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

第26章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第26章

小说: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与历史不同,日军航母已退出战场,与日本暂无空战可打。我要王赓去找肖特,商量地空联络问题。这样更能发挥他的长处。

    王赓大喜:“原来这里就有美国飞行员!这就太好了,美军对空地协同最重视,飞行员无不精于此道,我这就找他去!”

    此时,突然从吴淞方向传来隆隆炮声。我知道,日军混成24旅团已开始在吴淞登陆了,海军的军舰则对炮台进行压制。一场空前的大战,已经揭开了序幕!

    作为上海的大门,吴淞是日军增援部队登陆上海的必经之地。吴淞要塞位于长江和黄浦江会合处,三面环水,外来船只必须从这里进入黄浦江才能开到上海,所以在沪日军必须先攻击或占领吴淞要塞地区。开战以来,日本海军不断对要塞进行轰击。战前的吴淞要塞司令邓振铨平日总在上海花天酒地过生活,淞沪警备司令部一再督促加强战备,他毫不在意,1月28日开战才当晚跑来警备司令部,说炮台还缺少配件需要补充,并说自己已请求辞职。戴戟司令严正告以在职一日必须尽到军人天职,缺少配件可通知兵工厂协助解决。无奈军政部长何应钦是邓振铨的贵州同乡,又是他在第1军北伐时期的老上司,当吴淞要塞正在激战之中,竟批准了他的辞职,而派78师副师长谭启秀继任要塞司令。当日军进攻吴淞要塞时,将士都不象邓振铨那样怯懦,确曾奋力还击,要塞司令部参谋长滕久寿还在2月4日战死,无奈炮台过于陈旧,威力不大,没有取得重大战果。

    2月7日下午2时,日军混成24旅团的第一批先头部队在舰炮火力掩护下强行登陆,在张华浜铁路码头上陆完毕,旋即在徐家宅附近集结,准备进占吴淞炮台。8日早晨,日军旅团长下元熊弥率混成24旅团主力9000多人,坦克4辆、装甲车10辆、山炮、野战炮20门在杨树浦登陆。下元熊弥尚在航行中就接到野村吉三郎电令,令其所部在吴淞登陆后即攻吴淞炮台。下元熊弥对吴淞炮台作了侦察后认为:当前作战重点应为上海市区附近之北郊庙行、江湾一带,对于吴淞炮台的进攻,因攻坚器材不足,以延期为宜。经东京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同意,第3舰队司令部不得不改变了立即进攻吴淞炮台的计划。

    8日拂晓,日军第24旅团以主力进攻吴淞镇,以一部兵力偷渡纪家桥,企图迂回至吴淞守军后路。日本海军集结战舰20多艘,对准我吴淞炮台轮番轰击。炮台全部被毁,但我步兵仍坚守阵地,浴血阻击,使敌无法攻占炮台。在蕴藻浜南端淞沪铁路桥梁旁的敌军,也被我78师守军击溃。驻守蕴藻浜北端纪家桥的义勇军,也奋勇击退了日军24旅团1个大队的进攻。敌原来企图从几面包抄我吴淞守军的计划,完全被我粉碎。就这样,吴淞要塞的守军始终固守要塞,击退日军一次又一次陆海空配合的进攻,一直胜利坚持到整个淞沪战役的结束。

    利用8日这天日军24旅团在吴淞一带激战,我军主力在庙行附近进入阵地。

    9日白天,日军混成第24旅团的旅团长下元熊弥少将改变部署,以1个大队兵力和若干辎重部队编成吴淞支队,监视吴淞、蕴藻浜一线我军阵地,主力则转到金穆宅,全力向庙行镇进行总攻!

