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泰国十日谈-一个上海知青在缅泰的奇遇 作者: 吴越 >

第7章

泰国十日谈-一个上海知青在缅泰的奇遇 作者: 吴越-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打的一下不作数,继续再打,所以谁都不敢打轻了。
    开头几个人打,挨打的逃兵还“爹呀”“妈呀”地叫得震天价响,打到后来,
只听见猪叫似的哼哼,再打到后来,就只听见扁担着肉的声音,听不见喊叫的声音
了。最惨的是:竹扁担打裂了,打在屁股上,夹住了肉,再扬起来,连皮带肉一条
条往下撕,把那屁股打成了血肉模糊的一片,每一扁担下去,鲜血溅在旁边摁着的
四个人身上、脸上,把摁的人都变成血人了。有几个伤势重身体弱的,没等一连人
都轮到,就已经咽了气。
    九个逃兵,活活地打死了四个,剩下五个,也像死猪一样趴在地上起不来,连
哼哼的声音也听不见了。这时候,排队站着的兵有的低下了头不敢再看,有的吓得
浑身筛糠,瑟瑟发抖。来看热闹的村民们,见是这样惨无人道,早一哄而散了。剩
下没走的几个,不是有铁石心肠,也不是想多看几眼,实在是吓得迈不开步,就像
用钉子钉住在地上似的,动不了窝儿了。我……我……
    我就是这走不动中间的一个。说实话,我宁可进十八层地狱,也不愿意多看一
眼这样残酷的场面啊!从那以后,每逢我想起或者讲起这件事情,我心里都会非常
难过,有时候几天几夜都平静不下来。你们是没有亲眼看见那凄惨的场面,要是看
到了,你们也会像我一样的。
    打过了屁股,营长命令在土地庙旁边一溜儿挖了九个坑,四个打得血肉模糊断
了气儿的,头朝下埋了。五个还有气儿的,两个人架着一个,脚朝下站在坑底,由
两个人铲土往坑里扔。这就叫活埋。其中有一个逃兵,跟铲土的那个兵正好是同一
个村子里的人,俩人还是一起抓来的。铲土的手拿铁锹,低着个头,一锹土也没往
里扔。营长看见了,大声催促,他好像没听见,反倒是站在坑里的开口说话了:
“虎子,你就填土吧,  我不会埋怨你的。
    你也是没有办法。再不听命令,你就要吃苦了。咱俩是一起长大的,你要是有
回家的那一天,告诉我娘,就说我在这里一切都很好,叫她不要惦记我,千万别说
我不在了。“说到这里,他已经泣不成声。虎子也”嗷嗷“地哭。营长的催促已经
变成了咆哮。
    站在坑里的那个,知道剩给他的时间不会太多了,抬起头来,强忍着悲痛,哽
咽地说:“虎子,别哭,往坑里填土吧!营长一发火,你可就也活不成了。”虎子
听他这样说,撮起半锹土来往坑里扔。看看站在坑里的老乡,屁股上打碎的肉,一
块块挂着;毫无血色的脸上青一块、紫一块。他又撮起一锹土往坑里填,另一个填
土的,已经把土填到他大腿根儿。站在坑里的,又想起了一件事儿:“虎子,我再
求你一件事儿。你要是能回家,求你照看照看我娘和我妹子。你也知道,我妹子是
个好姑娘,我娘病病歪歪的,多亏她照顾才活了下来。你回去,要是我妹子还没嫁
人,你就告诉她是我说的,让她跟着你……”他没有力气说下去了。撮土的也停住
不撮了。营长站在土地庙前,眼睛看着这边,虎着个脸下了一道命令。
    从队列里跑步走出一个班,到虎子跟前站住。不由分说,四个人摁倒了虎子,
另外一些人就轮流用扁担打。虎子咬住了牙,愣是一声也没叫。大约打了有一百来
下,营长喊了一声“停”,又命令虎子继续去填土。虎子强挣扎着晃晃悠悠地站了
起来,拿起铁锹,却仍是不肯撮土。站在坑里的,土已经填到他小肚子上面,有气
无力地哀声求着:“虎子,你就快填吧,我反正是要死的人了,你犯不着再为我吃
这苦。”虎子梗了梗脖子,大声地答复:“我是人,我宁死也不活埋自己的哥儿们。”
他没有想到,营长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听他这样说,飞起一脚把他踹进了坑里:
“你要找死,那还不容易吗?好,我成全你!”说着,命令刚才打屁股的那一个班
一起往坑里填土。虎子是横着滚进坑里去的,坑底下已经有了二尺来厚的土,再加
