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 >

第16章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第16章

小说: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一支胜利之师。    
    要想让大部队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就一定要有严明的军纪,有严明的军纪才能统一意志。当攻击命令下达时,人人同步前进,死不旋踵;当撤退命令下达时,人人同步后退,决不贪功冒进。这一来,就有了节奏,在节奏的控制下,当攻击令起时,大家在同一瞬间共同施力,因为力量有了极佳的整合,所以威力能发挥至最高点,杀伤力也最强,致胜的机率也最高。反之亦然,当撤退或防守令下达时,人人一起收戈回防,不但防止了战力的不当损耗,也能在节奏的控制下,筑成铜墙铁壁。    
    一支部队不管兵员多寡,若能做到齐进齐退,攻守有序,越能把团体战力发挥到极限。部队规模越大,自然战力越强,而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军令。在军令之下,无论贵贱贤不肖,违令必斩。当士卒知道军令的厉害之后,人人就不再有自我,只有团体,只有号令时,就算明知前进必死,也不敢不前进,明知后退必死,因而不致后退时,胜利就不在远了!


第三部分第7篇 军争(3)

    吴起:军令比勇士重要    
    战国名将吴起有一次领军与秦军对阵,在攻击令尚未下达时,有一个军士自恃勇猛,独自向前砍杀两个敌人首级试图求赏,吴起不但不赏,反而下令斩首。部将劝道:“这人是勇士,不能杀!”吴起冷冷回道:“军令比勇士重要!”    
    吴起不但是战国名将,更是人类史上最有谋略、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他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凭藉的就是高人一等的谋略,而他的战略之所以能彻底施行,关键就在于令必行、禁必止的军令。    
    吴起的话一点都没错,打胜仗靠的是军令,不是勇士。在军令之下,人人都会变成勇士;而求勇士易,求军令难也!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气就是气势、勇气。这是打仗时,士卒争战求胜最重要的凭藉。    
    心也是气势、勇气,但更重要的是指将帅的心理素质。    
    胜兵之道,在于打击敌人三军士卒的气势、勇气,挫折敌军将帅的心理素质。    
    历史上的兵家,向来把提振士卒的士气做为致胜的关键点。有士气的军队就会有气势,气势能让人勇往直前,震慑对手,先声夺人。面对这种军队,聪明的兵家,都不会硬碰硬,而是想办法把敌军的士气先压下来后再打。    
    三军需要士气以便在争战中求胜,对三军的统帅者而言,胜负成败最重要的关键则在于心理素质。    
    统帅与三军之间的关系,就好像牧羊人与羊群,因为羊群以牧羊人的意志为依归。所以,在两军对峙而情势险峻时,如果将领表现得意态从容,胸有成竹,则士卒就不会心慌意乱;反之,士卒的气势就会崩塌,未战就先败。所以,很多高明的兵家,就会找机会“擒贼先擒王”,若是不能擒到“王”,也会想办法挫折将领的心理气势。只要将领的信心受到打击,士卒在心理上就会“群龙无首”,仗即使还没开打,但已先赢了一半了。    
    参合陂之战,后燕王慕容垂令太子慕容宝率八万大军攻打北魏,北魏主拓跋珪不愿与慕容宝硬碰硬对决,坚壁清野,不与之交战。慕容宝来势汹汹,却找不到敌人主力决战,气势已弱了一半;正在狐疑时,拓跋珪又趁机大放慕容垂已死的谣言;慕容宝急着回师即位,更无心恋战。在心理素质连遭两次严重打击下,在参合陂被拓跋珪偷袭,最后全军覆没。    
    历史上,以夺敌军将领之心而致胜的战役极多,但我们不妨把“将军可夺心”扩大来看,这种战术不仅在战场上可用,若能在政治上运用,成本更低,效用更广。    
    唐雎夺气挫秦王    
    战国时代,秦王(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看上了原本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派人对安陵主人安陵君说,想以五百里地换取只有五十里大的安陵。安陵君不肯,秦王很生气,安陵君便派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和唐雎耗了半天,唐雎就是不答应以五百里地换安陵这五十里地。秦王忍不住翻脸了:    
    “你听说过君王之怒是怎么回事吗?”    
    唐雎故意摆出一副茫然不解的样子。    
    “我没听说过。”秦王很生气地说:    
    “君王一旦生气,就会有百万人死亡,流血千里!”    
    唐雎面无表情地问秦王:    
    “大王您听说过平民生气是怎么回事吗?”    
    秦王以很鄙夷的神情回答道:    
    “平民生气,不过就是摔帽子,打赤脚,用头撞地而已!”    
    唐雎冷冷地说:    
    “大王说的是凡夫俗子生气的样子,不是勇士的愤怒。所谓勇士之怒就像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这三人都是平民勇士,现在加上我,就会有四个人了!当勇士发怒时,只有二具尸首,血流不过五步,但天下人都会穿上丧服哀悼,而这样的日子,今天即将来临了!”    
    说完,霍然而起,拔出宝剑,怒视着秦王。秦王被唐雎的气势彻底镇住了,吓得脸色发白,长跪(双膝着地,膝部以上直立叫长跪)向唐雎谢罪:    
    “先生请坐,事情没那么严重,现在我明白了!韩国、魏国那么大的国家会灭亡,而安陵这么小还能存在,是因为有您这样的智勇之士啊!”    
    秦国是当时的超强,秦军横扫天下,所向披靡,秦王更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枭雄之一。但这都没用,碰上唐雎这种智勇兼备又不把自身死亡当回事的大贤,也只有俯首贴耳的分。道理很简单,因为“将军之心”已被夺了!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气势会有强弱循环,早上的气势最猛锐,中午的气势会逐渐怠惰,晚上的气势就会衰竭。    
    所谓早上(朝)、中午(昼)、晚上(暮),只是一种形容,孙子的意思,不过是强调气势的强弱循环而已。不管多强的气势,不会永远强势不坠,撑久了就会从高峰逐渐回落,时间一久,就会耗竭。


