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 作者:斯仁_2-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什么变故,只是——”李老板仍旧吞吞吐吐地说道。
“只是什么吗,你说呀?”汪祺祥着急了,只是一个劲地催促李老板快说。
“只是……只是价钱太高了一点,不知汪先生是否能出得起。”李老板最后终于说出了口,好像还下了多大决心似的。
“他要多少钱?”汪祺祥听了心中不禁“咯噔”一声。
李老板把一把手全伸了出来。
“五十万?”汪祺祥赶紧问道,“他要五十万?”
李老板使劲地点了点头。
“是不是太多了一点?”汪祺祥一听,脸上竟渗出了密密的细汗,“五十万?我进京时总共才带了五十万过来,再减去这几十天的开销,现在还剩下四十几万。”汪祺祥这回说了实话。
“听说是某省巡抚,多好的一个肥缺呀,五十万不多。”李老板以为汪祺祥说的不是实话,还在继续劝他。
“我真的只剩下四十几万了,如果我有,我也不会可怜那几万两银子的,”汪祺祥拚命表白自己,再除去以后的开销和路费,大概就只能剩下四十万了。李老板,就再麻烦您到那儿去一次,问一下四十万行不行。我真的不是可怜银子,实在是现在没有啊!”
“我答应了你四十万也没有用,那得看人家同意不同意,”
李老板看他实在是没钱了,也只好说道,“为了朋友,明天我就只好再麻烦自己一下了。”
“那就多谢李老板了。”汪祺祥慌忙打躬作揖道。
其实,李莲英实际上也只要了四十万,那十万两是李老板、李贵和和白云观观主自己加上去的,顺便自己分肥,李莲英也并不知道。所以李老板自己问也不用问,第二天就装着已问过李贵和的样子,答应了汪祺祥的四十万的要求,并说第二天就可送到委任状书。
汪祺祥听说明天就可拿到委任状书,觉得自己几十天的辛苦没有白费,如今总算有了着落,不由得心花怒放,上前一把握住李老板的手说:“李老板,今天晚上咱们两人要好好地摆上一桌,喝个痛快,以庆祝这我终生难忘的事情。”
“喝就喝,我这几天也上下跑得累得不行了。别人请自己喝酒,不喝白不喝。”
“拿出客栈里最好的东西来。”汪祺祥这时显得特别慷慨大方。
“这事吗,你就放心吧,汪先生。”李老板正求之不得呢,“伙计们,把店里最好的酒菜摆上一桌来。”
不一会,满满一桌子酒菜就摆到了汪祺祥和李老板面前。
真是鸡鸭鱼肉,样样俱全,让人看了馋诞欲滴。
汪祺祥明天就是巡抚大人了,真是今非昔比。李老板倒了满满一杯酒,双手恭恭敬敬地端到汪祺祥面前说道:“让我第一杯酒先恭喜汪先生喜获高升。希望汪先生以后不要忘了我这个祺祥客栈。”李老板觉得汪祺祥作为一省巡抚,自己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用着他的时候,现在搞好关系总比临时抱佛脚强。
“这里面也有您李老板的功劳啊!”汪祺祥赶紧站起来接过酒来放在自己面前,也倒了一杯酒端到李老板面前,说道,“让我们共同干杯!”
李老板接过汪祺祥端过来的酒杯,“砰”的一声和汪祺祥端起来的酒杯碰在一起,也说道:“干杯!”然后两人都一饮而尽。
两个人至晚方散,都喝得醉醺醺的。汪祺祥回到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想到明天自己就是总统一省的巡抚大人,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直到鸡叫一遍,才迷迷糊糊地觉得自己坐在一个衙门里,两边各站着十个衙役。
“老爷,小人要状告小人的邻居张三,他偷了小人的米,就藏在院子里,小人知道了,去向他要,他不但不给,反而把小人给打了一顿。”忽然来了一个人告状。
“什么?竟有如此之事?真是胆大包天!来人呀,快把张三给我带过来!”汪祺祥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道。
可是,两边的衙役竟象木雕似的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好像根本没有听见汪祺祥说话似的。
“怎么,你们为什么全站着不动?”汪祺祥迷惑不解地说道,“爷现在可是巡抚大人了,你们胆敢违抗命令,可要小心你们的脑袋!”
