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2174-生活中的智慧 >

第8章

2174-生活中的智慧-第8章

小说: 2174-生活中的智慧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往高估未发生的事件出现的概率,如虽然人们都知道投掷硬币正反面出现的概率为50%;但如果连续出现多次正面时,人们总是认为接下来出现反面的概率很大,这也是人们赌博心理大增的缘由。    
    还有,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认为在许多论文中,对定位与调整效应做了许多探讨。他们认为,人们在对不确定事物进行判断和估计的时候通常会设定一个初始值,然后根据反馈信息对这个初值进行修正。实验心理学表明,人们的这种修正往往是不完全的,他们的观念似乎“抛锚”于初始值。例如,实验对象被要求估计有多少非洲国家是联合国成员。在估计之前他们被将他们的估计值与一个在0和100之间随机选取的数相比较。结果显示,被要求与10%比较的实验对象平均估计为25%;而那些被要求与60%比较的则估计为45%。还有实验表明,一组图片被显示给实验对象,这组图片在显示的过程中逐步从模糊不清到十分清晰。在这一过程中,90名实验对象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开始观看图片。结果显示,那些在很模糊的时候就开始观看图片的实验对象只有25%最终能准确识别这些图片;而在后面较清晰的时候开始观看的实验对象有50%能最终识别。而这种定位效应的存在说明人们在对不确定事物进行判断时是非理性的。如果初始点是由有用信息产生的,则定位效应可以说是理性的表现。但前一个实验表明人们甚至“固执”于无关初始信息(初始值是随即选取的)。运用于金融理论中则说明当前的股票价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过去的价格决定的。    
    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把心理学运用到现代经济学最成功的方面是预期理论。按照新古典理论,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人们的消费偏好必须满足诺伊曼—摩根斯坦公理化体系的基本要求,即完备性、传递性、连续性和独立性等。但是卡尼曼和特韦尔斯基的研究表明,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的偏好主要是由财富增量而非总量决定的。因而负消费(投资或博弈亏损)必须引入分析中。但在标准理论中不同的消费或财富安排中是不会出现负值的。还有效用函数对正的增量是凹的,但对负的增量是凸的。这反映了人们在面临亏损时不是“风险厌恶”的、而是“风险追求”的。但是,在新古典模型中,效用函数在所有点都是凹的。再有,投资者(博弈参与者)的预期效用函数不是概率的直接加权,而是将概率转化为一种权重函数,该权重函数具有“确定性效应(certaintyeffect)”,即(客观上)具有较大发生概率的事件被赋予更高的权重(主观概率),反之(客观上)具有较小发生概率的事件被赋予较小的权重(主观概率)。而“确定性效应”导致了权重函数的非线性性。如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的实验表明,当人们分别在以下两种情形中进行选择时,第一种是在A等于(3000,1)和B等于(4000,08;0,02)之间选择;第二种是在C等于(4000,02;0,08)和(3000;025)之间选择。结果有65%的实验对象选择了C,80%的人选择A。对这个结果的解释是,当处于概率较低的时候,一定程度的概率的增加(从C的20%上升到D的25%)不会较大地改变人们对这些低概率事件赋予的选择权重,此时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报酬的多寡。反过来,在概率较高时,人们对概率的变化十分敏感,偏好选择中的概率权重变得十分重要。在这里,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的预期理论指出了人们对不确定事件的偏好不符合新古典主义关于偏好的“理性”假定。2001年美国克拉克奖得主拉宾(Rabin)指出大部分新古典理论关于偏好的假定都是缺乏根据的。而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的预期理论的发现证明,人们的许多判断是非理性的,或者说是存在“偏差”的。    
    还有,在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看来,人们在决策时,总是会以自己的视角或参考标准来衡量,以此来决定决策的取舍。比如一个人加薪时他可能不会在乎什么,但如果要他减薪时问题就来了(如香港公务员减薪),即人们对财富的变化十分敏感。而且一旦超过某个“参照点”人们对同样数量的损失和赢利感受是相当不相同的。在这个“参照点”附近,一定数量的损失所引起的价值损害(负效用)要大于同样数量的赢利所带来的价值满足。简单地说,就是丢掉10元钱所带来的不愉快感受要比捡到10元所带来的愉悦感受强烈得多。卡尼曼认为在可以计算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所损失的东西的价值估计高出得到相同东西的价值的2倍;而这种损失厌恶假定是与实验心理学的感觉和判断理论相兼容的。我们的感觉机制与变化和差别的估计相协调,而不是与绝对量的估计相协调。当我们对像光、声音、温度等特征做出反应时,过去和现在的经验确定了一个可接受的水平,或者是参考点,而与此参考点相关刺激是可观察到的。因而,一个特定温度物体能够通过触摸,依靠过去人们对温度的接受点来感知它是热还是冷。同样,这种法则可以运用于非感知性的特征像健康、声望、财富。比如说,同样的财富水平,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不幸与贫穷,而对另一个人来说意味着巨大的财富。而个人感觉一般是受过去消费、过去经验、预测和其他可参考点而影响,并被逐步地融入经济模型之中。而人们进行决策时,其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如假定你要买一件上衣和一个计算器。假定在某个商场上衣的价格是125元(15元),而计算器的价格是15元(125元)。假定这时候有一个人告诉你在20分钟步行距离以外计算器的价格是10元(120元)。问题是:你会步行去另一个商场买计算器吗?实验结果是,当计算器为15元时,大部分人愿意;而当计算器125元时则大部分选择不去。    
    总之,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为行为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正如1982年阿罗指出的那样,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的工作“非常严格地显示出(投资者)对当前信息过度反应的特征,这些过度反应似乎是所有证券和期货市场的特点”。可以说,行为金融学就在这一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行为经济学、金融行为学的规范研究成为可能。


