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特岛迷宫-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的便是在各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相互产生的影响。随着最近一次冰川期的到来,全球气候发生剧烈震荡,这引发了地球上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活动。不同的人种、民族不断交汇融合,繁衍出新的族裔,今天已很难再识辨其根源。这种情况到石器时代末期或新时期时代初期达到鼎盛,各个种族无论在智力程度'6'还是体貌特征方面,差异都在迅速消失。他们广泛地分散于世界各地,寻找到适宜他们过去生活习惯的地方定居。在此期间,由于漫长的冰川期造成的巨大的天然冰雪屏障,使得同生活在地球上的这些人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内天各一方,无法相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温暖的阳光重新照耀大地后,随着各民族逐渐发展繁荣,重又开始彼此之间的交流。让我们在脑海中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生活在西伯利亚大草原的游牧部落来到了被农耕民族开垦的一片山谷间的洼地,除了与当地村庄里的庄稼人语言不通外,他们还带来了其祖先传下的信仰和习俗。年轻的庄稼汉们会把他们当作入侵的魔鬼,同他们进行战斗,要么被其征服,要么将其驱逐。如果这些“入侵者”获胜的话,他们便得以在该地区定居,那么迟早他们会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到一起。然后,这些民族的宗教信仰也随之逐步融合,其结果便是在原本两种特色鲜明的信仰中求得一种折衷和妥协。最后,更早扎根于此的本土信仰将会占据上风和主体,因为那些外来的迁入者并没有传统的农业信仰,在他们的语言中甚至根本找不到诸如“谷物”、“垄沟”、“耕犁”这样的词汇。但是,作为植入民族的附属物,他们原有的一部分传统习俗——例如游牧和狩猎,也将在他们村落周边的草场和丛林中得以延续,因为他们在那里又找到了另一座被其信奉的神明居住的“奥林匹斯山”。因此,一座全新的万神殿也将顺利成长地拔地而起——其中供奉的既有征服者的神,也有被征服者的神。
商品交换在不同民族群落间架起来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循着贸易通道我们便可轻易找到各种文化交错影响遗留下的痕迹。当然,各种农业耕种的知识也便在各个部族间传播开来。而那些原本出没于与世隔绝的北方山林中的猎手们在转变为农夫后,引入的不仅是农具和中子;伴随着农耕知识传授给他们的还有许多农业社会的传统风俗,例如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的祭神仪式。
因此,埃及或者巴比伦在农业方面的传统习俗得以传遍整个欧洲和亚洲,而这些古老的文化所到各地,当地人又会将其与他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独特的地方特色相融合。
在丹麦,北部的猎户和渔民在与南方的部分农业民族或部落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融入其中,形成统一的丹麦民族文化。他们学会了各种传统的农业习俗,诸如要在忧伤的气氛中进行播种,而在收获庄稼的时候则要一边敲打自己的胸脯,一边笑逐颜开地挥舞谷穗,以示对农神的感激。在他们的意识中,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仪式可是决定一年耕耘是否能够获得丰收的关键,因此,这些农业民族非常重视这些从地中海沿岸或尼罗河流域舶来的农俗。所以,我们会从丹麦的传说中知道塞弗(Scef)的神话,也就是带着第一片谷穗飘洋过海翩翩而至的少年神,而这与古巴比伦关于塔穆兹的神话是如此相似——传说中他是个来自地下世界的孩童,每到新年便会抵临这个世界普济众生。
