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监狱之旅 >

第10章

监狱之旅-第10章

小说: 监狱之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少华的分工是与外界联系,准备假发套等物品。早在1998年6月,师少华就通过一个叫刘敏的女青年搞到一部手机。而且是刘敏在会见室悄悄交给师少华的。探视人员可以在会见室送手机给罪犯,可见会见室管理混乱的程度!    
    1998年9月,师少华用手机拨打衡阳市160台的热线电话,并由此认识了160台的服务小姐蒋依娜。从此,只要蒋依娜值班,师少华都会打电话给她,有时一个班竟打十几个电话。师少华以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很快赢得了蒋依娜的芳心。蒋依娜觉得师少华谈吐不凡,很有才气,认为他一定经济富裕。于是,她便开始与师少华在电话里谈起了恋爱。    
    10月24日,蒋依娜以“恋人”的身份来监狱探望师少华。师少华对她说,他可以办结婚证,但需要有头发的照片,要蒋依娜买三套假发送进来,在会见室悄悄给了蒋依娜300元钱。    
    蒋依娜买好假发之后,打电话问师少华怎么送进去,师少华告诉她,买一点听装的东西,将假发放到里面,交给会见室对面的副食店,自然会有人送进来。    
    11月初的一天中午,蒋依娜在副食店买了一些水果之类的东西,连同装有假发的听装奶粉交给了副食店的老板唐仲田,求他帮忙送给师少华。随后,师少华又让内接见室管电话的犯人戴志勇打电话给唐仲田,说是有一个女的给他带了一点吃的东西,请他帮忙送进来。唐仲田是雁北监狱退休工人,与监狱干警很熟,他进大门时,无需出示检查所传送物品,顺利将水果和假发送到师少华手中。    
    11月12日下午5时,蒋依娜又通过同样方式送给师少华一部手机。手机藏在烟盒里,而送货人是副食店的女老板——唐仲田的妻子。    
    至此,三名罪犯越狱准备工作全部就绪,而监狱干警竟对此一无所知!    
    


监狱风云重刑犯集体越狱(3)

    C。17日晚6时30分左右,三犯来到武警中队的围墙边。这是他们精心选择的地点。这里有一个死角,两边的岗楼都看不见。不料有一个灯泡坏了,光线太暗,不好下手剪电网,三犯只得悻悻地返回监舍,约好第二天再去,免得夜长梦多。    
    翌日早晨7点多钟,彩灯一大队大队长黄静准备把犯人带到生产区整理场地。带出的犯人中本没有师少华,师少华以一件衣服要扎黄边为由,要求出去,黄静果然放行。现在的大部分省市的监狱都换上了全国统一的囚服,但有些经济条件落后的省份,囚犯的衣着还不统一,大都是囚犯自己的衣服,在衣袖和裤腿上扎两条黄边,就算是囚服了。师少华就在这个问题上钻了空子。    
    7时35分,黄静带领七名犯人出中门后,交待犯人谭小山把人带到车间去,他到监外吃早餐去了。    
    师少华走到地磅处就溜出了出工的队伍。漆昌勇和秦贤良也在黄静离开后,出中大门不远便溜走。三名罪犯出来后,整天都在生产区,中午和下午都没有回监舍,居然没人发现。    
    上午11时30分,师少华和漆昌勇溜到修车房,急急忙忙与蒋依娜通了电话,告诉她当晚会“出来”,要她弄一辆车,晚上6点左右到监狱外面的十字路口处等候。    
    大约下午1时,三罪犯在光天化日之下剪断电网线,然后匆忙离开。    
    在三罪犯紧锣密鼓地准备越狱时,黄静等有关的警察在干什么呢?    
    上午,黄静对一个警察说:“今天没事,弄个火锅吃。去弄点狗肉。”两个警察去忙活弄火锅了,其他人在办公室烤火聊天。    
    中午,黄静等五人在车间里举杯换盏,不亦乐乎,一顿饭吃了三个小时。饭后,黄静等三人出去看集资房的基础挖坑,其他人继续烤火聊天。    
    整整一天,没有干部清点人数,师少华等三犯一天的活动,没有一个干部知道。    
    下午5点半,三犯经过乔装打扮,从断线电网边攀梯上墙,剪断墙上的电网,相继逃出围墙,在预定地点上了蒋依娜接应的汽车。    
    有讽刺意味的是,秦贤良竟带走了由他保管的4300元“公款”,师少华携有1300元现金。    
    而监狱里的犯人是绝对不准私藏现金的。    
    在三犯逃跑一个半小时后,直到晚上7点清查人数时,才发现师少华等三人没有回监。有关干警这才如梦初醒。    
    雁北监狱三名重刑集体越狱事件,充分暴露了监狱管理上的诸多漏洞,也反映了少数干警思想的麻痹大意和工作上的疏忽懈怠。此次事件的直接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    
    


