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练兵纪实 >

第14章

练兵纪实-第14章

小说: 练兵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僚属之才者,但行事有一长必思所以忌没之而后已,他人有寸能必思所以攘 
为己有而后已。如此必至损人利己,不顾天理,无所不为,是必树怨,怨厚 
则祸成。天地鬼神本为福善,而善者为胜人之徒所枉,天地鬼神肯容之乎? 
故天灾人谴,立足可待。戒之,戒之! 
     第十二。逢迎害 
     将者,死官也;兵者,危事也。一有处置不宜,安危存亡所系。何今九 
边之将不顾安危与存亡、是非与利害,凡于上司势要,当面唯唯,不顾事理 
之通否。即曰:“山可挟乎?”亦且依唯,曰:“我当遵奉挟山。”不惟自 
己欺心,遗患及将上司,逢迎迷乱。遂为我此举也,可以为千百年之计,可 
以兴利,可以除害。殊不知非议于背后者已纷纷矣。逢迎之徒更不思他日地 
方乖张致失军机,祸必逮夫身。夫无责于身而逢迎以取悦己不可也。有责于 
身而逢迎之,是自卖其身于祸患之中,不亦左乎?吾人有疆场之责,遇上司 
之命令,当道之咨询,必须是曰是、非曰非,某事不宜行则曰不宜,某事力 
不能奉行即曰力不能,直以告之,虽一时有拂上官意,终必无失于己。他时 
功求成,事求可,其上官且感我矣。故忠心有德之将必励謇謇谔谔之风,断 
不逢迎以为悦。 
     第十三。萎靡害 
     人之生也直,萎靡者,直之反也。为将而萎靡者,必是平日贪滥询私、 
虚冒帑饷、临阵偷生怕死、不肯用命之徒,此固无足道者。或守廉志谨而亦 
萎靡,何也?良以兵凶,战危易于媒孽,而世人公行报复,责其足恭为贤, 
遂以军务为趋承人情之具,寄耳目于委命,而低昂于颜面之间,柔媚足恭, 
不顾名分,不思廉耻,互相习效,只于奉承钻刺,一边用尽心机,专事虚套, 
所谓朝廷不尊官府,尊官府无权,吏有权是也。意者如此可以免祸,可以得 
誉,殊不思凡官斯土者,岂皆好汝辈奉承之人,一遇豪杰在位,底蕴尽露, 
平日贱恶甚于粪土,万一地方失事,彼将拾柔媚旧勤而恕之否乎?吾恐畏人 
议,彼且落井而下之石矣。夫人之所最爱重者,此生也。将官先以舍生为本, 
生既可舍,复有何事又重于此而故为萎靡之态?萎靡则号令不行,虽赏罚三 
军,彼且不感不畏,他日偾事如执左券。何其愚耶!何其愚耶! 
     究而言之,萎靡之徒君可负,国可卖,父母可弃,妻妾可以与人,所不 
屑计也。呜呼!世有此将,禽兽所羞,尚足齿于人类乎?善为将者刚,不可 
吐柔,不可茹礼,体吾循旧,果与典章太戾,必不可从者酌中而处之,其人 
遇我过甚,吾只如是;其人厚以遇我,吾亦只如是。军中名分稍从损益,惟 
可行则已;如无可损益,亦惟安之和平之中。而有必不可假借之力,持守之 
下而令人有可亲近之慈,君子之中不过如是,矧将领乎? 

