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联盟-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薄一波闻言,不觉怔了一下。他想:“这不是逼命嘛!才给两天时间,怎么准备得出来?如果准备不充分,又该说我‘认识不深刻’,‘态度不端正’,‘企图蒙混过关’了。”他随即抓起铅笔,刷刷地给周恩来写了个条子:
“总理:第二次检讨发言,我正在准备中,星期一恐怕准备不好,特别关于财经政策方针检讨的部分,有些材料还须搜集对照一下。能否宽限几天?”
周恩来看了,同情地点点头。于是重新宣布说,给薄一波宽限几天,等他经过充分准备后,再安排他做第二次检讨。检讨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8月1日,薄一波做了第二次检讨。
然而,尽管薄一波努力从思想深处去挖掘自己的错误,但他的检讨仍然没有获得通过。他被高岗、饶漱石抓住不放,往死里猛整,他怎么能过得了关?
会议在急剧升温。批评的矛头,已经不仅指向财政部,指向薄一波,而且慢慢指向了政务院,指向了刘少奇和周恩来,尤其是刘少奇。
当会议要求薄一波做第三次检讨时,薄一波的火气终于爆发了,他坚决地拒绝了。
会议出现了重大分歧,薄一波等人和高岗、饶漱石等人严重顶牛,一时陷入僵局,怎么也开不下去了。
周恩来从怀仁堂出来,急匆匆地直奔菊香书屋。
盛夏时节,尽管中南海里浓荫蔽日,凉爽宜人,但他还是觉得今年的夏天气候反常,宇宙间像罩着一层蒙布,闷热得透不过气来。他从心底里感到燥热。
当他出现在毛泽东身边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满脸潮红,面颊带汗了。
毛泽东见状,从托盘里递过一条白毛巾,关切地说:“热得够呛吧?来,擦把脸,调调心神。心静自然凉嘛。”
周恩来接过毛巾,一边擦脸,一边说:“我觉得今年这个夏天不正常,似乎格外得热呢。”
毛泽东努努嘴,说:“你还莫说。天上赤日炎炎似火烧,会上热气腾腾逐浪高。都凑一块儿了,岂有不热之理?”
周恩来若有所思。
这时,田家英走进来,有礼貌地同周恩来打过招呼,然后给周恩来递上一杯茶水。
毛泽东冲田家英吩咐说:“家英,把财经会议的全套材料给我拿来。”
田家英转身去了。
毛泽东问周恩来:“这两天会议情况怎样?可有什么新的进展?”
周恩来说:“会议眼下集中在对新税制、对薄一波的批评上。多数同志情绪激烈,批评的调子居高不下。这样下去,我担心会议会走偏方向。”
毛泽东摇摇头,不满地说:“我的恩来同志呀,不是会,而是已经走偏了方向。本来,会议应当很好地讨论一下总路线问题,可让新税制这么一冲,冲得个七零八落。人们满脑子新税制,新税制,早让总路线坐了冷板凳。会期嘛,也很成问题哟。本来,预计过了‘七一’结束,这下连‘八一’都过了,还统一不起认识来。这是怎么回事呀?问题出在哪里呀?莫非还要在北京过‘十一’不成吗……再不行,干脆,就连元旦一起过!这么多人,我们中央还管得起饭!”
周恩来见毛泽东说着说着来了气,就尽量放缓口气说:“主席说得对,会议是该尽快结束了。现在的问题是薄一波两次检讨通不过。一波成了伍子胥,过不了昭关。我让一波做第三次检讨,但是一波抵触情绪很大,他坚决地拒绝了。”
毛泽东沉思片刻,说:“薄一波同志可以不检讨了。”
周恩来点点头:“不检讨也好。一波再做检讨,只会把问题越弄越复杂,也只会加剧双方的对立和抵触。”
毛泽东警惕地反问一句:“嗯?双方,哪个双方?”
