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联盟-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恩来在中心位置上坐定后,用炯炯的目光环视一下全场,习惯地轻轻整理了一下麦克风,又转向高岗,用眼色征询了一下高岗的意见。高岗矜持地点了一下头,周恩来随即宣布会议开始:
“同志们,这次全国财经会议开了已整整一个月,重点是财政问题。”周恩来的开场白一字一顿,显得分量很重。
“会议期间,大家发扬民主,讨论热烈,对财政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过去财经会议,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自下而上地集中在方针、政策、制度上,在思想、组织、作风上进行全面的检查。缺点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上,虽然我们一开始就强调对人是要治病救人,对事是要纠正错误、解决问题;但正如毛主席前天所指出的,我们会议中还有一些庸俗化,即对人批评不是当面说而是背后说,不是直说而是绕着弯子说。这样很不好,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以积极的态度,以对同志、对工作、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展开桌面上的斗争,进行正常的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目的嘛,只有一个,这就是毛主席早就说过的,‘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
周恩来说到这里,有意地停顿了一下。他环顾全场,似乎给到场的每一个人都送去了恳求和希望,然后继续说:
“今天的扩大的领导小组会议,议题只有一个,请薄一波同志做检讨。大家欢迎!”
周恩来说完,带头鼓掌。会场上响起了一阵既短暂又明显不热烈的掌声。
薄一波起身向全场鞠躬致意。他坐下来,轻轻地打开文件包,取出事先准备好的检讨材料,又缓缓地戴上眼镜。他的神情虽然并不轻松,但也看不出怎么紧张,总起来说他很沉静。
他的检讨没有写成完整的稿子照着宣读,只是列了个提纲。他对新税制的问题和大家的意见很清楚,都装在脑子里了,他对检讨过关也胸有成竹。因此,他做起检讨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这次全国财经会议,起初是按照中财委的例会进行准备的。后来改由总理主持,主席做了多次重要指示,并且天天听取汇报,参加会议的又是各地主要的负责同志,实际上变成了中央召开的会议。在这样一个全党性质的重要会议上,大家充分发扬民主,对财委的工作,尤其是对我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批评性意见,我首先表示感谢,表示虚心接受。同志们的这些意见,主要集中在新税制上。修正税制本身虽然是一项具体的业务工作,但检讨起来,确实存在一些严重缺点。”
薄一波语气诚恳,缓缓地说下去,
“首先,在修正税制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操之过急、工作过粗的毛病。新税制从9月财经会议酝酿到年底出台,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为了赶在元旦前一天公布实施,为了抢在春节前一个半月的旺季多收一点税,许多该做的事没有去做,或者虽然做了但做得很粗。时间太仓促了。比如,方案提出来后,没有发到地方财政、税务部门去征求意见,更没有同地方党政部门打招呼;在有的中央部门负责同志对某些具体条文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之后,我们主管的同志特别是我自己也未予以认真考虑。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关于变更纳税环节,财政部门是在中财委党组会议讨论通过方案后才确定这样做的。但到起草《通告》时,有关同志向我报告后,我没有进一步去研究,也没有再提交中财委党组会议讨论,就仓促把方案报送总理和政务院了。新税制方案公布前,我们主管的同志特别是我自己没有向毛主席进行汇报,听取他的意见,以致他看了报纸才知道,这更是不应有的疏忽,不,说疏忽还不够,应当说是一个严重错误。
“第二,修正后的税制,有些具体条文修改得不适当。大家意见最多的是,把在流通环节难以收上来的工业品的批发营业税移到工厂去征。大家的意见是有道理的。我们财委由于担心物价引起波动,未能及时调整出厂价格,以及其他一些相应的措施没有跟上,使2000多户被合理批准免缴批发营业税的专业批发商,得到了一些便宜,工厂税负相应地增加了,这样乍看起来,新税制就给人一种似乎偏袒了资本家的印象。这是考虑不周造成的,是工作上的失误,但绝不是有意讨好资本家。还由于取消了对供销社的一些优待条件,使得供销部门的同志意见也很大。新税制公布时正赶上商业系统贯彻中央关于调整商业的指示,正在调整一些商品的价格。我承认,个别商品确实因为实行新税制的缘故而提了价。我们的宣传解释工作又没有跟上,因而使人们产生了误解,以为修正税制是又要涨一次物价。全国解放不过才短短三年多,人民对国民党统治下的物价飞涨吃够了苦头,记忆犹新,十分珍惜解放后经过几年努力赢得的市场繁荣、物价平稳。当时正值年关,人们在心理上十分害怕物价飞涨。由于这种种原因,新税制公布后,在很短的时间里确曾引起过一些混乱。
“第三,《人民日报》社论上的‘公私一律平等纳税’这个提法,也不妥当。这句话是我修改的。为了说明修改税制的必要性和目的,原稿上有这样一句话:‘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都要按照修改的税制纳税。’我在修改时,把这句话简化为‘公私一律平等纳税’。看来,这是多余的,以不改为好。这次修正税制主要是针对流通环节的,货物一上市,就只能对物不对人了,商品按照一定税率平等纳税是应该的。它不同于所得税,可以根据收入区别不同对象去纳税。”
……