第三部分第7篇 军争(4)

    曹刿避锐击归大破齐师    
    春秋时代,鲁国和齐国在长勺展开会战。    
    鲁庄公想立刻展开攻击,被大将曹刿拦住了,等到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才对庄公说:“现在可以攻击了!”一仗下来,齐军大败。庄公想乘胜追击,又被曹刿拦住;曹刿仔细察看了齐军战车败逃的痕迹,又爬上战车前的横木,瞭望了一番后,对庄公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又一次大败齐军。    
    事后,曹刿解释两次大胜的原因:    
    “打仗最主要的凭藉是靠勇气,但勇气会有强弱的循环。第一通战鼓是提振士气,气势最旺,第二通战鼓就会逐渐衰落,等到第三通时,就会荡到最低点。我们之所以在齐军三通战鼓后出击获胜,是因为他们的气势最低时,正好是我们气势的最高点啊!”    
    曹刿接着又说:    
    “齐是大国,兵多将广,用兵难测;他们败退时,我怕有伏兵,所以不赞成立刻追击;等到确定他们车痕混乱,旌旗歪斜后,知道他们是真败,才敢追击而获胜的!”    
    所以,聪明的兵家,在敌人气势最锐时,一定要避开;因为气锐代表实,实就是强,这时候展开攻击,就是击敌之实,肯定占不了便宜,说不定还吃大亏;最好是等敌人气势,由高点滑落至最低点时再开打,形成避实击虚,这就是“气势较量战术”。    
    此治心者也的治,在这里是较量、匹敌的意思。    
    以治待乱的治,这里的意思则是训练有素或规律的意思。    
    以规律面对混乱,以沉静面对喧哗,这就是所谓的“心理素质较量战术”。    
    治和静都是训练有素的结果。治的现象是:面对即将来临的恶战,还能从容如常,按表操课,静的现象是,不管敌人如何大声叫嚣,杀声隆隆,仍能不动如山,沉稳以对。一支治而静的军队一定军纪严明,令必行,禁必止;这样的队伍,心理素质一定好,不会轻易受到敌人挑衅、叫嚣而影响战力,这就是“心理素质较量战术”。    
    先赶赴战场,事先布局休整,在安定状态下,士饱马腾地等待远道而来、又饿又累的敌人,这就是“战力较量战术”。    
    不挑战军容壮盛的部队,不攻击实力强大的敌人,这就是“权变灵活较量战术”。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    
    敌人在高处,不可仰攻。道理很简单,由低攻高,逆势又费力;由高打低,顺势而省力。前者对抗地心引力,后者顺应地心引力;优劣之势,自然极为不同。    
    诸葛亮说过:    
    “山陵之战,不仰其高,敌从高而来,不可迎之,势不顺也;引至平地,然后合战。”    
    由下仰攻高点处劣势,所以,兵家无不想尽办法,居高临下。    
    背丘勿逆的意思是,不要迎战背后有高地依恃的敌人。    
    战国时代,有一场赵秦大战,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高陵勿向,背丘勿逆”。    
    居高临下赵奢破秦    
    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要地阏与。阏与是赵国门户,一旦被攻破,对赵国的威胁极大,赵王命赵奢为大将,领兵救阏与。    
    赵奢领军从赵都邯郸出发,一路上假装示弱,以麻痹秦军;秦军果然上当,认为赵奢怯懦不能战,便放松了戒备。    
    赵奢知道秦军心防松懈后,突然下令部队急行军;二天时间内便抵达了距阏与前线五十里的地方,并迅速占领了北山高地,抢先据有居高临下的优势。    
    赵军出其不意地杀到,秦军大吃一惊;为了防止赵奢与阏与形成包围夹攻之势,便日夜兼程赶来阻击赵军,于是在北山展开大战。    
    由于赵军先到战地,先天上已经以逸待劳,加上据有居高临下的优势;秦军后到战地,不但以劳对逸,又在地利上吃了亏,数度仰攻北山,却屡攻不下。赵奢抓紧这个时机,从北山冲杀而下;秦军被迫“背丘逆击”,登时阵势大乱,被赵奢杀得大败,灰头土脸地逃回秦国。    
    佯北勿从:    
    佯是假装;北是败北;从是跟随,在这里是追击的意思。    
    敌人假装败逃时,不要追击。    
    道理很简单,追击假装败逃的敌人,很可能误中埋伏。    
    如何知道是佯北呢?    
    明明没打败,明明还能战,为什么还要逃?为了诱敌!    
    追击佯北赵括惨败于长平    
    历史上,因为追击佯北的敌人而死得最难看的,是战国时代的秦赵长平之战。    
    秦、赵初交兵时,赵军数次吃了败仗,赵军大将廉颇知道硬拼讨不了好,便坚壁清野,硬是不肯出战,企图以拖待变,以老秦军。    
    秦军当然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便施反间计,成功地让赵王把廉颇撤职,另以赵括替代。    
    秦军立刻应变,以白起换下原来的大将王龁。    
    赵括一上任,就改变了廉颇以守代攻的策略,主动出击。白起将计就计,假装败退、赵括以为秦军真的打不过他,率军追击,一直追到秦军大本营。秦军死守,赵括几度强攻,就是攻不破秦军防线。这时,秦军奇兵突出,把退路堵死。这一来,秦军对赵军形成包围之势,赵军大本营的出路也被秦军阻绝。赵括进退两难,只好就地构筑防御工事,等待救援,攻势被迫转成守势。    
    赵军困守阵地四十六天,外援不至,内部又缺粮。赵括无奈,只好亲自领兵突围,结果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二万大军全部被俘。    
    锐卒勿攻:    
    不要攻打气势正盛的劲旅。    
    用兵之道在“避实击虚”,锐卒就是战力强大的劲旅,也就是实。找这种强敌做对手,简直自找死路,这种仗当然不能打。


