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反经 >

第116章

反经-第116章

小说: 反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火四九
  孙子说:“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中国古代军事家较早认识到了水、火在军事进攻中的重要作用。采用水攻、火攻要因地、因时,要注意把握自然环境,特别是注意把握气候条件。
  【经文】
  《经》曰:“以水佐攻者强,以水佐攻者明。”是知水火者,兵之助也。
  故火攻有五:一曰火人'敌傍近草,因风烧之',二曰火积'烧其积蓄',三曰火辎'烧其缁重',四曰火库'当使间人,之敌营,烧其兵库',五曰火燧'燧,堕也,以火堕敌人营中也。火头之法,以铁盈火,著箭头强弩,射敌之营中,烧绝粮道也'。
  行火必有因'因奸人也',烟火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宿在箕、壁、盈、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
  '肖世诚云:“春丙丁、夏戊已、秋壬癸,冬甲乙,此日有疾风猛雨也。
  居勘太乙之中,有飞鸟十精,如风雨期,五子元运式,各候其时,可用火。”
  故曰:以火佐攻者明。何以言之?昔杨■与桂阳贼相会,■以皮作大排囊,以石灰内囊中置车上,作火燧,系马尾,因从上风鼓囊吹灰,群贼迷目,因烧马尾奔突贼阵,众贼奔溃,此用火之势也。殷浩北伐,长史江迫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脚皆系火。一时驱放,群鸡飞散羌营,营皆燃,因击之,姚襄退走,此用火之势。李陵在大泽草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从下风缓火,以此火解火势也。吾闻敌烧门,恐火灭门开,当更积薪助火,使火势不灭,亦解火之法也'。
  太公曰:“强弩长,兵所以逾水战。”孙子曰:“水可以绝,谓灌城也。”
  又曰:“绝水,必远水'引敌使渡'。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敌半渡而击之,利。欲战,无附于水而迎客也,谓处水上之军。”故曰:以水佐攻者强。
  何以言之?昔韩信定临淄、走齐王田广,楚使龙且来救齐。齐王广、龙且并军与信合战'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关寇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织而降也。”
  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不织而降之,吾何功?”遂战,败。吾闻古之所谓善战者,胜易,胜者败。故善者之胜也,无知名,无勇功。
  龙且不用客之计,欲求赫赫之功,昧矣'。夹潍水阵,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之,杀龙且。龙且水东军散走。此反半渡之势。
  '吾闻兵法:绝水必远水。令敌半渡而击之,利。韩信半渡,军佯入害地,令龙且击之,然后决壅水。此所谓:杂于利而务可伸,杂于害而患可解也,皆反兵而用兵法。微哉,微哉!'
  卢绾佐彭越攻,下梁地十余城。项羽闻之,谓其大司马曹咎曰:“谨守城皋,即汉挑战,慎勿与战。”汉果挑楚军,楚军不出,使人辱之'孙子曰:
  “廉洁,可辱也。”'大司马怒,渡汜水。卒半渡,汉击,大破之。此欲战无附于水势也。
  故知水火之变,可以制胜,其来久矣。秦人毒泾上流,晋军多死;荆王烧楚积聚,项氏以擒;曹公决泗于下邳,吕布就戮;黄盖火攻于赤壁,魏祖奔衂。此将之至任,盖军中尤急者矣,不可不察。
  【译文】
  《经》上说:“用水来辅助进攻,威势强大。用水来辅助进攻,效果显著。”因此说,水与火,是用兵强有力的辅助。
  火攻有五种:一是焚烧敌军人马' 敌军处在深草之侧,借风焚烧他们',二是焚烧敌军的粮草积聚' 焚烧敌军的储备',三是焚烧敌军的辎重,四是焚烧敌军的仓库' 派遣密探,潜入敌营,焚烧其兵库',五是焚烧敌军的补给线' 把火堕丧敌营中的方法是用铁器装满火,绑在箭头上,用强弓将其射入敌营中,烧绝敌军的粮草'。
  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通过内应',发火器材必须平日里准备好。发火还要选择有利的时候,起火要选准有利的日期。所谓有利的时候,指的是天气干燥。所谓有利的日期,指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四个星宿的位置,凡是月亮运行到这四个星宿位置时,就是起风的日子。
  '肖世诚说:“春季的丙丁、夏季的戊已、秋季的壬癸,冬季的甲乙,这些日子一般都会有疾风骤雨。”所以说:用火来辅佐进攻,效果显著。
  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年杨■与桂阳的叛贼相遇,杨■用皮革制成大风囊,把石灰放在里边,并把风囊放在车上。又制成火燧,系绾在马尾上,凭借着上风,鼓动风囊,吹出石灰,石灰迷了叛贼的眼睛后,再点燃系绾在马尾上的火燧,让马群向敌阵奔去,众叛贼因此奔跳溃散,这就是用火攻的威势。殷浩北伐时,长史江迫拿来数百只鸡,用长绳将鸡连绾起来,鸡脚上都系绑着火,同时把它们放出,群鸡飞散到了羌营之中,羌营到处燃烧,再借机攻击敌人,姚襄被击退逃走,这也是用火攻的威势。李陵率兵在大泽中,匈奴兵在上风头纵火,李陵则在下风头也燃起了火。这是以火解火的方法。
