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之抗日铁军-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二十七章:谋定后动(1)
1933年1月1日,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揭开了侵略热河省的序幕。但这一震惊中外的巨大历史事件,正是蒋先云、叶挺等待的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中华民族全部力量奋力抗击侵略的契机。
自1932年5月中日淞沪协定签订之后,中日两国军事、政治形势都发生了变化。
1932年5月15日,日本一批少壮派军人发动政变,袭击了首相官邸及警视厅等国家重要机关,杀死了首相犬养毅。日本军部借机很快宣布紧急状态,建立了由军部控制的、以前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相的新内阁,从而摧毁了资产阶级民主内阁的基础。新内阁以确立所谓“国防国家体制”为宗旨,将日本政体的法西斯化进一步推进。自此,日本政治开始完全由军部控制,强硬的军国主义分子控制了国家的一切,军国主义国家也正式全面形成。在此情况下,日本关东军决定“调头把圣战指向热河省”。
热河省这个名称现在大家也许比较陌生,它其实是中华民国时期的东北四省中的一个省份(当年中华民国的东北并非三省,而是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四个省和一个哈尔滨特别行政区)。
热河省面积19万平方公里,和现在的广东、江苏省差不多大,人口有450万。当时的热河省包括现在的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辽宁省的南部(该省在195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撤销)。
热河省最有名的自然就是省会承德,它在清朝时期是满清皇帝的行宫——避暑山庄所在。据说避暑山庄内有一条仅有数十米的河流,是由地下温泉形成,终年温热,四季不结冰,热河省的名字由此而来。
热河虽然面积不小,但是省内多是高原地带,物产贫乏,经济比较落后。但是热河省的地利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外热河省内各个城市都是塞外的军事重镇,全省地跨内蒙古高原和东北的松辽平原,是东北和华北的最后门户和战略枢纽,千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的大宋,大明和满清都在热河建立众多防御要塞,用以作为关内的屏障。
同时,热河地带多为高原的山地,到处是崇山峻岭,高山险隘,从战术上来说是绝对的易守难攻之地。对于中国来说,华北地区多为平原地带,从平津往北只有热河省一块高地的防御优势地形。
如果能够保住热河,那么中国对东北的日军就保有战略进攻的态势,一旦有机会可以随时反击,收复东三省。同时可以利用热河省,对关外坚持战斗的义勇军进行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对东北的日军是一个很大牵制。
但是,如果中国丢失了热河,那么华北平津一带就无任何地理屏障,只剩下古代的万里长城而已。砖石结构的万里长城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游牧民族来说,可能还是防御的利器。但是对于现代化的新式军队来说,残破的长城根本是没有什么防御能力的。
自古以来,无论盘踞在东北的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满清等入侵,必须首先攻占的就是热河,一直打到长城边。热河地区一旦失守,定都在北京的众多王朝如北宋、大明都灭亡了。
对于热河的重要性,中日二国当然都是非常清楚。
热河省连接东北、华北和内蒙古,日军如占领该省,既可随时进窥内蒙古和华北,又可切断关内和东北义勇军的联系,巩固它在伪满的统治。早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两个月后,关东军就已在《满蒙自由国设立方案大纲》中将热河划入预定建立的伪满洲国版图。1932年2月,关东军炮制的“东北行政委员会”在其所谓的《独立宣言》中说:“热河省与旧东北三省有不可分割之关系。”1933年1月,日本外相内田康哉在议会发表演说,说:“满蒙与中国系以长城为境界者,由历史而言,亦无议论之余地。尤以热河省之属于满洲国之一部者,征诸该国建国之经纬,当可明了。”因此,在日本组建伪“满洲国”的各种方案中,没有一个不把热河与辽、吉、黑三省并列,划入伪满洲国的“行政区划的之中”。在1932年3月“满洲国”成立时,伪政府成员名单中就包括了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并委其为“参议府副议长兼热河省长”,企图以高官厚禄把汤引诱出去,使日本不战而得热河省。此时,日本一面设法拉拢汤玉麟,一面开始筹划直接以军事行动夺取热河。
