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做最好的家长 >

第16章

做最好的家长-第16章

小说: 做最好的家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人品放在第一位。而且由于我也和女儿一起“哈韩”,所以自然而然会经常和她聊关于韩国的话题,我们会谈到韩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我就是这样渐渐地引导着女儿通过喜欢歌手到对歌手所体现出来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品质的关注。
  果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已经不仅仅是喜欢韩国音乐而已,而是逐步发展为了对韩国文化的欣赏。她曾经买过一本书叫《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什么》,读了之后,她将中国的国民精神、国民素质和韩国相比较。她曾对我说:“我在为我国一些国民的行为、素质感到遗憾的同时,对韩国的国民精神肃然起敬。”她把这本书给我看,评论道:“书中说到,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就好比,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如黄河般源远流长,韩国取其上游清澈的部分悉心照料,保持其优良的本质,而中国留下的却是淤泥堆积的黄河下游。看韩剧、韩国的综艺节目,总是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的礼节、修养与高素质。”
  我经常和女儿一起讨论娱乐圈,有一次和她聊到中国乐坛的时候,女儿说:“当中国的乐坛越来越重偶像与人气而轻实力时,韩国乐坛始终不变地用歌曲打榜说明实力的模式让我佩服。”
  我问:“你认为,中国歌手和韩国歌手究竟有什么不同?”


不妨和孩子一起“追星”(2)


  
  她说:“在我看来,中国的歌手能有极好的LIVE演出实力的屈指可数,而在韩国,这却是歌手得以出道的基础;在中国,走在大街上被星探相中,包装之后短期内便可出道,速成歌手并不罕见,而在韩国,就算是年纪再小的歌手,出道前也一般是经历过了3—5年的艰苦培训的;在中国,艺人走红后便是公司的宝贝,捧着、哄着,而在韩国,艺人再怎么大红大紫,终究也是公司的员工;在中国,歌手的地位高低是按人气而定,而在韩国,哪怕是比你早一个月出道的歌手,就算人气比不过你,见了面你也得规矩到鞠躬称前辈;在中国,因为歌手的走红程度更多取决于公司运作,所以常会出现某歌手不满某歌手导致不和的局面,而在韩国,实力最重要,所以前辈与后辈、同辈之间往往都十分谦虚,相处融洽……我对歌手的评判标准向来是先人格再实力,我欣赏韩国文化,更欣赏韩国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有教养、有礼貌、谦虚又自信的韩国艺人。”
  这一番话,让我更理解女儿了——女儿的确喜欢韩国歌手,但这折射出她对一种精神品质的敬仰。
  我又问:“那么,喜欢韩国歌手的人和只喜欢中国歌手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女儿说:“喜欢韩国这么多年,我也认识了不少和我一样的人,有姐姐,有妹妹,我发现真正哈韩的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是打扮穿着‘怪异’的小青年,而是真诚、正直、有教养的,如同喜爱的韩国艺人一般的人。我们把喜欢韩国的人叫做‘亲’,就是因为我们在一起时很团结,很友善,很亲近,很亲切,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相同的价值评判准则。”
  女儿还对我说:“常常会有很久不见的朋友问我:‘你还在喜欢韩国吗?’我说:‘在,而且会一直这样下去!’现在在我的眼中,所谓哈韩不单纯的是一些家长们认为的疯狂举动,更准确的说,是一种精神状态吧。或许与其说我们哈的是韩,不如说我们哈的是一种纯粹优秀的民族气节与精神,哈的是一种单纯、规范的娱乐环境吧。”
  这样的“哈韩”有什么不好呢?我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女儿的这种情感呢?
  提醒孩子在“追星”的时候,别忘了学习;引导孩子在欣赏歌曲的时候,更要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如果孩子做到了这两点,他想追谁就随他去吧!


