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养生大智慧 >

第13章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养生大智慧-第13章

小说: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养生大智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你多少都有通透一些,活得通透一些才好。所以呢,这样就是使人体的一个就是经脉的状态也能够慢慢变好。而且经脉如果不通,在很多程度上就是情志的问题,这个我们前面已经讲了很多。其实六不治,十不治,全是跟这些有关系的。
在洛阳为当地的老人治病之后,扁鹊来到了秦国的都城咸阳。战国时期,秦国位处西北,边境与北方匈奴族接壤,时常爆发战争。为了保持兵力的延续性,秦人非常注重培养童子军。
因为什么,就是人力资源很少。打仗,青壮年打仗都打死了。所以一定要靠这些小孩子们给他们养好了,然后让他们将来不断地补充到队伍当中去。所以呢,秦国这个地带呢,就是他就比较重视小孩子的生长发育的问题。/这样就是说的,扁鹊到了秦国以后,他基本上就治小孩子的病。因为这个国家是重视小孩子嘛。所以他就治小孩子的病。大家小孩子经常会得什么样的病?这个是首先,如果刚开始生育不太好的话,那么小孩子就会有五迟,五软,就是说他会生长很迟缓,很软。那么基本上喜欢兵力的这些国度啊,国家啊,他会有一个要求就是如果小孩子生下来就很弱,他基本上就放弃了。
古代生活条件差,小孩子会有生长迟缓的问题。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较好,完全能够满足孩子的成长,但小孩子还是会得一些常见病。
我们现在生活当中,小孩子经常会得一个病是什么病呢,其实跟小孩子的养育过程当中一些问题是有关系的,比如说,就是小儿应该是三分饥与寒。而现在我们基本上是经常要让小孩子好好地去长大啊,好,非得长高个,就经常逼着小孩子多吃。所以小孩子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表现在食积上,就是经常因为吃的太多了,消化造成的病证。这个呢,跟小孩子的体质有关系。因为小孩子的脾胃为后天,就是我们人体的脾胃,是为后天的。那么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脾胃就相对地比较弱,他本来就弱,可是小孩子呢,他有一个特性。小孩子虽然(脾胃)很弱,可是他那个(肾)精还是很足,所以他那个对五味的要求特别那个,就是特别地高。所以小孩子他有一个象,他就是老嘴馋,小孩子就是什么都想吃。如果大人没有一个很好的约束的话,小孩子就很容易吃撑着。
如果小孩子特别脾虚的话,就是脾本身弱的话,那么小孩子就尤其愿意吃甜食,因为甘味是入脾的/就是过食甘味的话,也会造成,比如说掉头发的,我原先曾经讲过,像掉头发这本来是属于那个就是肾精的收敛功能差了很多。如果肾精的收敛功能很差的话,那么再加上你过食甘类,那么就是土克水,就是脾胃啊,克肾水,这样的话呢,就是使得你肾精的那个收敛能力就越来越差。所以多吃甜食也会掉头发,多吃甜类的东西,多吃甜食也会掉头发。所以如果你近期掉的太厉害的话,那么你首先,就是用一些清淡的白粥啊,什么这些东西,来养脾胃。
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吃得太少,营养不够,还要担心孩子穿的太少,生怕孩子冻着。这在中医看来,恰好违背了养生之道。
在中国古代关于小孩子的养育问题上,他一直强调一句话。就是小儿三分饥与寒。你不要太过分地就是,让他吃撑着,然后同时呢,让他穿的衣服比较合适才可以。我们现在给小孩子穿的衣服也有点偏多,就有时候老怕冻着孩子,弄得孩子身上湿湿的,老是出汗的这种状态。我们原先也说过,汗为心液,那么本身小孩子的这个阳气他那个固摄能力就还没有发育好。所以小孩子本身就爱出汗。你看小孩子一般的睡觉前都要,就是睡着了以后都要出一些汗,这就是他阳气还是处在一个很虚弱的状态。如果你再接着给他盖很多的被子的话,这对小孩子身体会越来越弱,这样就会造成小孩子越来越弱。
“过家家”是孩子非常喜欢玩儿的游戏,但是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这个游戏很少接触了。但这个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它是孩子对生活的模仿和学习。
小孩子玩过家家是在培养什么呢?就是在培养你跟别人的协作能力。过家家,过去是玩过家家。过去玩家家是一个人扮演妈妈,一个人扮演爸爸。一个人扮演小孩子。同时还要学会打针,喂饭,吃药什么这些,看上去是小孩子做无聊游戏,实际上他在学习。他在知道,大人将来是生活是怎么样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我们现在不让小孩子去学生活,我们只上给他灌输大量的知识,这样对小孩子来说会有很大的问题。就是他对生活倒了解的不多,虽然知识,虽然他懂了很多,这个语也会,那个语也会,但是他对人生可能的益处并不是太大。所以小孩子脾胃弱,经常会得这种病。然后再加上现在的小孩子压力也出现,他也会出现情志的问题,所以现在的小孩子比以前的小孩子更麻烦。
扁鹊在秦国悬壶济世,治愈了很多生病的儿童,却没想到,这里竟是他行医生涯的终点。据史书记载,当时,秦武王得了病,久治不愈,他听说了扁鹊的大名,立刻请他来治,结果太医令李醯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鹊手里,却药到病除。扁鹊高明的医术遭到了太医令李醯的妒忌,李醯竟然派人刺杀了扁鹊。
那么当时秦国医学实际上是很发达的。比如说有两个医生,在左传里曾经记述两个医生。一个叫医缓,一个叫医和,这也是曾经有两国君得病了以后,都曾经派人到秦国去请医生,那么像里边有一个国王,当时他得了病以后呢,他是因为杀人,他是因为滥杀无辜啊,,后来就觉得有恶鬼追他。然后这样的话,他就得了病。得了病以后,有一天他就梦了两个小孩儿,这是中国文化里非常经典的一个故事。
《左转》记载,flash晋国国王晋景公生病,请来秦国的名医医缓。在医生到来的头一天晚上,国王做了一个梦,居然和第二天的情景非常相似。这是个什么梦呢?