… 页面 66…

     第十四。功名害 
     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功名乃太上所与,何谓害?夫功名有 
分,天地最忌多取。使我实尽此力,实力有十分而功名至七八,则受之不为 
过,享之不为侈,天地鬼神亦安然付我矣;若只管多方做虚套,求益功名, 
专事粉饰而实事不继实苦不受,最难瞒是久远,一旦败露,天怨人恶,鬼神 
阴为褫夺,甚至寿命且不永。吾人只当尽力以报朝廷,功名之事安命以俟其 
自至。即有功而不见禄则当曰:“吾命仅止此耳。”有功而禄之过,便当兢 
兢业业,多加勤苦以副之,免为造物所忌,谚云:“常调官好做,家常饭好 
吃。”吾人常当使劳苦功业迈于身上之功名,宁发达迟挫抑多,即不受用于 
身,亦必受用于子孙。他人有功,扬之;他人欲取吾之功,让之。积累既深, 
屈困既久,自然真迹发见,公论有归。是又在于的知暂饰之非多取之害,然 
后能不攘功而功属于我,不求人知而无不知矣。 
     第十五。尚谦德 
     谦者,美德也,不独士君子当力行之,为将者处功伐之间,当危疑之任, 
非虚不能受益,非谦不能永保终誉全身完名,此为上计。今将之通弊,宁以 
萎靡为美德而视谦虚为萎靡,第谦虚、萋靡大有不同;夫卑以自牧,有功能 
忘,有劳不伐谓之谦;取人为善,收服人心谓之虚。凡人有德,我必慕之效 
之,一言一行之长,我必求之纳之。凡遇上司,僚属必尽礼尽职立功建业, 
视为职分所该,辛勤劳苦,须知臣子当然,上则爱之,下则戴之,所谓赞念 
福生,吉人天相。言无怨尤,行无悔吝,即万一疆场之累,人将怜之身死而 
名存。《大易》惟谦卦无凶辞,古之大将惟谦善终,此之谓也。 
     第十六。惜官箴 
     箴者,规戒也。明其守官之道而时时有所规戒耳。何世之武弁者,自襁 
褓时父母溺爱之则曰:“纵不读书有官做。”父母之过已不胜叹。及长有知 
觉亦自曰:“我有俸禄,可无忧贫矣;我有世官,可无忧位矣。”遂至无所 
顾惜,不惟不能荣耀门闾,且并其故物而失之。夫朝廷一命之寄,思所以号 
令乎?一命之上亦必有体,况为将者,三军司命,表率数千万人而欲使之尽 
力于我,我得假此以报国,期使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我不自己爱惜官 
箴,恪守正道立身行已。凡百点检务可以率下事上,以身为众人之法程,以 
官为众人之视效,否则人心解体。万法丛脞不知三罚覆 之诛,斧钺在前矣, 
岂止曰不能保此职而已。吾人但居一职,毋问崇卑,务要使此官门面相趁, 
独处则无愧于神明,自思则无愧于此心,上无愧于上司,中无愧于僚友,升 
堂无愧于公座,庶几乎! 
     第十七。勤职业 
     语云:“惟勤有功。”毋论职之崇卑,艺之大小,商贾勤则致富,农夫 
勤则收获丰,工勤则器精家给,士勤则德进业修,一命之士勤于职则职修名 
显。况夫为将之道,疆场之安危、三军之死生系焉。譬如农夫种田,春则勤 
耕,下种以时,粪多力勤,夏耘不失,秋乃有获。尚有天时、虫灾、水旱未 
 卜。若有美田,春仅下种,不耕不耘,不粪不力,到秋来也要与他农同获粮 
粟,有此理否?兵中事件一一预先勤苦教练,见见成成只是等候待用,还恐 
备久则损,气久则暮,否则求守固战胜,即与不耕不耘望地内收粮粟之徒何 
异?为将者,须将所守疆域时时放在心上。军士有病患难、颠连无靠之事, 
时时访询,随有所闻,即时处之;军器时时辨验,一有不堪,即便修之;行 
伍时时点检,一有紊乱,即清编之;烽火、哨报、城池、墙垣,稍暇即一巡 

