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上海-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早的佣人张妈的。可是这些衣服张妈这个老太婆又不能穿,为什么还要寄给她?反正,康家的人对张妈是非常大方的,给她寄钱全家都没有争议。
雨水顺着房檐在滴滴答答往下落,清冷的路灯光反射在小阳台上,康太太突然从恶梦中惊醒过来,她记不住梦见了什么,但是经常就被什么东西吓醒了,她只感到呼吸困难,充满了恐惧地看着黑夜,她赶紧又闭上眼睛,想大声呼喊什么,但是却发不出声音。阿玲打着呼噜睡得像死过去似的。老太太…母亲终于迸裂出一句人声:“阿玲来帮我翻个身;好吧……”
阿玲好不容易张开了眼睛,又被浓浓的睡意征服,她啪嗒一下闭上了双眼,又睡死过去。母亲沙哑的嗓子;艰难地呼唤着:“阿玲,阿玲,我要翻身。”
阿玲懒得下床,尽管她们相隔不到两三尺的距离。 阿玲睁开充满愤怒的眼神,将被子拉起盖住头部,根本不搭理。“怎么又要翻身了,刚刚给你翻过。人家不要睡觉了。”
康太太要强,不再要求别人帮助她做什么,她一张痛苦的脸,在那里自己挪动着。突然,整个人从床上翻落了下来。脸撞在床边的床头柜上,哐铛一声巨响,墙头上又落下了东西砸在地上,阿玲翻身起来看着,她吓坏了,惊叫着……
静雯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直要发疯了……
妈妈!
弄堂深处的“城堡”回家路上 1
妈妈出事了,这让康家的人想起来都害怕,静雯给小妹打电话去的时候,声音都在发抖。妈妈身体到底没有出过什么大问题,所以家里人对母亲的生死问题是没有心理准备的。康太太是康家的主心骨,谁都想像不出,万一康太太倒下了,以后的家会变成什么样子?隔着大洋,小妹的脚都漂浮起来,站立不住了。那恐怖,就像是自己摔下来似的,昏天黑地,好象大榔头在脑袋上,狠狠地砸了一下,看见的是离她不远的地狱。几乎是在开往机场的车上,她打电话向公司老板请假。直到飞机起飞的时候,一回头,看见窗外一个辉煌灿烂的纽约,那充满生命的灯火,这才突然提醒了她,走往地狱的道路,还有那么一段距离,刚才怎么会产生那么恐惧的感觉?她怎么都想不起来,自己该往哪里去?即使她努力装出一份自信的样子,可是由于疲惫,最后竟然在飞机上睡着了,好累啊……
静雯一个人守在母亲身边,像得了热病似的,一阵一阵的虚汗往下淌。阿荣去香港出差了……现在知道小妹在往回赶的时候,静雯的心终于踏实起来。中国人都说,家里总要有个男人,有了男人就有了靠山,但是真的遇到事情的时候,你看,在身边的常常都是女儿。最后老人们都在那里感叹,还是生女儿好,只有女儿才会待父母最亲。医院里的灯光也是病态的,忽闪忽闪地照耀在惨白的墙壁上,一道灰蒙蒙的光线撒在病房里。静雯借着这昏暗的灯光在给母亲一点一点擦洗着。幸亏还有小妹的好朋友张医生-张丹丹在那里,她几乎像是康家的干女儿,跟着他们一起长大。这次全靠她将母亲很快地安置进病房。