“老爷,我们不怕,”衙役们忽然说道,“你没有戴上你的官帽子。”
汪祺祥一摸自己的脑袋,果然忘了戴帽子,于是就对仆人说道:“回家把我的官帽子取来。”
一会儿仆人把官帽子取来,双手托在手上说道:“按老爷您的吩咐,您的官帽子取来了。”
汪祺祥刚想伸手去接,忽然刮来一阵风,把帽子从仆人手里刮掉,一直在地上滚个不停。汪祺祥一边追赶着官帽子,还一边喊道:“我的官帽子!我的官帽子!”
“汪先生,你醒醒。你怎么了?”李老板在一旁推着汪祺祥说道。
汪祺祥睁开眼睛,看见李老板站在自己的身旁,再一看窗外,天已经大亮了,才知道自己刚才做了一个梦。
“汪先生,你怎么了?”李老板一看汪祺祥睁开了眼睛,又问道。
“没什么!没什么!”汪祺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说道,“只是做了一个梦。”
“汪先生,快起床吧,他们来了!”李老板又说道。
“谁来了?”汪祺祥眨巴着睡眼惺松的眼睛问道。
“还能谁呀,送委任状的呗,快起来吧。”李老板催促道。
“什么?送委任状的来了?”汪祺祥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边穿衣服边说道,“哎呀,你怎么不早说呀!”
汪祺祥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以后,便急忙走出自己的房间,李老板也赶紧跟在后面走出房间。
“这就是那位汪祺祥汪先生。”李老板见到传谕太监,赶忙介绍道。
那传谕太监早已在客栈里等得不耐烦了,一见到汪祺祥,便大声说道:“湖南候补道员汪祺祥接旨!”
“是,臣在!”安祺祥急忙让李老板摆上香案,跪下说道。
“钦奉慈禧太后懿旨,任命候补道员汪祺祥为湖南巡抚,钦此。”
“臣遵旨,谢老佛爷!”汪祺祥又磕了三个头道。
传谕太监传完旨意后,没有直接回宫,而是来到了汪祺祥房间。汪祺祥知道一定还有什么指示,便赶紧也跟了进来,静静地等待着。
“银子明天上午送到白云观去。”传谕太监忽然说道。
“是,臣一定照办。”汪祺祥赶紧说道,又拿出一百两银子送到传谕太监手里。传谕太监接过去放进腰包里,什么话也没再说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次日清晨,汪祺祥早早起了床,把四十万两银子分装在二十个木箱里,并雇了十个人拉着十辆车子,装上银子,便向白云观悄悄进发了。汪祺祥已经来过了一次白云观,所以这次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不一会便来到了牌楼面前。穿过牌楼,便是白云观了。汪祺祥拿着名帖请守门的小道士去申报一声。不多时,小道士出来道声:“观主马上就到!”
“汪先生早!”不一会一个老道士率两名道童走出观门,看见汪祺祥双手合十道。
“观主早!”汪祺祥料定这个老道士便是白云观观主高云溪了,也赶紧说道,“银子——”
“嘘!”老道士制止了他,指着一个去处道:“先拉进来卸在那儿吧。”
汪祺祥便命人把银子拉进观内,卸了下来,便打发走了雇来的人。老道士派两个小道士看守着,便向汪祺祥说道:
“汪先生请!”