而对于那些在深山老林中四处漂泊的非农业民族来说,他们对“送粮童子”的传说则一无所知。他们的民族文化深受大山的影响,因此,他们塑造的神完全是另一副样子:他一手持锤,一手放电,每敲击一下都是一声轰雷。就这样,他把天空锤炼成型。人们发现,从天空坠下的陨石由铁构成,因此人们相信天是铁做的,这样也便有了“金属天堂”的说法。铁被人们看作是一种具有保护性的巫术,于是它也被同铲除恶魔的天神联系起来。在这个民族看来,任何一个凡人只要拥有了“触铁”(touch iron),便可以掌握降妖驱魔的法力,因为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雷神的神奇法力。
内容简介(4)
山神的膜拜者遍布世界各地。随着人口向北方迁徙,北欧人称雷神为“托尔”;在亚洲,人们称他为太阁(Tarku)和提修普;在印度,他是天空神帝奥斯的儿子,即因陀罗;在希腊,他是宙斯。当这些人来到巴勒斯坦,又称他为Pathach(希伯莱语);在埃及人们称他为卜塔。尽管埃及很少有雷暴天气,但孟斐斯人从来不曾忘记卜塔的铁锤和被他锻造成型的铁制天幕。而且,卜塔还在被人们继续神化,他被尊为工匠之神——发明了埃及人的陶器模具盘,并用它创造了太阳和月亮,以及第一个男人和女人。这样,卜塔又被赋予了地方色彩。尽管如此,但它在埃及神话的众神中还是保留了非常明显的特点。
传统很难消亡。正如一旦某种思想深入到人的脑海,它便会在那里根深蒂固,生生不息,并不断有更新的思想源源涌现,汩汩流淌。所以在埃及文化中,不但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艺术家,而且也流传下许多人类原始的信仰和习俗。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希腊人身上——他们从未忘记过克洛诺斯,那个嗜杀成性的神,他残暴已极,推翻父亲的统治,吞吃自己的孩子,最后又被自己的儿子宙斯所杀。当然,这些古老的信仰和思维模式仅仅是作为一种文化图腾被继承和留存下来,但它本身与文明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是相悖的,或者说,这种文化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并不意味着传承这些文明的人就像他们的祖先一样愚昧与血腥。比如说,即使在人类社会已经达到高度文明的今天,许多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还是会忌讳撒盐,视黑猫为走运的象征,不会选择住旅馆的13号房间一样,在许多汽车和飞机上还会带着吉祥物,而这与古代的埃及、克里特或腓尼基人的习惯一模一样。作者就曾亲眼见过一位剑桥大学格顿学院(当时还为女子学院)的女孩仍在沿用她祖先的宗教习惯,将一条毯子系在一口“许愿井”边的树上,像当地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或远隔重世的苏格兰高地与克里特岛上的居民一样,虔诚地跪在那里默默祈愿。
迷信活动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它们在基督教影响世界的将近两千年中顽强地生存下来。谁又能标注出它们的起源日期呢?果真要追溯的话,很可能要回到青铜时代、石器时代晚期、甚至旧石器时代的间冰期。本书后面有相当篇章将对至少一个以上显著的民间信仰进行详尽阐释与深刻剖析。
在上埃及曾经有一项考古发现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大约六万年前被埋在热沙下的木乃伊。其保留完好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不仅骨骼、皮肤、毛发、肌肉、眼睛等完好无损,甚至连内脏器官都保留得一应俱全。俄罗斯科学家内托里斯基(Netolitzky)博士对其肠胃系统进行了细致检查,以期探知古人的食物结构。“偶尔在孩子们的肠道中能够发现遗留下来的鼠肉的残渣,这表明当时的人们曾将一些小型啮齿类动物拨皮后用来食用”,艾略特·史密斯教授这样写道,“这真是个非常有趣的发现,内托里斯基告诉我,在几千年前的东方,医药从业者就已经使用老鼠的身体进行试验以救治濒死的孩子们。”'7'但是直到最近,考古学家才在苏格兰高地发现一颗老鼠的肝脏,专家分析,这项被称作“老妇人的救治”的试验是用以研究治疗某种极为危险的儿童病的。本书作者曾多次被一些女士提醒,应关注更多地方在此方面的发现。她们宣称,早在比埃及人用鼠来进行医学实验前更久远的年代,人类就已经有过用鼠治病以取得疗效的先例了。
