拓跋什翼犍天生异相,具体表现是他的乳房特别大,躺下来奶头可以够着地面(好家伙,他到底是男是女?)。此人性格和善,在位的近四十年里战乱不是很多,国家还算是比较稳定。     
    后来的情况大家在《五胡录》中应该都看到了。公元371年,前秦大将苻洛领兵三十万征讨代王拓跋什翼犍,代军数战皆败,只好向阴山一带逃跑。这时候拓跋什翼犍的一个儿子起来造反杀死了拓跋什翼犍(另有一说是儿子把老子抓起来献给了苻坚),并向前秦投降,代国就此灭亡。     
    拓跋部落的邻居铁弗部是拓跋部的世仇,但这两个部落实力相当,谁也奈何不了谁。这两个部落的历代宗主国所制定的管理这两个部落的政策都很明智,那就是谁强就打压谁。所以百年来,无论是拓跋部落还是铁弗部落都无力向外侵攻,对中原国家来说河套地区还算比较稳定(后燕对它们的放任政策就非常愚蠢,坐视拓跋部落消灭了铁弗部落,结果使拓跋部落和铁弗部落都建立起了强大的国家,而且后燕最终也被拓跋部落给灭掉了)。代国灭亡后,苻坚把代国的领土一分为二,由铁弗部落刘卫辰和拓跋什翼犍的外甥刘库仁分别统治,仍然保持了河套地区各派势力的均衡。     
    拓跋什翼犍和几个儿子经过一番火并后同归于尽,只留下了刚满月的孙子拓跋珪。据说拓跋珪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正值半夜,却梦见太阳从房间里蹦出来,接着整个部落的族人都看到夜晚的天空中一片光明。更稀奇的是拓跋珪刚生下来就会说话,体重是正常婴儿的两倍(可能是巨婴症患者吧),大家都坚信这孩子会给整个拓跋部落带来好运气。     
    年幼的拓跋珪被寄养在刘库仁家里。公元386年,拓跋珪十六岁,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杀死父亲自立为王。为绝后患,刘显还要杀死拓跋珪,拓跋珪的母亲就把他藏在马厩里躲避风头。到了半夜时分,拓跋珪偷了匹马逃出了刘显的领地,然后他召集旧部击败了刘显,得到周边的数百个部落的拥护,在盛乐重建代国。这个代国比五胡十六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寿命都要长,它在史书上有个新的名字:北魏。公元386年也通常被看作是北魏建国之年。     
    刘显在被拓跋珪击败后逃到了西燕,他不甘心失败,就向西燕国主慕容永借兵攻打拓跋珪。拓跋珪赶紧跑到西燕的死敌后燕处寻求庇护。拓跋珪得到了实力强大的后燕撑腰,刘显被打得一败涂地。重建后的代国消除了刘显这个不稳定因素,开始飞速发展,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五胡录》 后记东晋三  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5)

    内忧一除,北魏的扩张野心马上显露出来。公元392年,拓跋珪出兵进攻铁弗部落的刘卫辰。按道理讲后燕应当对同属附庸的两个部落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不知道慕容垂究竟是怎么想的,居然派军队帮助北魏对刘卫辰实行两面夹攻,于是拓跋珪出奇顺利地击败并杀死了刘卫辰,灭掉了铁弗部落。拓跋珪也够狠的,他把刘卫辰的数千亲属全部押到黄河岸边砍头,然后把尸体扔进黄河。刘卫辰的小儿子刘勃勃侥幸逃了出来,他后来创建了夏国,并改姓赫连,但是终其一生赫连勃勃也没敢去找北魏复仇。     
    北魏消灭了铁弗部落,统一了河套地区。但下一步如何发展拓跋珪并没有明确的计划。这时北魏和其宗主国后燕之间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导致两国的关系开始日渐疏远。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拓跋珪为了感谢后燕帮助自己消灭刘显,派弟弟拓跋觚专程去向慕容垂道谢。但是后燕诸小将觊觎北魏盛产的良马,竟然唆使慕容垂把拓跋觚扣为人质向拓跋珪索要马匹,后燕帝国的这种做法把拓跋珪搞得大为光火。    
    公元394年,后燕进攻西燕,北魏悄悄地派出援军打算支援西燕。但由于后燕军队实在太厉害,北魏的援兵还没赶到西燕就被消灭了。北魏的这次行动已经摆明了要跟后燕翻脸。于是,在消灭西燕之后的第二年,慕容垂派遣儿子慕容宝带领大军征讨北魏。     
    后燕军队的战斗力排名天下第一,君主慕容垂纵横沙场六十年身经百战无一败绩,是天下无敌的名将,慕容宝带领的这支九万八千人的军队更是后燕精锐中的精锐。而北魏仅有处理部落纠纷的战斗经验。对于这次战争旁观者都认为后燕必胜无疑,只有慕容垂的参谋高湖(这个高湖就是南北朝时期大名鼎鼎的高欢的曾祖父)认为慕容宝必然会轻敌落败而坚决反对出兵,慕容垂不但不听,反而将高湖投进了监狱。     
    面对强敌拓跋珪沉着应对,征集了全部落的成年男子二十三万人,并实行坚壁清野,将战场附近的所有人财物都迁至漠北,准备以举国之力和后燕决一死战。正是“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全体将士齐心协力,”得胜则可,如果战败的话拓跋部落就真的要灭族了。     