汪祺祥随着老道士穿堂过院,来到一座殿堂面前,这便是老道士的居处。两人进去分宾主落座后,道童献上茶来,然后老道使了个眼色,道童便忙悄然退下。
“在下呈蒙总管李大人栽培,感恩不尽。银子之事,还望观主多多予以周全。”汪祺祥说完,又掏出一包银子双手递给老道士。
“请汪先生放心,此事包在贫道身上就是了。汪先生尽管去走马上任,包管不会出现任何差错。”老道士毫不客气地接过银子说道。
“那在下就多谢观主了,以后再有用着观主的时候,还望观主不吝赐教。”汪祺祥说道。
“汪先生过谦了。”老道士说道,“但像这样的小事,在下还是可以帮得上忙的。”
“那在下就不多劳观主了,告辞!”汪祺祥说完便走出了殿外。
“恕不远送!”老道士把汪祺祥送出殿外,又一次双手合十道。
那四十万两银子,李莲英也没有全要,他实际上只要了三十五万两,三万两送给了白云观观主高云溪,李贵和和李老板两个每人各得了一万两。
汪祺祥通过李莲英之手,买了这么大的一个巡抚的职位,可是直到他走马上任前一天,连李莲英一面也没见上。
汪祺祥做了湖南巡抚后,有了上次河工道台的教训,这次做起官来比上次精明多了。他的做官的信条是把以前的“只进不出”,变成了现在的“有进有出”。这不但没有使他的银子减少,而是越来越多,反而使他的官位更加稳固。
有一次,汪祺祥回籍探亲,无意中听到他的好友曹瑞年自从上次丢了七品县令的官职以后,还一直赋闲在家,想起自己以前对他的保证,感到心里很是过意不去。“要不是他以前给我出的那个主意,我哪儿会有今天呢?”汪祺祥想道,“我应该帮朋友一把才是呀!”
过了几天,汪祺祥果真带了些礼品,亲自看曹瑞年去了。
曹瑞年出来一看,见是汪祺祥,真是又惊又喜,说道:“汪大人亲自光临寒舍,实在是曹某三生有幸呀!快请进,快请进!”
“什么汪大人不汪大人的,咱们现在仍旧还是好朋友嘛!”
汪祺祥故作不满地说道,“咱们还互称老兄就挺好的。”
“哎,不敢,不敢。”曹瑞年连忙说道,“今非昔比呀!”
“什么不敢不敢的。哎,老兄,我自从京城回来,你怎么连我那儿一次也没去呀?我以前也在家赋闲的时候你还去的挺勤的呢。”
“那让我怎么敢呢,汪大人。您是总管一省的巡抚大人,大权在握,而我呢,一介草民,对您什么用也没有。”
“哎,你就叫汪先生吧,如果你非叫汪大人的话,我听了心里实在别扭。老兄呀,我看你还是改不了你的脾气,做起官来是绝对不行的,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官官相护,并不是只有平级的官也相护;大官可以护小官,小官有时也是可以护大官的。别说我以后可能会有用得着你的时候,说是李大总管以后也有可能用得着你的时候。所以做官的时候,不但要和上级搞好关系,就是平级、下级也应当搞好关系,这才是做官之道。”汪祺祥现在说起做官的理论来真是头头是道,确实是今非昔比。
“是吗?”曹瑞年听得简直呆了,这些做官的道理,自己以前从没听别人推心置腹地讲过。怪不得自己会失了官。自己不但没有和下级、平级搞好关系,连自己的顶头上司都得罪了,这还能不丢官?汪祺祥能对自己讲出这些话,看来还是把自己当朋友看待的。想到这儿,便说道,”不知汪先生那儿是否有什么闲职,能给在下安排一个?”
