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作者:可致一 >

第25章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作者:可致一-第25章

小说: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 作者:可致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丰富的想象力。每个领导者,必须努力打碎束缚自己想象力的枷锁,对任何事都要先问一个“为什么”?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何果?为什么?怎么办?假如……则当如何?……领导者应当及时把一系列问题加以组合。创造性往往就产生在这些意想不到的组合之中。寻求意想不到的共同点,是找出解决问题新办法的钥匙。

  潜在意识的挖掘。人们的意识,犹如冰山爆发,只有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在工作中显露出来,其它都是潜在意识。每当有新的问题要解决时,这些问题会与潜在意识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格斗。领导者在这时将把需要解决的问题与自己记忆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比较。就在这种比较的过程中,脑子中的潜在意识,常常会偶然地与要解决的问题撞出闪光的亮点,使问题有了突破性的解决办法。

  潜在意识是人们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知识越宽厚的人,经验越多的人,横向联系越广的人,潜在意识则越多。创造力为什么会受到阻碍?这是因为:

  其一、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的作用。大自然应当是公平的,它给每个人一份同样的时间,相近的学习环境,相近的工作环境。但是,人们的创造力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呢?这是因为许多人的创造力受到了自身或外部的阻碍,使其窒息了。由此,创造力受阻的原因又可分为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个方面。

  其二、创造力受阻的三个“大敌”。有三大“敌人”会严重地妨碍创造力,这三大“敌人”便是:

  第一“敌人”,最危险的敌人,即畏惧。马克思有句举世皆知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哥白尼也说过:“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有畏惧思想的人,害怕困难,怕艰苦,怕失败。其实,失败并不可怕。有一位大科学家曾经这样说过:“我坚持奋战五十五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害怕失败的人,自己的想象力和首创精神。就要受到束缚,长此以往,创造力必将丧失殆尽。

  第二大“敌人”是隐藏着的敌人,即过分地自谦。常言道“物极必反”,谦虚固然是人的美德,但过分地自谦就会失去自信。一个人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一定要正确地估价自己。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无端地指责自己,就会导致“创造麻痹症”,一个人一旦患了这种病,他就会变成一个庸人。

  第三大“敌人”是最易犯的敌人,即懒惰。懒惰和愚笨有着不解之缘。巧妙的创造,来源于勤奋的知识积累。懒惰、投机、侥幸,不仅不会有创造力,有时还会陷入歧途,或伪造科学数据,或贪他人之功,违反科学道德。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二 重视胸襟宽怀的领导人才



二 重视胸襟宽怀的领导人才

  作为领导者要宽怀大度,从大局出发,不可拘泥于眼前枝节小事,要放弃个人的意见和利益,以大局做为判断的标准,才是应有的气度。

  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上最精彩的一幕连续剧。剧情的高潮出现在幕府和天皇之间的决战前夕,那时,不管是拥护幕府的武士和拥护天皇的官兵阵营中,都各有一批主张决战的人,并认为自己的一方必然可以获胜。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既发的形势。那一场战争如果爆发了,不知道要造成多大的牺牲。而且,就算是天皇获胜,日本能不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也很难说。幸好,当时日本有两位伟大的政治领袖,那就是胜海舟和西乡隆盛,由于他们两人的互尊互敬,并以最大的诚意居中调停各方面的力量,最后终于劝服德川家族末代将军,不战而奉还大政,解决了日本国内分崩离析的危机。能审时度势,这就是德川家族的“大度”。

  事实上,当时如果爆发决战,胜负很难预料。更严重的是幕府背后有法国,而天皇方面有英国在支持,这两股殖民帝国的势力都想帮助所支持的一方,获得全日本的支配权,使得形势更为复杂。

  在那种局面下,不论是拥护天皇的官兵或德川幕府,如果一味地想用武力取得权威地位,谈判必然会破裂,战争爆发后,短期内也必然无法获得和平。胜海舟和西乡隆盛两人都能看清这种时势,同时考虑到日本的将来。在当时来说,亚洲各国已经相继成为欧美帝国主义者的殖民地了,一旦日本发生内战,不论哪一方获胜,国家也必然会陷入困境,而导致殖民势力的侵入,日本终将沦入灭亡的境地。

  他们深知无论如何要避免这种结局,所以极尽全力劝说双方放弃私人成见,顾全大体,顺应历史的潮流,也因此使得幕府愿意做不流血投降,奉还大政。

  当然,也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想法,被当时的志士所赞同,事情才能进行得那么顺利,并因而确立了近代日本富强康乐的基础。

  总而言之,领导者不可拘泥于眼前的细节小事,而必须从大局出发,从大局来判断,这是非常重要的。在许多不同的情况和顾虑下,分得出什么才是最严重的、或必须优先解决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和追究,为了大局的利益,放弃个人的意见或利益,这才是领导者的远见与应有的气质。