没有人到机场接小妹,抵达上海的时候,还是夜晚。时差的关系,小妹又不想睡了。看着车窗外的景色,看见变化中的上海,她说不出什么滋味。原来的上海,是那么安静地趴在地面上,像一个迷人的大甲虫,一个一个红屋顶,就像一个一个红红的背部,上面是点点滴滴的黑点子,那点子就像是在街道上行驶的车辆……小时候,他们站在小朋友家的平台上,就会看见在绿叶葱葱之中呈现的红色屋顶,那些石库门弄堂房子,那些欧式的花园洋房的屋顶,他们理解中的甲克虫。上海人最会在拥挤的空间里,展开自己所有的世界;弄堂里总是拥挤的,他们说,这是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只是眼前的上海,刹那间被竖了起来,所有的房子像纽约一样,张牙舞爪地突出在地面上,一栋紧挨着一栋,连呼吸的空间都没有留下;当车子在高速公路上疾驶的时候,那高楼笔挺笔挺地站立着,剽悍地戳着,看了让人心里有点颤栗。后来妈妈说,“‘上海瘫’(滩)啊,我看这么多高楼戳在那里,早晚这个上海要瘫掉的。正应验了‘上海瘫’的说法。”
一次一次地想到上海,想到家,都是那个趴在地面上红色的甲克虫,还有她迷人的“城堡”,那些红砖的墙壁和屋顶,可是现在这些都在渐渐地消失,不知道为什么,向往了那么久的上海,在看见它的时候,却想低下头去,不是向它致敬,更多的是想向它表达自己的歉意和失望。
一步一步走进医院的长廊时,紧贴着墙壁,是刚刚送进来的急救病人,他们鼻子上插着吸管,手上挂着吊针,每一张脸都是死灰色的……他们呻吟着,喘息着,小妹夹在病人中间,像夹在两块巨大的岩石的壁缝里,她慢慢地朝前走,寻找着妈妈的病床号,她的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现在已经不是思考地狱的问题了,是她不想看见人们那么艰难的生活,不想面对已经不再熟悉的景象,更不想置身于一个那么真切的现实之中。实际上,离开上海的时候,急救病房的条件比现在还要差,但是人怎么就那么健忘?她已经不习惯看见这样简陋的医疗条件,她屏住了呼吸,当医院的救护车的喧嚣声传来的时候,她几乎要站立不住。她慌慌张张地在那里寻找着,当她看见它们的时候,又没有勇气抬起自己的手臂,将那扇病房的门打开……
经过长时间的旅途,在这个充满了病人的医院里,看见妈妈躺在那里,静雯已经回家休息,换了护工在那里值夜班。护工穿著蓝色的工作服,趴在病床的边上睡着了。妈妈的手,已经完全变型,跟小妹离开中国的时候无法对照。似乎那不是妈妈的手,佝偻着,更像一个鸡爪子,不安地抠住了自己胸前的被子,似乎怕再一次失去这样一双丑陋的手。小妹靠近了妈妈,她不忍心把她叫醒,妈妈能够入睡,就是一份幸福。看着她的手,就知道,生活把她扭曲得有多么厉害……她的脸,因为砸在床头柜上,那一块肿起来的地方呈现出青紫的颜色,淤血还积聚在里面;她的脸部也被生活损坏了,她还算坏得很少的人……想想睡在走廊里的人,想想住不进医院的穷人……大家都想把穷困从自己身上擦去,但是擦去之后,那穷困依然滞留在这个世界上。看见自己在妈妈面前的无能为力,眼泪涌了上来,她不敢哭出声来,不是怕吵醒妈妈,是怕这样会让妈妈更加伤心。她抬起了手,又没有勇气去抚摸母亲,那伤痛,是对他们孩子,对他们整个家庭付出的代价……1966的夏天至今都在小妹的记忆里,那时候她才七岁……但是每当回忆起那些日子,她觉得所有的记忆都是清晰的……夜晚的时候,突然来了八、九个红卫兵,把家里的客厅挤得满满的,他们把康先生押在窗台前,逼着他交出和国外亲戚的通信。康先生说,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信都没有保存。
弄堂深处的“城堡”回家路上 2
“你在销毁反革命罪证!”红卫兵头头愤怒地说。
“我不知道你们要看,那都是一些家庭琐事……”
“不许为自己狡辩,你不光是自决于人民,自决于党的反动资本家,你还是一个里通外国的特务!”