尊重普通的劳动者


  教会孩子学会尊重,很重要的是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在当今的许多媒体纷纷对所谓富豪、明星以及各种“成功人士”的狂热追逐的今天,我们已经很少对孩子说“要热爱劳动人民”了!而我认为,只有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也充满敬意,才是真正的对“人”的尊重。在这里,尊重的是“人”本身,而不是附加在“人”身上的金钱、权势、地位等等。
  教育孩子尊重劳动人民,同样可以从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普通人做起。比如,女儿小时候,我让她在新年前夕给守大门的李爷爷写一张贺卡送去,我对她说:“李爷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为我们服务,我们应该在新年之际,向李爷爷表示感谢和祝福!”果真,女儿便给李爷爷写贺卡,然后一蹦一跳地跑下楼去送给门卫室的李爷爷。后来,女儿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李爷爷的作文《我夸他》。
  又比如,小学时候我每天下午骑车接女儿回家,常常路过一些建筑工地,常常看到许多农民工蹲在砖堆上手捧一个塑料碗吃饭,我就会对女儿说:“晴雁,这些打工的叔叔们最值得我们尊重了!他们非常普通,但他们是劳动者,这就值得我们尊敬!千千万万这样普通的劳动者,都应该值得我们同情和尊敬。”后来女儿读初中了,我也多次对她说:“这些劳动者,比那些贪官污吏高尚一万倍!那些贪官污吏每天都在侵吞着国家的财产;而这些劳动者,每天都在用自己的血汗创造着财富,比如一座座高楼就是他们修建的!他们每天都在用自己的双手为周围的人提供着服务,比如拉三轮车,擦皮鞋等等。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是最光荣的!”
  女儿慢慢懂得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
  有一年,我们回老家过年的时候,一家三口坐三轮车去女儿奶奶家。女儿从长得有些丑的三轮车女师傅的身上发现了美,后来还专门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美,在我们中间》。那次乘坐三轮车,三轮车差点儿与一辆出租车相撞,我们也差点从车上摔下来。面对出租车师傅的斥责,三轮车师傅不住地道歉,消解了出租车师傅的怒气。文章接着写道——
  ……过一会儿,她又说:“刚才那个司机虽然生气,但我道个歉就没事了。只要退一步就海阔天空了嘛!”我很惊讶,想这样的一个蹬车的人也有这种宽广的胸襟。可更令我吃惊的是,到了目的地,她居然还不肯收我们的钱,说什么差点出事,都是她不好,就不收钱了。爸爸不肯,执意给了她钱,她拿过钱,还不停地说:“谢谢!谢谢!”
  看这丑车夫远去的背影,我突然间觉得她不丑了,反而还很美。她有一颗善良而宽容的心,这就是她的美。
  尊重孩子,并教会孩子尊重,从细节做起,从身边做起。这是教给孩子一笔足以让孩子幸福一生的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我的建议:
  1。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中学会尊重别人,并养成习惯,这需要从小训练。
  2。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私人领域”。
  3。培养一些和孩子的共同爱好。
  4。教育孩子一定要尊重普通的劳动人民。


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孩子,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会满意,这是因为在内心深处,这些家长总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天才,而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普通人。既然是天才,那每次考试都应该是满分,所以家长永远对孩子表示失望。而这种失望,对孩子的自信心来说,无疑是最具杀伤力的。
  一般来说,孩子如果考出了好成绩,爸爸妈妈多半会说:“可别骄傲!争取下次考得更好!”
  但女儿考出了好成绩,我却对她说:“晴雁,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女儿刚进初中时,她的入学成绩在全班62个学生中名列倒数第二。在我和老师的鼓励下,第一次大考(初一上期半期考试)就名列第十名,以后便总是在十几名到二十名之间徘徊。我从不用分数和名次压她,总是给她创造一种宽松的氛围。但有一点我的要求很强硬,这就是每天晚上10点以前必须睡觉。我觉得她的发展一直很正常。有次半期考试,她考了全班第四名,名列全年级近700名学生的24名。但当她打电话告诉我时,我却说:“祝贺你!但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不少家长往往爱对考出好成绩的孩子说“不要骄傲”“下次争取再前进几名”之类,意味着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其实这样只会过分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有时候,家长的“减压”反而会使孩子轻装上阵,取得好成绩。
  所以,如果女儿考差了,我会说:“祝贺你!因为你通过这次考试暴露出了问题,这正是进步的开始,考试嘛,还有下次呢!不过,下次也失败了仍然不要紧,关键是认真反思总结。”
  相反,如果女儿考好了,我会说:“祝贺你!但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
  为什么我会对女儿说这些“反常”的话呢?因为我认为,孩子的学习心态远远比其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学习成绩只是一时的荣耀,而学习心态却可以影响其长期的学习状况。孩子考差了,当然需要家长帮着孩子总结反思,并找出原因所在,而这正是孩子进步的开始,难道不应该祝贺吗?孩子考好了,表面上很得意,但其实压力更大了;学习上有一定的压力是必要的,但如果这种压力超过了限度,就很可能成为孩子一种心理障碍,影响着孩子下一步的进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适当减轻点孩子的压力,反而更有利于孩子下一步的学习。然而,我们一些家长却不懂这种辩证法,以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高标准”“严要求”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这样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2000年4月,我在西安学习,给女儿写了一封信,谈我学习的紧张。女儿半期考试后给我回了一封信。信中谈到她半期考试的失败——
  你走了以后,我因为想你,哭过一次,可后来一想,哭也没有用,只有把半期考试考好,给你报喜,才是关键。但是,这次半期考试我也考砸了。其实我也很想考好,但成绩却总是不理想。其实我是可以考得更好的,但我一到考试时,我就紧张,只想着上次没考好,这次一定要考好。可没想到这次也这样。你会说我不懂的没有去问老师,但老师讲的我都懂呀!看着别人考得好,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回到家里,妈妈还会责怪我,我心里更难受。我知道妈妈也是为我好,但她为什么就不理解我呢?爸爸,你要在多好呀,我想你会理解我的,对吗?俗话说:“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做得更好!
  接到这封信,我给她去了一个电话,热情而充满信心地对女儿说:“你一定会学得很好的,绝对没有问题!”同时,又在电话里就她的成绩帮她作了一些分析和总结。
  女儿说:“每当我考试考差了的时候,我就想,要是爸爸在的话,一定会安慰我,不会怪我的。”的确如此。