“魔鬼”现形“漏刑”杀人(1)

    有人把监狱警察比喻为“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如果把罪犯都说成是“魔鬼”,也许有失公允,但是这个群体中确实有很多人是“魔鬼”。    
    由于这些“魔鬼”的存在,监狱就如同一座活火山,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因此,说监狱干警是坐在“火山口”上工作的人,是“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一点也不过分。    
    那些“魔鬼”们平时伪装得很好,一到“紧急时刻”,受到“形势所迫”,就会现出原形,露出本来面目……    
    漏刑,是指遗漏的刑期。也就是由于监狱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把罪犯的服刑时间搞错,使得罪犯没有依法服满刑期就被作为刑满释放人员放出了监狱。这种情况一般是很少出现的。    
    但是,湖南省郴州监狱1997年就发生了这么一起“漏刑”事件。如果不是这个犯人出狱后又犯下了重罪,并被抓捕归案,也许这起“漏刑”事件还不会被发现。    
    A。1993年11月23日10时许,桂阳监狱一辆调犯囚车开进郴州监狱。负责收押工作的狱政科韩干事从押解干警手中接过调犯通知,一一查看调犯档案。这些档案包括判决书、起诉书副本、结案登记表、执行通知书、入监登记表、体检表、百分考核资料等。    
    韩干事收好档案,桂阳监狱押解干警指着一名调犯说:“他叫邓兴华,不久前因脱逃被加刑3年,判决书随后再送来。”    
    邓兴华被分到二监区,当班的是姜管教。狱政科的人将邓犯的副档交给姜管教时,特别关照说:“小心,这家伙脱逃加过刑。”    
    姜管教笑着说:“嗬,逃跑犯,在我这就别想跑了。”    
    下午,姜管教填写邓犯的入监登记表,打开副档,未见邓犯的加刑判决书,便找来邓犯询问。他先询问了邓犯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他在桂阳监狱的表现,当问到他在桂阳监狱加刑情况时,邓犯用一双小眼睛看着他,小心地回答:“我脱逃过,好像加刑3年。不过,我本人现在还没收到加刑判决书。”    
    “哦,是这样。”    
    姜管教在邓犯的入监登记表里用括号注明:邓犯脱逃加刑3年。    
    约一个月,邓兴华加刑判决书送来了。两天后,韩干事填写完一大堆新收犯卡片,感到头疼得厉害,嗓子像有什么东西堵着难受。这时还有邓兴华的档案没有填写卡片,她喝口水,揉揉头,继续填写卡片。    
    邓兴华,男,22岁,小学文化,资兴市人,盗窃,判几年?正在这时,门外有人喊她,匆忙之中,她忘记了邓兴华还有一份加刑判决书,竟照着原判决书上的刑期填上了7年。    
    她知道这个犯人是桂阳监狱送来的。在原判法院一栏里,顺手填上了“桂阳法院”。然后将邓犯档案放入柜中,将卡片归入抽屉,带上门急忙走了。    
    不幸的是,姜管教在1996年上半年为邓兴华呈报的减刑呈报表上又误填为原判7年。邓兴华于1996年7月顺利地获得了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减刑1年的裁定书。    
    


