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451-道教科学思想发凡 >

第28章

2451-道教科学思想发凡-第28章

小说: 2451-道教科学思想发凡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所谓“黄芽”,使之与汞生成汞齐,这样就降低了汞的活泼性。道教炼丹家认为,如果能使汞的性质降伏到与黄金一样不活泼,达到所谓“真死”程度,汞的性质就发生了彻底性的变化,汞就可以嬗变为黄金了。    
    自然嬗变的金丹思想早在《周易参同契》、《抱朴子内篇》中就得到详尽阐述。    
    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认为,炼丹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自然之所以为兮,非有邪伪道。山泽气相蒸兮,兴云而为雨;泥渴乃成尘兮,火灭自为土;若蘖染为黄兮,似蓝成绿组;皮革煮为胶兮,NFDF8蘖化为酒。同类易施兮,非种难为巧。”《周易参同契·下篇》,朱熹“考异”本。也就是说,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水汽蒸发变成云雨,泥土干扬化为尘,燃烧残渣变作土,用蘖(即黄柏,其皮可入药,茎可以制成黄色染色)染黄色,皮革经过熬煮变成胶,NFDF8蘖经过发醇酿成酒等。魏伯阳认为物质相互转化的关键在于“同类”,否则任你手艺多巧也是无能为力的。而炼制金液还丹的道理,同上述物质变化是一致的,只要掌握了适当的规律和方法就能成功。    
    道教外丹黄白术的奠基人葛洪,也明确指出变化是天地万物之本性,金银是可以由异物炼制的。他说:“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为嫌金银之不可以异物作乎?”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284页。    
    葛洪还以泥土制陶瓦可久存、柞柳烧成炭化墨写字不败朽为例,来类比说明肉身经过适当变化可以长生不死,他说:“泥壤,易消者也,而陶之为瓦,则与二仪齐其久焉。柞柳,速朽者也,而燔之为炭,则可亿载而不败焉。”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112页。就是说,泥土是容易损耗消失的,但烧成瓦则可以与天地共长久;柞柳是容易腐烂的,但烧成炭则可以化墨写字永不衰败。就是说,泥土是容易损耗消失的,但烧成瓦则可以与天地共长久;柞柳是容易腐烂的,但烧成炭则可以化墨写字永不衰败。道教金丹家从古代的染色、煮胶、酿酒、制陶、烧炭等生产实践中受到启发,得出运动变化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是一种极富辩证法的科学思想。    
    李约瑟认为:“道家深刻地意识到变化和转化的普遍性,是他们最深刻的科学洞见之一。”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第176页。这一评价是恰如其分的。道教金丹家从古代的染色、煮胶、酿酒、制陶、烧炭等生产实践受到启发,得出运动变化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乃中国古代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思想。


第五部分: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物质性质转移与改性论的金丹思想(1)

    道徒从事炼丹、炼金的一个最主要动机就是为了达到肉体长生、羽化成仙。那么,为什么服饵了丹家用五金八石《诸家神品丹法》卷三,引《孙真人丹经内五金八石章》云:“五金:朱砂、水银、雄黄、雌黄、硫黄;八石:曾青、空青、石胆、砒霜、砜砂、白盐、白矾、牙硝。”《道藏》第19册,第229页。    
    炼制出的金液、还丹就可以使人长生不死呢?对此,道教金丹家自有一套理论思想依据,这就是道教的另一重要金丹思想——物质性质转移与改性论,即通过某种方法或步骤,可以使一种物质的性质转移,移植到另一种物质上,假求外物而使后一种物质的性质得以改变,进而达到改变物质本身的效果。    
    金丹家在长期的炼丹作金实践中,认识到黄金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强的抗腐蚀性,不仅在自然界里可以长期存在并且保持性质不发生任何变化,而且在丹炉中经过高温加热也不影响其稳定性。因此丹家认为只要把黄金的这种奇异的特性移植到人的肉体中,就可以使肉体也获得与黄金同样的“永不腐朽”特性,从而“寿与天地相毕”了。魏伯阳称:“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自开辟以来,日月不亏明,金不失其重”。所以,“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葛洪则明确以“假求以外物以自坚固”的思想阐述了这一金丹理论。云:“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由于“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之则“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    
    此是假铜之劲以磗其肉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71页。丹家深信物质之间的性质可以通过移植这一途径而改性。在他们眼中,“黄金者,日之精也,为君服之通神轻身,能利五藏,逐邪气,杀鬼魅,久服者皮肤金色。”《张真人金石灵砂论》,《道藏》第19册,第5页。    
    服食了黄金这类的东西就借黄金的灵性换骨成仙,易贱为贵。“金液入口,则其身皆金色”。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71    
    页。“刀圭入口,换骨成仙,锱铢入质,易贱为贵”《丹房奥论》,《道藏》第19册,第25616页。,服食了黄金就可以“服金者寿如金,服玉寿如玉”了。《张真人金石灵砂论》承袭了葛洪思想,也认为“食金如金,食玉如玉。金之性坚,煮之不烂,埋之不朽,烧之不焦,所以能生人。”《张真人金石灵砂论》,《道藏》第19册,第5页。但是直接服食天然黄金则会中毒,早期就有不少人因此而中毒身亡。而道教丹家自然有一套解释理论,《张真人金石灵砂论》就声言:“黄金者,日之精也……积太阳之气薰蒸而成,性大热,有大毒。……若以此金作粉屑,服之销人骨髓,焦缩而死也。”《张真人金石灵砂论》,《道藏》第19册,第5页。由此之故,“凡服金银,金银多毒,必须炼毒尽,乃可服之”《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九,《道藏》第18册,第821页。。于是道教炼丹术士便转向人工炼制药金和神丹。    
    道教丹家不仅对“金银可自作”深信不疑,而且认为人造药金无论在质地还是药性方面都胜过天然黄金。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曾明确表明了这一思想:    
    化作之金,乃是诸药之精,胜于自然者也。仙经云:丹精生金。此是以丹作金之说也。故山中有丹砂,其下多有金,且夫作金成则为真物,中表如一,百炼不灭。故其方曰:可以为钉。明其坚劲也。此则得夫自然之道也。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    
    局,1985,第286页。    
    