    我和王赓黎明前就来到赵家宅高地,用高倍望远镜观看整个战线。天色微明,大地剧烈震动起来,日军以火炮全线轰击,75毫米山炮、野战炮、81、60毫米迫击炮一起开火,成百上千的炮弹在黎明的微光中划出一道道弧形轨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倾斜到我军阵地上。爆炸声就象暴风雨来临前的惊雷一样,突然从空中打到地面,我军前线一片烟雾和滚滚烟尘。接着,密如蝗虫的步兵协同坦克、装甲车,杀气腾腾地蜂拥而来。

    正面防守庙行的是十九路军61师,也是头等主力师。该师之前未有参战,又优先更换装备,齐装满员。为了对抗日军装甲车辆,我将税警总团的部分平射炮配置在该师防线,以增强防御力量。

    24旅团不愧是日本野战陆军的王牌,炮火之凶猛远超陆战队,几十分钟就发炮5000多发。61师的前沿工事全被摧毁,枕木漫天飞舞,平地被炸松了几尺土。不少官兵被炮弹震昏,耳鼻出血。敌以密集的冲锋队形,在手持军刀的指挥官驱使下犹如一群疯狗,顶着我军弹雨哇哇叫着往上冲。61师根据我的要求,兵力配备前轻后重,隐伏战壕以逸待劳,候敌军接近时即以机枪扫射、手榴弹还击。

    但日军的战斗力实在太强,尽管装甲车辆大部被毁,但数千步兵的冲击确实天地为之变色!在一片惊天动地的“Banzai”(万岁)的呼喊声中,日军以密集的正面、很高的冲击速度,几乎在眨眼之间就冲到了我军一线阵地面前!但61师也多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作战凶狠顽强,罕遇对手,与红军主力也有一拼。现在投入抗日战场,官兵们憋足一口气,要试试日军王牌的斤两!这是双方主力对主力的碰撞!日军一次次进攻接踵而来,似乎打也打不光,堵也堵不住!拼命冲上来的日本兵和我军战士绞在一起,拼刺刀、抓头发、揪耳朵、摔跤滚打,拼老命地杀!我前沿掩体、交通壕、堑壕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呈现拉锯状态……不少我军官兵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许多人带着多处刀伤与敌人拼杀,有的腰折骨断,仍在投弹、装子弹、呼口号、坚守阵地;有些阵地由伤员防守,许多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时还在高呼:坚决消灭日本鬼子,为弟兄们报仇啊!

    战斗延续到中午,日军装甲车辆全部被毁,进攻的浪潮退了下去。但很快,日军又拼凑了一支大部队,日军炮兵再次对我前沿阵地进行覆盖,军官们好像是有金刚不坏之身,举着军刀远远地跑在队伍前头带头冲击,掷弹兵象陆战队一样,在前面进行敢死冲击,步兵手刺明晃晃的刺刀,宛如海潮一样涌来!敌我双方又肉搏搅混成一团,后上来的敌人无情地用枪一并扫射。敌人有时占领前沿阵地,立足未稳,又被我后续部队揍了回去。退下去的敌人纷纷躲向两旁,抛开正面,等着炮兵再次轰炸,发动第二次进攻……

    我在赵家宅高地上心急如焚。尽管我清楚61师一定能顶住敌人,但看情形势必付出很大伤亡。我身后,几十门山炮、迫击炮沉默着,旁边堆了无数炮弹。王赓与声光观测军官用光学仪器对日军炮兵阵地进行紧张定位,远处,我军1架飞机在上空不断盘旋,那是美国飞行员肖特驾驶的飞机,看样子王赓通过电台在不断与他联络,并通过仪器不断进行校正。这些都是专业知识,我插不上手,唯有等待时机。

    下元熊弥终于忍不住了,将全旅团主力集中在金穆宅一带,企图在狭窄的正面硬行突破我军庙行阵地。就在日军总攻企图发起时,王赓终于向我示意,一切都准备好了。我当即下达了总攻击的命令!

    背后我军几十门山炮、迫击炮一起怒吼,向日军炮兵阵地倾泻复仇的炮弹。空中,出现了我空军第2、6飞行队的9架飞机,对日军炮兵阵地进行不断轰炸、扫射。

    我军密集的炮弹狠狠砸在日军阵地上,将火炮零件炸得四处乱飞,灼热的炮弹破片纷飞,击倒了阵地上任何直立的日本兵。突如起来的打击使日军队形大乱。此时,我军四支主力部队,61师从西面的庙行阵地、60师从南面的孟家宅阵地、78师155旅从东面的天王堂阵地、税警总团从北面的北孙宅阵地,宛如四把尖刀,齐向猬集中心的金穆宅日军24旅团所部切割下去!