薄一波在检讨过程中,会场上气氛严肃、凝重。他几次看到周恩来示意他喝口水,而他也几次端起了茶杯,但又都放了回去。
薄一波还注意到,高岗的表情有点异样。高岗虽然也在认真听,并且不时在纸上记上几笔,但却流露出一种烦躁、不满和幸灾乐祸的神情。这神情极其微妙,不易察觉,但还是被他捕捉到了。
薄一波来不及多想,只是迅速编织、调整着自己的发言思路。他针对会议上大家的批评意见,该解释的解释,该说明的说明,该反驳的反驳,该检讨的检讨,总之是想尽量检讨得让大家满意,好顺利过关。
这时,他感到确实有点口干舌燥了,于是终于端起茶杯送到了嘴边。
他润了润嗓子,继续按照他拟定的思路说下去:
“我作为中财委副主任兼财政部长,应当承担这次修正税制工作中所犯错误的责任。好在新税制执行的时间仅半年,许多问题——暴露出来就采取措施加以纠正,直至停止执行。当然,也应当看到,新税制确实曾起到过保税、增税的作用。5月30日,财政部在给毛主席并中央的报告中提到:‘一至四月份工商各税共收起225000余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29.64%,其中商品流通税、货物税、营业税三种主要税收均完成全年计划的30%以上……从全年税收计划本身看,根据4个月的税收情况估计,上半年可以完成全年计划的43%或稍多一些,按照历年上半年约收全年税收的40%,下半年约收60%的规律,完成并且超过全年任务是有把握的。’”
说到这里,他触到了一些明显反对的目光,甚至隐隐约约地听到了“嘘”声。他意识到自己这段话可能说得不大中听,起码不合时宜,有对抗批评之嫌,不觉有点发慌,于是接下去赶紧补充说:
“我这么说可不是给新税制评功摆好,也不是为新税制的错误辩护,而是想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客观公正地认识新税制的错误。我在一开始就说过,新税制确实有不少问题,不少错误。修正税制,由于单纯从财政观点,从保税出发,没有从总的总政策出发加以考虑,也没有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没有进行典型实验,主观轻率从事,因而从方针到具体做法都犯了严重的错误。在组织上也是错误的,分散主义的错误。毛主席、党中央批评得很对,这次会议上同志们也批评得很对,我诚恳地表示接受,并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正。”
薄一波结束他的检讨的时候,脑门上不自觉地已经渗出了汗珠。
周恩来带头鼓掌,然而却几乎无人响应。主席台上的掌声由于靠近麦克风,格外的响亮,然而由于零乱孤单,也就格外的刺耳。
“看来大家对一波的检讨不满意啊!”周恩来苦笑着说,“但不论是谁,肯检讨就是好的嘛,检讨就是进步嘛,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是值得欢迎的嘛。”
“来,给点掌声。”高岗插话说,并带头使劲拍了几下巴掌。
会场上不情愿地响起了噼噼啪啪的掌声。高岗咧开厚厚的嘴唇笑了,奚落和藐视,争先恐后地爬上了他的嘴角。
薄一波察觉到了,顿生不满。
周恩来也察觉到了,心中一动。
7月13日是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薄一波做了第一次检讨之后,会议的气氛立即变得紧张起来。
既然与会者本来就对新税制不满,对财政部的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有意见,加上毛泽东指示要“反对庸俗态度”,“展开桌面上的斗争”,薄一波也就无可逃避地成为“桌面上斗争”的集中目标了。
高岗和饶漱石看到时机已到,四处鼓动大家向薄一波“放炮”、“开火”。
从7月14日到7月25日,周恩来连续主持召开了8次扩大的领导小组会议对薄一波进行批评。人们发言的口气越来越严,上纲越来越高,涉及和批评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周恩来有些忧虑了。
高岗和饶漱石却忍不住暗暗高兴。
高岗和饶漱石在发言中,抓住几件事向薄一波猛攻。
一件是“东北一党员的信”。原鞍山市委书记和原东北局党校教育处长在北京马列学院学习期间,写信揭露高岗及东北个别干部贪污腐化,信的署名为“东北一党员”。这封信通过薄一波于1952年1月27日转给了毛泽东。薄一波在转这封信时,给毛泽东写了几句话:“这封检举信是叙述东北三个阶段的贪污浪费情况,写信的人是响应主席的号召,衷心爱护党的;而对贪污腐化则表示愤慨。”毛泽东把这封信批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传阅。这件事高岗大为不满,认为是薄一波和他过不去,故意给他抹黑。
第二件是“鞍钢检查组”问题。鞍钢无缝钢管厂发生了8号高炉铜管瓦斯部分爆炸事故,死11人,伤15人。1952年8月,由中监委和中财委联合组织了一个检查组去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调查组认为这是鞍钢没有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不仅造成了事故,还推迟了建设进度。高岗对此也大为不满,认为这是嫉妒东北的工作,专挑东北的毛病。
高岗声色俱厉地批评说:
“同志们批评一波同志,说财政部是独立王国,财大气粗,对地方意见不尊重。那么,一波对中央意见就尊重吗?还不是照样不尊重!岂止是不尊重,简直就是作对!财政部不讲政治,没有政治,有财无政!薄一波作为财政部长,简直是一霸,是财霸!薄一波这次犯错误,我认为绝不只是个工作方法问题,经验不足问题,而是思想品质问题,作风和路线问题。他几次采取不光明正大的手段,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投机取巧。这个,我是有证据的,我有充分的证据。有句老话,叫做‘树有根,水有源’。一波的严重错误也自有其根源。他的思想根源就是品质不良。他的政治根源就是路线不对头。他是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他的屁股坐歪了。当然,他薄一波也有‘左’的时候。但他主要是右,右得出奇,右得可怕,右得不可思议!”