  我听说还有假如敌军用火焚烧城门时,如果担心火灭了敌军会把城门攻破,那就要在已有的火上添柴,加助火势,使火不灭,这也是消除火势的一种方法。'
  姜太公说:“弓弩强劲,是长武器,可以用于水战。”孙武说:“可以让河水绝堤,用来淹灌敌城。”又说:“横渡江河,要在离河流稍远的地方驻扎,这样可以有进退回旋的余地' 也可以引诱敌军渡河'。如果敌军渡河来攻,不要在水中迎击,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已渡河的敌军交战,那就不要靠近江河迎击它。这是水战的原则。”所以说,用水来辅助进攻,威势强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年韩信平定临淄,齐王田广败走,楚派龙且前来营救。齐王田广、龙且把军队合在一起与韩信作战'有人劝说龙且:“汉军远离家乡入侵齐地,来势凶猛,难以抵挡。齐、楚在自己的地域上作战,士兵容易败散。不如深掘沟、高垒墙,防守敌人,然后让齐上派出自己的亲信,招抚被敌人占领的齐城。齐城的人听说齐王来救援,一定会反抗汉军。汉军从二千里外来此地,齐城的人都起来反抗汉军,汉军就不会得到一点粮食,到那时不用作战就能使汉军投降。”龙且说:“我了解韩信的为人,容易对付。
  况且不交战而使韩信投降,我有什么功劳可言?”于是开战,龙且大败。我听古人说,善于夺取胜利冻难,然而如果把胜利看得很容易就要失败。所以善战者,取得了胜利,既不求扬名,也不眩耀勇武功劳。龙且不用门客的计谋,想获赫赫战功,实在是糊涂啊!'龙且与韩信在潍水两岸列阵,韩信在夜里命令士兵制成万余条口袋,盛放上沙子堵在了潍水上游。让军队部分渡河,攻击龙且,佯装不能取胜,撤退逃跑。龙且果然高兴他说:“我早就知道韩信胆怯了。”丁是横渡潍水迫击韩信。韩信让人移开盛沙的口袋,一时间河水汹涌而来。龙且的军队大半不能上岸,韩信立刻出击,杀掉了龙且。龙且潍水东面的军队四散逃走。这正是反用“半渡之势”的生动战例。
  '我听兵法上说:横渡江河,要在离河流稍远的地方驻扎,以便有回旋的余地。让敌人渡河又未完全渡过的时候攻击它,这样有利。韩信的军队半渡河,佯装进入了灾害之地,诱引龙且攻击,然后把堵截的河水放开。这正是:
  在有利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能顺利;在不利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祸就可以解除。这都是违反常规使用兵法,奇妙啊!'
  卢绾辅佐彭越进攻,拿下梁地十余座城。项羽听说后对大司马曹咎说:
  “小心地把守城皋,就是汉军来挑战,也千万不要和它交战。”汉军果然来挑战,楚军坚守不出。汉军便叫人羞辱曹咎'孙子说:廉洁之人,可用羞辱的方法激怒他',曹咎大怒,便率军渡汜水。士兵正在渡河,汉军发起攻击,楚军大败。这就是准备迎战时不要靠近河小的道理。
  所以了解水、火的变化,可以出奇制胜,由来已久了。秦人在泾水上流投毒,晋军多有死者;荆王焚烧楚的粮草,项氏所以被擒;曹操在下邳决开了泗水,吕布因此被杀;黄盖在赤壁采用火攻,曹操被迫逃窜。懂得利用水、火辅助作战,是将军的重要职责,懂得在作战中灵活巧妙地运用,尤其重要。 
五间五十
  间谍的出现,是军事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间谍的使用,使战争不再是简单的军事对抗,而成为双方智力的较量。使用间谍,必须机智果敢,精心细致,以防止被敌人欺骗和利用。孙子认为:“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宝。”实在是中的之言。
  【经文】
  《周礼》曰:“《巡国传》:‘谍者,反间也。’”吕望云:“间,构飞言,聚为一卒。”是知用间之道,非一日也。'凡有白气群行,徘徊结阵来者,为他国人来欲图,人不可应,视其所往,随而击之,可得也。或有黑气临我军上,如车轮行,敌人深入,谋乱吾国臣。或有黑气游行,中含五色临我军上,敌必谋合诸侯而伐我国,诸侯反谋军,军自败。或有黑气如幢,出于营中,上黑下黄,敌欲来求战。无诚实,言信相反,九日内必觉,备之,吉。或日月阴沉无光,不雨,或十日昼夜不见日月,名曰“蒙”,臣谋主。
  故曰:久阴不雨,臣谋主也。'
  故间有五间: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生间,有死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者也' 言敌乡邑之人,知敌表里虚实, 可使伺候听察,通辞致言。故曰:因之用,赏禄为先也'。内间者,固其官人而用之者也'因其在官失职者,若刑诛之子孙与受罚之家也。因其有隙,就而用之'。反间者,因敌间而用之者也'曹公曰:“敌使间来视我,我知之。因厚赂重许,反使为我间,故曰反间。”萧世诚曰:“敌使人来候我,我佯不知而示以虚事,前却期会,使归相语,故曰反间也'。生间者,反报者也'择己有贤才智谋,能自开通于敌之亲贵,察其动静,知其事计所为,已知其实,还报,故曰生间也'。死者间,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者也。
