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09王树声 >

第35章

09王树声-第35章

小说: 09王树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向北挺进的途中,王树声接到了党中央电示,命他们在鄂西北创建根据地。   
  鄂西北,虽地势偏僻,群山闭封,却是军事要地。由此西去、北上,可分别直达川陕,或逼国民党、蒋介石的大后方;东向、南丁,则兵指武汉、长沙等城下。因此,蒋介石一直重保此地,尤其抗战时期更是蓄意经营。   
  对于创建鄂西北根据地,且被委任为根据地的全面负责人军区党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王树声毫无思想准备,又深感压力大,责任重。   
  王树声确晓鄂西北的重要军事价值,也深知,现在绝不是推卸、却步的时候。他立即找来副政委及参谋长,开了一个非正式的小会。会上,他开诚布公地说道:   
  “党要我们建立鄂北根据地,是党对我们的信任,也是革命形势的需要。   
  而党组织让我当全面负责人,也是一份重托。我也知道自己的政治水平低,领导力差。所以请大家来一起商量,共同完成好这一光荣而又重大的任务。”   
  王树声随即和几位主要干部展开讨论。他根据以往的经验,综合分析自己率领部队的情况,作出了这样一些决定:将根据地划分为四个军分区,重新整编部队,精简人员。   
  王树声又向全体士兵们作了总动员:   
  “现在我们建立根据地,是一件新任务。我们应当总结经验,共同努力,才不辜负党对咱们的信任呀。”   
  当然,创建根据地,开展活动,绝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但王树声本着他一贯的干劲,带领战士们风风火火地展开了。而潜集已久的敌人也开始了他们的行动。   
  就在我军还未立稳脚跟之际,心虚胆惊的敌人已经开始了围剿。他们集中重点,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搜寻我军部队。   
  面对敌军的张牙舞爪,我军却很乐观:这只不过是敌人垂死挣扎的虚张声势罢了,他们心虚!我军仍然运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驻我扰”十六字方针,巧妙地和敌人玩了“捉迷藏”游戏。   
  难怪战士们都乐了:“王司令,咱们这样还不把那国民党反动派给耍累了?”   
  王树声也呵呵地笑了:“这荒山野地的迷藏可真是不好捉哟。”继而又正言道,“敌人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咱们可不能不防他们狗急跳墙。”   
  果然,不断的扑空使敌军恼羞成怒,火力越来越强,攻击越来越猛。敌人俨然已是丧家犬,手段越来越毒辣。   
  这天,一支拖着枪械,穿着破旧衣服的士兵向我军老头哨走进。由于天色近晚,哨兵看不真切来者,但又觉兵服相似,便高声问道:   
  “你们是哪部分的?从哪儿来?”   
  “是我们啊,一纵队的。为掩护渡汉江,我们掉队后,一直苦苦追赶来到这里。”   
  哨兵一听,心头一热,忙向领导报告。就在这当儿中,那撮士兵转而向我军哨所扫射。原来他们是敌军伪装的!发觉已晚,哨所的战士们已来不及抵抗了!   
  他们紧接着去了我军的二道岗。然而,敌人的阴谋很快就被我军识破了。   
  这一次,我军一眼就识破了敌人的小伎俩,一网将他们击毙。敌人不甘心,仍不断派出部队“缠”住王树声率领的部队。   
  敌军的纠缠,丝毫阻挡不了王树声及战士们前进的脚步,他们已翻山越岭,来到了神龙架的千年老林。   
  这天晚上,王树声忽然一拍大腿:“这可真是天助我也!”   
  警卫员不解了:“司令员,您有什么好主意?”   
  王树声带他走出屋子,指指环绕着的山头:“你看看这山像什么?”   
  警卫员脱口而出:“可不是个‘囚笼?’”   