“我把我们康家所有的财产都交给国家了……”
“还在狡辩!”
说着,一个红卫兵冲上前,抽下了腰间宽宽的军用皮带,对准康先生的身体狠狠地抽了过去。康先生让了一下,没有站稳,整个人斜着摔倒在一边的椅子上,这样自己却没有被伤到。红卫兵一把将康先生又拽了起来,还没有来得及再动手打的时候,突然,一个冷静的声音传来:“毛主席在十六条里说了,要文斗不许武斗,你们不能打人。”
大家回头看去,是康太太,她被押在墙壁的角落上站立着,被逼着低下了头,但是,她居然敢说话,那声音像是从地狱里发出来的一样;大家都被这个声音怔住了,冲锋的小号突然卡壳,在半途走调了……恍惚中红卫兵还是很难反应过来,他们被康太太弄得恼羞成怒,于是狠狠地将她也拽了过来,推到康先生边上。
“你这个反革命家属,资本家的臭老婆,竟敢对红卫兵说三道四?”
“我读的是毛主席的语录。”
“你没有权利说话!”
“那你们再要打人,我就去派出所报告了。”
又是一阵沉默;那沉默更像是死亡前的寂静,康太太面对着死神,竟然那么勇敢,这实在是让大家都很害怕。红卫兵毕竟还是一些16、17岁的孩子,他们在这个沉着的,或者说老奸巨猾的资本家女人面前,感到一份不知所措,大家互相看了看,努力给自己壮胆,要找回那份失去的力量,终于带头打人的那个红卫兵发出了冲击,他将康家人往厕所里推,后面的人都跟上来了,然后将厕所门狠狠地砸上,反扣住。静雯紧紧地抱着充满恐惧的小妹,将自己整个身体护着她,怕她哭出声音;实际上那时候,她自己也还是个孩子,一个15岁的女孩。即使在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展现出自己不同的能量;康太太还仔细地、轻轻地翻下了马桶盖子,让康先生坐在那里;康太太拉过阿荣,让孩子站在自己边上,然后就势在浴缸的边沿上坐下,她一把拉住了康先生的手。那天,良浩在大学里,不知道他在的话,会是什么样的表现……
康先生那么一个高高大大的男人,这会儿却像发了疟疾似的,他的手也不停地在那里颤抖。但是康太太一次一次、默默地捏紧了他的大手……厕所的外面,能听见家里的东西在被砸碎,一下又一下,像子弹发出以后打在墙壁上,恶狠狠地,充满了毁灭……而这厕所像是一个安静的公墓,当瘟疫都传给大家的时候,他们除了走进这里,似乎别无选择……渐渐地,康先生平静下来,他抬头看着康太太,看见的是她镇定的目光,看见的是她坦然的样子,康先生努力对她点了点头,终于可以深深地呼吸一下……
现在,康太太躺在医院里,当年的镇定和坦然都消失了,她正痛苦地皱着眉头,接受着死亡的考验……她不知道小妹会看见她的痛苦,她总以为,在孩子面前,她已经把痛苦和艰难都掩饰得好好的,没有人会知道,她将带着这一切走进坟墓,因为她太不愿意让人知道;知道了又能怎么样,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的,不能每天都在那里哭哭啼啼。
弄堂深处的“城堡”草原上的儿子 1
良浩也在往上海赶,他有一些日子没有看见母亲了。全家都来为良浩送行。一个没有家园的上海人,要去习惯草原上的宽阔,要去适应游牧民族的动荡,这就是他当初必须去做的事情……可是在草原上待了大半辈子,身上早已沾满了牲畜和干草的味道,却依然没有彻底地改变良浩,他不能像其它的牧人,带着孩子和家人,以马背为家,东奔西走,欢乐弥留在他们的游荡里。夜深人静的时候,良浩还是会想到他的家族,东西两厢,前后三进的家族血缘。似乎这种血脉里的民居精神,深深地扎根在良浩身上……他们家的“城堡”,应该是爷爷端坐在八仙桌前,旁边是爸爸,妈妈,下端才是他们孩子。祖上的目光和声音,一直在那里回荡。家族的亲情和长子的责任,这些无形的伦理,深深地留在良浩的血缘里……最后离开上海的日子……想到母亲的时候,老是会想到当初离开家,离开那个“城堡”的情景……