薄一波不动声色地静静地听着,认真地做着记录。但是,听着听着,他的脸色慢慢涨红起来,他感到越来越不对头,因为高岗把刘少奇说过的一些话,比如1947年土改中说过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1949年在天津讲话中的一些观点,1950年有关东北富农党员问题谈话中的观点,1951年有关山西互助合作批语中的观点等等,统统安到他薄一波的头上加以批判。
“移花接木,用心叵测!看来高岗玩的是‘批薄射刘’的诡计,明里攻我,实际是冲着少奇同志来的。”薄一波暗暗想道。
有几次,薄一波忍无可忍,真想站起来理直气壮地予以反驳,至少加以说明辩解。但他转念一想,还是忍一忍吧,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站起来说明和反驳,势必让高岗下不来台。两个中央局书记在会上公开顶牛,造成僵局,于党内团结不利,于会议也不利。再说,这些观点究竟是谁的,是少奇同志的,还是我薄一波的,有党的文件在嘛,参加会议的都是些高级干部,都看过文件嘛,大家心里都清楚嘛,还用得着我说?且让他高岗先说下去,他越这么干,越暴露他自己。他会弄巧成拙的。
想到这里,薄一波心里平静了许多。
薄一波估计不足的是,高岗、饶漱石的发言极富鼓动性。他们本来就有为数不少的追随者,这下经他们带头上纲上线,人们对财政部,尤其是对他薄一波的批评的火力,就越发密集了。
财政部副部长吴波也成了“桌面上斗争”的目标。7月25日,吴波在扩大的第24次领导小组会议上做检讨。实事求是地说,吴波的思想受薄一波的影响较大,一开始,他并没有把新税制出现的问题看得多么了不起,认为总结一下工作,听听大家的意见就行了。因此,他的检讨与大家的要求相距较远。他在检讨中坚持新税制保了税,多收了税。当有人不同意说新税制保了税时,吴波一迭声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反复强调说:“我们以为确是多收了税。”“计算起来,还是多收了税。”“犯了错误,不管受什么处分,我说,还是多收了税。”
在那样的场合,在那样的气氛中,吴波也算得是一条汉子。他甚至递条子给周恩来要求发言,说修正税制从开始到出台,都是他吴波一手办的,主要错误在他,要处分就处分他。
“丢车保帅吧!”高岗冷冷地甩出一句。
“金蝉脱壳哟!”饶漱石也虎着脸说了一句。
吴波本意是主动揽过,为薄一波开脱,想不到他的态度,竟愈发激起了一些人对薄一波的不满。在他们看来,这是薄一波授意吴波这样做的,于是纷纷要求薄一波继续深入做检讨。
周恩来注意到了大家的情绪,而且在他看来,薄一波和财政部领导对新税制的错误的认识上,还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于是,在吴波做完检讨后,周恩来当场宣布说:
“薄一波同志对错误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是值得肯定,值得欢迎的。但是,与同志们的要求相比,与今后改进财政部工作的需要比,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认识错误,着重从思想上、作风上去深挖错误的根源。两天后,到星期一,即7月27日,请一波同志做第二次检讨。”
薄一波闻言,不觉怔了一下。他想:“这不是逼命嘛!才给两天时间,怎么准备得出来?如果准备不充分,又该说我‘认识不深刻’,‘态度不端正’,‘企图蒙混过关’了。”他随即抓起铅笔,刷刷地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