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袋鼠 [英国]劳伦斯 >

第31章

袋鼠 [英国]劳伦斯-第31章

小说: 袋鼠 [英国]劳伦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怜的蒙塞尔,他是那么反德,那么亲英。这件事对他打击太大了。此后,虽然他并未放弃反德,但他不那么亲英了。我们被告知,那是战争时期,这种事是非发生不可的。这种战争时期暴民会释放最邪恶的情绪,特别是那些“绅士”,从而去折磨独立的个人,因为暴民总是要折磨孤立无援的独立个人的。
  绝望之中,索默斯想到了去美国。他持有护照,又是被拒征入伍的,是个没用的人。于是,他把护照寄给了外交部,期望得到军方批准出国。
  时值一月,田野和路上笼罩着一层薄雪,一片银白。清晨,天地白茫茫一片,寂静安宁。在康沃尔西部,活地看上去是那样原始,花岗岩石耸翘着,如同一个个鬼影。一眼就能看得出这儿的人们崇拜石头。那不是五头,那是强大神秘的史前大地在展示其力量。在这个冰天雪地、皑皑茫茫、死样沉寂的早晨,康沃尔西部与大海融为一体了。
  一个人往往在凝神屏思时达到极限。这个冬日早晨,索默斯正心如死灰一般。他刚刚寄出护照申请赴纽约的签证,正从村里的小邮局出来往家走。这一路就如同走在死界,一片陌生寂静的死亡地带。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似乎他是死后的鬼,行走在陌生、惨白、落寞的冰界。这感觉令他恐怖。“我做错了吗?”他自问,“我离开我的国家去美国。这么做错了吗?”
  此时他感到如同已经离开了他的祖国一般,可这感觉如同死亡,一种浑身的僵死。去美国,就意味着他心中自己的国家死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
  不过,他用不着自作多情。外交部扣着他的护照,连个招呼也没有打。他白等了一场。
  春天的一个早晨传来消息说,阿斯奎斯下台了,劳埃德·乔治上台了。这对索默斯来说是又一场危机。他感到他非走不可,离开这座房子,离开这里的任何一处。一路走,一路听沼地上传来一个清晰的声音在说:“这是英国的末日,是老英格兰的末日,它完了,英格兰永不再是英格兰。”
  康沃尔这地方能让人通灵。在那儿逗留的时间愈久,索默斯愈能受到这种感应,似乎他在生出第二种视觉和听觉。他会走入黑夜中倾听那黑暗,不住地柔声呼唤沼地上的精灵。他能感到他们在夜幕中下了山,从沼地上走来。“TuathaDeDanaan!”他会柔声呼唤:“TuathaDeDanaan!跟我来做伴,跟我来。”他感到似乎他们在走来。
  如是,在这个早上那个声音进入了他的意识。“这是英国的未回。”他盲目地在山沟里和沼地上独行着。他大爱这乡村了,因为它似乎能回应他的呼唤。可他的。心此时正纷乱如麻。他并不明白为什么这是英国的未回。阿斯奎斯先生的绰号是“老磨蹭”。的确,英国式的自由主义这些年证明自己涣散无能。自由党对什么都同情有加,没有个铁的主心骨,外加温良恭谦、患得患失,着实让人反感。现在可不是讲究基督教谦卑的时候。可谦卑确实是其伟大教义。
  可劳埃德·乔治呢?索默斯对他一无所知。那威尔士小律师,压根儿算不上英国人。在理查德·洛瓦特心目中他毫无意义。但是,索默斯渐渐地相信,所有的犹太人和凯尔特人,尽管他们支持英国的事业,但他们终归是要以微妙的方式给伟大的老英格兰一记耻辱,不给英格兰一记耻辱他们就不善罢甘休。而这个英格兰又是那么自找羞辱。这可怎么好?如果英格兰乐意让背叛,那就让凯尔特人得逞吧。或许耶稣也是喜欢背叛的。他喜欢。他选择了犹大。
