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12期-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晃一晃这棵摇钱树吧
它会使我们忘记
刻骨铭心的贫穷
乳 牛
乳头赤裸着
展示母性的自豪和丰满
每天都
涌出洁白甘美的奶水
装奶的器皿
一件件盛满
奶头的疼痛 连着心
她的孩儿还在栅栏外边
她走到它们的身边
孩子吮着最后的一点点奶水
她心寒地 用舌头
把犊儿的心舔暖
蹬三轮车的人
向手心哈一口气
拂去眉毛上的霜花
就开始了一天的旅程
不知是生活的链条转动了日月
还是日月旋转了生活的链条
他一家的日子
都在链条里
越——绷——越——紧
山乡椋影(外—首) 颜娃沙
傍晚,疏淡的新月在晴空漫步
我们坐在古松下纳凉
开心地倾谈
有月宫里的故事,有神秘的传奇
多情的南风定调
动听的夜莺伴唱
我们数着天上星星
胸中埋着情爱,充满梦幻……
溪 边
鲜花给小溪缀上了花边
溪水中映着你青春的容颜
我痴痴地痴痴地久久张望
多想变条小鱼游进水面
忽然,飞来一颗石子
激起涟漪一圈一圈
再寻找那水中的笑
呀,变成了一朵火红的杜鹃
父亲,我回来啦(外—首) 蔡诗华
父亲,我回来啦
我是你最小的儿子
离家最远
我是离你最远的儿子
没有回家的时间最长
父亲,我回来啦
电话里你听不懂孙女的普通话
照片上你看不清孙女的甜酒窝
今天,你可以亲眼看看孙女的街舞
父亲,我回来啦
路边等候的乡亲有问不完的话
你却一句也没有说
弯弯曲曲的田间路
你一直举着旧手绢
春天,我要种上一万株杏花
街道上的阳光
被两边的高楼切割成
一小块,一小块
我享受阳光的自由
总被绿色玻璃墙的反光干扰
雪消失后,就没有天然
春夏秋冬都是栽植的
草青了,没有蛐蛐叫
树绿了,没有知了叫
花开了,没有蜜蜂叫
风筝飞起来了,我没有奔跑的地方
下一个春天,我要种上一万株杏花
在城市的每条街道的每一个路口
我要承包这个城市
春天的花朵,春天的颜色
布谷声声(外—首) 刘昌庆
四月,布谷的叫声
像稠密的榆钱飘落得漫山遍野
在比河流更弯曲的乡路上
我大把大把地捡着
这催促农人播种的
鸟韵
布谷 布谷
农人怎么还要催促呢
春种秋收本来就是他们的功课
这些土命的人
每天起得比布谷还早
复习着人生的那几个老题目——
种地 吃饭 养孩子 过日子
老了,把自己也播进泥土里
正赶上第一场春雨
布谷的叫声被打得湿淋淋的
乡亲们在雨中抢墒播种
瘸腿五叔还开着那台老掉牙的“手扶”
沉闷的机声 像来自土地的咳嗽
时而憋得喘不上气来
望着脚步老态的故乡
真想把我眼角噙着的那滴痛
也播进土里
让它在豆荚炸裂的季节
爆出香喷喷的收成来
弯曲的山路
好像是爷爷的爷爷
搓了一辈子的那根细细长长的草绳
丢在了这莽苍苍的大山里
多年后,便蜿蜒成通向我家门前的
那条时隐时现的山路了
路旁有三棵古老的刺槐树
走过第一棵的时候是早晨
走过第二棵、第三棵是什么时候
就只有问问两只脚了
这条一天就能走完的山路
山里人却走了几辈子
砍柴、种地、赶集、娶媳妇
走山路的人习惯起早贪黑
赶着牲口背着太阳行走
他们说只有摸黑走路,才能将日子
走出亮光来
不知是命运曲折山路才曲折
还是山路曲折命运才曲折
反正大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曲曲弯弯的山路上
这些靠力气养活的人
有的在路上倒下了
又有的上路了
山里人用弯曲的山路
捆来一个个用汗水换来的收成
他们做梦也想,把路
攥在手中
给 你 海 生
宽容我,春的花蕾
我给你读这些诗歌
使你纯洁的心境不安宁
宽容我,夏的花朵
我的诗歌的载体
固执地撒出火种燃烧你
也许你不愿放弃我的真情
也许你要远远逃避
随你怎么样
一个因为你的存在而充满激情的
丑陋者
给你的季节插上诗歌的风帆
要改变生命的航向
接纳我的歌唱吧
一起升起风帆
拥有海的宽阔
窗外·春 一 周
窗外飘来细雨透明的音符,
那是梦在流淌,
那是心在呼唤,
我看见
春的翅膀,
穿过七彩云霞,
飞过万水千山,
于是,
姹紫嫣红在身边绽放。
那青春的美丽,
不是花,
胜似花。
在大街小巷流动,
摇曳出多少风情和渴望。
一切都在告别单调,
迎来绚烂,
如同我们的生命……
敦煌夜(外—首) 陈秋雷
破庙外的骆驼也倦了
敦煌的夜比死亡还寂静
群梦突然将我挟持
回到了繁华的长安城
同李杜对饮四座皆惊
黄鹤楼下江水犹自拍岸
而远处一行白鹭正上青天
今夕何夕,江州司马青衫湿
致——
你许久都未来探访
我独守在春夜的闺房
聆听猫踩过檐瓦
风穿过海棠
一位醉汉踏过街衢
脚步踉跄
是谁?!沐浴着清风吟唱
轻舞月光裁做的霓裳
每一咏、每一叹
撩拨灵魂深处的哀伤
粉红的知己,是你吗
终于从诗歌殿堂
为我窃来
黎明的希望
午 夜(外二首) 钟 礼
把眼睛里的泪水倒给衣袖
腾出地方 贮进更多的火焰
懒惰的鼻子
我无法纠正它的错误
需要敏感的时候 嗅觉总是失灵
可怜的一对大耳朵
从不躲开挨冻的季节
欣赏一段轻音乐吧
驱散白天的喧嚣记忆
厚厚的嘴唇 趋于干燥和苍白
那些红润已被爱情骗走了
余下的责任
是紧紧抿住简单的欲望
我在为明天准备着面孔
