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练兵纪实 >

第16章

练兵纪实-第16章

小说: 练兵纪实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之自私,虽良、平之智、孔明之术,我何所赖?故曰:有将材而无将心, 
具将也;无将心斯无将德,无将德而用其才,此世之所以有骄将,有逆臣, 
有矜怠之行,有盈满之祸,有怏怏之色,不能立功全名,卫国保家,为始终 
完器矣。孔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 
也。”夫以托孤寄命,必曰君子。孰谓付之以疆场之责,授之以太阿之柄, 
而诈也、愚也、贪也,可使之乎?其在今日也,所以不得已而用才,不得已 
而用匹夫之勇,不得已而使贪、使诈、使愚,盖由养之者乏道,取之者失宜, 
习之坏者久且痼,不得已而求其下焉。 
     几何而得良将哉?恭惟太祖高皇帝,起兵濠梁,统一函夏,北极沙漠, 
南穷瀚海,无不宾服,内而禁旅团营,外而九边海寓,与武弁袭授诸政,悉 
属司马,视文职之掌于冢宰,事体相等,凡此皆所以蓄养武弁,为求将设, 
如张大罟于深渊,冀于遗鳞而后已。祖宗设立武科,法制至今益备,渐埒文 
场,虽草莽九流,咸许在试,凡此皆所以搜求材伎,为求将设,如布大罗于 
深林,冀无遗羽而后已。为武弁者,豢养几二百余年,而武弁不足以得将, 
为科目者几历七十余年,而科目不足以得将,中间寥寥有闻,足为边鄙输力 
称名伟者,不过数人。多出甄拔,未闻咸由豢养,科目之徙,仅有是人焉。 
方且恃廉傲物,伐功上人,求其始终无二心,明义欲之辨,纯忠劲节,无周 
公不足之观者,诚末见其人焉,戚子当求其故矣。呜呼!用非所养,养非其 
用,教之异其施,施之者不繇于所教,日挞而求其楚,不可得耳。 
     今之练将者如何?戚子曰:无分于武弁也,无分于草莱也,无分于生儒 
也。遴其有志于武者,群督而理之,首教以立身行已,捍其外诱,明其忠义, 
足以塞于天地之间,而声色货利,足以为人害,以正其心术。其所先读,则 
孝经、忠经、语、孟白文、武经七书白文,次第记诵;其所先讲,则孝经、 
忠经、语孟、武经七书,毋牵意解,不专句读。每一章务要身体神会。其义 
庸有诸身乎?其理果得于心乎?拟而研之,研而拟之,由恍惚而得,由得而 
复恍惚。俟毕,即读《百将传》,将传中诸将人品心术功业,某何如而胜? 
某何如而败?孰为奸诈?孰为仁义?孰为纯臣?孰为利夫?孰为烈士?孰为 
逆臣?某如何而完名全节?某如何而败名丧家?某何以非其罪?某何以为罔 
生幸免?某能守经,某能应变,逐节比拟,以我身为彼身,以今时为彼时, 
使我处此地当此事,而何如可。俟其尚志既定,仍复如前,以祸福利害之数, 
成仁取义之道,须必有定主,不为害挠,不为祸惕,无见于功,无见于罪, 
常惺惺矣。然后益之以《春秋》、《左传》、《资治通鉴》,广其材又授之 
 《学》、《庸》大义,便知心性之源头,源洁流清,悟见鸢鱼,常活泼矣。 
又如医者之于医,先习药性脉诀医方,而后进之以《岐伯》、《难经》、《素 
问》,故得命乎方而不拘乎方,悟于法而不泥于法,于是为纯臣之性,吉士 
之材矣。然后进之以杂习器伎行伍之务,将之于桴鼓实用之间,则将材成矣。 