第五部分: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物质性质转移与改性论的金丹思想(2)

    这就是说,用人工方法炼制的药金,含有黄金的精气,具有极其坚硬、永不朽败的性质,且不含天然黄金的毒性,功效自然胜过天然黄金。这一金丹思想在隋唐北宋时期的丹经中也反映出来了:    
    药金服之,肌肤不坏,毛发不焦,而阴阳不易,鬼神不侵,故寿无穷也。《张真人金石灵砂论》,《道藏》第19册,第5页。    
    至于服食了还丹等神丹大药也能长生不死,也是因为制作还丹大药的主要原料丹砂、雄黄、铅黄等物料,在金丹家看来也都具有黄金的特性。例如,丹砂被丹家视为“内含金精”,具有“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烧之愈久,变化愈妙”的特性。而且由丹砂烧制出来的汞,在丹家心目中也是一种神奇之物,它具有金属的光泽,“其状如水似银”,“见火则飞,不见尘埃”,正与道教孜孜以求的“羽化飞升”之目标相吻合;而且道教丹家很早就认为丹砂可以化金,“丹砂可为金,河车(铅)可作银,立则可成,成则为真,子得其道,可以仙身”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第287页。    
    。也就是说,服饵丹砂可同时获得金与水银的精气,从而达到长生不死。所以丹砂倍受道教丹家的青睐也就不足为怪也。    
    此外,雄黄、雌黄由于颜色与黄金相似,在一些金砂中又常有雄黄共生,所以雄黄被认定“乃金之苗,而有金气,是黄金之祖矣”《土宿真君本草》,见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部》,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点校本,第410页。    
    。丹家相信:雌黄经过千年可以转化为雄黄,雄黄再经过千年就可以转变成黄金了。因此雄黄、雌黄就成为炼丹制金的主要原料之一。陈少微撰的《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云:“四黄者,雄、雌、砒、硫其质皆属于中宫戊土之位,性各含阳火之毒,毒能败五脏之气。若别制伏去其火毒,则能成易,变转五金之质。”《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道藏》第19册,第24页。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雄黄、雌黄被丹家广泛应用于各种丹方和黄白方中。    
    同样,铅与铅丹历来也被丹家重视。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铅变化多端,可以生成多种化合物,诸如白色的胡粉(碱式碳酸铅)、黄色的黄丹(PbO)、红色的铅丹(Pb3O4)等;而且单质铅与各种铅的氧化物之间还可以互相转化,“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也就是说铅单质是白色的,烧之变成赤红色的铅丹,铅丹是赤红色的,以炭烧之则又转为铅。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铅具有很强的“伏汞”作用,能与汞齐生成铅汞齐,从而降低汞的活泼性,在汞嬗变为黄金的过程中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铅的这种特性,魏伯阳早就注意到了,他这样描述道:“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华,转而相亲,化为白液,凝而至理。”《周易参同契·上篇》,朱熹考异本。这里太阳流珠指汞,金华指铅。正是因为如此,单质铅自然被道教金丹家认定为“内怀金华”,成为道教外丹黄白术烧制还丹大药的一种重要原料。由此可见,物质性质转移与改性论这一金丹思想贯穿于道教外丹黄白术炼丹、炼金的整个过程,是外丹黄白术的一个最基本的指导理论思想。