周恩来肯定地点点头,但没有正面回答毛泽东的问题,而是继续循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营垒是分明的,一波有些孤立就是了。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一波的问题,财政部的问题,已经隐隐约约地涉及到少奇同志和我了,涉及到书记处和政务院了。”
毛泽东皱着双眉,注意地倾听着。
周恩来继续说:“批评的调子,也高八度。说薄一波已经不是一般的工作错误问题,不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经验不足的问题,而是立场问题,路线问题,政治品质问题,搞独立王国的问题。高岗同志还批评薄一波是财霸。连我听了,都有点紧张了。”
这时,田家英抱着一大摞财经会议文件走了进来。毛泽东接过来,一边粗略地翻阅,一边说:
“有意见不怕,议论纷纷总比鸦雀无声好。只要不是恶意攻击,挑起事端,唯恐天下不乱。我看对薄一波开展一下桌面上的斗争,还是很有必要,也大有好处的。你说是不是呀,恩来……现在的问题是,不能搞马拉松。我反对开马拉松式的会议,文章长无益,会议长就好吗?我所提倡的是正常的同志式的批评,不能用棍子打人,用大帽子扣人。高岗说薄一波是财霸,这不妥嘛。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财经会议不能再无休止地吵下去了,要尽快做结论。”
周恩来用手轻轻敲着沙发,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
等毛泽东讲完,周恩来神色凝重,诚恳地说:“主席呀,我现在也有困难啊。高岗同志,还有饶漱石同志,和薄一波同志顶牛顶得很厉害。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我作为会议主持人,话说轻了,也不大好通过,并且有推卸责任,开脱、庇护薄一波之嫌。会上已经是那种气氛了嘛。话说重了呢,又不符合主席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并且会被对立的一方利用,用我的话去攻另一方。这样,我不是客观上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了吗?所以说,我对会议的结论,着实有些难做呢!”
毛泽东听罢,没有马上答话。他点燃一支香烟,猛吸一口,然后将烟雾缓缓吐出来。沉思片刻,他从沙发上起身,背着左手,在房间里踱起步来。走了几个来回,他突然走到周恩来面前,站住了,弯下腰点着周恩来说:
“恩来,我理解你,你确有难处。结论做不下来,可以‘搬兵’嘛!把陈云、邓小平同志请回来,让他们参加会议嘛!”
周恩来一拍沙发扶手跃起身来,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高兴地说:“对呀!主席出了个好主意,搬救兵,把陈云、小平请回来!”
毛泽东也为自己的主意高兴起来。他丢掉手中的烟蒂,继续说:“陈云懂经济,是理财的行家里手,这是人们公认的。小平政治上强,说话办事素来公道,这也有定论。他们两个出来讲话,会有号召力、说服力的。”
周恩来一挥手,果断地说:“就这么办!我回去马上打电话去请陈、邓。”
毛泽东伸手轻轻做了个阻止的姿势,补充说:“会议先降温。温度降下来,正常后,立即转入讨论你的总结稿。政治局先讨论,过后再拿到会议上去。我准备到会上讲一讲。”
周恩来连声说:“好的,好的。”
虽然周恩来懂得,财经会议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消除对立,大致上统一认识,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他为毛泽东出的主意所鼓舞,压在心头已久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他对会议的圆满结束充满了信心。于是他迈着轻快的步子,心情愉快地告别了毛泽东。
毛泽东目送周恩来出门后,坐在沙发上陷入了沉思。他像是对田家英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天气太闷热了,就酝酿着要下雨……”
毛泽东提议搬“救兵”,出于对陈云、邓小平的高度信任和赞赏。此时,陈云和邓小平正因病在外地休养。
毛泽东对陈云理财能力的赞赏,起于建国初期的平抑物价、统一财经。而陈云这方面过人的才能,也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才表现出来的。
解放战争后期,全国解放前夕,整个中国出现了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严重的混乱局面,这对即将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的威胁和考验。1947年7月24日,美联社电讯发过一份材料说:中国陷入了极其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法币100元可买的物品,1937年为2头牛,1938年为1头牛,1941年为1口猪,1943年为1只鸡,1945年为1条鱼,1946年为1只鸡蛋,1947年则为1/3盒火柴了。建国前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指挥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全国进军的同时,抓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建立经济工作的领导机构,着手统一全国的财经管理,努力制止持续多年的通货膨胀,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由于战争年代中国分为国统区和解放区,而解放区又彼此割裂,各自为战,财经不统一,因此,早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考虑到各个解放区财经工作的分散状态将不适应夺取全国政权的需要,因而做出了统一财经的决定。1949年元旦,中央召开了一次财经座谈会,出席的有朱德、董必武和各大区的负责人刘伯承、陈毅、林彪、饶漱石、高岗、罗荣桓和薄一波。大家都不满意财经统一工作进展缓慢的状况,要求建立统一的财经领导机构。毛泽东审阅了这次座谈会的纪要,在其后不久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决定建立中央财经委员会来统一领导全国的财经工作。财经委由谁来挂帅呢?毛泽东提议:“让陈云来干。”