  '作诈诳之事于外,佯漏泄之。使吾间知之。吾间至敌中,为敌所得,必以诳事输敌,敌从而备之,吾所行不然也,间则死矣。又,一云敌间来,在营间,我诳事而持归,然皆非吾所图也。二间皆不知幽隐,故曰死间。萧士诚云:“所获敌人及己军士有重罪系者,故为免,相敕勿泄,佯不秘密,令拘者窃闻之。因缓之,使亡,亡必归故,以所闻告之,敌必信焉,往必不间。
  故曰死间者也。'
  昔汉西域都护班超,初为将军长史,悉发诸国步骑二万五千击莎车,莎车求救龟兹。龟兹王遣左将军发温宿、姑墨、尉头合五万人助之。超召部曲及于阗疏勒王议曰:“兵少不敌,计莫如各解散去。于阗王从此东,长史亦从此西归。夜半闻鼓声使发。”众皆以为然。乃阴缓擒得生口,生口归,以超言告龟兹。龟兹闻之喜,使左将军将万骑于西界遮超,温宿王将八千骑干东界遮于阗王。人定后,超密令诸司马,勒兵励士。至鸡鸣,驰赴莎车军营掩覆之,胡皆惊走,斩首五千级,莎车遂降。
  又,耿弇讨张步,步闻之,乃寿其大将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祝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昔刘备东下与孙权交织,魏文帝闻刘备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权,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包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擒,此兵忌也。”后七日,权破备。书到今址步列营数十,缓急不能相救。又,一军溃,则众心难固。此黥布所以走荆王也。
  步非计也,败其宜也'。弇渡河,先击祝阿,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惧,遂空壁亡去'孙子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耿弇开祝阿之围,令其状奔钟城,以震怖之,亦夺气、夺心计也。
  妙矣夫' 。费邑分遣其弟敢守巨里,弇进兵,先胁巨里,多伐树木,扬言以填塞坑堑。数日有降者,言邑闻弇欲攻巨里,谋来救之。弇乃严令军中趣治攻具,后三日当悉攻巨里。阴缓生口,令得亡归,归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来救之,弇喜谓诸将曰:“吾所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我所求也。”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引精兵止岗坂,乘高合战,大破之,临阵斩邑'或问孙子曰:“敌状而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又曰:“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弇杨言攻巨里也,亦夺其所爱,令自致之计也'。此用因间之势也。
  晋时,益州牧罗尚遣隗伯攻李雄于郫城,迭有胜负。雄乃募武都人朴泰,鞭之见血,使谲罗尚,欲为内应,以火为期。尚信之,悉出精兵,遣隗伯等率领从泰。李雄先使李骧于道设伏,泰以长梯倚城而举火,伯军见火起,皆争缘梯。泰又以绳汲上尚军百余人,皆斩之。雄因放兵,内外击之,大破尚军。此用内间之势也。
  郑武公欲伐胡,先以子妻胡。因问群臣曰:“我欲用兵,谁可伐者?”
  大夫关期思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而不备郑。郑袭胡,取之'汉使郦生说齐王田广,广罢兵,与郦生纵酒。汉将韩信因齐无备,袭齐,破之。田广烹郦生,郦生偶成韩信死间。唐李靖伐匈奴,以唐俭先和亲,而已以兵乘其不备,破之。此李靖以唐俭为死间也。'此用死间之势也。
  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之。此用反间者也。'事具《霸纪》'故知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莫能用间,非密微莫能得间之宝。此三军之要,唯贤哲之所留意也。
  【译文】
  《周礼》说:“《巡国传》称:‘所谓谍,就是反间。’”吕望说:“间,就是制造散布流言飞语,这些人可以组成一支独立的队伍。”由此可知,使用间谍,由来己久。
  '凡有白气群行,徘徊凝结如兵阵而来,是敌军有奸人前来有所图谋的征兆,先不要与来人对面,而要盯住他,看他到什么地方,随后袭击他,逮捕他。或者有黑气降临我军上空,如车轮行进,这是敌人深入,企图乱我国臣的征兆。或者有黑气游动,内含五色,降临我军上空,一定是敌人图谋联合诸侯征伐我国的征兆,如果诸候起来反对谋乱之军,敌军自然会失败。或者有黑气如旗帜,从军营中飘出,上面呈黑色,下面呈黄色,是敌人要来求战的征兆。但敌人却无诚信,言行相反,在九天里会被察觉。如能及时防备,就吉利。或者日月阴沉无光,又不下雨,或者十天内昼不见日、夜不见月,这叫作“蒙”,是臣下图谋主上的征兆。所以说:久阴不雨,预兆着臣下要图谋主上。'
  所用间谍有五种: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