“魔鬼”现形“漏刑”杀人(2)

    B。1996年12月,二监区解散,犯人分别调往六监区和四监区。邓兴华被调入四监区。四监区是工业队,在邓兴华看来,用不着风吹雨淋,还能学点技术,所以他感到很满意。因此他被分在翻砂车间,虽然工作很累,他也很满足,改造表现不错。    
    鉴于该犯的表现,监区研究决定,再次为他呈报减刑。    
    1997年9月的一天,监区分管改造的贺副监区长在监舍的走廊上与刘干事相遇,两人打过招呼擦肩而过。突然刘干事想起邓兴华减刑一事,对已走到楼梯转弯处的贺副监区长说:“哎,贺区长,邓兴华好像因为脱逃加过3年刑呢!”    
    “好像他的副档里没有记录。”    
    “我也是在二监区干警会上听姜管教说的。”    
    “好吧,我查查。”    
    贺副监区长回到办公室,找邓兴华副档,逐页仔细翻看,确实没有。怎么回事?他决定找邓兴华问问。    
    邓兴华加班刚回监舍,贺副监区长开门见山地问道:“邓兴华,你以前脱逃加过刑?”    
    邓兴华听了一哆嗦,小眼睛里闪过一丝惊慌。接着他就装作很委屈的样子说:“贺区长,我的改造表现你是知道的。以前我在桂阳监狱逃跑过,可那是过去的事了。至于加刑嘛,我也搞不明白。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接到过加刑的判决书。如果加了刑,法院肯定要给我送判决书的,否则就违法了。”他已经尝到过减刑的甜头,如果运气好的话,这次减了刑有可能出去。他决不会主动承认加过3年刑。    
    到底怎么回事?贺副区长决定弄个明白。    
    第二天,贺副监区长便来到狱政科查邓兴华正档。当时,韩干事正忙着为几个即将释放的犯人办释放手续,贺副监区长便对她说:“你忙你的,我自己查。”    
    很快他就查到了邓兴华的卡片,只见“原判”一栏里填写的是“7年”。顿时心里释然,一脸轻松地离开了狱政科。因为韩干事忙,他没有查阅邓兴华的正档。在他看来,查卡片和查档案没有什么区别。    
    回到监区,他便把邓兴华减刑材料中鉴定表和奖励表“原判”一栏里用碳素墨水填写的“10年”,小心地用蓝墨水改为“7年”。刑期日由“2002年6月16日”,改为“1999年6月16日”。就因为这几个改过的数字,贺副监区长为自己“改”来了一个玩忽职    
    守罪。这是后话。    
    1997年10月9日,邓兴华减刑材料放到了狱政科樊干事的桌上。樊干事负责承办减刑和假释工作,桌子上的减刑和假释材料堆积如山,她已经加班加点地工作了好几天了。夜里10点多钟,她实在太累了,就站起身来,伸伸腰,又在屋里走了几步。看看桌上还剩十几份材料,心想,12点看完没问题。    
    又连续看了五份材料,她拿起第六份时,“邓兴华”三个字跃入眼帘。她还记得,去年她作为百分考核员帮助看了两个材料,其中一个就是这个邓兴华。她记得很清楚,这个犯人只判了7年。再看看手中的材料,嗯,刑期只有半年多了,表现也还不错,材料一应俱全,符合减刑条件。于是,她提笔在“承办人”一栏里写下“同意减去余刑”六个字。这六个字也给她换来了一个玩忽职守罪。这也是后话。    
    至此,1992年因盗窃罪被资兴市人民法院判刑7年,后又因脱逃被桂阳县人民法院加刑3年(合并执行9年)的邓兴华,因为郴州监狱工作人员的一连串失误,没有将他的加刑记录在册,使他在1996年7月和1997年11月两次减刑后,漏服2年刑期,提前释放。    
    


“魔鬼”现形“漏刑”杀人(3)