不了多少土,就和地面平了。一个大活人被埋进了土里,憋得直往上拱。营长就命
令那一班人全上去踩。直到地底下不拱了,断气了,这才罢休。
    另外几个被活埋的人,土一填到胸口,气儿就透不过来了,鼻子里直冒血。土
一过肩膀,脸就憋成了紫色,嘴里、眼睛里和耳朵眼儿里都流出血来;土埋过了脖
子,有一个逃兵眼珠子努了出来,蹦出了眼眶,吊在颧骨上;有两个逃兵把舌头都
嚼碎了,又吐了出来;虎子的老乡嘴一张,血像喷泉似的往外喷……
    营长活埋了九个逃兵、一个“叛逆”,扔下一句话,骑马走了。三个连的士兵,
分别由连长带回营房。土地庙的旁边,留下了九个坟头、十个屈死鬼。我是等所有
的人都走了以后,才由家里人把我架回去的。到家以后我就病了,成天说胡话,一
睡着了就说梦话,大喊大叫。请医生来看了,吃了好几服药,才渐渐地好了起来。
直到现在,还提不得这件事儿,一提起来,就心惊肉跳,就好几天不得安宁。
    我不明白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狠心的营长。就算逃兵有死罪,也不过枪毙的份儿
嘛。我们当地有一句老话,叫做“判了活罪的没死罪,判了死罪的没活罪”,他们
中国人,怎么竟能先打屁股后活埋呢?我在病中,曾经大惑不解地问爷爷:“土地
爷是保一方平安的,土地爷怎么不显圣,怎么不救救那几个逃兵、不治治那个营长
呢?”
    我爷爷沉思了好久,这才慢慢地摇摇头,低沉地说:“我也反反复复地想过多
次,为什么咱们的土地爷不显灵呢?第一可能土地爷不在家,串门去了,各村都有
土地爷不是?他总不能天天都在庙里坐着呀!第二,都说‘好有好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时候没到’,可能是那个营长报应的时候没到,部队开走以后,他究竟
落一个怎么死法,谁知道呀!第三,还有一句古话,叫做‘神鬼怕恶人’;特别特
别恶的人,连神鬼都怕他哩,只能由我佛如来自己来治他啦!”
    等我的病一好,我家就搬走了。土地庙是保我一村平安的,土地庙前面发生了
这样凄惨的事情,土地爷还不吓跑了呀?没有土地爷的村寨,还能住人么?其实,
我家是寨子里最后搬走的人家。原因就是我害了病。要不,早跟邻居们一起搬走了。
    直到现在,我们原来住过的那个寨子,土地庙和高脚楼的遗迹都还在,九个坟
头也还能看得见,只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人,谁也不会再到那里去了。
    老山农讲到这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车上的人,除了托钵僧念了一声“阿弥
陀佛”之外,谁也没有出声。周围静极了,好像空气也凝固了似的,连风都不刮了,
只听见三匹马的马蹄得得和赶车的扎嘎甩得鞭子“啪啪”地响。
    这一下午,大家被老山农的凄惨故事所感染,再也没人有那兴致讲故事了。

                      第六个故事:山城旅店的女招待
    乡下姑娘玛妮还只有16岁的时候,她爸爸得了严重的肺病。支付医药费和一家
人生活费的重担,就落到了这个小姑娘稚嫩的双肩上。仗着她脸蛋儿漂亮,身材窈
窕,又能歌善舞,到城里的旅店当上了女招待。可她不知道在这里当招待,白天要
上班,夜里还要上班,不但没有工资,而且还要给老板交“管理费”。
    下午三点多钟,本来有点儿阴沉沉的天气,终于下起了牛毛细雨。泰国的湄南
河平原和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平均在2000毫米左右,比中国的东南沿海要高 500毫
米左右,而北部山区的年降水量,竟高达5000毫米,雨季多雨,更是平常而又平常。
对当地人来说,这是一件见惯不怪的事情。马车上的乘客们,男的大都无所谓,女
的最多也不过再披上一块纱龙,谁都没有放下塑料顶棚来聊避风雨的意思。──也
难怪,一共只有四五个平方米的马车车厢,比一张双人床也大不了多少,如果再变
成一个笼子,闷在里面,像沙丁鱼罐头似的,谁受得了?