    24旅团出其不意遭此重大打击,队形一时混乱。但该部毕竟素质极高,军官们立即整顿队伍,外围部队逐次抵抗,主力冒着我军炮火迅速向金穆宅村庄收缩,依托壕沟、院落进行抵抗。我见如此规模的总攻尚未能冲垮日军队形,且开阔地形上我军还遭日军大量杀伤,对日军遇乱不惊的顽强素质也深感震惊:北伐时如有这种规模的进攻,敌人别说1个旅,就是几个军都打垮了。我当即命令停止攻击,各部占领阵地对日军展开围困。

    合围圈内的日军大约有8000人。我军参战部队近3万人,火力也占绝对优势。但我深知,如此硬攻日军阵地势必伤亡很大,等日军突围时我军依托阵地在野外反而能对日军以更大的杀伤。

    下元熊弥当然不能咽下整个旅团遭合围这口气,他以第48联队为主力,组织大量兵力向北孙宅方向突围,并命令吴淞支队前来会合。岂知我早在这放了战斗力最强的部队,税警总团以第3团面向外围阻击日军吴淞支队,第2、3团全力防御日军突围。大批日军进入射程范围时,税警总团的士兵按照美国式训练,冲锋枪、轻机枪、小型迫击炮、平射炮、高射机关炮一起开火,将大片日本兵扫倒在地。赵家宅的我军炮兵阵地根据前线通讯兵报的方位,将无数炮弹倾泻在突围日军的队形上。宋子文这个财政部长果然有钱,武器弹药充足的很,根本不必吝惜。这种美国式的饱和攻击打法,正合王赓的胃口。

    这次突围,日军第48联队基本被打残。被围在金穆宅的日军也不断遭我炮兵轰击、飞机轰炸、扫射,伤亡激增。

    下元熊弥这才知道厉害了,中国军队看来真有吃掉他八千九州精兵的实力。第24旅团、包括第12师团,在日俄战争中也没有陷过如此险境。他这才后悔如此孤军深入,脱离了海军支援,第9师团几天内也指望不上。他经过一番侦察,决定在天王堂方向孤注一掷,作最后的突围努力。

    这个方向的我军是78师155旅,无论兵力、火力均在参战部队中最弱。下元熊弥以相对还较完整的第24联队为突围主力,补充了一些加强部队,企图杀开一条血路,掩护主力突至西唐桥,再沿淞沪铁路与吴淞支队会合。

    2月10日下午,日军第24联队主力2000多人,向天王堂发起了决死攻击。

    我就是要他们在这里上天堂!

    我邀请了陈铭枢、蔡廷锴、戴戟、区寿年等在后方阵地某高地现场观看新式武器的威力。

    大片身穿黄色大衣的日本兵在一片震耳欲聋的“Banzai”声中,宛如黄色的洪水,迅速铺满了眼前的田野。前沿我军保持静默,静候命令。

    就在日军前锋距我军阵地不足100米时,突然从我军阵地后方升起几十个大圆盘状物体,轻飘飘地分散落在进攻日军队形中,接着响起了连片巨大的爆炸声,腾起的烟尘将进攻日军大部分淹没。硝烟散去,只见上千名日军尸体躺在原野上,身上没有伤口,没有流血,就如熟睡一般。

    此时,我军前沿轻重火力一起开火,赵家宅的炮兵阵地按照预先测定的诸元也朝天王堂方向猛烈射击。日军第24联队几乎全军覆没,联队长腚善夫大佐当场被击毙。

    陈铭枢一行也被我军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惊呆了。在我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新式武器阵地,不仅大吃一惊:“世界上竟有这么大口径的火炮!”

    我军新式火炮口径达500-600毫米!