… 页面 75…

     练将胆 
     夫如是而教养之矣,则理明,理明而后识定,识定而后利害不挠,利害 
不挠而胆不壮者,未之有也。 
     练将艺 
     夫如是而教养之矣,养将之德也,养将之材也,养将之智识也,未曾养 
将之艺也。或者曰:如子所言,则艺事非大将所急矣。 
     戚子曰:不然,将所以督率乎三军也。三军之艺有正法,有花法。山林 
险阻,以数人而与数人战,一艺也;平原旷野,以万人而与万人敌,一艺也。 
是故艺一也,而不同者用也。山林险阻,敌寡我众,则人人得尽所艺之巧, 
进退转侧,各从其便,惟预示明谕,使吾后行悉知其说,弗因前行退侧,疑 
为奔却,不可一齐动脚,则庶几矣。若数万人之敌,势如蜂拥攒队而前,一 
步不可挪移退跳,一人用进退之法,则后行傍行以为奔北,逐使万众夺气而 
走,是故其用不同,其习自异。主将不知诸艺之习,何以得知诸艺正法?眼 
必致花法混乎其中。花法入而正法昧,急遽难变,其所关系岂小小哉?主将 
率三军首锋,非艺曷以作勇,非勇曷以前率?是故为将者,不拘三军各色武 
艺,长短器具,必一习之,即不能皆精,必精其一、二技,而余技亦必习知 
其概。他如火器之具、军中利用,而品制多门,一器之用,什物数种,最难 
求精求备,非为将者自信之真,自知之熟,弗能适用也。虽一物之微,弗亲 
查较,弗能适用也。至于车之为用,制之之宜,马之调习,饲蓄之方,皆将 
之事也。一事不知,则一事废,斯乏一事之济,为将者可不知艺哉?当与读 
习之工,分日并讲,然讲论既明,必实将是器是艺亲见而亲作之。作之不止, 
至于熟,则一艺工矣。复加一艺,知而实习,斯得其用,艺之妙矣。 
     正习讹 (此当开导于蒙,故厕诸篇之中) 
     习武者不外于孙吴。是习孙吴者,皆孙吴之徒也。自夫世好之不同也。 
试文之余,每于篇中必肆诋毁讥,诮其师无所不至。试使今日之毁师者,受 
国家戡定之寄,而能抚外安内如孙吴者几人哉?夫业彼之业,而诋彼之短, 
是无师矣。以无师之心,而知忠爱之道,有是理乎?况夫武弁之子,受娠于 
父母之怀,已有嫡长伦次,承袭其官,此朝廷所以豢我、命我以武者也,较 
之生长闾阎,从事俎豆,而弃其本习,事王伯之谈,得已而不已者,不同也。 
及其长也,受官行伍,则二百年国恩,望以报之于其身,非执凶器诛叛乱, 
无以塞责。责塞者荣,负者法当死,并其祖父之绩而废之,弗录。 
     尔将曰:“军旅之毋学,五伯之羞称,却乃藉其豢养之赀,用心逐时之 
末,谓之人品,高谈于宾筵,穷取于文艺佛老,盗高人之名,杂缙绅之伍, 
固实未尝不为之荣矣。”第朝廷豢养武夫,正为今日将材之需,今所学非所 
职,所习非所用,缓急之际,求将于武弁,而不得其人;求将于草莽,而不 
得其人;疆场之事,付之无可奈何,是所负者惟君父而已。夫此辈之于时, 
谓之叛臣可也,谓之贼臣可也。加以不忠之戳,其何辞哉?虽然,苟托执事 
举而文艺兼备者,谓非全器乎? 
     练真将 
     夫如是而教养之矣,而不履夫实境,是犹瞽目者谈五色之丝,虽离娄不 
足过之,逮以丝付手,命之曰某为某色,则依然瞽矣。兵凶战危,场肆营阵 
之习,固所必由,而不可废,亦不过筌蹄之学,而非忘言之境也。必也无论 
南北,但于用兵地方,将所储诸士辈,分置行间,出战则置之战阵之后,于 
实境以试之。试之既真,且小委以尝之,尝之无疑,然后可用。 