他就梦见两个小孩儿在那对话。他就说,秦要来的那个医生啊,就是梦见二竖。所以这两个小孩儿,二竖就成为中国的关于古代关于疾病的代名词。flash他梦见两个小孩儿在那对话,说什么呢?说要来的这个医生太了不起了,咱们俩得躲起来。说那躲到哪去呢?另外一个小孩儿就说,好躲啊,躲到肓之上,膏之下就可以了,就躲到膏肓之间。那么就是说的,这样等到那个医缓一来呢,就是秦国这个医生,叫缓的这个医生一到了这个国家以后,一看到这个国君,他就说疾不可为也,他说你这个病啊,治不了了。然后国王就问他,说为什么治不了呢?说因为你这个病是已经到了膏肓之间。所以呢,左传就这么一小文字,其实把中国医学的有几个名词就已经告诉了。一个是二竖,是代表疾病的代名词。还有一个我们现在经常用的,不治之症又叫做什么呀?膏肓之症。就是位于膏肓之间,后来这个国王就特别欣赏这个医缓,说好啊,你说治不了就算了,就认命了就完了。
晋景公明白自己病入膏肓,主动放弃了治疗,依照医缓的嘱咐,注重生活调养,病也没有继续加重,但他终究没有逃过这一劫。
有一天,他讲要吃新的麦饼之前,然后就突然肚子胀,就想去厕所,这个也是我们曾经讲过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问题。然后他在上厕所的那个,就是到了厕所以后呢,叫做“陷而卒”。一般的翻译呢,就把它,说他掉到茅坑里死掉了。其实呢,就是说他一使劲,因为他有便秘啊,或者一使劲,下面一使劲,然后上面又空了,所以他膏肓之症又犯了。所以心藏病的时候不见得,其实就是不见得是由于心藏,他底下属于便秘的病人,如果有心藏病的病人,就需要把那个,就是便秘的问题先解决,这样对身体才能有一定的保障。
扁鹊游历各国行医,悬壶济世,也流传下来不少养生和治病之道,他的才能和医德也成为后世行医者的典范。
扁鹊可以说称之为我们中国医家最高境界和典范。那么就是曾经像《伤寒论》张仲景就是曾经说过,就是说的:“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就是他才华太高了,就是说他可以代表中国医家的最高的一个境界。就要没有看到虢太子之前,他就能够已经知道,就问了一下,他死亡的时间,他就基本能判断虢太子,死与没死。他就能够把别人看成死人的人,然后在他的心目中,他只要知道他死亡的时间,他就知道他许多真正的死亡,只是昏厥而已。只是尸厥症,只是就是阳不胜阴的问题,就是阴气太盛了,把阳气憋住了,所以他这个人就这样僵在那。就是身体不能动,然后呢,呼吸也会成问题。就是身体不能动,这是阳气的功能不能发挥起来的一个问题。所以他通过这一个,通过这一点,他连人都没有见到,他就能判断,虢太子是没有死的。那么这个故事就非常非常高妙。
扁鹊为齐候治病的故事里,扁鹊很早就发现齐候有生病之象,但是齐候讳疾忌医,屡次拒绝扁鹊的医治要求。直到最后病入膏肓,扁鹊也回天无力。
那么另外一个故事就是扁鹊望齐侯之色,这个倒是看到人了,但是他看到人,就是每五天的一个变化,他看到的是非常清楚。比如说在腠理,在血脉,在肠胃间,然后在骨髓。他就告诉我们,病是一步一步发展的,同时呢,对于我们每个人,现在活着的人来讲,我们一定要记住,养生也是要靠一天一天地去养的。要靠我们日积月累的这个精气才能一点点足起来的,而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就是任何东西都是不可能是突然发生的。就是包括你得病
养生需要日积月累,而疾病也是从一点点的症状逐步发展成大病。
中国古代就有这个成语,积劳才能成疾,如果你不积劳的话,你就不会成疾。所以呢,就是说的,人应该就知道自己的病程是一步步地深入,然后这样呢,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一步一步地就是改变自己的坏毛病,坏习惯,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们也可以做到让我们的身体,能够一步一步地走向很健康,很阳光的这么一个境地。那么这也是说,通过这一个故事,通过扁鹊望齐侯之色,通过扁鹊治虢太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医家的这种很高妙的境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很慈悲的一个心肠啊。所以呢,就是说扁鹊的医术之高妙和心地之慈悲,是永远值得我们后代一唱三叹的。
不论是扁鹊望齐侯之色而断生死的故事,还是他行遍天下为普通百姓治病的游医经历,都让人们在为他出神入化的医术惊叹的同时,了解了很多养生之道。而中医养生中,强调把人的身体健康看成一个整体;不光是身体从内而外的调理;还包括心理、情志等各方面与身体的和谐统一的理念,更是我们守护健康最好的方法。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