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毛泽东谋略 作者不详 >

第3章

毛泽东谋略 作者不详-第3章

小说: 毛泽东谋略 作者不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股坐不稳,一支军队没有根据地就没有大本营,一场革命没有根据地就失去社会
依托。
    于是他精心选择了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以井冈山为中心的区域,作为中国
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的核心。红军以此作为攻守进退的后盾,对统治势力比较强
大的湖南取守势,而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在统治阶级政权暂时稳
定时,确保中心区域不受或少受损失,而在统治阶级政权发生破裂时,波浪式地
向外推进。强敌狠追时就用打圈子的办法对付,平时分兵发动群众,战时集兵迎
击敌人。毛泽东说,这种方法就像打网,随时可以撒开,随时可以收拢,任何敌
人都奈何不得。①毛泽东主张通过党去领导军队,又用军队去打土豪分田地发动
农民建立政权,再把农民武装起来,用一部分武装了的农民去保护和解放另一部
分农民……革命就这样滚雪球般地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党,政,
军,民四位一体的社会结构,形成党,政,军三位一体的权力系统,一句话,形
成一种国家模式。这种模式从南方的根据地带到北方的解放区,最后,水到渠成
般地发展成全国政权。
    ①《毛泽东选集》第101 页。
    1 4 〃 勉从虎穴暂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毛金蝉脱壳,摆脱了张国焘的威
胁,率军北上〃 勉从虎穴暂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
如神。〃 这四句诗说的是当年刘备羽翼未丰,屈居曹营的故事。刘备确是个聪明
人,他深知自己身虎穴,决不能让疑心很重的曹操识破他的雄心壮志。而当他的
心机突然被曹操道破,一下子使他露出惊恐神色时,他又巧借闻雷来加以掩饰,
从而避免了一场眼看就要发生的杀身之祸。
    毛泽东遇险不惊,随机应变的本领一点也不亚于刘备。
    红军长征到达四川懋功,毛泽东率领的一方面军和张国焘部的四方面军会合。
从此毛张之间发生了北上还是西进的分歧。经过毛泽东的努力,在毛儿盖勉强达
成共同北上的协议,同时将两个方面军分编成左路军和右路军。
    张统左路,毛泽东率右路,但这样做并没有消除分歧。张国焘的左路军中有
支持毛的朱德和刘伯承,毛泽东的右路军中则有张的心腹陈昌浩。毛泽东到班佑
时,张国焘分裂的迹象重新出现。张国焘借白河涨水左路军无法渡河,重提他的
西进计划。毛泽东则以中央委员会的名义要求张继续北上。张仗着人多枪多,拒
不服从,并向右路军指挥部里的陈昌浩发来一份密电,企图用〃 彻底开展党内斗
争〃 的方法来挟持毛泽东和右路红军随他西进。由于叶剑英的机警,毛泽东先于
陈昌浩知道了电报的内容,形势非常紧张,因为毛泽东的部队早已分散,第一军
团距班佑有两天的路程,而附近却有张的两个军。
    彭德怀着急,如果四方面军要缴三军团的械,我们该怎么办呢他敦促毛:抓
住一些人质,以防止出现红军部队自相残杀的不幸局面。
    毛泽东没有采纳彭德怀的建议。他知道张国焘电文中〃 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是什么意思,但毕竟没有公开威胁要〃 武力解决〃 中央。如果先自采取抓人质的
办法,那一场自相残杀倒真是不可避免,他装做什么也不知道,去会见陈昌浩。
陈向毛转告了张国焘的命令。毛泽东竭力设法争取陈昌浩赞同他的主张,他很相
信自己的说服能力。但是,陈对张唯命是从,根本听不进毛的劝告。
    最后的争取工作已无济于事,毛心里有底,事情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后来
他说,那是〃 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他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可能在这短短的一
刻丧失殆尽。长征可能中途而废,天亮之前红军也许就要自相残杀了。
    怎么办毛泽东知道劝说无效,于是对陈说,假如部队要改变路线,他必须和
政治局的其他人商量一下。他说,周恩来和王稼祥正在三军团司令部养病,让我
和洛甫,博古去他们那儿开个会。陈昌浩同意了。开会嘛,是应该的,反正不同
意也得同意。
    其实这是毛泽东的脱身之计。分歧不可挽回,力量对比又相差悬殊,唯一的
办法就是金蝉脱壳。你走你的,我走我的,至于谁对谁错,只有走着瞧。
    毛泽东火速赶到三军团驻地,和常委们作出紧急决定:第三军团凌晨二时出
发。以什么名义离开呢毛派叶剑英去告诉陈昌浩:部队要回头南下,要过草地,
需要准备更多的粮食,所以动员整个部队天一亮就去地里割青棵。
    陈没有表示反对,他一点也不担心,他认为毛只有那么多人,不敢自行离去。
    等陈昌浩发觉一方面军开拔后,毛泽东的人马已经离开了陈的〃 势力范围〃。
陈派了红军大学的一个学生营和四方面军的一部分人,举着〃 反对毛泽东逃跑〃
的标语追上来。毛对他们说:想南下的,请便;愿北上的,也请便,绝不强迫。
南下是没有出路的。至于不愿意和党中央一起北上的人,可以等一等。我们可以
作为先头部队先走一步。我们先走,去开辟根据地,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欢迎