  哼,这个故事不会有别的结局。
  战争的巨浪已经横扫了英格兰,正横扫康沃尔。或许,有史以来康沃尔从未被任何英国人彻底横扫过、淹没过,现在轮到它被可恶的战争幽灵涤荡了。现在这一切开始缠上索默斯了,与他作对。为了防潮,他家房上的烟囱涂上了沥青,这竟让说成是给德国人画的信号。
  据称他和妻子曾给德国潜艇送过食物,他们在悬崖下还偷藏着汽油。
  男人们躲在矮石墙下监视、偷听、窥视他们,康沃尔人就爱干这活儿。干这种事被人发现了他们也不在乎。在沼地边上,一个戴眼镜的男人和他的情人手持双筒望远镜,躲在栅栏后透过石墙上的窟窿偷看。
  可能他们为此感到很骄傲呢。如果一个人想知道别人怎么议论他的话,那就在周末的夜里,躲在墙根儿下听年轻人分手进屋前的悄悄话吧。这种间谍活动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哈丽叶无论是往灌木上晾条毛巾还是在沼地的空旷地带或海边拿出外衣来,她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隐蔽的眼睛追踪。夜里关上门后,勇敢的汉子们会来听窗户根儿,索默斯夫妇说的那些指责性的话都相当尖刻。理查德并不掩饰自己,他同农田里干活的人也开诚布公,因为那些人跟他一样有反战情绪,恨透了被迫去服役。多数西部的人,索默斯想,如果杀人能帮他们逃避服役,他们一定会这么干的。可这样子没用。他爱这些农民,他们同仇敌汽。索默斯的农民朋友再次警告他说他正受着监视,可索默斯对此满不在乎。“她们能把我怎么样?”他说,“反正我不是间谍,说什么也不是。他们不能怎么样我。
  我没有公开的行动,我只是我行我素,看他们拿我怎么办,见他们的鬼。”
  他拒绝小心谨慎、提心吊胆,像周围的人那样逢场作戏、两面三刀、心口不一、暗藏祸心。他仍然相信个人的自由,是的,个人自由!
  人们与他暗中为敌,他对此有所察觉。可是,他日常接触的人们还都喜欢他──几乎是爱他。所以他把其他别人不放在眼里,依旧大大咧咧、心直口快、畅所欲言,无话可说时干脆三缄其口。敌人!他怎么会有私敌呢?他从未伤害这些人,也没感到受人之害,他不信什么私敌。他恨的只是军队。
  不过他确有敌人,那些人他不曾有半面一言之交,可他们却与他为敌,视他为毒药。他们恨他,因为他自由自在,因为他长着一张卓尔不群、无所畏惧的脸。他们恨他,因为他不曾像他们那样吓破胆。
  他们恨他,因为他同这个农庄和村舍关系密切,而农庄与农庄之间是相互妒忌的。
  他从来不信他有私敌,可他却惹得整个西部都对他恨之入骨。有件事教他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一次,他看到两个身着卡其服的军官骑着摩托从沼地边的侧路上驶来,直冲关门闭户的邻里而去。索默斯不加思索使走上前去。
  “是找我吗?”他问。
  “不,怎么会找您呢!”其中一人装腔作势地回答他,那腔调恰似给了他一记耳光。索默斯,被当成下等人中的最下等了。于是他关上了门。是这个意思吗?他们故意如此跟他说话吗?他不愿相信他们会这样。
  但是,他内心深处知道,是这样的。他们就是要向他表明:他是下等人中的最下等。在这众怒之下,他开始感到有罪了。他意识到,他们不请自到,是想进到别的村舍中查看是否藏有无线电装置或别的什么作案工具。可那门户紧闭,他们便放弃了原先破门而入的计划,调转车头,扬长而去。