  王树声笑道:“这就对了。”   
  第二天中午。一顶军帽冒出谷线,接着是高头大马,马上一颤一颤的是一个国民党军官,叼着洋烟,样子好不神气!跟在其后的是他的官太太,也是颤颤悠悠地坐在抬轿上,闭目养神。这一切早已落入隐蔽在山谷中的我军的眼里。   
  又过须臾,大大小小的官员、士兵全部进入“囚笼”。就在这时,王树声举起左轮枪,扣动了扳机。随着“叭”一声,紧跟着一片杀声和枪响,战士们早就跃跃欲试了,这下可真是好好出了口气。他们把敌人打了个落花流水。仅个把钟头,战斗已结束,我军扛着大批战利品,凯旋而归。   
  接下去的几天,敌人许是吓破了胆,不敢再来侵扰。王树声告诉同志们:   
  “咱们可要趁机好吃好睡几天,争取多打几个漂亮仗!”   
  月挂山头,大地又进入了一片宁静。   
  和敌人推磨了好多天,乐趣不少,可更多的是身心皆疲的战斗!毕竟在这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干革命。   
  战士们明白:只有他们每天和敌人打,和敌人拖,才真正是配合全国各兄弟战场的我军。道理易懂,做起来却难。   
  王树声听到不少战士嘟嘟嚷嚷的:   
  “咱怎么就不能像华北那样,要打就打,要吃就吃,也落个痛快!咱们这里的苦差事,应该让他们来尝尝才对。”   
  一天,在全军的集合会上,王树声拿起一把步枪,他先卸下枪膛,问战士们:“这可是枪的主要构件吧?”   
  接着,他拆开枪管、枪托等一大堆零部件,又问战士们:   
  “除去这里的每一样,咱们这枪还能放响打敌人不?”   
  战士们不知道司令员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王树声接着说下去:   
  “咱们八路军、新四军可不是这杆枪吗?每一部件各负其责,联合起来,共同运转,才是打敌人的枪。咱们这部分也许是枪托,也许是一个小螺丝,咱们的作用可不比枪膛小。再说了,总得有人做这小螺丝,对吧?”   
  大家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位置,不再有怨言,不再厌烦转遍山沟和敌人周旋了。   
  但是,战士们心头仍然笼罩着厚厚的阴云。他们害怕自己负伤、得病、掉队。   
  当时,医药供应只是个虚名。病了、伤了只能就地寻点草药治治,可懂医药的人又寥寥无几。不少伤病员的创口,只能听凭发炎化脓,久久不愈。   
  而掉队,则更为残酷,一旦被敌人抓获,就会受到极大的侮辱和残酷的杀戮。转战中,不时可以见到被钉死在树干上的战友,尸体旁边涂着丑化、污辱我军的漫画。   
  每当看到这些情形,王树声总感到一种揪心的疼痛,也感到一种难以抚平的怒火。他亲自动手将遇害的战士,从树上解下来,亲手挖坑立碑落葬。   
  他脱下军帽,深深鞠躬。他大声宣布:为了让死难的烈士们安息,我们一定要浴血奋战到底!   
  疾病如敌人的纠缠一样,难以摆脱。就连王树声自己,也感染上了脚气,脚趾肿得红红的。战士们也因餐风露宿、恶劣的生活环境而病魔缠身。王树声的小警卫员阎双喜,小肚子长了一个大疽,溃疡了。一个平日活泼乱跳的小伙子,被折磨得不成样子。   
  辗转途上,战士们跟着王树声,咬牙艰行。突然,小阎捂着肚子,倒在了路旁。王树声见状,急忙翻身下马。来到小阎身边,他挪开小阎紧捂的双手,看到那已溃烂得不成样子的疮口。   
  小阎啜啜泣泣地说道:“司令员,我实在不行啦。你们不要管我,继续前进吧。我不想拖累大家。。”   
  王树声抱起他,放在队里唯一的马上,摸摸小阎的头,道:“小阎,你放心,咱们同志们不会让你掉队的!”   
