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长寿通道 >

第4章

长寿通道-第4章

小说: 长寿通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者仅占全国拥有手机总人数的0。5%,足以说明老年人对高新技术产品的拒绝的态度。
老年人办事讲究稳妥,不干没有把握的事,更不愿意无意间招来横祸。有的人到商店划
卡购物,确有被多划卡、划错卡的事发生,费了很多周折才找回差账来。老年人则对此
敬而远之,不愿意节外生枝,而且从心理上也经不起这样节外生枝的折磨,索性不追时
尚,更为牢靠些。 

从生理上看,老年人的视力、听力和反应能力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
这就限制了他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即使想赶潮流、追时尚,也有后顾之忧。譬如到
柜员机取款本来是极为便捷的事,可是有的老人视力不好,担心看错键,按错键,招来
更多的麻烦,只好因噎废食,采用轻车熟路的老办法。 

这种“恐高症”并非顽疾,是不难疗治的。首先是加强学习。当今我们正处于知识
爆炸的年代,新知识和新技术更新很快,确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一天不学习旧知变垃
圾”的急迫感。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老年人过去熟悉的知识与技能有的
已经老化,要做到与时俱进,不落后于时代,就得及时充电,上一些科普讲习班,读一
些科普著作,丰富和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以便赶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同时,老年人常
动脑筋,勤于思考,能够提高大脑的机能,增强脑细胞的活力,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其
实,学习与动脑是相辅相成的事,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其次是敢于实践,熟能生巧。人们耳熟能详的那句吃梨子的话,很有说服力。你没
有吃过梨子怎么能知道梨子的滋味?还得亲自尝一尝。老年人使用柜员机、DVD、电脑、
手机都是一样,你不敢亲自试一试,就永远也学不会。只要敢于实践,一回生,二回熟,
而且越实践就越胆大,用不了几次就与年青人不分伯仲了。 

 造成老年人“恐高症”的社会原因是老年人缺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且


不说各种老年大学根本不办这类科普讲习班,就是一些新出版的科普读物,大多是年青
人“攒的”,生搬硬套,东抄西凑,作者自己就没有弄明白,就更表述不清楚,让人读
而生畏,还有些关键问题更是避而远之,你不明白,他也不明白,更让老人犯难。这就
助长了老年人“恐高症”的发展。 

皓首穷经如少年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老年人的营养条件都非常好,而且很注意养生和身体的
锻炼,长寿老人日渐增多。他们属于“有闲”的群体,如何安排好晚年的生活,使得夕
阳的余辉更为光彩夺目,已经成为老年人所瞩目的问题。其中有一部分老人开始走进课
堂,如饥似渴地像小学生一样挖掘知识的源泉。 

我有几位邻居就是这样。他们中有的是年轻时没有机会读大学,退休后参加了自己
喜爱的法律的自考班,奋斗了3年终于拿到了大专的文凭;有的是50年代的大学毕业
生,没有学过英语,就参加了老年大学的英语班学习;有的是想玩玩电脑就参加了电脑
学习班;有的自小就喜欢古典诗词,就参加了诗词辅导班。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老人参
加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他们的目的不同于年轻人的补学历,不带有任何的功利色彩,
完全是出于一种自觉自愿的学习行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求知识的努力。 

应该说这种渴求知识的努力是好处多多的。一是离退休老人无论是参加那种学习都
能够学有所的,使得夕阳生活过得丰富多彩。这一代老人是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
国家的一代,他们在待遇低、工作累和生活条件艰苦的“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摸爬滚
打了几十年,形成了工作的“惯性”。离退休后常常会感到寂寞、孤独,无所事事。因
此,充分利用时间富余的特点,继续求学,能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焕发活力,使得
精神上有所寄托,晚年生活充满生气,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二是有助于开发老人的智力资源,延缓衰老。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老年人的大
脑神经细胞体的突起、分枝的数目及长度都比年轻人要多要长。而这种神经细胞的突起
和分枝是传递信息和完善大脑功能的主要载体。这就说明老年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并没有衰老,具有较强的智能优势。要开发这种智能资源需要作两种努力。
那就是学习和发挥余热。加强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能够推迟大脑的衰老,防治智力
的衰退。古人说:“用进废退。”尽管老年人有着较强的智力优势,但是如果终日不动脑,
老人的流动智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老年人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班进修,对
可发自己的智力资源是大有益处的。对于学有专长的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
动,如搞社会调查,提出咨询意见,写作、绘画,给社会留下精神的财富,参与社会的
公益性活动,做些义务性的服务工作等,都能使老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的活动。与此
同时,老年人在接触社会的工程中,还能扩大眼界,了解社会,吸取新的知识和信息,
把老人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为社会服务。 

