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前要培养的66种思维-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次,魏王召集众臣,当面考查孙膑的智谋。
魏王坐在宝座上,对孙膑说:“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座位上下来吗?”
庞涓出谋说:“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来。”
魏王说:“不行。”
孙膑说:“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不过,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听了,得意洋洋地说,“那好,”说着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
周围的大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都嘲笑孙膑不自量力,等着看他的洋相呢。这时候,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才华连连称赞。
魏王也对孙膑刮目相看,孙膑很快就得到魏王的重用。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像孙膑那样,学会灵活变通,那么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仅思考问题要这样,在工作上也应该这样。与领导相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灵活变通。领导为什么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灵活变通,故而跟在他身边的下属,必定要懂得弹性处理法则。所谓灵活变通与弹性处理,跟滑头性格与做事没有原则是不相同的。因时制宜,在某种特殊特定环境之内,配合需求,设计出最好的可行方案,这就是所谓弹性处理。分明已经改了道,此路不通,还偏偏要照旧时那个法子把车开过去,这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蛮干。
领导喜欢凡事肯变通、会适应的人。因为他不但不用担心这个人会受外在环境影响而情绪有所变化,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而且还可以依赖他在非常时期应付一些突发事件,建立奇功。
正文 第47节:做人不要太老实
更新时间: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数:2548
010 做人不要太老实,为人处事留一点心机
显规则告诉我们,做人要老实安分,不要惹事生非。老实没错,人人都希望别人老实,喜欢和老实的人相处交往,因为和老实的人相处比较安全,老实的人宁愿自己吃亏也不愿意别人吃亏,老实的人从不算计别人。周恩来毫不吝啬地夸赞“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就是最老实的人”。不仅是周恩来,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把老实作为君子必守的一道准则。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过了火,事情就走向了反面。老实可以,但太老实就要不得了。太老实是一种木讷,一种保守,一种顽固,太老实的人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道规划自己的人生,太老实的人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生活,没有创新没有突破,从来不去想要主动干什么,只知道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事情,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这样的人,一生能有多大的成就?太老实的人一生都处于被动中,也注定一生都会平庸,不是没有机遇青睐他,而是机遇来到他的面前他也看不见,更不用说主动去创造机遇了。
上帝告诉一个老实人,他将有机会得到巨大的财富,并在社会上获得卓越的地位,还能娶到一个漂亮的妻子。
老实人信以为真,放弃了所有的努力,开始等待神仙给他的承诺。
可是这个老实人终其一生也没有等到这个承诺的实现,他始终一无所有。
当这个人死后,就去质问上帝:“你为什么要骗我?你说给我一切,可我等了一辈子却什么也没有等到。”
上帝回答他:“我只承诺过要给你机会得到财富,一个受人尊重的社会地位和一个漂亮的妻子,可是由于你的等待,你让这些机会从你身边溜走了。”
这就是太老实的人,机遇站在他的面前他都不知道,非得有人亲自告诉他:“这是机遇,快抓住!”太老实的人没有主见,总是根据其他人——父母、亲人、朋友的意见,选择他们的职业和生活方向。尤其是当别人一再重复自己的意见时,老实人就更难以拒绝。于是,很多太老实的人选择了一条不属于自己的路,可想而知,在这条路上他能够走多远呢?
“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太老实的人不欺负别人也就算了,却还要受到别人的欺负。这可以算是太老实的人最大的悲哀与无奈了。我们可以看到在职场上,太老实的人总是被其他员工使唤过来又使唤过去,有什么累活苦活或者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总是叫太老实的人去做,其他的人则坐享其成;如果事情做砸了,就把责任全推到太老实人的身上。而太老实人一般胆小怕事,安分守己,对人对事谨小慎微,从不会随便得罪别人,即使别人得罪了自己,也不会记恨在心,更不会以牙还牙。这样一来,太老实的人就常常被那些不老实的人欺负,而且即使自己吃了亏也认了,也不会向老板反映。
反过来,太老实的人对于别人的一点小小的恩惠,却牢记心中,并时刻想着找机会给予报答,即使那些施与恩惠的人早已经忘记了这点事。如此看来,太老实的人是职场里的“冤大头”。
老黄是公司里的老员工了,都快要退休了却还是公司里最底层的职工 ,公司不重用他是因为他太老实,公司不辞退他也是因为他太老实,不忍心。
公司有自己的厨房,中午的工作餐公司自己做。厨房在一楼,二楼的员工中午吃饭的时候都应该亲自跑下楼来拿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老黄出于好心,总是在吃饭前十分钟把二楼所有员工的饭提上来。第一次,同事们都非常感激。次数多了,同事们就习惯了,下意识里以为这是老黄应该做的。于是不但不感谢,有时候还吆喝:“老黄,该吃饭了。下去拿饭!”