    慕容宝比高湖所预料的还要无能十倍,他率领后燕军队一直追到五原,和北魏军隔着黄河相对。双方对峙了半年之久,慕容宝也没拿出什么像样的渡河方针,交通线又被拓跋珪的游骑所断。随着冬季的到来,为了避免使部队陷于困境,慕容宝只好连夜带军往后方撤退。     
    北魏军没有渡船,只好干看着后燕军收拾东西逃跑。    
    似乎是天要灭后燕。数天之后寒流来袭,黄河一夜封冻,拓跋珪带着追兵日夜兼程追击敌人,终于在一星期后于参合陂追上了后燕的军队。于是北魏军大开杀戒,几乎全歼慕容宝率领的军队。战斗结束之后,拓跋珪听从手下谋士的建议,将后燕的四万战俘全部就地活埋。后燕帝国从此一蹶不振。慕容垂也被活活气死。     
    北魏出人意料地取得大胜,一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拓跋珪打算再接再厉,扩大战果。参合陂之战的次年,他征兵四十万再攻后燕,由于后燕内部矛盾重重,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拓跋珪就占领了整个的河北,将后燕的地盘蚕食得只剩下南北两部分。不久拓跋珪又在滹沱河之战当中再次大败后燕。当时正是公元397年2月,却意外发生了倒春寒现象。后燕溃兵完全没有御寒的准备,十三万军队全部被冻死。经此一战后,后燕彻底丧失了同北魏作战的本钱。次年,北魏迁都平城,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这时的北魏还是非常落后的。通过汉人的介绍,拓跋珪仿照“九品中正制”设置了文武百官,但各级官员的名称仍然沿用鲜卑旧俗。比如将使者称作“凫鸭”,因为它飞的快;候补官员叫“白鹭”,因为他们都像白鹭一样伸长了脖子等空额(名字起得倒是满形象的)。     
    公元402年,北魏在汾河河谷歼灭了后秦的四万军队,国力变得更加强大。拓跋珪也开始更加倚重汉族官员,其中最受拓跋珪重用的是一个名叫崔浩的汉人(本章的主人公开始粉墨登场了)。     
    崔浩最初是拓跋珪手下的一名文书官员,因为写得一手好字而受到了拓跋珪的高度评价。拓跋珪晚年迷信道术,经常吃寒食散之类的丹药,脾气也越来越很古怪(肯定是吃丹药吃的),往往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滥杀大臣。崔浩由于为人老成持重,拓跋珪对他格外信任。     
    拓跋珪因服食丹药过量只活了39岁就“得道升仙”了。因为他戎马一生,肇造北魏帝国,所以被谥为道武皇帝。     
    拓跋珪刚刚满月即遭遇到了人伦惨变,少年时代又历经坎坷,这些人生经历造就了他心机深沉、敢于冒险的性格,一生面临无数惊涛骇浪都能够从容应对。虽然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同大臣们之间关系紧张,但大部分时间里他和武将们的关系都还是很不错的。他提拔过不少有才能的武将,这些人大都不识字,但作战勇猛,敢打敢拼,尤其是开国的诸武将更是厉害无比。比较典型的像《五胡录》最后一章里提到的黑槊将军于栗磾,当他守卫黄河的时候连刘裕这样的一个牛人都不敢轻易来犯。刘裕征伐后秦时经过他的防区还得给他送上买路钱。据说当年拓跋珪在白登山和当地秀容川酋长尔朱羽健打猎的时候,于栗磾在一旁护驾。拓跋珪有心炫耀自己的武力,正巧前方有一头大熊带着几只小熊从远处走过来。拓跋珪就问于栗磾:“能搏之乎?”于栗磾立刻翻身下马冲上前去抡起大拳头对着这几只熊劈里啪啦一阵暴打,少顷,就见他一个人牵着那几只熊过来复命。于栗磾瓮声瓮气地对拓跋珪说:“若搏之不胜,岂不虚毙一壮士!”拓跋珪非常惭愧,急忙“顾而谢之。”    
    拓跋珪死后,太子拓跋嗣继位,崔浩因为担任过太子的老师被新皇帝所重用。拓跋嗣性格温和,知书达礼,曾有著作《说苑新集》三十篇流传于世,是个理想的守成君主。他在位十四年,宵衣旰食,励精图治,使国家得到了修养生息,经济也逐渐地繁荣起来,从而确保北魏帝国在拓跋嗣统治的后期有力量向刘宋发动一系列的南北大战。     
    公元416年,刘裕发动北伐进攻后秦,一路上进展都很顺利,其先锋部队已经抵达潼关城下。就在这节骨眼儿上东晋的边关守将投降了北魏,并向拓跋嗣汇报说刘裕今在洛阳,如北魏出兵截断其后路便可一举吞并江南。拓跋嗣听了十分高兴,就征求崔浩的意见。崔浩回答说:“姚兴好养虚名,而无实用。子泓又病,众叛亲离。裕乘其危,兵精将勇,以臣观之,克之必矣。”拓跋嗣想起了让北魏人人闻风丧胆的慕容垂,便问崔浩:“刘裕何如慕容垂?”崔浩便回答:“慕容垂承父祖世君之资,生便尊贵,同类归之,若夜蛾之赴火,少加倚仗,便足立功。刘裕挺出寒微,不阶尺土之资,不因一卒之用,奋臂大呼而夷灭桓玄,北擒慕容超,南摧卢循等,僭晋陵迟,遂执国命,可见裕胜。”拓跋嗣对崔浩的回答大为赞赏,又进一步问崔浩当前时局如何,崔浩对整体局势做了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若王猛之治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玄恭之辅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