总的看来,老年人如果每天能用一定的时间来学习知识或者技能,不仅能够防止智
力衰退,提高思维的灵敏度,还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翰墨书香宜寿长 

书法艺术除了交流思想、传播知识,陶冶情操外,还有其不可忽视的保健功能。古
往今来许多书法大家的长寿事实都雄辩地证实了这一点。 

智永寿终于100岁,欧阳洵寿终于85岁,虞世南寿终于81岁,柳公权寿终于88
岁,颜真卿被杀害时是76岁,文征明寿终于90岁,董其昌寿终于82岁,梁同书寿终
于92岁。至于现代长寿的书法家也不乏其例,吴昌硕活了84岁,齐白石活了97岁,
沈尹默活了89岁。曾有人对明清两代的书画家和高僧的寿命进行了统计和比较,书画
家的寿命平均为79。7岁,而高僧的寿命仅平均为67岁。这说明书画家的活动较之高僧
的修行,更有利于健康。 

书法活动之所以能使人健康长寿,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从心理学方面看,我国书法
十分讲究意念,运笔之前,要求凝神静气,万虑皆息,旷怀畅情。这就使得心神安宁,
大脑中枢神经得到愉快的信息储存,心灵得到净化。正如何乔番在《心术篇》里所说的
那样:“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 

同时,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人们在练习书法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享受。在书法中
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意趣,在龙飞凤舞般的挥毫时,书者能够得到美的愉悦,情感的
泼洒,其爱、其恨,尽洒笔端,从而达到静心养性,陶冶情操,净化心境的目的。 

从生理方面看,书写前要求身体的姿势做到头正、挺胸、直背、肩松、足落平地,
达到血液流贯全身,使人产生有一种激人向上的内驱力。在落笔时要做到腕平、掌虚、
指实,通过臂力、腕力和指力的运作,使得气血畅通,落笔钢筋有力,气夺天工。因此,
书法的运笔过程就是人的精神、动作和呼吸的相互协调及配合的过程,能够对全身的神
经系统、内脏器官起到调适作用,使其达到平衡的最佳状态,能够起到调节情感、解除
烦恼、淡化抑郁的作用,对身心健康多有裨益。 

现代医学证明,老年人练习书法对身体多有裨益。一是练习书法,乐以忘忧,宠辱
皆忘,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体无劳倦,心平气和,排除杂念,使得身体和
内心都得以放松,促进肌体的生命活力,也提高了免疫能力。 

二是要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是从事任何事情获得成功的关键。习练书法也是如此。
每天练一两个小时,坚持数年就会很可观,很有成效。要做到这一点,应该在习练之初
就选择好自己喜爱的碑帖。由于喜爱就能做到由喜爱而不遗余力,一边观摩,揣摩其神
韵,一边走笔模仿。这样,不仅提高了书写水平,还培养了审美情趣,陶冶了性情,促
进了身心健康。 

夕阳暮雨情更浓 

我们不难从报章上读到一些离退休老人关心下一代的故事,其精神境界实在值得钦
佩。有位77岁的王化民老人,1975年离休时没有在城市里安家,也没有跟随儿女在城


里享清福,而是到一个较为落后的小山村落了户。他见到村里的一些青年人胸无大志,
只满足于做个小工,赚点小钱,就向村里承包了6亩果园,并动员了几个青年和他一起
干。实际上他是想借此来带动青年们立志创业,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经过几年的奋斗,
他们的年收入达6000元以上。王化民老人又鼓励这几个青年自己去独立经营,在他的
帮助指导下这些青年都成了年收入达2万余万的“万元户”。不仅如此,老王还把自己
的果园发展成“果、菜、粮”立体的复合型经济园,综合效应更为突出。他深知自己富
起来全凭党的政策好,并以自己的行动回报了党的关怀。他把自家的果园作为村小学的
学农基地,让学校把农技课搬到他的果园来上,还亲自给学生们讲课;他在村里办起了
图书馆,自费购买了几百本图书供青少年阅读;他对于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均予以
奖励性资助,使得11名学生免于辍学,24名学生顺利升学。在他离休的20多年间,
先后拿出了两三万元,资助了村里的特困生80多人次。可是他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苦的
生活,住的还是20多年前的旧房子,用的还是旧式的家具,老伴患有白内障、脑血栓,
治病花去了很多钱,仍是初衷不改,每年到腰资助村里生活困难的人。老王的无私奉献
精神得到了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被市政府命名为“余热生辉的先进典型”。 