你们来参加我们的队伍。我相信,一年之后,你们会来的。
    毛泽东说得一点不错。四方军经过一番挫折,最后还是回了头,于1936年10
月10日到达陕北。整整一年,一天不差。红军三大主力在毛泽东的坚持下,终于
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在陕北胜利会师,开始新的战斗历程。
    杨尚昆说:长征中,毛泽东率领一,三军团单独北上,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没有这一步,也就没有一年以后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大会师。如果没有北上这一
着,一,二,四方面军统统集中在藏民区的贫瘠地区,慢慢地就会波消灭了。因
为那里既没有条件壮大军队,更没有条件搞生产,那里是草原和不毛之地,敌人
把几个小山口一封,你就没有办法了。①①《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第73页。
    1 5 只谈军事,不谈政治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在当时,有不少人对遵议会议决策感到不满足,因为会议对危害至深的〃 左〃
倾路线,只批判了其军事方面,没有触及它的政治问题,好像留下了一个尾巴。
殊不知这样作,正是毛泽东精心谋划的一着高棋。
    经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长征初期的惨重损失,毛泽东取得了反击〃 左〃
倾路线的发言权,并且已经争取不少反对过他的人。到开遵义会议时,他已经由
少数变成了多数,有了充分的主动权,完全可以用血的事实把对手们彻底击倒。
但在会上他只谈军事,只字不提政治问题,有意绕开两条政治路线的对立。他紧
接着博古和周恩来发言,主动进击,讲了一个多小时,点名批评了李德和博古。
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他主观专横,早为多数红军指挥员所不满。博
古虽为总书记,但在政治局常委中已孤立。毛把攻击的重点对准李德,他指责李
德用〃 短促突击〃 取代红军的传统战术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李德和博古为自
己辩护,他们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敌军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李德甚至说他的
战略指导没错,只是执行中出了问题。毛泽东进行反驳,他说前四次反围剿中红
军都是同数倍于己的敌军作战,但都取得了胜利。所以问题不是数量,而是战术,
也就是说是军事指挥路线错了。毛还把这条错误的路线概括为:防御中的保守主
义,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毛泽东的讲话博得热烈掌声,因为他讲出了大多数指挥员长期以来没有说出
的话。在三个晚上的激烈辩论中,20名与会者除何克全(凯丰)支持李德,博古
外,其余人都站在毛泽东一边。最后由周恩来提议停止原来由李德,博古和他本
人组成的三人小组的工作,军事指挥权交由新的三人小组:周恩来,王稼祥,毛
泽东。
    李德再没有指手划脚的机会,许多年后他还抱怨遵义会议没有提及苏联和世
界政治问题。如果提到这些问题也许对他有利。但毛泽东等人早在会议前就考虑
到了,如果讨论政治问题,会议很可能会开崩。当时红军的存亡问题压倒一切。
毛泽东抓住这个主要矛盾,也就抓注了绝大多数指战员的心。
    他的对手是共产国际作后台,而他却在斗争中赢得了大多数,原因就在这里。
    李德的军事指挥仅交由新的三人小组,实际上转到毛泽东手中,这就是遵义
会议最大的积极成果。
    政治的改变则不大。政治局常委只增加了一个毛泽东,其他人仍都在岗位上,
包括博古在内。博古的总书记解除了,但接任总书记的是张闻天。
    但这并不是说毛泽东与博古等在政治路线上没有分歧。分歧是很大的,只是
毛队为当时还不到挑明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时不提政治问题,只提军事问题,受
到批评的人就不多,这样有利于团结大多数,以共同对付当时的危局。假如在遵
义会议上就提出政治路线问题,受到批判的人就会很多,那样到了同张国焘的分
裂主义作斗争时,就不会出现周,王(稼祥),张(闻天),博(古)都站在毛
一边的情况。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的作法很有远见。由于他团结了大多数,不
仅博古成了张国焘的对立面,连李德在反对张国焘的斗争中也支持毛泽东。张有
一名部将曾想拔枪对准毛泽东,正是李德跑上去紧紧抱住了他,才没使悲剧发生。
    当然,毛泽东也知道政治和军事之间的微妙关系。当时军事斗争是重心,在
军事问题上有决策权的人在政治上绝不会是无关紧要的。
    毛泽东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为以后的延安整风运动中彻底清算王明路线准备
好了条件。那时他在全党的最高领导地位已经不可动摇了,因而才是解决政治路
线问题的最佳时期。
    1 6 蒋介石不给人民民主权利,那也好。
    他就会站到人民的对立面,人民则站到共产党一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后,