… 页面 76…

     分将品 
     夫如是教养之矣。能是数者,纯乎纯矣,而兼以文义,雅有德量,则大 
将也。能是数者,优于技艺,励于鼓舞,短于文学,则偏裨也。才有余而志 
不足以当之,勇有余而志不足而承之,皆小将也。夫如是而教养之矣。或既 
而为愚、为诈、为贪,而皆有一长者收之幕次,因其事变,偶一使之,优以 
金帛,勿轻示以爵位,一事竣则复幕次,一事起则暂复任用,有事则重之而 
足其欲,无事则恕之而严其处。此养鹰之法,所以为驭将之要论。而驾使裨 
偏,无往不济者也。 
     若曰:“待大将之道如何?”夫如而教养之矣,功由序进,德与功孚, 
尤如慎而择之,务廉其人,无欲焉。无所为而为善焉,功日高而心日下焉, 
位愈隆而志益坚焉,果为纯臣无二心焉,推诚心以致之,绝疑间以重之,归 
其事柄,假其设施,言必行焉,计必听焉,财谷无问夫出入,总有裨于用而 
已矣。机宜无掣其肘腕,总为有成功而已矣。讒间无听,总为乃心王室而已 
矣。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务使展千里之足,驰九轨之道,国有良将, 
军行罔功,未之有也。 
     练心气 (此成材之将,练兵之要,故次于末) 
     人有此身,先有此气心。气发于外,根原于心。匪心则气曷出?故出诸 
心者为真气,格于物而发者为客气,练心则气壮。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 
之气,养心也。”又曰:“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今夫蹶者趋者,是 
气也;而反动其心,是心者内气也;气者外心也,故出诸心者为真气,则出 
于气者为真勇矣。是故走阵于场,习艺于师,召耳目以金鼓,齐勇怯以刑名, 
皆兵中之一事,如人之五官、十指、四肢、皮毛各有轻重缓急之司,要之少 
一件,固非完人,便少一件,亦未害其为人,亦与大命无干,何也?不足以 
该全体也。即如三军之政,行伍号令,旗鼓技艺之数,少一件固不足以为万 
全之师,少一件亦未必不能为一战之胜,故大命所系在气,而内属乎心,心 
之所系,由神明之感,自然之应也。故诛一人而千万人顺,诛心也;赏一人 
而千万人奋,赏亦心也。不怒而威,岂斧钺之力哉?不言而信,岂金帛之惠 
哉?视死如归,得其心也;视敌如仇,心之同也。苟不求于心,而务求于气, 
诚以北方之兵,骁悍劲猛,气孰尚焉?往年征役于吴,一败而不可复振,盖 
其所发为勇者,乃浮气之在外者,非真气之根于心也。气根于心,则百败不 
可挫,天下莫当父子之兵矣。 
     戚子于督兵东南时,凡诸营伍中,有养气太勇而久未用者,不使当前行。 
以其积气大浮,畏心渐掩,不重视其号令,必堕贼之计中。故兵入惟恐其不 
勇,人皆知之,而勇之过盛亦不可用,则知之者鲜矣。善将者,宜如何而练 
其心气哉?是不外身率之道而已矣。倡忠义之理,每身先之,以诚感诚。又 
如婴儿哑子,饮食为之通,疾病为之恤,患难为之共,甘苦为之同,盖有情 
焉。如婴儿不能自通乎心,如哑子不能自白于口,善将者不待其心之发,而 
先为之所,不待其口之出,而预为之谋,谆谆论以忠君之义、祸福之辨、修 
短之数、死生之理,使之习服忠义,足以无忝所生,其为荣也利也。 
     如何世之情事,有重于死者,有甚于生者、人心观感之下,积戴之久, 
感于爱则爱君爱将,而身非所爱,感于义则不忍后君后将,而先其所私,感 
于祸福之辨则患难不足恐,而亲上之志坚,感于修短死生之数,则水火存亡 
不足以夺得其心。万人一心,心一而气齐,气齐而万人为一死夫,是吾以一 
心之万力,而敌万力之各心,以一死夫而拒彼万生命。孔曰:“教民七年。” 