第三部分第7篇 军争(5)

    救败之师不可击    
    唐朝初年,大将李孝恭率兵讨伐萧铣,一路势如破竹。当大军来到夷陵时,碰到萧铣大将文士弘,率领精兵数万准备迎战。李孝恭下令决战,副将李靖劝道:    
    “文士弘是萧铣手下悍将,士卒骁勇。萧军已数败,现在的文士弘一心一意想挽回劣势,士气甚旺,这是所谓救败之师,战力一定强,最好先避开他的锐气,等他气势衰竭后再打,就可以取胜了。”    
    李孝恭不听,果然被气势正盛的文士弘打败。    
    饵兵勿食:    
    不要捡拾敌人以利诱我的饵食。    
    武经七书之一的“三略”曾有一句话说明“饵兵勿食”的道理: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    
    意思是说:鱼为什么会被人钓上来,成为盘中美食:原因只有一个:贪吃钓钩上的鱼饵而已。    
    战国时代,李牧之所以能对匈奴打出一场漂亮的歼灭战,除了诡道欺敌,让敌人无所备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量纵放牲畜,吸引匈奴大军来夺取,因而中了李牧的埋伏,最后以全军覆没收场!    
    想吃香饵吗?就准备当悬鱼吧!    
    归师勿遏:    
    不要遏阻,甚至追击想回家的敌军。    
    一支部队之所以打道回府,不外五种原因:    
    (1)胜利回乡。    
    (2)战败归国。    
    (3)后方出了大事。    
    (4)师老厌战。    
    (5)怯战落跑。    
    遏阻归师苻睿兵败    
    第一种班师,当然惹不得,通常也不会发生:因为战败的一方通常已签下城下之盟,否则敌人怎么撤军?既已签下降书,当然也无力再战,自然不能遏阻归师。    
    比较有可能的是后四种,但不管是其中任何一种,士卒一旦起了回家的心思,意志一定非常强烈。所谓意志强烈,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    
    (1)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做了,只想回家,你居然连家都不让我回,只好跟你拼了!    
    (2)我吃了败仗,只好认输,认输就回家,没想到,认输还不行。既然如此,老子只有拼了命,再和你大干一场!    
    遏止归师最大的变数就是,拦路虎当不成,变成挡路狗;人人喊打,棍棒齐下,则亏就吃大了。    
    东晋五胡十六国时代,前秦将领慕容泓举兵造反,大将苻睿奉命讨伐。苻睿骁勇善战,慕容泓听到苻睿领军来战,吓得带兵逃窜。苻睿想率军攻击,副将姚苌劝道:“慕容泓有思归之心,自己弃城逃走就算了,咱们就别打了。”    
    苻睿不听,硬是恃勇出击,结果兵败被杀。    
    围师必阙:    
    阙的意思就是缺口。    
    包围敌人时,要留一个逃生缺口。    
    道理很简单,把敌人的生路全堵死了,反正活不了,不如死战。当敌人一心死战时,我方就会有很多人战死,甚至战败。聪明的做法就是,不要让敌人陷入不死战、即败死的绝对困境,方法就是留个缺口,让敌人感觉似乎还有一线生机。一有生机,敌人便会全力求生;一全力求生,就不会死战;不死,战力就不会强;敌人战力不强,我方取胜的机会就大大提升了!    
    投降不屠曹操取壶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