不把孩子当天才


  我曾在我的学生家长会上批评过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会满意,这是因为在内心深处,这些家长总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天才,而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普通人。既然是天才,那每次考试都应该是满分,所以家长永远对孩子表示失望。而这种失望,对孩子的自信心来说,无疑是最具杀伤力的。”
  从女儿刚进小学一直到她高中毕业,我从来没有对女儿提出过任何分数和名次的要求。我一直有个“秘密”——这个秘密直到写到这里我才公开,我女儿才知道的——这个秘密就是,我在内心深处,从来没有把女儿当作天才,相反,我总是觉得她智商平平,夸张地说,我甚至把她假想为“弱智”——当然,这种假想只能深藏于心。因此这样一来,她每次考试如果考得不好,都在我意想之中:本来我女儿就不是特别聪明嘛!能考这样的分数已经不错了。而如果她考得不错,我会格外惊喜:“哟!我女儿居然还考了七八十分!”所以,我一直对女儿都怀着一颗平常的心态看她的学习和考试成绩。
  但是另一方面,虽然我在心里从没把女儿当作天才,但平时我在评价女儿时,总说她是“高智商”,她是“天才”。随便举一个小例子,有一天她放学回来说她在语文课上很快就把课文背诵完了,我很平静地说:“嗯,你记忆力很好,这是天才的特征。”整个中小学阶段,她就是我关于“天才”的“吹捧”中成长起来的。这样做是不是会让她盲目乐观以至骄傲自满呢?不会的。因为我在夸她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她学习态度的要求。只是用这种方式让她充满自信。而这种自信,对于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还有一次,学校要开家长会了,女儿很自豪地对我说:“爸爸,我的同学一听说开家长会都很害怕,害怕开了家长会后爸爸妈妈会去算账。”她说的“算账”就是家长因孩子成绩不好或表现不好而回家打骂孩子。然后她又说:“同学们都很羡慕我,因为我从来不怕开家长会。”女儿说的是。无论考好还是考差,女儿从来不怕我去开家长会。因为我从来不会因为在家长会上得知了她的不好的成绩,而回来斥责她。我要做的,只是充满信任地帮女儿分析失败的原因,并热情地安慰她,让她明白:我能行!
  有的家长也许会说:“孩子每次都考得不好,让我怎么安慰孩子呢?每次都‘下次考好一些’,但‘下次’到何时?”作为当了二十多年班主任的教育者,我完全理解家长们急切的心情,因为我的女儿也并不就是“下次”一定就考得好,很多时候还“屡战屡败”。在这种情况下,女儿的心情比我还难过:“爸爸,我又没考好!”她会觉得非常对不起爸爸。我是这样对她说的:“如果把中考(或高考)当作山顶的话,那么你现在每次的考试都是登一级台阶。只要你每次考试后能够真正找到失败的原因,这一级台阶你就登上去了。正是最后一次考试前的无数次考试,奠定了最后考试的胜利!如果从现在到中考(或高考)有100次考试,那么,前面99次考试的失败都是通向最后一次胜利的必经之路!”


做最好的自己


  我对晴雁的考试成绩一直比较“沉得住气”(当然,也不是没有着急的时候,但相对比较少),还基于一个观念,就是一个人不应该简单地和别人比,而应该和自己比,用昨天的“我”与今天“我”相比,看是否有进步?我经常给女儿说的一句话是:“做最好的自己!”
  曾经有个外地中学生朋友给我写信,问“什么样的自我是最好的”,我给她写了一封回信——
  面对你的提问,我的回答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我”。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的确,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即将毕业,可能升入大学,可能参加工作,但志愿与职业的选择现在还不能取决于你自己。你以前的理想都是很好的,但现实并非可以随心所欲。因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