    C。如果邓兴华回归社会后能遵纪守法,不再犯罪,悄悄地占两年漏刑的便宜,也就罢了,也不至于连累那些粗心的干警受到处罚。偏偏他就不是个“良民”,出狱后不久他又走上偷窃的老路,而且变本加厉。    
    1998年4月13日凌晨,邓兴华身带匕首闪进郴州市燕泉路北湖区防疫站附近一间低矮的小房。他翻箱倒柜的声音惊醒了床上熟睡的老人:“是谁?”    
    话音刚落,邓兴华就把匕首抵在了老人的脖子上:“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别怪老子不客气!”    
    老人一边挣扎一边愤怒地嚷道:“我一个捡破烂的老头子,哪有什么钱啊!快放开我!”    
    老人的喊声使邓兴华吓破了胆,他丧心病狂地在老人身上连捅数刀,使老人当场死亡。他从老人贴身的口袋里掏出400多元钱,仓惶逃走。    
    半个月后,郴州市公安局在资兴市将犯罪嫌疑人邓兴华抓获。在各种证据面前,邓兴华不得不彻底交代了犯罪的全部事实。    
    5月14日,郴州市北湖区检察院一行四人来到郴州监狱,通报了抢劫杀人犯邓兴华的有关情况:邓犯1997年11月30日从郴州监狱减去余刑释放。据查,漏服了2年刑期。要求监狱纪委协查此案。    
    1998年6月19日,郴州市北湖区检察院以涉嫌玩忽职守罪对贺、樊二人立案侦查。半个月后,又将二人取保候审。    
    邓兴华漏刑案在郴州监狱引起轩然大波,给执法机关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1998年12月,邓兴华被执行死刑。刑场上的枪声也使监狱警察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1999年3月,检察院对贺、樊二人撤销立案,解除取保候审。虽然对他们免予刑事处罚,但是他们自己却在深深地自责:假若在执法工作的每个环节上都做到无懈可击,这一切是决不会发生的!    
    


“魔鬼”现形脱逃犯杀人碎尸(1)

    监狱是个大学校,监狱也是个大染缸。有的罪犯在这里通过教育改造,还学到了一两门技术,重新成为“新人”;有的罪犯就是不想学好,通过罪犯之间的“交叉感染”,还可能越学越坏。    
    有的罪犯很会伪装,假装积极,在骗取政府的信任之后,或者酝酿着脱逃的计划,甚至暗藏着杀机。总之,为了达到他的罪恶目的,他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湖南省赤山监狱就发生过一起伪装积极的犯人脱逃后杀人碎尸的案件。    
    A。1990年3月,赤山监狱来了一个叫刘建国的犯人,他因盗窃罪被判无期徒刑。他是个“二进宫”犯人,从17岁开始吃“劳改饭”,对付管教干部颇有心计。他从不和干警公开对抗,并主动向政府汇报思想。因此留给干警的印象尚好。    
    1990年8月,一个在监狱服刑的精神病患者跳入医院旁边的水葫莲塘,脏水浸过他的面部,眼看就要被淹死,刘建国奋不顾身跳入塘中,从脏水里将患者救起。监狱为刘建国记小功一次。不久,他便当上了犯人学习小组长,调监内医院制药室劳动。制药是个技术活,又是被政府干部信任的标志,因此刘建国的活动也就有了更多的自由。    
    药房分里外两间,外间是制药室,里间是储药室。储药室的储藏柜有上百个抽屉,储存各种各样的中草药。干部虽然也经常去看看,或偶尔检查一次,时间一长,刘建国便掌握了规律,哪些地方检查,哪些地方是死角,他都了如指掌。    
    制药以老犯人刘国华为主,但他已在监狱蹲了十年之久,即将刑满释放,所以很少过问刘建国的事。制药室的两间房实际上成了刘建国为所欲为的自由天地。    
    刘建国表面积极,暗地里一直在准备越狱逃跑。他不想在监狱里老老实实地熬他的那个“无期”。怎么逃呢?开始他想爬墙,打洞。又觉得难度大,也太危险,弄不好就要挨枪子。最后他想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