… 页面 67…

行,随目所见,即为修缮;文移案牍时时检行,如一事未完,即忘其饥劳, 
务必终之,不拘夜半久劳之后,必不使军机文案姑待来时。如此行之既熟, 
自然忘劳;精粗巨细,无不毕举,自然有备无患,若夫百务废驰,且顾眼前 
妻孥之乐,宴饮之欢,致将事务耽搁,行伍废败,卒然遇变,束手受死而为 
市曹之鬼,是自取之也。 
     第十八。辨效法 
     语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则无足术,斯下矣。”况兵 
事须求于实际之间,而可无效法之辨乎?为将者何所取材?必于经典中求 
之。前言往行而史册浩翰,岂武弁所能检习?幸而有 《百将传》焉。人品心 
术事业俱已概见,吾人当熟玩而习之。每一将传中不独习其用兵之事,凡为 
人存心立行一一细玩,有不二之心、纯忠之行者,我则师其德;长于兵机而 
短于德行者,我则师其术;某将竟至败坏,属之自取,我则鉴之戒之;某将 
忠廉智勇无愧于己而无妄得祸,我师其行,苟无彼之祸,是我所遭之时幸也, 
即有不虞之变,古人已然,我何避何嫌?如此辨法,真心师向,自然完名全 
节,成古人之事业,有古人之荣遇,而无古人之祸难矣。此可以券取影随, 
非浪说也。 
     第十九。习兵法 
     兵之有法,如医之有方,必须读习而后得,但敏智之人自然因而推之, 
师其意,不泥其迹,乃能百战百胜。率为名将,盖未有不习一法、不识一字、 
不经一事而辄能开阖变化运用无穷者,即有之亦于实阵上经历闻见,日久乃 
能,否则吾知其断不能也。但古人兵法,如《七书》之类,就同药肆,五金 
八石,草木鳞虫,无所不备,盖不知患者症,所宜何药耳,必须医诊认病势, 
真正宜用某药,即取储肆中药,无不效。倘误诊病患,取药肆中,服之不瘳, 
将归罪曰:“药之不灵。”呜呼,灵也!《七书》内百法俱备,即药肆也, 
为将者要先知士伍之情,山川之形,认察敌人动静,即问病诊脉之医也,稍 
差误,用法不效也。吾人童儿习之,幼儿学之,又须长壮之日履名将之门, 
处实境之间,方知兵法为有用,方能变化兵法,以施之行事之际,至于见任 
将领,付以边场之寄,岁有桴鼓之举,可谓学法于实境之间矣。却恃其骁勇, 
或因幼年失学,不解文字,或不知兵法之有助于实用,遂又弃之而不讲。夫 
有资可习者,无实履之地;有实属之地者,无可学之资,如何而得全材为干 
城之器乎?以后将士识字者,于冬日夜长之时,宜将兵法、将传每夜饭后限 
看数页,然后或有室家之扰,或庭阶散步以舒其怀,睡则枕上,且细细玩味, 
内有不省义意者,次日仍复质问于先知之人,自然有得。不识字者,端坐澄 
心,令书手识字之类,或通文武生、秀才为之高声朗读数页,省其大概,复 
令讲说数遍,归枕之际,亦如前玩味,自然有得,久则开口议论,谁谓此人 
不学耶?古人谓“开卷有益”、“学不误人”,况我国家疆场之计,而可以 
懵然一白丁克济乎?当是任者思之。 
     第二十。习武艺 
     一物一事,有象有则,况乎五兵制器尚象,自有用使之法。法即彀也, 
在艺中得法者,谓之入彀。为将者身司统率,似不必以技艺为高,但士卒全 
以器械为爪牙,古人有言:“器械不利,以卒予敌。”利之一字不专为锋利 
用之,便利亦此利也。欲用之利,必习之精。习矣,而不得正彀大阵之中, 
稍有失误,或进退转跳间,前行未动,后行先误。若夫以少击众人疏分击, 
尤贵于艺精。为将者,己不先学,何以倡人?已不知花法、实法之辨,何以 

