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高山流水 >

第18章

高山流水-第18章

小说: 高山流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问苍天    
    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们海洋研究的情形是怎样呢?在海洋学的领域里,有没有这样的诗情画意?有没有像相对论这样深入的科学问题?有意思的是在海洋学领域中,还真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可以和相对论相媲美。我借海森堡的话来证明我所说的问题。海森堡是何许人也?20世纪最大的两项发现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里面,海森堡是重要贡献者,测不准原理的重要贡献者。他在1979年临死的时候说过一句话:“我死以后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我要问上帝两个问题:第一个什么是相对论?第二个什么是湍流?”湍流是什么呢?大家看到的河流的流动、大气的流动、海洋的流动,很多都是属于湍流形式的。湍流是相对于层流讲的。层流有规律地流动,而湍流则是没有规律的,也有人称之为乱流。海洋里面充满了湍流,这个问题很严肃,实际上湍流问题非常复杂。在200年前雷诺临死的时候,他说他死不瞑目,因为湍流问题没有解决。现在看来,其实他用不着死不瞑目,直到今天湍流问题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要不然我们总担心海洋学的研究是不是建立在沙滩上。现在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半经验理论,大气海洋也已经预报了,开始是不错的,但到了再深入地时候,就没人知道了。对于这个问题,搞海洋的同志,大家很有希望达到爱因斯坦的水平。    
    孤帆远影    
    我最后想谈这么一点感想,就是关于基础研究。现在我们的社会有点浮躁。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因为大家着急。经过“四人帮”十年,形势复杂,我们不能老受人欺负,大家急于出成果,因此这一点可以理解。    
    想往前走,很好,但是绝对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我想搞基础研究的人就像一个老和尚一样,要耐得住寂寞,你越深入,走得越远,你就会越感到寂寞。这个在历史上不乏其人,作家、文学家、哲人都是这样。大家看这个图:    
    在深蓝色的海洋中,一只帆船在上面走。我想到了俄国伟大诗人的诗句:    
    在茫茫的大海上,    
    一只孤帆在远航,    
    他追求着什么,    
    在这遥远的异地;    
    他失去了什么,    
    在这亲爱的故乡。    
    谢谢大家。    
    天津市人,1937年生,物理海洋学和环境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历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环境学院院长、副校长,浙江海洋学院院长,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海洋评议组组长、教育部海洋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委、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学科专家组成员、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委、中国风暴潮及海啸分会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委、山东省力学学会理事长、IGBP中国委员会常委等,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是环境海洋学学位点的主要创建人和我国风暴潮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和第二代风暴潮数值预报产品的研制;成果达国际先进且部分已达国际领先水平。第一代产品曾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在近海环境动力学当前研究的焦点浅海环流和物质输运方面,给出的拉格朗日余环流和输运方程组独具特色,物理意义异常明确,建立了一种崭新的近海环流及其物质输运理论体系,其长期输运方程的建立被《Advancement sinAerodynamics;Fluid Mechanics and Hydraulics》(ASCE,1986)评为“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中弱非线性理论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现已将该理论用于近海/河口沉积、环境、生态系统的数值模拟、预测和过程研究,以发展跨学科的成果。其相关课题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两次,专著《风暴潮导论》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领导和主编了“全国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学科发展和优先领域的‘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海洋科学》。主持教学改革项目“面向21世纪海洋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出版国家重点教材《海洋科学导论》,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第三部分现代科技已经和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1)