第二部分 诺贝尔奖得主走过之路第12节 史密斯的实验经济学

    对于史密斯的实验经济学,还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我就读到了史密斯教授关于经济人类学方面的著作。在那时,我就对他的睿智和创见深为叹服。他的那篇关于《狩猎与采集经济》的大作,我曾多次读之,早已成了研究人类制度起源最经典的文章。还有,史密斯教授不仅在今年表彰的实验经济学领域贡献良多,而且在拍卖理论、环境经济学、水资源研究、心理学、产权理论、原始采集文化、选择理论、哲学及经济人类学等学科方面都贡献很多。今年史密斯教授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为实验经济学奠定了基础,并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并设定了经济学研究实验的可靠标准,但这仅仅是他对现代经济学贡献的一个方面。    
    史密斯1927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威奇托。1949年获得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学士学位,1952年获得堪萨斯大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史密斯先后在珀杜大学、布朗大学、马萨诸塞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亚利桑那大学任教。自2001年起,史密斯担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和法律教授。以下本文仅就史密斯教授对实验经济学研究的贡献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在史密斯教授看来,历史上,经济学的方法及论题曾被假设为是一种非实验性的学科,它只像天文学或气象学而不像化学与物理学。经济学家通常只会以有关的人类偏好及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成本与技术假设,力图根据长期观察所产生的一些经济结果去理解经济学的作用。但是实际上,经济学与天文学有很大的差别,而正是这种差别性对理解经济学的方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天文学汲取了经典力学与量子物理学中全部有关理论(而这些理论是在严格的实验室中产生的)。而经济学则没有一组相拟测试行为的原理可能经受可控的实验性试验,这样也就无法为人的个体行为的研究提供可观察操作的基础。因此,经济学的研究应该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相结合建立一条可沟通的桥梁。二是天文学的数据是由职业观察天文学家为了科学目的而努力收集到的,但经济学的大部分数据是由政府或私人机构为了非科学的目的收集的,所以天文学家对于他们的数据的科学可靠性是直接负责的,而经济学家则不如此。在经济学中,当事物的出现不像预期的那样时,更可能的是认为数据的质量有问题而不是抽象推理的准确和质量。但从20世纪50年代史密斯开始进行经济学实验并在1962年发表了《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AnExperimentalStudyofpetitveMarketBehavior)第一篇关于实验经济学的论文之后,实验室的试验也就引入了经济学的方法中,现代经济学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    
    所谓实验经济学就是在可控的实验条件下,针对某一现象,通过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决策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因此,经济学的实验室方法就是给经济学家给定一种直接的责任,即把可控的过程作为生成科学数据的重要来源,而这些过程也可以由其他实验室重现。正因为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过程是可控的,也就可能为这种研究提出数据采集过程的严格标准。    
    至于实验经济学,1931年索斯顿(Thurstone;LL)首先用实验方法研究关于偏好的无差异曲线,随后其他学者的设计实验集中于检验效用理论。1940年哈佛大学的张伯伦教授(Chamberlain;E)在课堂上进行检验市场理论的实验,而当时课堂上的一位学生就是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史密斯教授。可以说,史密斯教授有今天的成就与早年在哈佛所受教育分不开。后来斯坦福大学的西格尔(Siegel;S)在1950年代的研究工作为实验经济学的科学化做了许多工作。如果它不是英年早逝,今年的诺贝尔奖可能会有他一份。而实验经济学真正为学界所关注可能是以史密斯1962年发表的《竞争市场行为的实验研究》一文为肇端。