这样还不算,同事们得寸进尺,吃完饭后都把自己的碗放在老黄的工作台上,要老黄带下去。老黄也没多想,反正自己也要下去,多带几个碗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一天,同事们吃完饭照旧习惯性地把碗交给老黄。按照以往,老黄吃完饭喜欢打一下盹,然后再把碗送下去。可今天不知道怎么搞的,没小心睡过了头。恰恰在老黄睡觉的时候,老总和另外一家合作企业的老板来视察工作,看到老黄桌子上堆满了碗筷,合作企业老板皱了皱眉头,心想,这个公司员工素质这么差,想必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拒绝了和公司合作。公司老总就把气全撒在老黄身上,老黄有口难辩,最后,公司把老黄辞了。
让老黄感到心寒的是,竟然没有一个同事替老黄说好话。
这就是太老实的下场。老实人在群体中基本上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没有什么实际影响力,也很难出类拔萃成为领导者。老实人的这种生存状况与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分不开的。
首先,老实人不善于表现自己,尽管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也不去争取,会觉得不好意思,自己的优点与能力常常不为人所知,给人的印象很平常,甚至常常被人遗忘还有这样一个人存在,很难引起他人的重视。
其次,老实人不知道为自己的将来计划和打算,他们的观念是凑合着过日子,没有什么大的理想,也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一生糊里糊涂,或许偶尔也有自己的想法,却没机会表达,一旦有机会表达又没有信心,所以即使把想法说出来也不会得到他人的重视。可以说,太老实的人是没有话语权的。
再次,太老实的人不懂得交际,不会运用社会资源,总是单打独斗,在处理各种关系上原则有余、圆通不足,很难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太老实的人个性也往往比较孤僻,不主动和别人交往,不主动和别人接触,本来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还不主动,还期望别人主动结交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太老实的人往往没有多少朋友,也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最后,老实人不加入任何的利益团体,只知道过自己的生活,也没有给别人带来好处的能力,而给别人带不来任何好处的人在整个利益关系的链条中就会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地位。
所以,做人不能太老实,要有一点心机。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人处事留一点心机,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需要。心机是谋略的一部分,善于谋划的人都是有心机的人,不要以为有心机就是要算计别人,更多的时候,心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心机是智慧的流露,也是自保的象征,没有心机的人会受到来自外界的不同种类的伤害。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社会中的事情错综复杂,面对这样的世界不留有心机,怎能正当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呢?
正文 第48节:为人处世留有缝隙
更新时间: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数:1366
011 为人处世,留有缝隙
有这么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头大象在树林里漫步,由于光线比较暗,一不小心把刺猬的老巢踩坏了。大象很惭愧地向刺猬赔礼道歉,但是,刺猬却对此耿耿于怀,不肯原谅大象。
一天,刺猬看见大象躺在地上睡觉,心想:“机会来了,我要报复大象,至少,我可以咬这个庞然大物一口。”
但是,大象的皮特别厚,刺猬根本咬不动。刺猬围着大象转了几圈,想啊想,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刺猬发现大象的鼻子是个进攻点。于是,刺猬忘乎所以地钻进大象的鼻子里,狠狠地咬了一口大象的鼻腔黏膜。
大象感觉鼻子里一阵刺痛,它猛烈地打了一个喷嚏,将刺猬射出好远,刺猬被摔了个半死。
好久,刺猬才从地上爬起来,痛不欲生,对前来探望它的同类说:“要记住我的惨痛教训,得饶人处且饶人!”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像刺猬一样,小肚鸡肠,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假如是重大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是为一些非原则问题,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睚眦必报,结果弄得两败俱伤。朋友之间因为一句闲话争得面红耳赤,形同路人;邻里之间因为孩子打架导致大人拌嘴,老死不相往来;夫妻之间因为家庭琐事同室操戈,劳燕分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得饶人处不饶人,结果往往害了自己。
据说,在建房子的时候,要在需要的地方恰到好处地留一点空间,从而避免拉裂或挤压的变形出现,以不太完美的形式达到完美的境界。其实,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应该这样,留一点缝隙,也就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如果我们时时处处工于算计,事事锱铢必较,不给别人留半点余地,不让自己牺牲一点利益,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定会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
任何事情不要做得太绝,得饶人处且饶人,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留条后路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宋代的吕蒙正胸怀宽广,气量宏大,有大将风度。每当遇到与人意见相左时,他必定以委曲婉转的比喻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皇帝对他很是信任。
当吕蒙正初次进入朝廷的时候,有一个官员指着他说:“这个人也能当参政吗?”