其实,在我们离退休的队伍里,像王化民这样的“余热生辉”的老人的却不在少数。
如,北京的老将军孙毅义务为民服务多年,丝毫没有将军的架子,几乎是哪里有困难哪
里就有他的身影;浙江兰溪市的离休干部张萍宇自掏腰包,分文不取,四处为青少年讲
课,足迹遍及浙江城乡,还将自己积蓄的3万多元均给浙江大学资助特困学生;唐山市
郊还有一位78岁的离休老干部徐俊文,离休回乡后连续17年走村庄,串学校,为青少
年义务讲课,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十几年来他讲课百余场,撰写了30多篇几十万
字的讲稿,还自费印刷了20000多份宣传材料无偿地发给村民和学生们;开滦煤矿的徐
景贤等4名退休老工人,平均年龄达77岁,自愿组成退管活动站服务小组,承担起退
管活动站的管理工作。他们每天打扫卫生,擦拭桌椅,侍花弄草,从不叫苦叫累,也一
直分文不取,等等。 

这些老人究竟是凭着什么宁可自己吃苦受累而要资助或帮助他人呢?浙江老人张
萍宇说得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的精神可以用一副对联来概括:宁在课堂说教
死,不屑病榻度余生。”在这些老人看来,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应该有一种先人后己
的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即是自己吃些苦,受些累,为他人做贡献,
成全他人,也在所不辞。正如离休干部王化民所说的那样:“我从心眼里愿意这样做,
这样做了感到心里愉快,心里踏实。” 徐俊文说得更有趣:“能为青少年在成长的路上
照点亮,我甘愿做一个小蜡头。” 这些朴素的话语恰恰是表达了这些老人的内心世界。
因为他们的世界观里就是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基础的,他们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说是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青年人为社会多做奉献的。 

其实,换个角度看,老年人的这种奉献行为,对益寿延年颇有助益,尽管这些老人
并不是为了长寿才舍己奉献的。 

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博克曼教授在加州随机对7060名成人跟踪9年的研究,
社会交往广泛者寿命较长。一些老人为下一代做奉献,资助青年人创业、升学,以及为


集体做好事等行为都属于社交性的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发挥老年人的余热,体现其价值,
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使得自己心情愉快,精神爽利,身体健康。这一代老年
人,由于党的长期教育,几乎都具有“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品格。他们离退休后只希望
投身于社会的人群中,为社会做些有益于群众的事,从中获得“工作着是美丽的”的乐
趣,甚至分文不取也感到异常的快乐。这种奉献的精神既会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还会使他们充满生活的信心,性情开朗,精神愉悦,有利于身心健康。此
其一。 

其二,能够缓冲一些不愉快的情绪。离休干部王化民的家境并不太好,老伴患有几
种疾病,儿女又不在身边,他还是有精神负担的。可是当他帮助青年人创业经营果园时,
当他给学生讲解农机课时,当他看着青少年人在他的图书馆里翻阅书刊时,当他把自己
的积蓄无偿的资助贫困学生时,他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的精神的兴奋点被下一
代的有为所占据,为此感到满足和惬意。因此,老伴的疾病没有压倒他,仍然乐此不疲
地为社会做奉献。 

其三,在奉献的过程中无意识的活跃了思维和活动了身子骨。离退休老人在参与社
会活动时,自然要动脑和动手脚,帮助青年人出点子,指导青少年学技术,或者对青少
年进行爱国主义,都需要开动脑筋,有针对性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一来自然就促
使大脑活动。而大脑作为神经中枢系统的载体,它的活跃对身体的各部分的生理活动都
有促进作用。同时,基于这些老人的奉献观,他们将为群众做好事视为乐趣,每做一件
好事自然会感到非常的愉快。这就使他们培养了积极乐观的情怀,即使遇到一些困难也
会在所不辞,勇往直前,而这种心态是有益于健康的。当然,这些老人在他们的做奉献
的活动中,身子骨得到了锻炼,也是对身体有益的。 

自我保护防陷阱 

近几年在一些中小城市里经常看到一些为中老年人免费检查身体的摊点,使得一些
老年人不知不觉间就落入了陷阱。 

有位刘大妈去早市买菜时,见到几个穿白大褂的人为老人免费查体,就凑了过去。
检查的结果是她的血压、血脂、血液粘度都高于正常值,还有心律不齐,脑血管硬化等
多种疾病,让刘大妈吓了一跳。见此,查体“医生”连忙给刘大妈分析了她的“病情”,
并说:“治病要治早,您的病现在是潜隐期,症状还不十分明显,用不了半年,就会厉
害起来。现在治疗正当其时,只要吃了我们这种药,保证一个疗程减轻一半,两个疗程
痊愈。”“医生”的话使刘大妈看到希望,但是一问一个疗程的药费要1000多元,就有
点犹豫。 “医生”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刘大妈,买了两个疗程的药。结果药
服完了,身体并没有明显的轻松。儿子带她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她除了血压偏高外,别的
什么症状也没有,才发现上了骗子的当。 

像刘大妈这样的老人受骗的并不在少数,有的用假银元骗取老人的存款,有的以推
销产品为名,欺骗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