  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可以振奋士气;居中策划,指挥部属,则可以决胜千里。

  源赖朝自从在富士川不战而攻破平家之后,野心大增,想趁机进袭京都。此时,他听从了部下的建议,先巩固关东的基础,再力图全国的霸业,于是就把军队撤退,回到镰仓。而自此以后,他把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规划幕府体制的工作上,至于征服抗令诸侯的工作,则全部交给他的弟弟范赖、义经和其属下,他只担当居中策划的工作,不再领兵亲征了。

  松下也有这种亲身体验。创业后的十多年,有位和尚曾经对他说:“领导是居中策划者,应该居于后方,外边的事要交给掌柜去做,这才是最好的办法。”起先,他对这句话很不以为然,可是后来经验的累积,慢慢地使松下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最高领导者是应委身士卒、冲锋陷阵好呢?还是要居中策划、指挥众人?这是个值得争论的问题。譬如说,以武田信长在桶狭间会战的事来看,若不是主将在场下定决心,可就难免要一败涂地了,可见主将身临阵前,确实有其必要。

  然而,一般而言,派遣部将在外担当军事行动,似乎比较合理。如此可使主将不必亲受生死的压力,而能冷静地作出判断和决策,以指挥众人,使事情更顺利进行。

  尤其是现代科学昌明、物质科技发达的社会,一个大公司的社长往往只要一通电话,就可以向全国或全世界的人员联络、指示,或搜集情报,如果凡事都要亲自去处理,那他将会心力焦粹,一事无成的。

  一旦有事时,自己就要考虑是否有到第一线的必要,但原则上最高领导者还是身居幕后,居中策划,外头的事则尽量委托给部属去做,这仍是值得考虑的好办法。

  身为一位领导者,要具有爱护竞争对手的同情心,这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日本战国时代,上山千信和武田信玄是死对头,他们在川岛会战之后,又打了好几次激烈的战争。有一天,一向供应食盐给信玄的今川氏和北条氏两个部落,都和信玄发生了冲突,因此中止了食盐的供应。而信玄的属地申州和信州又都是离海很远的内陆,不生产食盐,因此使这两州的人同都陷入了无盐的困境。

  千信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写信给信玄说:“现在今川氏和北条氏都中止了对你食盐的供应,使你陷入困境,我不愿趁火打劫,因为那都是武将最卑鄙的作法。我还是希望在战场上和你分个胜败,所以食盐的问题,我来帮你解决。”而千信也果然遵守诺言,派人运了大批的食盐到申州和信州,替信玄解决了问题。所以信玄以及两州的人民都很感激千信。

  千信是当时最骠悍善战的武将。每次发动战争都可以说是惊天动地、鬼哭狼嚎的,但在另一方面他又非常重义气。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千信实在是一位具有深厚同情心的人。也正因他的武功高强,为人光明磊落,重义气而富有同情心,所以很受后人的敬仰。

  以人之常情来说,会因敌人陷入困境而幸灾乐祸;也会认为,可利用这种难得的机会打败敌人。可是千信并不这么想,虽然他和信玄是死对头,不断交战,但目的只是在争个高低,而不是要陷百姓于困境。所以千信认为,虽然两国正在战争,但面对敌人因为没有食盐而陷入困境时,决不能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理应先设法拯救,至于争夺胜负,那是战场上的事,千信有这种气度,正是他伟大的地方。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处在敌对的状态。甚至在同一个国家内,也有党派、团体和企业间的竞争与对立。而由彼此的对立、竞争,扩大成为仇恨的事,更是不断发生。

  在这个世界上,竞争是免不了的,对立有时也是必要的。但是身为领导者,应该学习千信那种不分彼此,甚至具有爱护竞争对手的同情心,才算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一个领导者应具有兼爱天下的胸襟。要依循适当的原则,以达成共存荣。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曾经说过:“什么是天下的公敌呢?那就是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和家之间相互争利,人与人之间相互残杀。然而,公敌是怎么发生的呢?完全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缺乏博爱的缘故。每个人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知道爱其他的国家;只知道爱自己的家庭,而不知道爱别人的家庭;只知道爱自己,而不愿去爱别人。久而久之,强大的会欺侮弱小的人,富有的会欺凌贫困的人,尊贵的会瞧不起低贱的人,而奸诈狡猾的人也会欺侮愚蠢鲁钝的人了。可见天下会发生祸害和怨恨的原因,根本上在于人们不能互爱。所以要和平相处,就必须互爱互敬,重视对方的利益。”

  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圣贤们已经给我们明白的教训,如果人人照着去做,一定会造成美好和谐的世界。可是人们不遵循这些道理,又不能实行兼爱,所以才形成世局的混乱不安。墨子常劝告世人,不要过度竞争,只要顺着自然的法则,便可以带来进步。如果只知使用武力,以暴力铲除竞争者,这就是所谓的过度竞争。