把书里的笑容挪进表情
善待阳光和阳光里舞蹈的尘埃
惟有皱纹总也解不开卸不掉
缠满我的前额 它们是我无法舍弃
并继续蔓延的诗歌呀
墓 碑
一个人倒下了
一块石头竖了起来
石头收藏的名字
再软的名字也会显得坚硬
如果我死去
决不让一块石头限制我的自由
把我的骨灰交给北方的大风吧
让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一听见风声
就会想起我的诗歌朗诵
上楼时 我感到双腿的沉重
两条腿举着我跑来跑去 跑到中年
今天上楼时 我感到双腿更加沉重
仿佛要把我扔下来 减轻腿的负荷
腿啊 一辈子都帮我了
我知道我的生命脆弱 没有石头的结实
再帮我一次 直到我的上半身变成石头
腿啊 我理解你的苦衷
时常把你搁在泥泞或颠簸中
更多时候 把你掖在书桌下弯曲着
腿啊 还有一座山峰等待我攀登
我会让白云缠绕你的骨气和坚强
我会让你接触最最蔚蓝的梦幻
其实 我也有对得起你的地方
譬如用暖水袋暖你 用膏药针灸为你消炎
譬如我在什么状态下都不让膝盖沾染尘土
曙 光(组诗) 蔡丽双
长空飘逸
飞瀑偶穿胸膛
飘然而去,却时而
回望江天
进山前
似有松涛翻滚
进山后
竟是万壑风萧
满眼迷茫
折 扇
两片淡泊,加上
几根傲骨
任意摇动清凉
暑气就在平凡中散去
舒展着胸怀
扬着风采
折叠得起季节
折叠得起人生
古城墙
残缺中
你依然醒着
回眸世纪的风云
一派苍茫的脸上
深刻着
历史厚重的
底蕴
参天树
除了你的浓荫
我还想承接你
挺拔的风骨
扎下深根
撑起一个
朝气蓬勃的
绿色世界
杏 花
把满园秀色
藏匿在
古老的诗句
怡然自,得的风韵
摇曳着典雅
季节的恋情
倾注在
新燕的呢喃中
朵朵锥心的往事
退居于灵魂滦处
蚕 蛾
蜂飞蝶舞
渲染锦绣春色
翩跹成
诗情画意
而我
在大彻大悟中
破茧而出
中法诗人诗歌朗诵会
诗人的春天在中国
2005年5月10日晚,由诗刊社、《世界文学》杂志社、北京朝阳区文化馆、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共同主办的“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中法诗歌朗诵会”在北京举行。中法诗人及艺术家聚会北京朝阳区文化馆TN删场,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朗诵交流。
来自法国的著名诗人、翻译家和小说家德基、德里、维尔泰、尚德兰、费雷斯特和中国诗人牛汉、吉狄马加、叶延滨、芒克、多多、西川、车前子、张清华、宋琳、余中先、莫非等分别朗诵了自己的作品,朗诵会由诗人林莽和树才主持。法国拄华使馆文化官员满碧艳等法国朋友与诗人诗评家朱增泉、朱先树、刘福春、牛波、一平、徐伟、商震、陆健、殷龙龙、洪烛、白连春、大解、蓝野、李志强、李旭等参加了朗诵会。
中法诗人同鼓手和钢琴演奏家在朗诵与音乐的合声中进行了即兴表演。书法家曾来德先生现场进行了书法表演,并将书法作品贝曾送给法国大使馆。诗人车前子坐在剧场中间进行朗涌,并现场拍卖了朗诵诗稿,赢得热切关注。
本次活动是法国文化年中的一个项目,法国诗人一行除在北京举办、参加了研讨会、报告会、朗诵等系列活动外,还赴四川成都在杜甫草堂、李白故里、三苏祠和当地诗人进行了交流和朗诵活动。
(网文)
“华文青年诗人奖”“论剑”晋江
2005年5月13日,第三届“华文青年诗人奖”颁奖仪式在福建晋江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吉狄马加、晋江市副市长颜子鸿、著名诗评家谢冕为获奖者路也、卢卫平、田禾颁奖。在同日举行的研讨会上“华文青年诗人奖”评委谢冕、叶延滨、韩作荣、王光明、陈超、刘福春、林莽和老诗人蔡其矫等就青年诗人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研讨。近年来倾力打造诗歌精品书的漓江出版社副社长庞俭克作了精彩发言。诗刊社副社长王青风和晋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于权、《诗刊》编辑大解、李志强等出席了颁奖仪式。
“新诗与语文教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2005年3月2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新诗与语文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三十多位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编审、中国诗歌媒体代表、文学界的诗人、学者以及中学语文教育界的工作者围绕“新诗与语文教学”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世纪之初新诗教育呈现出一种新的转换,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与此同时不少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针对新诗教学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主办者邀请了各个领域的代表,搭建了一个对话的平台,希望集思广益,为新诗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能的参考。