吕蒙正假装没听见,付之一笑。
他的同伴为此愤愤不平,要质问那个官员叫什么名字。吕蒙正马上制止他们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名字,就一辈子也忘不了,不如不知道的好。”
当时在朝的官员也佩服他的豁达大度。后来那个官员亲自到他家里去致歉,并结为好友,相互扶持。
吕蒙正这样做是对的,为人处世,留有缝隙,是一种君子风度,可以显示一个人博大的胸襟和深厚的修养。
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这个世界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人海茫茫也会狭路相逢,你今天得理不饶人,又怎么知道他日会不会与那人相遇呢?与吕蒙正相比,身为大宋理学家的朱熹却不懂得做人要留有缝隙,前后六次弹劾唐仲友,最终也只能灰溜溜地回家卖红薯了。
不让别人为难,不让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潇洒,这就是做人要留有缝隙的妙处。不管是谁,我们要谨记以下“四绝”:权力不可使绝,金钱不可用绝,言语不可说绝,事情不可做绝。
正文 第49节:把你当成你
更新时间:2008…3…22 11:52:46 本章字数:2875
012 把你当成你,把你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你,把别人当成别人
一位失意的青年去寺庙拜访一位得道高僧,向大师请教快乐的真谛。
青年问:“大师,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快乐的人呢?”
大师说:“我送给你四句话。把你当成你,把你当成别人,把别人成你,把你当成别人。如果你把这四句话领悟了,你就知道怎么做一个快乐的人了。”
青年想了很久,才开口说:“把自己当成自己,就是要做真实的自我。把自己当成别人,就是要替别人着想。把别人当成自己,就是要帮助别人,把别人当自己一样来爱惜。把别人当成别人,就是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尊重别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大师对青年的回答非常赞许,说:“去吧,你已经领会了快乐的真谛,接下来你就应该去做了。”
把自己当成自己,要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就要做真实的自己。一个丧失自我、活在虚伪里面的人是永远不会得到快乐的。李开复有一句名言是:“做最好的自己。”一个人不管拥有多么巨大的物质财富,拥有多么崇高的社会地位,但如果始终是看别人的眼色生活,那么他就是不快乐的,甚至是痛苦的。
在社会越来越开放与文明的今天,个性已经成为人们争先追求的一种品质。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如果我们掩藏自己的个性,戴着面具虚伪地活着,整天阿谀奉承或者唯唯诺诺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自己极不愿意的事情,那么我们除了身心疲惫还能得到什么?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名一些利,但这都是身外之物,没有止境,一旦陷入即无法自拔,终生痛苦。也许我们还有借口,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当然情有可原,只要我们不是为了某种利益一味地沉沦,我们仍然可以保持内心的警醒,仍然可以尊重自己的个性,活出真实的自我。
我们为什么会苦恼?因为我们总是看着别人,忘掉自己。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认为别人的一切都好,希望得到别人所拥有的一切,于是心里暗暗下决心,总有一天要成为别人那样。如果真的这样,这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
一个富翁和一个穷汉相遇了。富翁对穷汉健康的体魄羡慕不已,穷汉对富翁的财富更是赞不绝口。于是他们做了交换,富翁得到了穷汉的健康,穷汉得到了富翁的财富。
富翁得到了健康,欢天喜地地游山玩水,但是没有钱,他必须赚钱。他有健康的身体,加之头脑聪明,从小生意做起,越做越大,很快又成为富翁。成为富翁以后,他再也没有时间出去游山玩水了,而且老是担心自己的生意出问题,整天忧心忡忡。久而久之,富翁积郁成疾,又变成了开始时那个对健康非常渴望的富翁了。
穷汉获得了富翁的财富后,先是山珍海味大吃一通,不久就厌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