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 >

第22章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第22章

小说: 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但恩抚则不然,不论战势利与不利,士卒都会倾力向前,死不旋踵;尤其当战势不利时,更会奋力拼战;因为这种艰难时刻的回馈,才是最佳报恩之道啊!    
    王浚轻徭活壮丁壮丁与之赴深溪    
    西晋初年时,晋吴边境巴郡一带,因为两国相争,当地男丁往往为频繁的徭役所苦,很多男丁因为不堪徭役而死。大将王浚当了巴郡太守之后,极力宽减徭役,为当地民众减少了很多痛苦,因此全活了不少壮丁。后来王浚领军伐吴,数千个巴郡男丁投效王浚。大军出发前,男丁的父母们纷纷叮咛道:    
    “你这条命可是王府君保全下来的,所以,一定要拼死力战,好好回报人家的恩德啊!”    
    厚爱士卒而不能使唤,溺爱士卒而不能命令,违法乱纪而不能责以刑罚,就好比骄纵过度的混小子,这种士卒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爱护士卒,诚然是争取拥戴最好的方法,但这只是一面而已;带兵作战就好像煎鱼一样,要两面全熟才能吃,才好吃。所以,恩而不威,或威而不恩,都像是只煎了一面的鱼,吃不得的。    
    针对这一点,历代兵法大家都有一致的看法:    
    曹操说:“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    
    黄石公更是一语道破:“士卒可下不可骄。”    
    恩以养士,谦以接之,故曰可下;以法令制约之,故曰不可骄。    
    一支军队要能上下同心,同赴艰险,恩是基本原动力,威是基本驱动力;利用恩积蓄能量,依赖威引爆能量,因而产生强大的动能;所以,一定要恩威并施,两者缺一不可。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知道自己的部队有作战能力,却不知道对手未必是我打得了的,胜率只有一半。    
    知道对手的斤两,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胜率也只有一半。    
    知道自己的作战能力高于对手,却搞不清地形对敌我双方的优劣势,胜率还是一半而已。    
    知己和知彼是打胜仗最基本的两个方程式,所以,只知己而不知彼,或只知彼而不知己,都只是一个方程式而已,胜利的机会只有一半而已。    
    但就算知己又知彼,如果碰到险要的地形,却对地形影响成败的因素毫无所知,胜率还是只有一半而已。因为地形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太大了,若是能在争战中先占有地形优势,就能产生我长敌消的效果。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意思就是说,若地形条件好,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一万人。有鉴于此,孙子在必胜原则中,除了知己知彼之外,再加上对地形的充分认识,和运用这个条件,为必胜再加上另一重保证。    
    懂得用兵之道的人,任何敌我行动都不会被迷惑:战阵运作奇招百出,随时因利制宜,变化无穷。    
    所以说,知道自己的能耐,又能清楚掂出敌人的斤两,在先胜而求战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危机。    
    对胜兵的原则无所不知,胜利就会无穷无尽。    
    知己知彼,除了摸透敌我虚实之外,其中还有一项重要功夫,就是主管对部属能耐能否清楚认识,以便因人任事,让部属发挥所长,收取最大边际效益。    
    反之,若主管对部属认识不够,因为识人不明,把不适任的人摆在不适当的位子,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招致严重后果。    
    错用马谡诸葛亮失街亭    
    三国时代的蜀国马谡,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式人物。刘备看清了这一点,临死前叮咛诸葛亮:    
    “马谡这人言过其实,不宜重用,你可得小心谨慎。”    
    但诸葛亮认定马谡是个大才,没有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在一次伐魏行动中,舍弃魏延与吴懿两个较适任的阵中宿将,而以马谡担任先锋要职;结果在街亭一战中,大败于魏国大将张郃,弄得蜀军进退失据:诸葛亮无奈之余,只好退兵,草草结束了这次的军事行动。