第五部分:化化不间——道教外丹黄白术与古代化学思想物质自然进化与时间人工调控的金丹思想

    无论是西方的炼金术还是道教外丹黄白术,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信念,即都相信万物都有一种自然完善化的趋向。古希腊的炼金家认为:自然界一切形形色色的东西都是活的和生长着的。一切实体是由种子不断生长、不断完善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种子具有某种形式的灵魂或灵气。换句话说“万物趋向于完善,无生命物也是有生命的”,矿石可以“长”成金属,贱金属(铜、铁、锌等)总是力求变成黄金一样尽善尽美,也可以“长成”贵金属。在古代西方,矿山开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要停工,以便让矿山再蕴育出新的矿藏。人们相信铋可以长成银,铋的别名就是“未长成的银”。所以每当矿工开采到铋矿时,就会惋惜开采的时间太早了。古希腊炼金家还认为从不完善的金属长成完善的金属,其过程要经过埋在地下深处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而用人工炼制的方法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全部实现。炼金术的关键在于找到或提炼出一种类似黄金所具有的灵气之类的东西(点金石或哲人之石),把它注入到贱金属中,贱金属就能转变成贵金属黄金。    
    无独有偶,中国的道教外丹黄白术也有与此极相似的思想。如《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就认为丹砂经过无数的转变,就可以返朴归真,长成黄金:丹砂色赤能生水银之白,物变化之理颇亦为证。土得水而成泥,埏之,山下有金,其上多丹砂,变转不已,返复成金,归本之质,无可怪也。《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十三,《道藏》第18册,第834~835页。    
    道教认为,在自然环境中,某些天然金石类物质具有一种自然进化的倾向,可逐步演化为最完善的黄金白银,只是这一自然进化的过程太漫长了。但是,金丹家自信可以人为地对这一过程进行调控,即在模拟宇宙自然环境的小宇宙——丹房的炉鼎中,采取某些强化手段,缩短完成一自然进程的时间,在较短时间内炼制出黄金、白银或仙丹。这种人工炼制的仙丹中凝聚了被压缩了的时间,所谓“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说法正是形象地表达了这一思想。道教丹家认为,人服饵了这种仙丹后,被压缩的时间又释放出来,从而使服食者寿命延长,甚至通过扭转时间之矢,“逆修成仙”。道门最青睐的是九转金丹。因为在他们看来,“一转之丹,服之三年得仙。二转之丹,服之二年得仙。三转之丹,服之一年得仙。四转之丹,服之半年得仙。五转之丹,服之百日得仙。六转之丹,服之四十日得仙。七转之丹,服之三十日得仙。八转之丹,服之十日得仙。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抱朴子内篇》卷四《金丹》,《抱朴子内篇校释》,第77页。    
    丹药在鼎炉中经过周而复始地多次烧炼,称为几转。转数越多,说明其中浓缩的时间越长,炼制出的金丹药力也就特别强,服食后得仙也越快。“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抱朴子内篇》卷四《金丹》,《抱朴子内篇校释》,第77页。    
    这一金丹思想我们姑且可以名之为物质自然进化与时间人工调控论。    
    关于金石类物质可以自然进化的思想,早在西汉时就已出现。热衷于炼金术的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其所著的《淮南鸿烈·地形训》中就说:黄埃(指雄黄)五百岁生黄NFDC8,黄NFDC8五百岁生黄金……曾青八百岁生青NFDC8,青NFDC8八百岁生青金(铅)……赤丹(丹砂)七百岁生赤NFDC8,赤NFDC8七百岁生赤金(铜)……白NFDE9九百岁生白NFDC8,白NFDC8九百岁生白金(银)……玄砥(慈石)六百岁生玄NFDC8,玄NFDC8六百岁生玄金(铁)。《淮南子》卷四《地形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第47页。    
    道教丹家普遍认为,物质进化的最终目标是朝着最完善、最完美的黄金转换,即道人常说的“雌黄千年化雄黄,雄黄千年化黄金”。道教丹家之所以会深信这种金石类物质自然进化的思想,与古代人们对一些矿物共生现象的认识有很大关系。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发现了许多金石类矿物有共生现象。在《山海经·西山经》中就多次提到金和银、白银和雄黄、白玉和赤铜等矿物的共生现象。如“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又西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铜”《山海经》卷二,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    
    95,第25~26页。等等,《山海经》中这类记载很多,不一而足。不同矿物之间相互共生这一现象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维,使得金丹家相信贱金属可以自然长成、进化为贵金属。类似的见解也出现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可见这一金丹思想影响之大。    
    在道教丹家看来,物质自然进化的时间太漫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