  接着王树声示意队伍继续前进。小阎这时已经模糊了双眼:他清楚地知道,王树声那双脚得忍受住多大的疼痛呀。   
  王树声却一言不发,迈着一瘸一拐的步子,督师前进了。   
  正是这世间罕见、艰苦至极的战斗生活,才使我们革命战士那最高洁、最美丽的心灵,得到洗礼!   
  保康县境一个小山窝。   
  王树声率兵冒雪进驻后,决定去看看那里的父老乡亲。他和警卫员来到一家破烂的茅草屋。推开门后,印入眼帘的是:微弱窜动的火苗。围在火塘边的是瘦骨嶙峋的一家大小,披着蓑衣,围着稻草,瑟瑟发抖。。   
  王树声眼眶湿了,这就是我们多灾多苦的乡亲们呀。这时传来一声涩涩的问话:“你,你们要干,干什么。。?”   
  王树声没答话,只是迅速的把自个儿身上的一条便裤,塞到发话的老头儿手里:“老哥,这个您先拿着。”   
  老头儿这才明白过来,抓住王树声的手不放,说:“娃儿们,你们还不给这老爷磕头。”   
  王树声忙扶起正要磕头的两个孩子,道:“老哥,你们不是问我们来干什么吗?我们是让咱们穷人闹革命,当家做主的。我们是共产党派来的。。”   
  老汉疑虑的看着王树声和警卫员,道:“你们就是国民党说的共匪吗?”   
  警卫员上前说:   
  “大爷,你听到的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血口喷人呢。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儿女,是人民的子弟兵,咱们都是一家人。”   
  老汉不迭地点头道:“我信你们,信你们。”   
  他说着说着,在火塘里扒找着什么。一会儿,他扒出了一块烤熟的大红薯,掰开了,送到王树声和警卫员手里,说:“你们快趁热吃了吧,暖暖身子,长点劲去打走那无恶不作的国民党!”   
  王树声一再道谢,说什么不能吃。老汉急了,也好像憋足了气:   
  “你们当我是一家人就吃了它。”   
  王树声见状,示意警卫员,将这块滚烫的红薯吃下去了。老头也乐了,开始絮絮叨叨打开了话匣子:“国民党一直威吓我们,说你们共军杀人不眨眼呢,所以我们心里一直害怕着。。”   
  就这样,王树声以实际行动换得了群众们的信任与敬重。军民情换情,心贴心,在寒冷的冬日里,山里增添了许多暖意。   
  战士们的革命信念不但没被艰险的环境磨灭,反倒越磨越坚定,越磨越顽强。   
  这里虽然山大木多,但出产却极为有限。开始还有点苞谷,聊可充饥,日子一长,战士们已经是三月不识苞谷滋味了。且王树声一再严申:   
  “我们纵令是饿死、冻死,也决不能动老百姓一针一线,一草一木!”   
  没有了粮食,战士们也只能找野草、野果、野木耳之类的。说起木耳,王树声曾打趣道:   
  “咱们也还算福气之人,这木耳是宴上才有的配料哟!”   
  但想想没油没盐、煮得半生不熟的木耳,拿它当饭吃,实在是难以下咽。   
  即便咽下,又因根本不能消化,照样全部排泄了出来。   
  无论怎样,王树声总保持着乐观开朗的态度,常常请战士们打打“精神牙祭”。   
  “大家离东南已不远了吧,闻到香味了没有?再不远就是富饶的江汉平原了,那里的糍粑、汤圆、豆皮、热干面难保你馋得咬掉舌头!咱们别急,咱们还在赴宴的路上了,只不过碰到一些国民党小石子。”   
  大家也乐坏了:“司令员,到那时你可得招待我们哟!”   