“九一八”事变占领锦州以后,关东军精锐第8师团就驻扎和热河近在咫尺的绥中一带,并且频繁骚扰热河省边境。1932年7月,日本就借口“权四郎事件”(石本权四郎为关东军的特务,接受任务前往热河策反当地军阀叛变。结果石本在火车上被得到情报的义勇军李海峰部士兵捕获,随后被义勇军以间谍罪枪决),用装甲部队配合数百日军攻击热河东部城市朝阳,还出动飞机轰炸热河各大主要城市。当地义勇军坚决抵抗,以游击战四处袭击进攻朝阳的日军。日本没有占到什么大便宜,很快被迫后撤。这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目的是看看热河省东北军的实力和抵抗意志。随即,关东军又策划了“山海关事件”。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燕山山脉及万里长城的东端,枕山襟海,地势险要,扼辽、冀咽喉,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东北沦陷之后,张学良为加强山海关地区的防御力量,任命独立步兵第9旅旅长何柱国为临永警备司令,统领该旅及独立步兵第12旅、骑兵第3旅和工兵、山炮兵各1个营,分驻于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等地。部署于山海关的部队为第9旅第626团的2个营。
根据不平等的《辛丑条约》规定,日本及英、美等11个国家在天津至山海关间的各要点上均驻有军队。“九一八”事变后,山海关、秦皇岛驻有日军守备队200余人,附近海面还泊有日海军第2遣外舰队的军舰10余艘。山海关以东至锦州间,沿北宁铁路沿线驻有日关东军第8师团的第4旅团和骑兵第3旅团一部及炮兵第8联队,另外配属有关东飞行队的第1中队、铁甲列车3列和坦克10余辆,兵力共约4000人。
1933年1月1日深夜,日军山海关守备队长落合甚九郎派人在营院内投掷手榴弹并鸣枪数次,却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即以此为借口,向中方提出4项条件,蛮横无理地要求中国军队、警察及保安队撤出山海关的南关及南门,由日军进驻。遭到中方拒绝后,日军于2日晨强占南关车站,并将中国警察缴械。上午9时开始攻城,被守军击退。日军第8师团即向东北军第9旅送来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军队立即撤出山海关。10时,日第8师团一部兵力乘4辆列车,在3辆铁甲车护送下到达山海关,10分钟后与其守备队在飞行第1中队5架飞机支援下共同发起进攻。守军沉着应战。战斗至17时许,日军受挫退去。当晚,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大将命令第4旅团长铃木美通:“一并指挥随着事件发生而准备出动的各部队及由步兵第16旅团增派的部队,与山海关守备队协力夺取该地。”3日晨,日第8师团1个多旅团的兵力在15架飞机轮流支援下对山海关南门展开猛烈的攻击。日海军第2遣外舰队的舰炮亦从山海关以东的海面上对中国守军进行轰击。激战至14时,东南城角被日军突破,守军团长石世安组织反击未能奏效,第1营营长安德馨及4名连长先后战死,2个营的官兵已伤亡殆尽。石世安率余部于15时从西水门向石河西岸撤退。日军于当日占领了山海关。
“九一八”事变使张学良背了一个“不抵抗将军”的骂名。他有苦难言,内心非常希望南京政府实行全民抗战。在日军攻占了山海关并准备侵略热河的时候,张学良给南京发了一份电报,说:“现在我的忍耐力已到了极限,武力是自卫的唯一方法。我一直坚定不移地遵循着中央政府的政策,我愿率领我的部下抗击入侵者,保卫我民族和我党,即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张学良还相继派员与各地方实力派首脑取得联系,其中两广的抗日呼声最高,实力最强,且又与蒋记中央长期对峙,所以张学良对两广的动态十分重视,派出亲信解方专程秘密前来广州,表白少帅的抵抗决心,了解两广的政治态度和抗日主张。
日军占领山海关的消息传到广州,兼之张学良的秘使到来,两广首脑立即聚首二沙岛颐养园,紧急磋商对策。李宗仁、白崇禧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广西赶来,陈铭枢则忙于搞建设没有赴会。胡汉民在香港养病,原在广州的国民党元老邹鲁的西山会议派等右派团体遭到十九路军冷落,自觉无趣,也跑到香港去了。蒋光鼐也去了香港,与胡汉民保持联络,毕竟胡汉民是与蒋介石、汪精卫并列的国民党“三巨头”之一。
李宗仁首先发话:“希夷神了!东北义勇军几十万都被日本人打散,日本人果然就在今年元旦就侵占山海关,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关内,中华民族面临新的巨大危机!现在张学良的秘使到来,我们应如何应对,还要请希夷参谋参谋。”
叶挺说:“还须择公定夺。”
邓演达问:“秘使解方带来什么口信?”