    张平    
    ——对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些冷思考    
    一    
    总有人在不断地取笑一些文学艺术家的忧虑,你看看我们的作家诗人,都写了些什么?他们住在装有高级抽水马桶、豪华沐浴装置、静音冰箱、无声空调、自动调节床垫、24小时恒温、一切都由电脑操控、充分享受着高科技生活的房间里,却总是忘情地歌颂着小溪旁浣纱洗衣的农妇,吟唱着古时田园的牧歌,怀念着刀耕火种年代的乡情。那就让他们回到那个时代去吧,再让他们接受一次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让他们重受二茬罪,再吃二遍苦,到了那时,看他们还能写出什么样的诗歌来。准会吓破了他们的胆!    
    这样的景象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发生着,即使是一些极其细心、谨小慎微、小心翼翼、旁征博引,已经找到了无数论据论证的忧虑和警示,也常常被这样那样轻率不屑而又居高临下的嗤笑和嘲讽给代替了。当我们说到城市的千篇一律的所谓现代化高科技建筑破坏了旧有的城市风格和文化韵味时,也总有人会说,那就让这些人再住进那种耗子成群、蝇虫遍地、潮湿阴暗、四处散发着霉味的住宅里去吧。看看那些住进新房的户主们脸上欢天喜地、感激涕零的表情,你就知道你们的说法多么的迂腐陈旧、荒谬可笑。    
    于是,面对现实和未来,时时忐忑不安、心存忧患的人们,就常常成了偏执乖戾、不合时宜的代名词。    
    二    
    不可否认,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突破以及重大集成创新不断涌现,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发展,科学与技术不断更新,科学传播、知识转移和规模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当代科学技术作为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日益明显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也同样发挥了更加明显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    
    科技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导致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促使社会生产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格局重新调整,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但是,让我们深感忧虑的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前进,现代科技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也日益紧密。科技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的飞跃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特别是这些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已经并即将引发的全球性的重大灾难性后果,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技术能力能够解决的范围。    
    一个严酷的现实是,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的同时,给我们带来的问题似乎同样越来越让我们难以承受,越来越让我们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生存困境,甚至不得不让我们付出成倍的代价和加倍的回补,才能平复那些提高和改善背后的塌陷和毁损。    
    我们不得不一再地自我追问,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已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将要给我们带来什么?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真的是越来越快乐、越来越滋润了?    
    诗人们忧郁绝望的吟唱,真的是迂腐偏执、杞人忧天?    
    三    
    当代科学技术确实已经成为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但是,这种越来越难以控制的主导力量,有可能会把我们带向何方?人类就好像坐在一艘没有方向又谁也没有力量能够控制的船上,谁也弄不清楚它将要冲向哪里。    
    作为改变世界主导力量的当代科技,足以让我们自豪的最大功绩和亮点都是什么?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变。没错。科学技术开辟了新的产业领域,并使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得到更新,科技不断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变革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和操作系统装备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向着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智能机器的研制和使用,代替人在各种恶劣环境和各种特殊条件下进行工作。科学技术也促使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相应地使其知识和技能也大幅度地提高,并使人的应对能力和劳动生产率也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加快了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相应提高了管理、运营和交易的效率,从而在总体上导致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是的,这确是事实。但是,需要提醒我们的是,这一切巨大的变化都发生在了哪里?在中国的亿万民工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变化了吗?在非洲,在西亚中南亚,在拉丁美洲,在那些过去贫困,现在依旧贫困,而且将会一直贫困的地方,这些变化为什么迟迟没有出现?在占70%以上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人们身上,他们的劳动强度为什么会越来越大,劳动环境为什么会越来越恶劣?而且依旧看不到有任何变化的迹象?由科技推动生产力巨变的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这些“劳动者”的培养成本只能越来越高,越来越昂贵。而这些专家型、学者型、博士型的“劳动者”必然只能越来越成为极少数。即使是这些极少数的“劳动者”,也只能成为像机器人一样的驯服工具。科技由于资本的作用,使得尖端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少数富人和富国拥有的东西。他们不仅借助科技的力量使富人富国们越来越稳居金字塔尖端,而且使生产力的主体“劳动者”也越来越呈现为金字塔状。除了极少数拥有尖端技术的白领可以过着体面的生活外,大批的蓝领和更多的“无领”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依旧得不到任何保证。值得警醒的是,这样的金字塔不仅没有改变的迹象,反而给人以越来越固化的感觉。一个穷国,若想赶上富国,即使付出几十倍几百倍的生命代价、物质代价、环境代价、能源代价,也仍会是遥遥无期。试问,这种社会生产力的巨变,是我们人类所期望所想看到的吗?这种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富人恒富、穷人恒穷的现状,不正是借助现代科技所造成的吗?