这时,陈云在毛泽东眼中有两件事很有威信。一件是,1942年,陈云在延安主持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财经办事处,工作很出色。另一件是,解放战争时期,陈云在东北主持东北财经委员会的工作,顺利地实现了东北全区财经工作的统一管理,较早地把经济稳定了下来。1948年陈云写的《关于接收沈阳经验简报》,受到毛泽东高度重视,并将它批给全党学习。在毛泽东的督促下,1949年7月中财委组建完成,陈云为主任,薄一波为副主任。
1950年3月,陈云就打响了统一财经的硬仗。一个月后,财政状况即开始好转,出现了收支接近平衡、市场进一步稳定的可喜现象。
建国初期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的斗争初战告捷,毛泽东极为高兴,高度评价说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并对陈云的理财能力大加称道。有一次,薄一波在毛泽东那里谈完工作,说到陈云主持中财委的工作很得力,凡看准了的事很有勇气去干,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就是他力主要干的,结果很快就成功了。毛泽东听完后说,陈云同志有这样的能力,我在延安时期还没有看出来,可称之为能。接着,毛泽东顺手在纸上写下了一个“能”字。善于用典的毛泽东,在这里是借用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叙述刘备夸奖向宠的用语来称赞陈云。诸葛亮的原话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陈云的身体状况不是太好。1953年初,他病了一场。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虽有一定好转,但苏联大夫认为,必须进行比较长期的休养,至少4~6个月,并建议去苏联疗养。毛泽东对陈云的病情十分关心,1953年2月28日专门在陈云病况报告上做出批示,要杨尚昆登门去和陈云商谈,并代致慰问之意。20天后,毛泽东看到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部长贺诚、副部长傅连暲关于林彪病况的报告,报告中说林彪“现在能同医生合作,并提出希望医生为他解决出汗及容易感冒的问题。苏联内科专家建议每天用水和酒擦身,锻炼皮肤抵抗力,他已同意,过几天即可试行”,马上想到了陈云,提笔写下了这样一条批语:
陈云同志:
此件请阅。每天用毛巾蘸热水擦身,先热后冷,又冷又热,锻炼皮肤毛血管又收缩又扩张,每擦一次,可经半小时,多至一小时,擦完全身发热。每天一次至两次,擦一二年可收大效,似可试试。
毛泽东
三月十九日
林彪同志长期不听医生的话,现在听了,情况有好转。
用酒似不甚好。
后来,陈云转入休养。他先到南方,后又到了气候凉爽、风景宜人的北戴河海滨。休养期间,他仍然关注着正在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会议进行到第六周时,曾安排到北戴河休息3天。一些同志去看望他,谈到会议的一些情况,尤其是对薄一波的批评。他明确表示说:“不能把薄一波同志几年来在中财委工作中的成绩抹煞了,我反对两条路线斗争的提法。”
邓小平的情况和陈云一样,也很受毛泽东的器重和赞赏。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邓小平领导创建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给予高度评价。
后来他们在江西中央苏区相识,共同接受了一次党内路线斗争的洗礼:毛泽东受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打击,被扣上“富农路线”的大帽子,撤消了实际领导职务。邓小平则被打成所谓“邓、毛、谢、古”反党集团,作为毛泽东“错误路线”的追随者也被撤消了职务。
长征中,邓小平开始时是以普通一兵的身份行军作战的。两个月后,他被分配了工作,担任了中共中央秘书长。在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邓小平坚定地支持了毛泽东。
此后,在和刘伯承共同领导八路军一二九师,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在率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开始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的全国性战略反攻的斗争中,他卓越的战略眼光和精湛的指挥艺术,以及从事政治工作的能力和团结人的能力,深受毛泽东赞扬。
在对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毛泽东、中央军委决定刘、邓的第二野战军和陈、粟的第三野战军联合作战,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选定邓小平做总前委书记。这副担子不轻,它再好不过地说明了毛泽东对邓小平方方面面的信任。
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是以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而载入史册的。据历史学家记述,二野在4年中,大仗、小仗共打了1343次,歼敌近230万人,土匪百余万人,部队发展到120万人。身经百战的邓小平,居然没有负过一次伤。他真是一员令人羡慕的“福将”。
建国后,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主管地域辽阔的大西南,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但是,只不过两年时间,1952年夏秋之交,他就被调到北京,出任政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愉快地服从了中央的调动。在几个大区领导人中,他是第一个到中央来工作的。
邓小平的体魄本来是很好的,但想不到财经会议前夕,他突然病倒了,便血不止,全身浮肿,只好住进北京医院。7月初,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到周恩来和朱德去医院看他时,见他便血已停,气色转好,虚肿亦消。但医生告诫说,尚需静养些日子,不可马上转入紧张的工作。于是周恩来便再三嘱咐邓小平不要急于出院,要下决心好好休养一段时间,等完全恢复后再投入工作。于是,邓小平去了南方休养。
陈云和邓小平的休养情况,自有有关部门经常向中央汇报。毛泽东心里有数,他二人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于是才决定把他们作为“救兵”搬将回来。
陈云是7月底回到北京的。稍事休整和准备后,在8月6日召开的第2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