    “希夷,你这新式武器叫什么名字?”陈铭枢问道。

    “叫天雷炮,意即对日本鬼子天打雷劈之意。又叫没良心炮。”

    只有我知道,它的真正名字,应该叫“飞雷”。

    根据先云说,他之所以敢来我这个时空改写历史,除了未来的资讯外,还有几项“成名绝技”。他并非理工出身,只能记得几项简单武器的大致原理,“飞雷”就是其中之一。我在德国专门学过爆破和工兵技术,听了原理后就觉得应该可行。待到了上海就任十九路军参谋长后,我利用“职务之便”,集中了十九路军几名老炮兵和上海兵工厂的几名老炮兵工人,给予优厚待遇,在上海偏僻郊外秘密试制“飞雷”。

    所谓“飞雷”,就是一种简单的炸药抛射筒,用汽油桶作为“炮管”,箍上钢圈,里面放上黄色炸药包,利用民间花炮的原理,一点火炸药包便飞上了天空,落到地上才爆炸。开始一次只能发射几公斤,后来达几十公斤。利用装药量不同,射程在100-250米之间。这本来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所部发明,1948年底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双堆集围歼黄维第12兵团的战斗中大显身手,名扬天下。

    “飞雷”制造简便,但威力极大,精度也高,误差一般在5米左右。几十公斤炸药包砸下去,犹如天崩地裂,爆炸中心周边几十米内所有人马当者立毙,坦克、火炮满地找零件,地堡、工事全部飞上天。更厉害的是,中炮人员外表完好,无伤口不流血,宛如睡熟一般,实际上内脏已经被完全震碎。中原野战军用之消灭黄维12兵团时,兵团副司令胡琏观察“飞雷”炮击效果后魂飞魄散,向黄维报告:“共军的新武器只要落下来,工事和地堡全都飞上了天,地上都会震开一道道几寸宽的口子,共军攻占杨围子时,一连发射了80多发。14军一下子就死了几百人,不少是死在工事里,身上没有伤,尸体没血,和好人一样!”

    由于“飞雷”威力巨大,国民党军又不知其来源,遂称为“原子炮”、“特大威力炮”,还以为是“共军从苏联进口的新式武器”。又因其杀人不见血,十分“阴毒”,又称为“没良心炮”。

    我试验“飞雷”成功后,就将这原本应该16年后出现的特大威力武器,拿日本人来作试验,这是日本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所谓怀揣利器、多起杀机,我的抗日大业,又多了几分胜算。

    不过“飞雷”虽然威力巨大,也有很大缺陷。最不足的,就是射程太近,只有几百米,需要抵近敌人射击。而这又必须进行近迫作业,挖壕沟做工事。对付国民党军还可以,要是对付美国人就不行了,美国人几百门重炮在十几公里外进行饱和轰击,加上空军大机群轰炸,这些壕沟工事和“飞雷”阵地统统炸塌,无法抵近射击,这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飞雷”应用不多的原因。它只是一种简便的权宜之计,还是不能与正规的压制火炮相比。但对我来说,对十九路军来说,就非常需要了,对付日本人也正好用得上。

    我为了改进“天雷炮”射程短的缺点,多次前往试验场与专家商讨,得出的结论是改进余地不大,但如果不过分追求精度,则可最多发射1000米,这样误差就有几十米。这足够用了,假如用几十个“天雷炮”对日军固定阵地集中射击,足以做到全部覆盖,产生的巨大威力完全能弥补任何精度上的不足。这次第一次试验成功的“天雷炮”有50门,我故意在天王堂方向示弱,就是引诱日军上钩,果然一举奏效。

    “还是没良心炮这个名字取得好!对日本人,我们就是没有良心!”

    “希夷啊,你真是个孙悟空,说变就变出来。这么粗的东西,不是叫日本人自卑嘛!”戴戟调笑道,引来大家哄堂大笑。

    我说道:“这件事必须绝对保密。这种武器威力很大,但制作又很容易,被日本人学去了,反用在我们身上,那就不好了。即使对中央军,也不得不防,未来的路还很难说,还得靠十九路军自己走下去。我已调了78师1个营专门看护这批天雷,官兵都是罗定人,蔡军长的老乡,绝对可靠。天雷在作战前后伪装成汽油桶,汽车专门运输,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幸好上次从海军仓库发现了100吨黄色炸药,否则我们炮弹就不够用了。”

    陈铭枢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