第三部分现代科技已经和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2)

    ——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是的,确会如此。生产力水平提高,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方式使人从笨重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信息化的生产方式,使封闭的生产转变为开放的生产,从而实现了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科技创造出清洁、文明、无污染的生产过程,并通过提高脑力劳动的比重,创造了知识化、人性化的生产方式,已经和将会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我们还是禁不住要问,我们真的被知识化、人性化的生产方式解放出来了吗?清洁、文明、无污染的生产过程,我们实现了吗?或者,我们正在开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方式确实是把一些人从笨重的生产方式中解放了出来,但是,这种解放的后果却只是造成了大批工人的失业。现实中的客观事实是,高科技惠顾的只会是、也只能是高利润工种和产品。由于资本的特性,必然会驱使科学技术更加苛刻、更加残酷、更加不留余地地占有和支配人的劳动。所以我们希望高科技能带来人的解放,几乎等于是缘木求鱼,与虎谋皮。看看这个世界上像海潮一样涌动的失业大军,再看看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千万计的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方式,你就知道科技和资本一道为我们的世界究竟都做了些什么。也许有人会说,这同科技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不要把人的问题社会问题强加在科技身上。但问题的实质是,现代科技的任何一步发展,都是同资本孪生在一起的。科技吞噬着巨额资本,而资本必然要完全彻底占有科技。资本垄断科技,科技为资本服务,这不仅是科技的特征,而且是它的本能。    
    ——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传统产业,开始了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并认为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不了多久,一些发达的国家就会渐渐沦落为世界产业结构的中下层。而过去中下层的国家,有的将会上升到世界产业结构的中上层,甚至最高层。至今看来,这种观点,很可能只是一些人一厢情愿的想法和看法。当今世界产业结构布局的真实情况是,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牢固地占据了世界经济的“头脑”部分,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由于历史和发展水平等原因,只能处于世界经济的“躯干”部分,有的其实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这样的结构形状几十年来从未有过任何明显变化的迹象。当然也有较为明显的例外,一个是前苏联,一个是中国。但前苏联的解体跟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重大关系吗?而中国的崛起仅仅是因为产业结构的动态转移吗?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为什么没有经济的突飞猛进?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经济的快速发展,究竟是靠什么得来的?它是发达国家借助科技,以极其残酷、苛刻甚至卑劣的手段,让中国牺牲了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利益、牺牲了中国企业界绝大多数新老工人的利益、牺牲了几乎是整个生态环境,甚至是牺牲了下几代人的能源,才换来了高投入低产出的GDP增长。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一座没有空气污染的城市吗?还能看到一条没有水质污染的河流吗?这就是我们的产业结构所应具有的层次吗?即便如此,若希望我们能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若希望我们有朝一日能赶上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仍然只能是一个虚幻的空想。我们的年人均收入才刚刚达到1000美元,发达国家就在频频正告我们了,你们中国人若想过上我们这样的生活,那得再增加几十个地球!    
    ——推动了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其说科学技术加快了资本、人才、商品和信息流通速度,改变了传统的交易和结算方式,为市场监管和调控提供了新的手段,还不如说是科技使资本的运作变得更便捷、更节省,使财富的转移更迅速、更保险,使金钱的聚敛更容易、更安全,使资本掠取财富的手法更凶狠,面积更广阔,数额更巨大,气势更猛劲。这样的市场化发展,究竟发展了谁?    
    ——推动了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这还不如说,当代信息技术使得对人的控制变得更加严紧、更为缜密、更加无所不在、更为变本加厉。网络的大面积覆盖,使人的交往和思维变得更加粗鄙化,赤裸化,扁平化,简单化。从而使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更容易操纵和控制。在一些国家我们已经看得非常清楚,政治借助资本和科技,只能使既得利益群体变得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