  “没问题,只要你们肚子能装尽那些好吃的,我全包了。”   
  大伙儿高兴,干劲也更足了。   
  1947 年元旦到了。可王树声此刻却卧躺在床上。他已经两天没吃一口东西了。原来,他每次都把自己的一份口粮让出给战士们了,还老说:“姜是老的辣嘛。我这年纪也用不着多吃了。你们小伙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就该多吃!”就这样,两天里这个壮如牛强似铁的铮铮汉子,硬是给饥饿磨倒了。   
  警卫员李树林、白金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背着王树声四处找吃的。   
  这天终于碰上侦察连在煮野菜,他们俩走上前去:“首长,我们想要点吃的。”   
  “你们自己的那份呢?这里也是其他同志的呀。”   
  李树林有点急了:“司令员已经两天滴粮未沾了。”   
  侦察连长二话没说,狠狠的舀了半茶缸,递给他们:“还不快送去!”   
  李树林、白金泉捧着茶缸,赶快奔到了王树声的房里:   
  “司令员,您快吃点菜吧。”   
  王树声颤颤抖抖地撑坐起来,先推过茶缸,正色问道:   
  “你们这是从哪里弄来的。”   
  “司令员,您放心吃吧,我们没拿乡亲们的。”   
  王树声仍然微微摇头道:   
  “你们不说,我就不吃!”   
  李树林和白金泉,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终于,白金泉说了:   
  “这是侦察连的战士们省下来给你的!”   
  王树声缓了口气说:   
  “你们的心意,我都明白,也领了你们这份心。但,侦察连的战士们工作任务更重大、更辛苦,这东西,他们比我更需要,你们拿回去,代我谢谢他们了。”   
  警卫员们几乎痛哭失声:“首长,你就吃下去吧!”   
  王树声厉声道:“给他们送回去!这是命令!”   
  就这样,李树林和白金泉又含着泪,把半茶缸野菜送回了侦察连。侦察连的战士们也纷纷掉下了泪:   
  “首长,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干的!”   
  说完食的,该谈到住的。鄂西北的山区,夏天倒也凉爽,但冬天可就是严寒酷冷了。山区里时常北风呼呼,大雪飘飘,湿气又重。我们的战士没有御寒的衣物,只能靠体温,相互取暖。小警卫员们总让王树声先睡,然后再有心的个个依次挨着首长排开睡,好把他夹在中间,暖和暖和。   
  王树声怎么会不知这些孩子们的一腔深情呢?可他们到底也是孩子呀,正是需要亲人疼爱的时候。所以王树声常常装作入睡。待警卫员们睡下后,悄悄起身,挨着最幼的一个小警卫睡下,用他那本来就已微弱的体温,去温暖他们。   
  一次夜里,大家实在冻得睡不着,王树声就干脆给那帮孩子们讲起他们当年在家乡闹革命和万里长征的故事。孩子们都听得兴高采烈。他们怎么也忘不了王树声那句句敲人心扉的话语:   
  “孩子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咱们现在就是这些栽树人。咱们手起茧,脚长疮,为的就是要让咱们的子孙后代,别再受今天咱们受过的苦呀。更何况,咱们不是没有可能看到郁郁绿荫的那天呢。”   
  孩子们的心头热滚滚,他们在王树声身上得到的岂止是那微弱的体温,更是革命前辈们对革命的赤诚之心、火热之心。他们也不禁暗暗告诉自己:   
  一定要为首长多出力!一定要为革命多出力!   
  这些天来,王树声一直吃不好,睡不香。他只觉得党那么信任他,把创建根据地的任务交给他,自己可真不能辜负呀。虽然王树声多次与区党委委员们探讨这个问题,也按照先前的例子,划定了军分区,派出了党政干部和队伍,但创建工作仍然奏效不大,许多地方只是摆出了一副空架子。   
  王树声在进驻鄂西北数月后,了解到这里曾被国民党反动派严密统治,群众至今对我军仍然有所顾虑,群众基础缺乏,加之当地又无主力干部配合工作,所以我军无法扎根建立坚实的根据地。敌人却立足本上,仰仗人多物丰,对我军穷追猛打。我军这样没日没夜地疲于奔命,耗掉了大量的兵员、物力,又得不到支援,长此以往,难敌国军。   
  王树声辗转几晚,终于决定:派出一支精干队伍,试探入陕。决定刚传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