  国与国之间的过度竞争,往往会导致战争;个人与个人间的过度竞争,会引起仇恨和争执,甚至做出伤天害于理的事;而企业间的恶性竞争,会产生资本的独占、不平衡,小者造成中小企业的破产,或使自己身败名裂,而大者会引起社会及世界的混乱。

  总而言之,人类的利害是相通的,能做到爱人如爱己,爱他国如爱祖国,才会使世界幸福和平。身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更应彻底实行兼爱,切忌投入过度的竞争中,要依循适当的原则,以达成共存共荣的大同世界理想。

  先衡量自己的能力,设计长远的目标;而根据现有的基础,制订长期的计划。

  公元一八七六年,美国亚马士都大学的校长威廉克拉博士,应聘到北海道刚创立的札幌农校,担任教务主任。他和学生其同生活,教育他们达八个月之久。培养了佐藤昌介、内材鉴二、新渡等杰出的教育家。克拉博士在任满离校时,给学生们留下了一句名言:“少年人要立下大志”。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我们生活中,必须立下志愿,才会有奋斗的目标。否则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那岂不是虚度光阴吗?孔子曾说过。他在十五岁的时候就立志向学。日本高僧日莲法师也在十二岁时,立下志愿要成为日本顶尖的人物。他们都是在年轻时就立下志愿,而终身为目标奋斗,终于成为名人,不但使生活变得有意义,同时也提高了生命的价值。相反的,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一生中将做些什么事,不但不能体会人生的快乐,也会失去生存的意义。

  即使是乞丐也会发下宏愿,努力乞讨,以求致富。所以,一个领导者更不能没有志愿了。领导者把自己的志愿向部下公开,并鼓励部下共同朝着即定的目标奋斗,便能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使事业顺利进展。所以松下先生认为,领导者可以把自己的志愿,转化成部属的目标。

  松下先生并不是说志向要愈高愈好。因为所立下的志愿若超出自己的能力,或脱离了现实范围,也就成了妄想。所以,我们应该先衡量自己的能力,设计长远目标;从实际出发,制订长远的计划,一日一日地逐步去执行,才能达到理想。克拉博士给札幌农校的临别赠言,真是语重心长。因此在企业的经营上,我们可以换个语气说:“领导者要立下宏伟的志愿。”

  具有仁慈心胸的领导者,才能得到部属的拥护。

  保科正之是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同父异母的兄弟,当时日本东北会津地区的诸侯,由于不服幕府的领导,阴谋叛变,被削藩废籍,取消武士的头衔,贬为平民,所以德川家光将军就派保科正之去担任会津的新诸侯。

  保科正之刚上任,第一道命令就宣布取消农民过去所未缴的田租,并运用种种方法,大幅削减平民的赋税,就好象现在各国所实施的社会福利政策一样。正由于这一连串的德泽,使得百姓更心悦诚服地拥护他。原来从外地诸侯所遭受的阻力和排挤,都获得解除,他的地位也就非常稳固了。后来,保科正之被调回幕府担任最高执政官,而继任会津地区的每一代新诸侯,也都沿袭他的政策,于是使会津地区一直到明治谁新时代,还是日本东北最富庶的地区。

  在德川幕府时代,不只保科正之推行“仁政”,几乎绝大多数的诸侯都能以仁慈的胸怀爱护百姓,为了使百姓摆脱困苦,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减免租税。而将财政上的需求,转向巨商富豪借贷,直到人民的生活安定,才再开始征收税捐。这一点几乎成了幕府时代政治行为上的常例。

  据说在古代,仁德天皇发现民间的炊烟稀疏,就联想到荒年欠收,民生困苦,于是立刻下令停止征收租税,以至政府财政拮据,连皇宫也破烂不堪,没钱整修,所以发生逢雨漏水的情形。直到三年后,百姓家家户户炊烟四起,民生已经恢复富裕,才再开始征税,由此可见仁德天皇真是慈爱的仁君。他曾说过一句感人很深的话:“国君是上天为了照顾百姓而设立的,所以国君应该以百姓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等到百姓富裕之后,自己才能富裕。”也正如孟子所言“民贵君轻”。

  象这些领导人物对待他人的一片仁慈之心,可以说是整个东方受儒教影响下最优良的传统,正因为有这样的好传统,所以能使领导者和大众的心连结在一起。

  贤明的国君对人民有慈爱之心,人民和国家的财政才能富裕;政策的推动也才能顺利而没有阻碍。在过去的封建时代,有没有仁慈之心,已经是君主统帅百姓,促进民生繁荣和国家安定的重要依据。如今是个民主时代,领导者更应该处处为众人着想,否则,一旦失去权威,想统驭别人,便将成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