第四部分第11篇 九地(1)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领军作战,在地形方面,会面对九种地势: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    
    以下分别论述之:    
    什么是散地:    
    诸侯在自己国境内作战的地区,叫做散地。    
    因为战区离家近,士卒会因念家而无心恋战,甚至因此逃亡,使军队队形分散,所以叫散地。    
    什么是轻地:    
    进入敌人国境不深的地区作战,叫做轻地。    
    因为离自家国境近,士卒因念家而无斗志:又因离家路程近,轻易就可退返,所以叫轻地。    
    什么是争地:    
    我得到,就占有优势:对方得到,也占有优势,叫做争地。    
    由于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先占有者掌握胜负变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叫争地。    
    什么是交地:    
    我可以轻易前往,对方也可轻易前去;因为地形平坦宽阔,不但来往交通方便,并且适合交战,所以叫交地。    
    什么是衢地:    
    敌我双方交战的三国边境地区,先到者可先结交第三国以为奥援的地区,叫做衢地。    
    三属的意思是三国边境交会之地。    
    衢地,指的是四通八达之地。    
    什么是重地:    
    进入敌人国境极深,许多城邑多在我军背后,叫做重地。    
    进入敌境深,经过的城邑就多,入境愈深,后勤补给线愈长,愈不易:而敌人城邑在我后方,随时都有掩袭我军的可能,事态与战势愈来愈严重,所以叫重地。    
    什么是圮地:    
    行军过程中,有山林、险峻阻碍、水草丛生等难以行军的地区,叫做圮地。    
    圮地,简单讲就是恶劣的地形,不但难以行军,更不宜驻军之地。    
    什么是围地:    
    进去的时候,入口狭窄:出来的时候,路途极远,敌军可以寡击我之众,叫做围地。    
    进去难,出来不容易,这一来,限制了部队的回旋空间。在部队行动困难的劣势下,一旦敌军来攻,即使对手兵力小,我方纵有优势兵力也难以抗衡。这是种容易陷入困境,或被堵死形成包围之势的地形,所以叫围地。    
    什么是死地:    
    迅速奋战就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灭亡的地形,叫做死地。    
    所谓死地,共有两个意义:    
    (1)地形条件的绝对劣势。比如前有高山,后有大水,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偏偏又有敌军来攻。唯一的做法,就是迅速回击,尽快杀出一条生路,扩大我方的回旋空间;否则,时间拖久了,回旋空间被压缩,则必死无疑。    
    (2)战势极度不利的绝对劣势。局面为敌军所控制,进退失据,军缺资粮,人困马乏,智穷力竭,眼看着就要成为瓮中之鳖;死战则或有一线生机。不死战则一定战死之绝境。    
    是故散地则无战。    
    轻地则无止。    
    争地则无攻。    
    交地则无绝。    
    衢地则合交。    
    重地则掠。    
    圮地则行。    
    围地则谋。    
    死地则战。    
    前段谈的是九种重要地形现象,接下来谈的,则是面对这九种重要地形的处置、应变原则。    
    现分别论述如下。    
    散地的用兵原则:    
    敌人到我们国家作战,别轻易开打。    
    孙子进一步解释:    
    敌人深入我国,因为目标清楚,斗志高扬,一心一意求战,各方面据有优势;我方则不然,因为离家近,士卒会挂念家园,斗志不强,战阵不坚,很容易吃败仗。最妥善的做法是把人和粮汇聚起来,加强防御工事,固守不战;再派兵断绝敌人的后勤补给粮道,让他求战不得,补给不能,就算要在田野掠夺也无所获。等敌人陷入困境时,再以利诱之,就可以有功。如果想展开决战,一定要选择于我有利的地形,设下埋伏;如果无险可设伏,就要采取出其不意,击其懈怠的战术。


第四部分第11篇 九地(2)