在英国东部的萨福克郡,人们常常用将活鼠烤成灰的办法,来治疗风湿病。而在林肯郡,人们则习惯用油炸鼠肉来治疗孩子的百日咳与扁桃腺炎等病症。亨德森(Henderson) 先生'8'——英国北部郡一位哮喘病患者这样介绍他的治疗经验,他被要求骑在一头驴子背上,面向驴尾,这期间他要吃掉一只老鼠。在莱斯特郡,也有一种古老风俗十分盛行——将一只活鼠埋在一棵岑树下,可以去除孩子的疾病或者诱使牲畜反击进攻。'9'类似的习俗在苏格兰也有,在那里,人们相信如果碰巧有鼩鼱从身边爬过的话,人的肢体便会麻痹。'10'因此,在当地妇女中害怕老鼠的传统与此渊源甚笃。另外,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些郡县,也有吃烤老鼠治疗伤寒或咽喉疼痛的土方。
在埃及,老鼠被与月神透特联系到一起,他用此法治愈了被毒蝎咬伤的太阳神何露斯,使他被邪恶神赛特放出的黑猪弄瞎的眼睛重见光明,并帮助冥王欧西里斯复原了身体。传说中,老鼠蜷在命运柱下的台阶上,算计着人类的寿命。'11'在希腊,老鼠又被与太阳神阿波罗联系在一起。阿波罗是被罗马人命名的太阳神,但是荷马却在《伊利亚特》中把他称作史鸣修斯,意为“鼠神”,以斥责他施放鼠疫之箭镇压希腊人的行为。'12'据古希腊地理学家斯特雷波(Strabo,前63?…前21?,古希腊地理学家)在史籍中记载,在古希腊的许多地方,人们都十分忌惮阿波罗鼠这个名字。'13'在罗得岛(Rhodes)、吉拉岛(Gela)、莱斯博斯岛(即米蒂利尼岛)及克里特岛等许多岛屿,都有举行鼠宴的传统。根据一个特洛伊人的故事,在克里特人聚居的安纳托利亚岛(即亚洲西部半岛小亚细亚),岛民曾接到这样一则神谕,选择在受到大地之子攻击的第一块土地上定居。在特洛阿德(特洛伊之古称)的汉马克西特斯(Hamaxitus),传说是这样的——一大群老鼠吃掉军队将士的弓弦和盔甲的皮装,于是他们决定就在那里安营扎寨,创建家园。'14'在印度,老鼠被与风暴、愤怒和毁灭之神楼陀罗联系到一起,诗人在颂歌中这样祷告:
万能的天神楼陀罗,恳请您赐予我对付病魔的神药,让您的子民排除忧患,安享百年。'15'
同阿波罗一样,楼陀罗也是司掌疾病之神,因此他既能散布疾病,也能阻止和治疗疾病。
在古代文人的笔下,鼠宴能够使人延年益寿。比如埃及人,他们将老鼠与月亮联系在一起,认为它们象征着富饶的资源、昂然的生机,并司职计算人间岁月。埃及月神孔苏(底比斯三圣神之一)是执掌医药与爱的神。因此,他不仅护佑着大地丰盈,而且也负责医治疾病。当年在法老王阿孟和蒂三世重病之时,米坦尼国王派人送去了古巴比伦和亚述神话中司爱情、生育及战争的女神依诗塔的画像。以赛亚书是这样记述食鼠传统的:“上帝有云,那些整天狂妄自大、在人前屋后孤芳自赏、背地里却躲在花园树下饕餮猪肉、蝇营狗苟的家伙,应连同天下所有秽物以及老鼠一起被毁灭。”'16'当来自于克里特岛的(中东古国)腓力斯人深受鼠疫之灾时,他们便将五座黄金鼠像放进方舟,把它送回以色列人那里。'17'因此,我们发现,在欧洲高地地区盛行的关于鼠疗的传统一直可以追溯回6000年前一些地中海民族在这个世界最遥远的定居地。其他的迷信起源或许同样久远,或许更加古老。例如古埃及人,如同我们今天的人一样,他们也从他们的原始祖先那里继承了许多信仰。