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并没有消除,只是矛盾暂时降级了,斗争的形
式也有了改变。
    国民党从围剿和屠杀的政策改变到改良和欺骗的政策,从硬的政策改变到软
的政策,从军事政策改变到政治政策。共产党怎么办毛泽东的对策是:我们也从
军事的变到政治的,从武装的转到和平的,从非法的转到合法的。他们不得不暂
时向无产阶级找同盟军,我们也向资产阶级找同盟军。
    为了共同抗日,共产党进行了有原则的让步:根据地政府改成中华民国特区
政府,工农红军改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共产党和红军都合法了。蒋介石管不
管饭是另一回事,但共产党对他的政策必须有所改变。不然就达不到团结抗日的
目的。
    于是,毛泽东把政治战略作了如下调整:抛弃两个政权敌对的政策;停止武
力推翻国民党的方针;停止使用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斗争不是不要,但要
停止那些不利于团结抗日的斗争,而保存那些有利于团结抗日的斗争。
    过去在两个政权敌对路线下的斗争方式,组织方式和工作方式,毛泽东都相
应的作了改变。他提出要用争取和平的口号去反对内战,又用争取民主的口号去
巩固和平。和平是目的,民主是手段,这就是毛泽东以阶级斗争服从于民族斗争
的新战略。
    怎样争取民主呢共产党虽然合法了,但和国民党相比还是一个小党,况且蒋
介石灭共之心一直未死,他早对共产党防了一手,怎么会给你民主,让你和他平
起平坐呢毛泽东当然是有办法的。办法就是以民主改革为口号,联合其他政治势
力和全国民众,迫使国民党进行两个方面的民主革命。
    一是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级的独裁政体改变为各党派各阶级合作
的民主政体。
    二是依据宪法保障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包括释放政治犯,
开放党禁等等。
    革命不宜,改革总可以吧。不过,蒋介石知道这两项改革意味着什么。
    〃 各党派各阶级〃 当然包括国民党和共产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但这样
的〃 各党派各阶级合作的民主政体〃 岂不是要削弱国民党的统治地位,把国民党
的政权让一部分给共产党,让共产党与国民党平起平坐吗所以蒋介石不能答应。
    人民的言论,集会,结社自由更是冲着当权的国民党而来的。当时的共产党
是在野党,站在人民中间。允许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自由,那岂不是允许共
产党有发动组织人民反对国民党的自由吗所以这一条蒋介石也不能答应。
    蒋介石不给人民民主权利,那也好。这样,他就会站到人民的对立面,人民
则站到共产党一边。最后,蒋介石拥有军事优势,毛泽东则拥有广大人民。这些
人民又用蒋介石〃 送〃 来的枪武装起来,加入到〃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的
战斗中去。
    1 7 自卫原则,胜利原则,体战原则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由于民族矛盾上
升而发生分化,分成左,中,右三派。左派在抗日爱国上与共产党有共同语言,
右派虽然也有赞成抗日的一面,但坚持反共立场不变,所以毛泽东称其为反共顽
固派。中派处于两者之间,应当争取,左派更不用说,是共产党应该团结也可以
团结的对象。问题是右派。毛泽东用团结争取左派和中间派的办法孤立了右派。
但右〃 派还存在,还在不断地反共溶共。怎样对付这样一帮反共顽固派整个抗日
战争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之间联合和斗争的关系都十分微妙。对顽固派
无疑必须团结,因为他们也处在抗日统一战线中,不团结就有可能使他们脱离统
一战线,投到民族敌人的怀抱。但是顽固派又有其反共的一面,如果共产党为了
维持和他们的统战关系而一味退让,就会被他们同化,吃掉。因此又有斗争的必
要。如果斗争得不当,又会导致统一战线分裂。
    怎样斗争才算得当呢毛泽东采取了三条原则:一是自卫原则。斗要斗得有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人家打到头上,不能不给予有力还击,但是也不可无缘无故去进攻人家,输
掉理由。输掉理由,在政治上就陷入被动,就被视为破坏了统一战线。二是胜利
原则。不斗则已,要斗就要斗得对我们有利,决不同时打击许多顽固派,天天打,
到处打,打又打不出个名堂,空耗精力而又不足以服敌。只选择最反动,最不可
忍的打,而一打就打个痛快,让他知道厉害,不再敢轻易冒犯。
    三是休战原则。不要无休止地斗下去,要有所节制。当顽固派的进攻被我们
打退后,在他们没有举行新的进攻之前,我们应该适可而止,使斗争告一段落,
并且主动地与他们讲团结,表示友好和大度,以便巩固斗争的成果。
    1 8 他俯瞰神州大地,很快从千里狼烟中找到用武之地,那就是民族敌人的
后方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被推上了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怎么办
显然,共产党的军队不宜到正面战场。正面场战要打阵地战,这不是共产党军队
的优势。但老是呆在西北一隅也不是办法,那样消灭不了多少日军,共产党的力
量也无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