… 页面 68…

辨别士卒所习之高下?如凭教师而高下之人不服矣。谚云:“艺高人胆大。” 
将军者,将军于前,使无技艺在身,安得当前不惧?且身当前行,恃我之技, 
可当二三人,左右勇健,密密相随,人人胆壮,惟看将军气色。气色系于胆; 
胆系于我艺,是所关非小小也。欲为全才之将。凡种种武艺,皆精习之,在 
俱知而不必俱精。再须专习一二种,务使精绝,庶有实用,庶可练兵,肯专 
心致志,不过一月可熟一种。各种教师置于左右,每日饮食之余,无所消遣, 
则用一教师习之,以为消遣之地,他功不妨,而武艺自精。 
     第二十一。正名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惟皇建极以率诸侯,诸侯 
以率大夫,大夫率四民,秩然莫可紊也。即如织绵者,千丝万缕,为经为纬, 
一丝乱不得。况将领统驭千军万马,纵横进退,使非名分平日素定,谁肯甘 
当诛戮,莫敢仰视乎?孔子论治亦只曰“正名”,名正分定则上下相安,臂 
指相使,莫敢有违。军中名分须以军礼为始,但军中之政以联情义为首务, 
恪执名分,情义颇隔,须于名分之间寓以联属之道,尊严之地通以共难之情, 
如此在下事上则尊而亲之,在上使下则顺而悦之,三军之众,可使赴汤蹈火 
矣。 
     第二十二。爱士卒 
     将者,腹心也;士卒者,手足也。将诚勇,以力相敌不过数人极矣。数 
十万之众,非一人可当,必赖士卒,誓同生死,奋勇当锋。兵法爱士如婴儿, 
故可以之赴深溪。古人吮士之疽,杀爱妾以飨士,投醪于河以共滋味,此何 
等作为!如今将领不惟不如此推思,且使之肩舆,使之供爨,使之厮役,死 
亡不恤,冻馁不问,甚至科敛财物,克减月粮,到处先择好歇处安眠,将领 
已熟睡而士卒尚有啼饥号寒于通衢者,将士夜卧美榻,甚乃伴以使女,而士 
卒终夜眠人檐下枵腹而宿者,种种不可枚举,如此而欲人共性命,人谁肯哉? 
夫士卒虽愚,最易感动,死生虽大,有因一言一缕之恩而甘死不辞者,却是 
将领头目千思百虑负义忘恩,何也?愚卒心歧尚少,又有军法驱之,易就善 
路故也。第士卒之众,吾岂能人人而惠之?惟我真有是心,自然人相观感, 
固不必其人人及之,人人受千金之惠、再生之德,而后谓之爱,而后得其感 
耳。爱行恩结,力行气奋,万人一心,何敌不克?功成名立,捷如影响。 
     第二十三。教士卒 
     士卒爱矣,与我同死生而不辞矣,苟不加教习之,亦是以卒予敌耳。语 
云:“爱而不教,禽犊之爱也。”故凡礼义名分、行伍进退、营阵武艺,不 
教不能知。徒有亲上死长之心,而无亲上死长之具,所谓乳犬犯虎,伏鸡搏 
狸,虽有斗心,随之死矣。是徒鱼肉我众。必悬为赏格,辅以刑杖,先正名 
分,习威仪,上下秩然,然后授以号令,操之于场,练以武艺,教之于夙, 
俾人人有勇智,方人自为战,蔑有不胜敌者。 
     第二十四。明恩威 
     乌合之众,上下不亲,非有赏罚,孙吴不能以为将,夫赏不专在金帛之 
惠,罚不专在斧钺之威。有赏千金而不劝者,有不费数金而感深挟纩者,有 
赏一人而万人喜者,有斩首于前而不畏于后者,有言语之威而畏如刀锯,罚 
止数人而万人知惧者,此盖有机。机何物也,情也。理兴于心,情通于理, 
赏之以众情所喜,罚之以众情所恶。或申明晓谕,耳提面命,务俾人人知其 
所以赏与罚之故。感心发则玩心消,畏心生则怨心止。微乎,微乎!用之正 
则圣人所谓王道仁者之事也,用不正则圣人所谓五霸智者之事也。 

… 页面 69…

     第二十五。严节制 
     兵有二。用数十百人随意野战,风雨之势非罚所加,非法所管,可以一 
语传呼而止,无节制可也,虽然,此即节制也;若用数万之众堂堂原野之间, 
法明令审,动止有则,使强者不得独进,弱者不得独退,峙如山岳,不可撼 
摇,流如江河,不可阻遏,虽乱犹整,百战不殆,握定胜算,以全制敌,舍 
节制必不能军。节制者何?譬如竹之有节,节而制之,故竹虽虚,抽数丈之 
笋而直立不屈。故军士虽众,统百万之夫如一人。夫节制工夫始于什伍,以 
至队哨,队哨而至部曲,部曲而至营阵,营阵而至大将。一节相制一节,节 
节分明,毫不可干。金鼓各有所用,音不相杂;旗麾各有所用,色不相杂。 
人人明习,人人恪守。宁使此身可弃,此令不敢不守;此命可弃,此节不敢 
不重。视死为易,视令为尊。如此必收万人一心之效,必为堂堂无敌之师, 
百战百胜。用之塞上则外摧强敌,用之域中则内清叛乱,万里无危,万战无 
失。岂直曰:“百里趋利”已哉,将见天下莫当此兵矣。 
     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