… 页面 77…

孟曰:“仁者无敌。”执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非得心而一气,何以致此 
于民哉?故感通之神,孟贲失其勇,良平失其智,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民 
之可使赴汤蹈火,趋仁如水趋下,况三军之士,佐之以不时之赏,斧钺之威, 
而行吾仁义于其中,为有本之治耶?或谓常操之套,果可用于临敌否?而真 
操赏罚精微之处,亦在此否耶? 
     戚子曰:操兵之道,不独执旗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 
嬉戏亦操也。善操兵者,必使其气性活泼,或逸而冗之,或劳而息之,俱无 
定格。或相其意态,察其动静,而撙节之。故操手足号令易,而操心性气难, 
有形之操易而不操之操难。能操而使其气性活泼,又必须收其心,有所秉畏 
兢业。又有操之似者,最为操之害。何则?欢哗散野,似性气活泼,懈苦不 
振,似心有兢业,为将者辨此为急,如此可以语韬钤之秘矣。猎人养鹰犬, 
故小道也,将无所似乎?且夫好生恶死,恒人之情也。为将之术,欲使人乐 
死而恶生,是拂人之情矣。盖必中有生道在乎其间,众人悉之而轻其死,以 
幸其生,非果于恶生而必死也。故所谓恩赏者,不独金帛之惠之谓,虽一言 
一动,亦可以为恩为惠;所谓威罚者,不独刑杖之威之谓,虽一语一默亦可 
以为威为罚。操之于场肆者,不谓之操,所谓筌蹄也。而兵虽静处闾阎,亦 
谓之操,乃真操也。微乎微乎,妙不可测;神乎神乎,玄之又玄。此圣贤之 
精微,经典之英华,儒者之能事,岂寻常章句之可拟耶?况诿之曰:“弓马 
粗材,武夫血气之技,呜呼可?”或曰:“子用兵酷嗜节制,遂至成效。节 
制工夫,从何下手?” 
     戚子曰:束伍为始,教号令次之,器械次之,微权重焉,不能传也。当 
於经籍中采其精华,师其意而不泥,实事中造其知识,衡於己而通变,推而 
进之,于具武直取上乘。孔子云“我战则克”是已。勿谓行伍愚卒,不可感 
通,恃无才之小勇,幸狙诈之一中也。呜呼! 
     正选练 (此责不在将,故以终篇) 
     夫如是而教养之矣,而率倡之机,存乎上,不有以转移之。拘夫今日之 
俗,好将材亦不可得也。故曰:“士修之于家,而坏于壮行之时”,是也。 
我国家南北取将,好异而习不同,最重莫西北若也。其取将也,颐指气使, 
屈体无骨,德中选矣;阿谀取容,伺意作止,才中选矣;乡愿势位,不立名 
分,量中选矣。大言不惭,自以未尝学问为美行,阳卖奋杀之口,阴为夤缘 
之计,单骑斩馘,抚剑疾视,为将之上选。其实则单骑亦伪,斩馘亦伪,抚 
剑吾人之前,而实未尝抚剑。当数万之众,废三千之营,而供百余之家丁, 
鼠窃狗偷,张大其说,以为功伐,虽大将亦由此而立跻之。至于所寄取将之 
耳目者,又皆未经事少年,识见不同,好尚情殊,所谓不知三军之事,而同 
三军之任者也。况将之用以气,气之发未免有过中之差,使其一不投好,即 
才如孙吴,皆加以不韪之名,立贾奇祸。夫将亦人耳,中才者多遁世无闷, 
独立而不惧者极少,几何而不为习好所移乎?其在东南也,凡所以取材于武 
弁者,俗尚循雅,叱见武戆,必其峨冠博带,高谈阔论,绘文赋诗谈舌之辈, 
下之得于观感,以为不如此不足以希世而窃名位。其于行伍分数,刑名法令, 
姑视为赘疣而已。且凡用兵之地,多事之秋,乏材之时,或用其一长,或恕 
其任怨,稍稍听其展布,一事甫竣,前劳尽忘,旧怨早起,督过者纷纷,修 
复日前之恨,或谓不合时格,或谓今得反之,惟恐弃之不速,为吾俎豆之耻。 
呜呼!得人以强吾疆事,公心于君父者,可若此乎?是则不在将,而在将将 
者之责也。 

… 页面 78…

                         杂集卷二储练通论 (下) 

     一。原军礼 
     夫军中可使必斗者,军礼也。军礼者,名分也。兵法斗众如斗寡,刑名 
是也。意正在此,彼临敌用命,系于平日有礼,礼不可逾闲,则知死长。苟 
事急布惠,当阵杀人,皆无救于成事。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如驱群羊,驱 
而往,驱而来,皆平日之威仪习之有素故也。近日武教不明,行伍宽纵,盖 
由上人视此为不急之务。加以头目欲多无刚,和光延日,而不任怨,军礼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