那些日子已经相去非常遥远了,但是良浩依然把所有的细节记得清清楚楚,似乎只有想到这些的时候,才会感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不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草原上也没有周末这个概念,不知不觉人就到了做爷爷的岁数了。1970年秋天接到通知,是在上海医学院军宣队的办公室里,戴着军帽的排长告诉良浩,要分配他到内蒙古草原上去,问他有什么意见?良浩说,家里的弟弟妹妹年纪还小,妈妈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一家人全靠他了,是否可以给他安排在就近的省份,像安徽或者江西,哪怕是非常艰苦的地方都可以,就是希望离家近一点。排长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你这不是在跟党讨价还价,你出去看看,哪一个年轻人不是在要求到祖国最艰苦最遥远的边疆去?你出身在这么一个社会关系复杂、肮脏的家庭里,还不愿意服从党的分配?”
良浩害怕地低下了头,他不是有一份犯罪感,他实在是怀疑自己的智商,什么时候理解错误了排长的问话?刚才不是明明问得很明确:你,还有什么意见吗?转眼,他竟然成了不服从党的分配!多么可怕的指责,再往下说,不就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动学生了吗?
回家的时候,良浩和母亲坐在一起,沉默了许久之后,才重新开始了他们没话找话说的状态,因为渴望幸福的本能,让他们总想说点什么。是什么,他们并不清楚,清楚的是,幸福和他们这样的人是无缘的,可还是想这样坐着,也许能这样坐着的瞬间,本身就给予了幸福的全部。妈妈拉着良浩的手,说:“是我和你父亲没有把你们教育好,怎么出门都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人。你怎么会相信他们说的话呢?”
“那我相信谁说的?我该怎么回答?”
“不说话是最凶的。他不能再拿你怎么办。不说,问什么都不要说。烂在肚子里,不会有问题的。”
“但是,我确实有困难,不说,人家怎么知道?”
“知道了又怎么样了?没有人理睬你。再说了,你跟他讲的这些,人家不是没有看见。人家要的就是看我们的笑话,你这孩子,怎么还那么天真!”
良浩性格上的怯懦,就是在他们的家庭里,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他怎么也看不清生活,把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倾倒了一番,可还是没有用处,每每按逻辑思考的事情,到头来都是跟现实本末倒置的,这让一个学习科学的人,怎么理解呢?那时候,他恨不得早点离开家,他想那样他也许会变得成熟一些,那样他还可以早点挣到钱,交给母亲……他想为母亲把家庭的担子挑起来,那样母亲就不会再把他当成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了,他毕竟是这个家的长子。可是离开家,并不意味着要跑到那么遥远、那么陌生的地方去……命运是由不得自己的,认识到这点以后,他学乖了,到县委的时候,他不会再有愚蠢的回答,他渐渐地学会了说废话,或者是说空话,像什么“不跟党讨价还价,牧民们的需要,党的需要,就是我良浩的需要”、“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在草原上扎根,把青春献给党、献给毛主席”等等……这样的胡说八道变得异乎寻常,他开始习惯每天说上一大堆这样不伦不类的话。但是,谁都不会想到,就是这些蠢话既保护了良浩,也把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传统道德毁了。习惯了就不觉得可笑,习惯了也不再让人去扪心自问,说这些話有什么意义?可是不说这些,又能说什么呢?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谁都不再关心,只要不遭受到社会的唾弃就行。惟利是图,明哲保身,从那个历史时期开始就在我们身上烫上了烙印。
是良浩一个人跑到大西北去的,是不是他去了以后,家庭的名誉会变得好一些?没有人知道,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