蔡廷锴回答:“张学良表明了他武力反抗侵略的决心,要求我们两广牵头,联合各地势力,呼吁南京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派兵出华北保卫热河。他特别希望铁军和钢军能联袂北上,再创淞沪抗战的辉煌。”
张发奎哼道:“停止内战,谈何容易?再说,他张学良九一八后‘不抵抗将军’的名声全国皆知,这次口头说要武力抵抗,何以取信于人?要我们出兵北上,莫非是替他火中取栗?东北和热河都是他的地盘,他张学良收复故土责无旁贷,好歹要与日本人血拼一场,才能看出是不是真心抗日。”
白崇禧道:“东北军就是日本教官训练的,长期处在日本人淫威之下,且东北军视为‘军神’、张学良崇拜的老师郭松龄都惨败于日军之手,东北军从张学良到士兵上下都对日本人胆气已丧,九一八时2万日军3个月就占领全东北,几十万东北军退入关内,丢尽了中国人的脸,他们哪有勇气对抗日本?幸好十九路军在淞沪打出了威名,他张学良无非是捧杀我们。我看还是向华说得对,张学良是想把我们推到前面去硬拼日本人,他在后面坐享其成,所以我认为两广出兵一事还得从长计议。”
李济深说:“不管怎么说,联合抗日是头等大事。希夷去年的预言已经应验两个,即日军打垮东北义勇军和出兵热河,我看希夷你也不要谦虚,把你的谋划说出来。”
叶挺也不推辞:“健生和向华说的也有道理,张学良现在已无路可退,他丢了东三省,如果再丢热河,别说舆论上过不去,就说日本人下一步就要以热河为跳板入侵华北,他这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华北军分会的委员长也就没地盘了。所以热河他是一定要保的,但几十万东北军又是他的命根子,他又舍不得全力去拼,怕打光老本。热河实际上是省主席汤玉麟的独立王国,张学良无法插手,现在风传汤玉麟与日本人勾结,如果东北军主力开进热河,难保不会被汤玉麟卖给日本人。因此张学良顾虑重重,寄希望于南京政府领导起全面抗战,又要我们两广挑头替他分担。”
白崇禧、张发奎连声道;“对!张学良就是如此“卸膊”(广东话:推卸责任),还是希夷分析透彻!”
叶挺继续说:“但我赞同任公的主张,联合抗日是大局。抗击日本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只要能打击日本,抗日地域就应该不分南北。十九路军是广东子弟,但抗日的战场却在华东的淞沪,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热河即将沦陷,我两广子弟同样有守土抗战之责。所以张学良这次派来秘使,不管其真正动机如何,都是我两广豪杰上阵杀敌的机会!”
邓演达拍案道:“好!希夷胆略过人,不愧为北伐铁军名将!但此事牵扯太大,我怕南京从中作梗,坏了大事。”
叶挺笑道:“无妨。此次热河事变既是中国的危机,但又何尝不是我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良机!只要把握住时机,就可促成全国一致对外的格局!”
邓演达等又惊又喜:“只是这机会如何把握?”
叶挺道:“此事虽然复杂,难以一部到位,但可分三步走。第一步,两广立即就山海关事变和热河危机发表抗声明,坚决支持少帅抵抗侵略,两广军队组成‘中国国民革命救国军’,简称援热军,北上抗日,与东北军并肩作战,光复国土!第二步,联合各地方首脑,首先是冯玉祥、阎锡山、杨虎城,联名呼吁南京以抗日大局为重,全面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这还须择公的崇高威望,出面呼吁中央军发扬去年5军淞沪抗战的光荣传统,北上抗日再创新的光辉业绩!如此内外施压,就是要逼得蒋介石坐不住,尽快表态。第三步,对于北上抗日,中国共产党将有新的重要声明,呼吁举国联合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乃国共再次合作的良机,届时我们两广要立即响应。三步棋走下来,如果蒋介石还执迷不悟,我们就暗示,如果他还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我们两广将联合红军,兵出长江中下游,端他南京的老巢!嘿嘿,十九路军连日本人也打得焦头烂额,现在钢铁联军,他老蒋也要掂一掂斤两!红军那边,老蒋的十大德械王牌师在鄂豫皖已经头破血流,非残即伤,毛泽东在江西又屡屡大胜,中央军精锐非几年不能恢复元气,老蒋的本钱已经不多,底气不足,他到底是做全民抗战的领袖,还是做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只怕他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吧。”
李宗仁道:“希夷所言宏图大略,但其中细节还得商榷。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共产党的态度。如果真如希夷所说,他们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能否接受蒋介石的领导?红军受不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中华苏维埃政府又如何继续存在,肯不肯放弃打土豪分田地?这三大问题不解决,只怕即使全国其他地方都停止内战,国共双方还得继续打下去,如此内忧外患,联合抗日终将泡影。”
白崇禧、张发奎暗暗点头。他们知道叶挺是共产党军队的创始人之一,说不定真有内线情报,知道共产党即将发表统战抗日的声明,但李宗仁的三大疑问确实是要害,很难想象共产党会改弦更张。
叶挺微微一笑。李宗仁等最顾虑共产党,尤甚于日本。去年中李宗仁在同日本驻广东总领事代理须磨弥吉郎谈话(自然是蒋先云告知)时说:“中日两国不和,不仅给世界和平投上暗影,且同格言所说,两虎相争,一死一伤,对双方都极为不利。更令人悬念者,‘满洲事变’以后,人民对共产党的观念显著变化。现在,知识阶级中论及中国将来时,对依靠自力毫无信心,而对作为他力之国联,亦感无可信赖。结果,因自暴自弃而倒向赤俄者,屡见不鲜。这种现象不仅使中国之将来愈益无望,对世界特别是日本来说亦无可乐观。要之,中日如欲解决问题,对此点须特加考虑。”“作为一个中国军人,余欲借贵官回东京之便,给日本陆军带个口信:望日本陆军勿逼中国军人倒向苏维埃,而能使之和日本共同以苏维埃为敌;为此目的,应以协作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