在本书的第二章,我们将详尽列举旧石器时代的种种习俗和信仰,以此来阐释这样一种观点,即散落于世界各地的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只要环境相似,便很可能也会产生近似的文化,当然,其中有些思想是由新石器时代前的欧洲和埃及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迁徙旅途中散播到世界各地的。因此,如果鼠疗的传统能够被追溯6000年的话,那么很可能在另一个更早的6000年前这一习俗就已经被世人所知了。在距今至少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条鱼的脊骨就被放于下葬的尸体身上——它被作为死者的护身符,是冥王欧西里斯的脊椎象征,被系于古埃及木乃伊的脖颈之上。人类学家们始终对埃及兽头神兴趣浓厚,他们对存在于这些动物和半人半兽的神之间的关系进行着不懈探寻。而在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岩洞绘画中,竟然发现了与埃及的兽头神一样的高举双臂、满怀肃穆的神祗画像。如果推断属实,那么这一变化过程昭示,一定是埃及人在尼罗河流域创建王朝前的数千年,就已有类似的文明存在了。因此,在考古学界也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腓尼基人是字母表的最初发明者,但是考古学家们又会为时常在驯鹿角、象牙或者岩石表面上发现的各种奇特的字母图形甚至图形组啧啧称奇,因为这些可是第四季冰川期中旧石器时代的民间作品啊!“这肯定是某种标记”,阿瑟·伊文思先生这样说,“它们雕刻于一些驯鹿角的残片上,这与我们原先预期的它们可能是腓尼基人的作品的想法相去甚远……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人应该生活在欧洲的最北端,因为他们的生存环境与古老的驯鹿民族最为接近,象形文字的残迹一直被保留至今……这些拉普兰式的象形文字应该广泛地散布在各个原始族群中——被雕刻或绘画在岩石和其他材料上——它穿越整个芬兰…鞑靼人(Fenno…Tataric)地区,从靠近欧洲北端的白海到乌拉尔河,贯穿西伯利亚直至中国边界。”
内容简介(5)
“从盘面文字的精细程度如同中国书法一般来看,它很可能是古人类使用象形符号的大家族早期的一个分支。”埃文斯先生说。类似的象形文字还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发现,它们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爱尔兰、布列塔尼半岛(法国西北部一地区)、葡萄牙、西班牙、西北非、加那利群岛、阿尔卑斯山麓、孚日山脉、达尔马提亚(前南斯拉夫一地区)、特兰西瓦尼亚,以及特洛伊早期的史前古器物。'18'
除了象形文字以外,还有一些丧葬习俗从旧石器时代沿袭至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装饰图案也由动物绘画发展到带有明显女性特征的女神雕像,在克里特岛就发现了许多穿着喇叭形裙装的女子图像雕刻。在比利时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陶器也带有明显的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同时,这些器物也再次证明中石器时代文化是衔接石器时代早期与末期文化的纽带和过渡阶段。在第四季冰川期结束后,地中海沿岸民族的早期开拓者们开始进入欧洲,他们既带来旧石器时代的遗留文化,也与当地的本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最近,从格拉斯哥的墓地中发现了大量的头盖骨,它们与当地土著居民在特点上截然不同,考古学家们认为,这些人应属于外来移民,并且很可能是旧石器时代的一支人种。看起来,这片墓群应该是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早期修建的。如果以上推断属实,那么很明显,在近现代各拉斯哥的建设者中,应该有一定数量的旧石器时代人种的后裔。这些事实再次证明,一部份古人类信仰、习俗和民间传说随着驯鹿民族的迁徙、壮大而被传承下来,当然,这些文化在当时也肯定是最为流行的。作为第四季冰川期的文化,如果从这一时期早期就开始发展,那么很可能这些思想存在的历史已经超过了四万年。在法兰西,反映第二段间冰期的阿布维利文化的手斧流传甚广;它们穿越意大利大陆架到达非洲,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