在这篇实验经济学经典论文中,不仅在于如何具体设计实验并改进以前实验方法的不足,更主要的是强调要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对已有经济理论进行检验,同时文中也给出双向拍卖交易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后来,史密斯撰写一系列关于实验经济学的论文,而1982年发表的《作为实验科学的微观经济体制》(MicroeconomicSystemsasAnExperimentalScience)是其代表作;该文统一了此前许多经济实验所采用的个别方法,界定了经济实验应该奠定的步骤,建立了一套标准的研究设计和分析系统。他认为,每一个实验都应由三大元素组成:环境、体系和行为。环境给定了每位参加的偏好、初始的货品禀赋和现有的技术水平,而体系则界定实验术语和游戏规则。环境与体系都是可控制的变量,最终会影响所观察的行为。有了这些条件实验经济学就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了。    
    而且,在史密斯看来,以往经济学理论都是没有经过试验过的理论,这些理论仅是一种假设,它被接受(或拒绝)的基础是权威、习惯或对于假设的看法,而不是基于概括一个可以重演的严格证实或证伪的过程。而实验经济学可以把可论证的知识引入经济学领域,使人们了解真实的市场运作模式,同时,实验中的可控过程也是生成科学数据的基础。而传统经济学仅是以政府及个人所收集的数字来进行研究,其科学性也就值得怀疑了。为了达到经济学科的科学性,史密斯教授及不少研究者从1956年开始进行了几百次市场行为的实验,并试图通过模拟市场交易、改变市场交换制度、观察实验人员的决策行为不仅从中引申出市场运作的条件、交易特征、交易制度规则,而且对传统的经济理论重新进行评价。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看来,自由竞争的市场能够使市场达到出清和资源最优配置。自从艾奇渥斯提出两条无差异曲线切点是交换双方的帕累托最优之后,许多经济学家一直对自由人格下的完全市场竞争十分有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但是,真实市场交易与价格现有理论是不同的。如史密斯1956年关于竞争人格的形成机制的实验就表明,双方竞争性购买或出售会使价格回归竞争性均衡,但不能保证市场出清。各人的清偿价值或成本价限制其是否买进或卖出商品,一旦市场成交价低于成本价则不出售,高于清偿价则不购买。从而,在严格的出清条件下,在任何时期市场从未达到竞争均衡,当然,市场交易价格会逼近理论上的均衡价格或商品出清时价格。而随后的一系列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模拟实验设计中,史密斯更加注重最大可能地接近真实实际。    
    史密斯在无数的实验研究也发现,实验结果与实验设计是密切相关的。不同的实验设计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这就启发了他们去用实验展示选择市场机制的重要性。他们率先采用“风洞测试”的方法,研究对私有化或政府采购的不同设计,可能导致的不同的市场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在史密斯教授的实验经济学的开拓性研究中,在不确定性下个人的偏好及市场行为是该研究最为重要的方面,后来它发展为把个人偏好的实验研究扩展到了测量负的所得税及其他因素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测量对电力、住房及医疗服务的需求上,从而使得把经济学整个研究确立在对市场行为的研究上。在目前,在产业组织理论与反托拉斯经济学中,实验性方法已应用在检查垄断、合谋及有关反竞争性措施的影响上,已应用到自然垄断及它对于规模经济、进入成本、可竞争的市场假设的关系等市场行为的研究上。而且作为一种一般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以实验方式来把握人的市场行为,就可以从根本上了解现实经济发生了什么。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实验经济学方法为研究人的经济行为提供了一种可观察的途径。    
    结语    
    当然,无论是从行为经济学还是从实验经济学来说,尽管今年它们获诺贝尔奖对其融入主流经济学是一个好开端,但是它们真的有用吗?其结论真的可靠吗?它们的研究成果与结论与现实相去远吗?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必须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无论行为经济学还是实验经济学不仅在于其年轻,而且在于其中都渗透了太多人为的因素,这就使得它们能否真正地反映真实世界的状况十分令人质疑了。还有,这些研究尽管开辟了一个新视野,但是实验的设计总是会舍弃很多真实环境,而且实验者的人为性与真实的经济行为会相去甚远。这就使得运用其得出结果来观察现实的经济行为增加不确定性。再就,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它们的研究没有考虑研究的有效性和潜在的经济意义,这就使得要想很好地融入主流经济学的分析之中是不容易的。    
    但是,对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不管它们有多少不足与缺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