    但是,路却愈来愈难走了。
    泰国的交通,除了一条荷兰人建的窄轨铁路直通南北之外,只有曼谷附近湄南
河流域和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公路,是平整的柏油路面,东部高原和北部山区,名
义上也有公路,实际上都是略微加宽的乡村土路,一下雨就翻浆,许多所谓的“公
路”,都是半年通车半年闲。这些公路,为避免翻越高山峻岭,尽量跟着河流的流
向走,因此大部分公路,都一面是山,一面是河,修路的土石方量比较大,不可能
修得太宽,两车交汇都比较困难,一旦翻车,就会掉进深不可测的河沟里去;而一
旦发生了塌方滑坡,道路被泥石流所阻,就好像闸了一道闸门一般,单身空手或骑
马固然可以通过,车子要想过去,可就困难了。
    扎嘎的这辆马车从南邦出发,因为前面一段路有公路局的道路工人清障,行进
还算顺利。眼前的这段路,清障工人还没有到达,遇上有泥石流挡道,只能卸车拆
车,别无他途。中午第一次拆车,道路离南邦近,路基好,还比较干燥,现在头上
细雨濛濛,脚下泥泞滑溜,  卸下装上,  几乎比上午要多付出一倍的力气,除了
托钵僧照例站在一旁默诵经文之外,其余九人,人人出力,果然有点儿同“车”共
济的样子。每过一关,大家都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还好,一下午,也不过两个地方需要拆车,紧赶慢赶,在五点多钟的时候,终
于到达了敖县县城。车子还在郊外的山坡上,远远地就看见一片房顶,还有一座佛
塔,灰白色的塔尖高高地指向天空,美丽而神奇,是佛教国家特有的景色。
    敖县还属南邦府管辖。再往北,就进入清莱府地界了。在泰北,敖县并不算最
小的县,但是县城里的居民却不太多,看上去比中国的江南小镇还要小。所有的商
店和居民房,清一色儿全是高脚楼,与村寨里的高脚楼不同的是:房顶上盖的不是
椰叶或芭蕉叶,而是当地一种没放进窑里烧制过的土瓦。连县珊,也就是县衙门,
都是高脚楼,只不过是木结构,格局大一些、外观漂亮一些,房顶上盖的不是土瓦,
而是进口的镀锌铁皮,如此而已。在泰国,不论村寨还是县城,最大最漂亮的房子,
是给佛住的,不是给人住的。这也是佛教国家的特色之一。在敖县,最好的建筑,
当然是寺院了。
    扎嘎把车子赶到一家挂着“敖县车马旅店”大牌子的旅店门口,对大家说:
    “再往前,十胜八胜之内,可就没有宿头了。天下着雨,眼看就要黑下来。咱
们就在这里过一夜吧?”
          
    其实,他这话不说也不要紧。能在县城的旅店里住下,难道还有谁愿意到小村
寨的土地庙里过夜不成?
    大家纷纷下车。旅店老板满脸含笑地迎了出来,合十招呼:
    “萨瓦迪!欢迎欢迎!天气不好,道路阻塞,诸位旅客,一路辛苦!快请进来,
小店设备虽然不是一流的,招待可是顶呱呱的哟:热饭热菜,味道可口,招待小姐,
服务周到,大小房间,随意选择,铺设整洁,卧具干净,光临住宿,包君满意!”
    吴永刚想起多洛给他的那几封信,掏出来一看,其中果然有一封是写给“敖县
车马旅店格勒老板”的,就执信在手,上前合十问讯:
    “萨瓦迪,请问,您就是格勒老板吗?”