  一天又一天,就在这紧张的怀疑气氛中过去了,潜艇就在岸边不远处。哈丽叶亲眼目睹着一条船沉入海里。激动而可怕之下,邮差来花言巧语地套索默斯的话。海岸监督愈来愈严,禁止出现灯光。可山腰大路上一辆行驶中马车的灯光在闪烁,比任何位家的灯都亮;或者,黑夜中,一辆缓缓行进的自行车车灯依旧亮着。后来,一艘三千吨的西班牙煤船在雾中触了礁,就在他家村舍的崖下,撞了个粉身碎骨。索默斯凝视着海浪拍打着船身,船上的煤给冲上了岸,农民们便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山上背。
  又要征兵了,每个男人都要再次接收体检,索默斯感到危机四伏。又要重新受一次折磨,第一次被刷下不能一劳永逸。预约后,他再次让医生给做了体检,结果是心跳过速、呼吸困难。他把这个结果报给了当局,回答是:“你必须按照命令的那样去参加体检。”
  他知道,如果他真的应招服务并最终受到伤害,他就会崩溃,会死的。不过,别急,先去看望一下自己的亲人吧。那是横贯英国西部的一次漫长旅行,在普利茅斯、布里斯托尔和伯明翰,倒几次车才能到德比。如果是个自由人,你会觉得,英国西部颇为妖娆。他一整天都那么静静地坐着看那世界。春天里,横贯这个英格兰,他不动声色,实则是在往自己心中的纵深地带旅行着。他对英格兰钟爱有加,可它却被某种非英格兰的恶魔所攫取,他自己亦几乎被其攫住。这东西把他驱向内心深处,令他无能为力,只能泰然处之。
  到德比时天色已晚。已是周六晚上了,下个十英里已无车可坐,幸好有一辆公共汽车去德比周围的村庄。黑暗中的德比就像一座野蛮之城。汽车终于要发车了,车上坐满了年轻的矿工,一个个多多少少醉意朦胧。车里十分拥挤,塞得满满当当,像一车果酱,人们或者坐在别人的膝盖上,或挤挤插插地站着。既然车外不能挂人,只能让车内超员十八人,简直像把人硬给嵌进一大块咸牛肉中。
  汽车一气儿不停地走了六英里。穿行在漆黑的田野中:这车就如同齐柏林飞艇一般,只有自身的一点微弱光亮。道路失修,路况很差,可汽车却发疯般地全速向前,就像穿过黑夜的一股疯狂的昏暗意识。这群醉醺醺的矿工随着车身摇晃着,十分活跃地扯着嗓子嚎着唱歌:
  “在夜莺的歌声中
  一条长长的小路
  弯弯曲曲
  拐进我梦里的田野──”
  这首断断续续的可怕小曲儿死气沉沉的。矿工们野性十足地拖着长声儿唱着,那歌声似乎是从肚子里种出来的一般。他们也恨战争,恨透了。这歌儿,真吓人!他们刚唱完,就有一个人开始唱《蒂伯雷里》。
  “蒂伯雷里,道路远又长,
  道路远又长──”
  可蒂拍雷里那地方早就让人觉得像约拿,这歌儿自然背时,所以词儿也不长。那些痛苦的“远又长”歌曲在故作感伤中唱完了,如同哭丧一般!这是为战争唱的,发自濒死的人类。
  又有人开始唱了:
  “再见了──哦哦
  不要哭泣──哦哦
  宝贝儿,擦干眼泪──哦哦
  难舍难分啊,我明白。
  我──高兴──地走了,
  再见──哦哦。
  不要哭泣──哦哦。”
  可别人不懂这个滑稽小曲儿,也没这份心思,那人便又醉醺醺地回头嚎起“道路远又长”来。
  一个疯狂而漆黑的周六之夜。这些年轻的矿工大约与索默斯上下不差几岁,算是同学辈。他们撕心裂肺地唱歌,那歌声同样撕扯着索默斯的心。他坐在光线昏暗的车尾,挤在被衣服裹着的矿工们的肉体中,却感到像紧绷绷肉体中一个陌生孤独的细胞,这肉体正在一片混乱中冲撞着奔向光明。这些矿工。他同他们在一起别提有多么自在了,不过他们是盲目蒙昧的。一旦他们撒开了野起来,天知道会出什么事。
  中原,诺丁汉的剧院在制造娱乐的假象,黑暗中潜伏着杀机,这是个可怕的城市。白日里,矿工们拖着长声唱着歌,如《再见》和《通往田纳西的路》,以痛苦的“田纳西”来振作精神。可在中原,矿工们的杀气在空气中弥漫着。特别是在剧院中,人们封闭其中,可怕的感情宣泄足以引起谋杀。
  伦敦,战时的伦敦,除了战争就是战争、战争。本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正午时分,却有炸弹在斯特兰德大街上爆炸。夏天般的春日里,伯克郡上空的飞机。他似乎视若无睹,他必须长途赶路回到康沃尔,回到哈丽叶身边。