会上,来自人教社中学语文教材编辑室的刘真福首先对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选编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就新诗的人选教材的标准作了阐述,经典性、广泛性、教学性、进步性是选编新诗的出发点。《扬子江》诗刊副主编子川谈到了新诗教学和诗歌现场存在事实上的隔膜,同时也介绍了《扬子江》在推广、宣传与介入、参与两方面做出的一些举措,如开辟“新诗第二课堂”的栏目,开播“星光下的诗友会”电台节目,开展“新诗进校园”系列活动等。语文教育家顾德希则对诗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爬梳整理,他认为,诗歌的诵读问题、感悟的问题、资源建设方式的问题以及术语规范问题是诗歌教学中制约诗歌教学发展也是急待明朗化的一些主要扭结点,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新诗教学就不可能打开新的局面。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王光明批评一些老师讲诗过于强调诗歌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但是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诗歌本身的美感。我们要按照诗歌自身的规律去讲诗,那种从主题、内容进入诗歌的方式,恰恰是把问题颠倒了,因而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美感和丰富性。北师大教授张清华认为诗歌的选择要在语言的陌生化、潜意识化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之间寻找平衡,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懂与不懂的问题,不能死抠诗句。此外他还对考试中出现的有悖于常理的命题方式提出质疑。《语文世界》的张文海谈到新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地位不被重视的问题与高考作文对诗歌的排斥有着根本的关系,而教师本身对新诗的认识存在一定差距更是一个普遍性的原因。诗人王家新则认为现在的新诗篇目存在偏难的情况,对新诗的选择不能盲目求新。在教学中体现中学语文教学新理念,就是要回归到语言本体,文学本体,诗歌本体。林莽以大量学生诗歌稿件为例说明不管是在中学,还是大学,诗歌教学已经与时代脱节了,他建议对新诗的基本规律进行归纳,对一些基本的手法进行总结,运用到具体的作品中,加以推广。此外,来自东城区语文教研室的赵大鹏、《诗选刊》的刘松林、中国计划出版社的西渡、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树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刘福春、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姜涛、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编辑室的王林、首师大博士后张桃洲等人针对教材教法都有十分精彩的发言。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新诗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热爱汉语起着其他文体难以替代的作用,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急功近利的观点,将这一环节认真抓起来。此次研讨会将教学、教材编选、诗歌刊物三个领域的代表人士请到一起进行对话,有利于教材编选者听到不同的声音,可以为将来的教材完善提供参考,而来自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设想对促进诗歌教学将起到建设性的作用。研讨会主持人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