    “萨瓦迪,不敢当!在下正是格勒。请问有何见教?”
    “南邦多洛先生有信给您,请您多多照应。”
    吴永刚把多洛的信递给格勒,他瞄了一眼,立刻就满脸含春地欢笑起来:
    “啊呀,原来是上客光临,荣幸,荣幸,真是小店的荣幸!多洛先生嘱咐小店
要伺候得周到些,那是当然!多洛先生就是不吩咐,小店也会以上宾之礼来接待贵
客的。”说到这里,他回头向门内高声叫喊:“玛妮,贵客临门了,你还不出来接
待呀!”
    随着这一声叫喊,应声从大门里面走出一个身穿水绿络骚甲子①、抖动着胸前
的一对丰乳、裸露着两个明显是擦了粉的雪白的肩头、下着紫红色长筒裙、齐额角
插了一圈儿兰花的姑娘来。她的相貌、身材其实都不错,可是打扮得俗不可耐,而
且偏要尖着嗓子用一种装出来的娇滴滴的嗓音答应:
    
    ①  络骚甲子──泰族青年女子穿的一种无肩头背心,是一个圆筒子,用两条
同色小带挂在两肩,胸腋以上全部赤裸,本是家居便装。当地华侨、华裔称之为
“吊肩衫”。
    “来了,来了!这个鬼天气,又下起雨来了。我还以为今天不会有贵客了呢!”
    格勒冲吴永刚一扬下巴:
    “快把上客吴先生领到贵宾楼去休息,好好儿伺候着!”
    玛妮又是一声娇滴滴的“是咧!”就过来帮吴永刚提起帆布包,说了声:“请
跟我来。”就在前面引路。
    吴永刚颇有些后悔不该这样早就把多洛的介绍信亮出来,以致在这一车旅客中,
他的身份显得有些突出了。
    进了大门,才看清里面是一个“口”字形的大院子。围着大院子,除了大门两
边是平房之外,其余三面高低大小都是高脚楼。正对着大门,是一排朝南的木结构
高脚楼,中间一座房子最高,像钟楼一般,四面脱空,看上去好像只有一间房间。
大概这是一等客房了。这座楼房的两边,各有一排稍矮的高脚楼,也是木结构,每
排大约有三四间房间。这大概是二等客房。院子的东西两面,各有一排低矮的竹楼,
房间都很大,连在一起,样子像营房。这是三等的统铺,无所谓房间了。大门两旁
朝北的平房,一面是马厩和草料房,一面是老板伙计的住房和烧菜做饭的厨房。
“口”字形院子里,有两条十字交叉的碎石子甬道,把院子分割成“田”字形,从
甬道可通三面高脚楼前各自的木扶梯,旅客可以从这里直接上下进出。此外,所有
的房间前面都有相通相连的阳台。就是楼与楼之间,也有“天桥”连接。这样,即
便在雨季,店家送水送饭,或旅客互相来往,都不必露天行走了。
    玛妮把吴永刚引到正中间那座小楼前,沿着木扶梯上了楼,前面是一个阳台。
门前放着一个棕垫,那是擦去脚上、鞋上的尘土用的。门旁边放着一个铜盆和一把
大铜壶。这里没有自来水,一般的旅客,只能下河洗涤。旅店特地为一等客房准备
一把贮水壶,以备高贵的旅客随时可以用壶里的水洗脸、洗手、洗脚。开门进房去
一看,里面是内外两间,都是木地板,象征性地用半人高的篾笆隔开,四周却都是
木板墙,窗户还是双层的,一层玻璃窗开着,一层纱窗关着。外间放有木制的桌椅,
桌子上还有一台十分老式的留声机,这里就算是客厅吧。泰族人住竹楼,一般都不
用床,而是在地上铺几张竹席,全家人都围挨着火塘睡在一起;这里的“贵宾楼”,
因为有时候也要接待非泰族的外宾,所以半泰半洋,居然在里间设一张雕花的大木
床,挂着淡绿色的蚊帐,作为高级卧室。
    泰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南北差异很大。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沿海地区和湄南河两
岸发展得相当快,人民生活已经逐渐接近西方,英美香港有什么,那里都有;甚至
英美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