  可是,他得带着他的证件再次去博德明兵营报到。他被招而去,似乎是被录取了。不过,他知道,他必须再次接受体检,他早晨七点就离开家去赶火车。哈丽叶看着他穿过田野。她被独自留在家中,留在陌生的乡下。
  “今天晚上我就回来。”他说。
  这是个宁静的清晨,似乎是世外桃源一般。在通往车站的山路上,他停住脚步。“不去,我!我不去!”他自言自语道。他想逃。可那有什么好处?他只能被当成逃兵抓起来。他已经耽误了时间,必须急着去赶火车。
  这一回,事情进展得很决,他在兵营里只呆了两个小时,体检就完了。他看得出,他们知道他,不喜欢他。他被列入C3类──不适合军事服务,但仍然招募他做轻松的非军事工作。现在没有刷下这一说了,不过这已经算相当好了,有数千个C级人在等待C级的工作,所以他们不大会想起他来的。在他们眼里,他只是个讨厌的人。这就算清了。
  透过花岗岩石古村舍的后窗户,哈丽叶望眼欲穿地眺望着海面。
  可怜的哈丽叶,她现在总感到恐惧。她看见理查德穿过田野朝家走来,他疾步而行,一脸的紧张,哈丽叶有点怕这表情。她;心慌意乱地冲出去,又停下来等待,她愿意这样等待。
  索默斯发现,哈丽叶见到他归来后,一脸的惊喜神色,目光变得十分美丽──或许这是他的世界中唯一真实的东西了。
  “你回来了!这么早!”她叫道,“我没料到,连饭都还没好。
  怎么样?”
  “C3级,”他答道,“挺好的了。”
  “我就知道会是这样的,”她说着抱住他的胳膊,他们进屋去把晚饭做完。这时一个农家女跑来打问结果。
  “C3呀,不错,索默斯先生,高兴,我真高兴。”
  不过哈丽叶永远也忘不了索默斯一路直奔家里的样子,她是无意中从小窗中看到的。
  就这样,又一次缓期。他们不会找他的麻烦的。因为他们知道他到了军队里会煽动叛乱,跟任何人编进一组都是个危险分子。于是,他们会让他独自逍遥,
  现在,他几乎彻底放弃了写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里干活儿,惹得邻里心生妒意。
  “伯扬找了个便宜劳力,要是没有索默斯先生,他的稻草就收不完。’大伙儿这么说。这也是他们想赶走理查德·洛瓦特的又一个原因。他一到特兰德里南农庄,活儿就干得飞快。他和伯扬家关系太铁了,太铁了。而约翰·托玛斯·伯扬在集市上又替索默斯先生大吹特吹,说他理查德·洛瓦特谁也不怕,不为任何人服务,谁也制不了他,等等。
  这个夏天,理查德躲了,躲到田间地头,融入风雨,融入了康沃尔。他总是在户外干活儿,不再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开始远离自我。他同约翰·托玛斯很亲密,几乎总在田间干活儿。哈丽叶因此十分孤独。索默斯似乎飘远了,回到了普通人中间,变成了下层阶级的劳动者了。对哈丽叶来说,他的这一面具有其扭力──身着旧衣,头顶破帽,无拘无束,悠然自得。他仍然尖刻睿智。但他变得心不在焉,不再专心致志了。
  “我说啊,”索默斯一出现在麦地里,约翰·托玛斯就说,“你一天比一天像我们了。”他用那双炯炯有神的康沃尔眼睛看着扎了腰带、身着旧外衣、粗粗拉拉的理查德。理查德闻之,感到半是得意半是嘲弄。“他认为我掉价儿,这话有一半是批评,”索默斯心想。总之,他半是得意,半是难受。
  小麦丰收的季节颇长,人人为此高兴,可谓风调雨顺。偶尔有个年轻人从伦敦来这教堂小镇,住在小旅舍里。不时地还有些索默斯的年轻朋友追随他而来,他们仇恨军队和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