“我也正是为此事而来,”汪祺祥说道,“我听说你还赋闲在家以后,便一直在为你留意着此事。”
“那真是太谢谢汪先生了。”曹瑞年没想到汪祺祥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有点受宠若惊了。
“我那儿也没有什么闲职,有闲职也没有多大的油水,”汪祺祥说道,“不过我可以替你向别的地方活动活动。”
“那我就静候汪先生的佳音了。”曹瑞年说完,命人拿出五百两银子来,放在汪祺祥面前,又说道,“区区薄礼,权当谢意,请汪先生笑纳。”
“哎,老兄,这就太客气了,如果我是专为银子而来的话,我就不会到你这儿来了。你现在也够清苦的,这些银子你就留下自己用吧。”汪祺祥坚决不收,对朋友还真有点义气。
“那就请汪先生受在下一拜吧!”曹瑞年说着就要下跪。
“哎,老兄你这是干什么呀?”汪祺祥慌忙扶住了他,“我只是替朋友尽一点微薄之力罢了。”
后来,汪祺祥经过多方奔走,动用多种关系,还果真为曹瑞年谋了个通州州判的位置。曹瑞年在欢喜之余,自然忘不了汪祺祥的恩情。
曹瑞年第二次做官,自会别有一番感慨。他时刻不忘汪祺祥告诉他的话,和各种人都搞好关系,对上司毕恭毕敬,出手大方;对下属是威严之余,不忘小惠,所以不到半年银子搂了不少,也博得了上上下下一片赞扬之声。
后来,曹瑞年打点一万两银子,亲自送到汪祺祥府上,汪祺祥这次自然是毫不推辞,欣然笑纳了。
转眼又到了童生考秀才的季节。通州地区的主考官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最后,因曹瑞年人缘很好,所以大家公推曹瑞年来当这次通州地区的主考官。
曹瑞年做了主考官以后,自然要看一看都有哪些地方的童生要来参加考试。他突然看到了一个特别熟悉的县名:大城县,但一时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自己怎么会对这个县名那么熟悉。曹瑞年最后想了又想,突然间不知怎么的就想起来了:
“这不是当朝太监大总管李莲英的老家吗?”这一想起来可让曹瑞年吃惊不小。幸亏知道得早了一点,要是晚了不就有天大的麻烦事了吗?要是一个李莲英的亲戚什么的去参加考试,自己作为主考官而没有录取他,那今生要不第二次丢官才怪呢?曹瑞年暗暗地想道:“我得去李大总管那儿去看看,问一问他是否有什么人需要照顾的,也趁机和大总管套一下近乎,说不定以后还能借着大总管的势力沾光得势呢!”
曹瑞年打定好主意,便向知州请了十天假,带上川资和饷银,踏上了去京城的路途。到了京城以后,还没来得及住进客栈,便先打听李莲英的府第,便直接登门求见。
“在下乃是通州州判兼通州地区主考官,有事求见大总管,求大哥去向李大总管通报一声。”曹瑞年来到李府大门前,对看门的家丁低三下四地说。
“我们老爷今天不在府上,你改天再来吧!”看门的家丁看只是个小小的通判,便冷冷地说道,很傲慢。
“那你们老爷什么时候回来呢?”曹瑞年并不在乎这些,继续对看门的家丁说道,同时从怀里掏出五两银子递到家丁手里。
家丁接过银子,顿时换了一副笑脸,友好地说道:“这可说不准,我们老爷回府一般没有什么定期的。要不然的话,你就在这看着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撞上他了。”
没想到家丁一句看似玩笑似的话,曹瑞年却当真了。他果真就站在李府大门旁边,静静地等着李莲英回来。
日头快要落山了,还是没有李莲英的影子,可曹瑞年还是站在那儿静静地等着。家丁在一旁看着都有点过意不去了,于是对他说道:“这位先生你还是先回去吧,我们老爷今天怕是回不来了。”
“回不来,那我该怎么办呢?”曹瑞年丧气地说,“那以后他什么时候回来我也不知道啊,哎,这位大哥,李大总管什么时候回来,你能通知我一下吗?”
“那谁知道你住在什么地方呢?”这家丁现在只想把他打发走,便说道。
“那——”曹瑞年一想:对呀,现在自己连个住处还没有呢,怎么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