    轻地的用兵原则:    
    进军敌国的初期行程中,不要驻扎停留。    
    孙子进一步解释:    
    初抵敌人国境,我方士卒没有深入敌境的心理准备,战斗意识不强。这时候,不要攻击、进入敌国重要大城,也不要走城中的通衢大道;要假装很迷惑的样子,让敌人以为我们似乎要撤军;私底下派出精锐向前推进,沿途掠夺敌人牲畜。当我军士卒知道我方前锋已大幅推进;心里就会踏实;这时,再设下埋伏诱敌。敌人若真的来攻,就毫不犹豫地展开攻击;若敌军不来攻,就把埋伏撤掉,大军继续前进。    
    争地的用兵原则:    
    若对双方都有利的地形已被敌人先取得时,别展开攻击,以免挨打。    
    孙子进一步解释:    
    面对已先被占领的争地的处理原则是:避开者有所得(实力无损),抢攻者有所失(实力受损),所以,当争地已被敌人捷足先登时,切忌抢攻,而要假装撤退,迷惑敌人的耳目,再以利诱之。当敌人来攻时,可以事先埋伏的部队阻击,再以主力抢攻敌方军力已空虚的必争之地,就可轻松将之拿下。    
    换个角度来看,若我方先据有争地,而敌人用上述方法对付我们时,又该怎么处理呢?    
    精选锐守住争地,事先设好埋伏后,以骑兵追击敌人;若敌人与我接战,则两旁埋伏出动,可形成包围之势,因而胜敌。    
    交地的用兵原则:    
    面对交地,车骑部伍,一定要能首尾紧密相连,不可断绝,以免遭受敌人乘隙攻我。    
    孙子进—步解释:    
    当敌人先据有交地,且已完成布署时;在已失先机的相对劣势下,不妨分兵设下埋伏。主力采防守之势,并表示出一副不想战、不能战的弱势,诱使敌人来攻;迨敌军到时,伏兵突起,出其不意,当可致敌获胜。    
    衢地的用兵原则:    
    面对衢地,一定要加强结交邻国,厚集实力以待敌。    
    孙子进一步解释:    
    衢地以先到为贵。所谓先到,除了部队先抵达部署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出兵之前,先派遣外交人员,携带重礼,厚结邻国,形成犄角之势;部队则可在险要处加强守备,这时,就算敌人大军压境,也会因我布置周密,而处于相对劣势。    
    重地的用兵原则:    
    大军愈深入敌境,我方补给成本愈高,技术上愈困难,应加紧掠夺,多储备粮食。    
    孙子进一步解释:    
    进入敌境愈深,士卒斗志转趋旺盛,但运输补给会愈困难,所以,要加紧掠夺,多者有赏;再就地建舍驻军,向敌人宣示打长期仗的决心;并以利诱之,当敌人来战时,事先布置的埋伏可奇兵突击,配合主力正兵,形成内外相应之势,则敌人必败。    
    圮地的用兵原则:    
    碰到不宜行军、作战的恶劣地形,应尽速通过,别轻易停留。    
    孙子进一步解释:    
    为防止敌军在前方阻击,我方陷入前不能进,后不得退的困境;可先派轻骑为前锋,在主力大军十里之前,或者阻敌,或者据险待敌;后方大军则尽速行军,快速通过,以免被敌军所乘。    
    围地的用兵原则:    
    当陷入前有强敌,后有险难的困境时,一定要想办法出奇招诡计,伺机脱离险局。    
    孙子进一步解释:    
    在围地困境时,不妨反其道而行;干脆自己把可能的逃生出口堵死,示敌以不能、不为,再以兵形示之以弱;敌人见此必轻敌,我方则告励士卒,选精锐分左右两翼出击。当敌人出战时,则前军力战突围,后方主力将隘口拓开,尽速脱离围地。    
    死地的用兵原则:    
    陷入退无死所的极端困境时,只有死战求生。    
    孙子进一步解释:    
    在死地上,务必安静勿躁,再向三军明白宣示,已到了不死战即败死的最后关头;然后杀牛以飨士卒,烧车以示不还,以破釜沉舟,激励士卒拼死求生的决心。在斗志昂扬至最高点时,大军倾巢冲出;敌人看到我军这种气势,就会惊慌失措,不经意间为我方留下逃生缺口。这就是所谓的“困而不谋者穷,穷而不战者亡”的逆势操作法。


第四部分第11篇 九地(3)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    
    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古代的高明兵家,能使敌人的前军与后军不能互相策应,主力和小部队不能相互依恃,将领和士卒不能互通资讯;命令不能下达,兵情不能上报,士卒离散不能集中,兵士虽汇聚,队形却混乱不堪。    
    每一个将领的带兵、作战方式都有其一定模式;这些模式大都在经验中逐渐累积、建立起来的。经验告诉他,在什么情况下,采取什么应对方式;因为大致上还管用,久而久之,就形成模式。    
    但一个厉害的将领,就是可以运用谋略,让对手的模式起不了作用;因为他往往会针对对手的特性,因人制宜,因利制权,出一些对手想都想不到、经验上也没有碰过的奇招。因为想不到,也没经验过,原来的模式发挥不了作用,方寸一乱,节奏跟着乱;因为不知道对手要干什么?更不知自己该怎么办?最后的结果,就只有兵败身亡了。    
    高明的兵家之所以老赢,是因为谨遵一个用兵的最高指导原则:    
    招式管用,能致敌制胜时才出招,否则就观望不动。    
    用兵像花钱一样,要用在刀口上;逮到了敌人的弱点,确定出手一定奏效时再出手,不但成本低,且效益高。反之,若是敌人还没露出破绽,且我方也都还没准备周全时,就展开攻势,就会造成相反的后果——成本高,效益低;更糟的是,还可能吃个大败仗呢!    
    请问:面对兵强马壮,来势汹汹的对手,该如何应对呢?    
    回答:掌握他的致命点,就能随意调动他了。    
    夺其所爱的爱,一定要以最宽广的角度来看,不仅是指敌人誓死保护的人或物,也指所有能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点。    
    对秦军而言,能致敌制胜的北山地利,就是爱。    
    对高峻而言,出谋画策的腹心皇甫文,就是爱。    
    对袁绍而言,乌巢之粮就是爱。    
    阏与之战中,赵国大将赵奢比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