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6023-信念平安   :18年平安生涯 >

第9章

6023-信念平安   :18年平安生涯-第9章

小说: 6023-信念平安   :18年平安生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领导说想见见平安保险的马明哲。我知道他想见马总的真正原因,是想看看我选择平安的真实理由。但我没有答应他。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完全不同的背景与文化,不可能有太多相同的感知。    
    我迎着海风沉默不语,但心情特别轻松。我知道我已经摆脱了一种羁绊,完全换了另一种心境,在另一种天地里生活了。我与过去已经告别,在我面前,平安正如一个新天地——引领着我的未来。我的直觉告诉我,虽然我和平安还陌生,虽然平安还不强大,不醒目,但从马明哲平静温和的笑容里,我看到足以信赖的安全和托付。这个新天地让我精神愉悦舒缓,心情放松,有种宽慰般的知遇感。我觉得人生有这样的恬淡和优雅,这样的亲切和平和,是种幸福。我向往这样的日子,珍惜这样的日子,虽然还遥远,但心里对平安已洋溢出淡淡的尊敬,浅浅的崇赏。    
    老领导很固执,说不见也行,可我想告诉你的新老总你是一个怎样的人,想跟他说说你的经历和你做过的那些事。我知道他想帮助我,他希望我有一个好的未来,有一个更高的台阶去发展,他希望我能得到新公司的赏识和重用。但我还是没有答应他。    
    老领导说你最可贵的品质是忠诚和正直,最讨厌的性格是倔强和太有主意。他说他不想看着我再从头干起,但我还是拒绝他了。他当时很不解,不知道我为什么拒绝他的帮助。总之左说右劝我都没有妥协,在我轻描淡写的态度里,他只好放弃助我的念头。    
    傍晚,老领导走了,带着惋惜和遗憾,带着对我的惦记和嘱咐离开了蛇口。这一天,算是正式结束了我的北方生涯——突然觉得身后一片轻松和干净。


爱情,不可阻挡地弥漫第15章 以什么名义凝聚信仰(1)

    人从降生到离去,赤条条两手空空,不会带走一个物质的东西。唯有灵魂跟随肉身飞去。所以人生之过程,物质是表,精神是里,表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创造,包括更替,里却只有一个归宿,一种期许。虽然生命对未知无法依赖,但心灵的预知和体察却能令肉身万劫不复——这就是快意,快感,抛却了肉身的灵魂的极乐。    
    时间晃得很快,满3个月试用期后,我领到了第一笔正式员工的薪水。发工资那天,看着红红绿绿的花花纸我问李玉猛:怎么还有港币呢?李玉猛笑答:是啊,你不想要?我说不是,不知道怎么花它。他立刻爆发大笑,说还有这么索(傻)的人吗?竟然不知道怎么花钱,真是的。    
    我说怎么不知道呀,只是以前在内地没见过港币,不知道罢了,有什么不会花的。“那就花呗。”他悻悻地数钞票,知道我这几张落不到他的口袋里,就解嘲说,就这么几张还不好花?好花是好花,可对我来说感觉已是挺多的了。    
    钱这个东西,再多也不会觉得多,给个金山也压不死人。不过我相信生命的运程里总有局限,否则生命就是无期。但可惜不是,生命有限,在一个未知的时候,生命会带我们离开这星球。人从降生到离去,赤条条两手空空,不会带走一个物质的东西。唯有灵魂跟随肉身飞去。所以人生之过程,物质是表,精神是里,表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创造,包括更替,里却只有一个归宿,一种期许。虽然生命对未知无法依赖,但心灵的预知和体察却能令肉身万劫不复——这就是快意,快感,抛却了肉身的灵魂的极乐。因此我以为,人生是心魂之生,给心魂一个历程——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创造:还生命一个丰富的圆满。    
    我对钱没有感觉,只会花不会理。几百块港币存起来,攒够了去买一个大彩电寄回家,如此而已。没办法,像我这种60年代出生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先家后己,骨子里有浓厚的节约意识,尽管身体早已先行到改革的前沿,但脑子里固执的传统情结若沉实浮,关键时刻无论如何也忘不掉自己还是父母身上的小棉袄。有风筝线系着,风筝跑得再远,飞得再高,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李玉猛抽烟瞧着我,笑说,行了,买电视机足够了。我掂着钱袋看他,心想他怎么知道我这么想。不过那年月彩电刚有,内地大多数家庭还是黑白的,蛇口的佳丽彩和三洋都很俏,质量也不错,我买的那个,父母用了许多年。    
    钱袋沉甸甸,心里很踏实。可惜平安的钱袋里,沉的都是厚厚的港币。5元钱的港币有点厚,1元、2元的加在一块也有一堆。发工资时大家都不存,随便就零花了。最好花钱的地方当属百佳,1个雪糕就要10块港币,但那时就那么吃着,没觉得贵。但是十几年后的今天,1个雪糕卖10块?你吃试试。    
    在蛇口,生存的优势和在平安的优越简直成了一种幸福。直到今天,平安有许多和我一样在蛇口度过的人都还十分怀念那些日子,那些彰显出单纯、热情,充满激情、奋斗,饱尝艰辛、跋涉,品尝酸甜、甘苦的日子!蛇口的岁月,我们全心依赖的是平安,付出期盼的也是平安——平安就是我们的家,而我们一如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家里的时间每天都是十几个小时,从早到晚,三顿饭都在家里吃。    
    蛇口是温暖的。这不是因为人都怀旧,而是因为蛇口时期的平安人完整地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青春。    
    以什么情感祭奠一个人的青春?以什么力量昭示青春的活力?以什么媒介记录青春的价值?平安为什么要创立?这些天南海北的人为什么要投奔平安?平安最终驶向哪里?这些人的人生为何要与平安相连?……    
    马明哲跟大家一起分享“排档协会”的猪手凤爪时,脑子里不间断地思考了这些问题。    
    蛇口时期的平安人几乎都是单身,以公司为家成了一种习惯。早上包子和酸奶对付,中午到对面的工商银行食堂里去借光,晚上就一堆儿一堆儿地扎进大排档。平安对面是一片具有广东特色的大排档,各种特色应有尽有:粉面汤粥,生猛海鲜。人生的种种关系在这里体现得很简单:拼命工作,然后享受生活。这是那个时期刚刚获得开放的思想里,一种绝对颠覆传统的生活观,背叛禁锢和束缚的决裂式的职业思潮。    
    平安人接受这个思潮,因为平安人都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只有青春和知识,才会令这些骄傲的分子思想活跃,无所畏惧。他们的人生在青春冒芽时,遇到了时代的变迁。这是自由,是解放,所以改变命运就成为这些人重要的梦想。    
    一天十几个小时地工作,竟然也能感受到快乐,这种氛围显而易见是人的因素——主观能动,牵引了生命的全部欲求和渴望。一边是孜孜不倦地工作,一边是刻意装扮生活:买一个个红色小口袋里的金银首饰,到香港和深圳的边界中英街购物,买进口洗发水、化妆品,到老外开的超市里硬逛……在内地还没有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时,平安这群生活在蛇口的人,已经被改革的硕果洗了个透。平安的诞生,令这些人有了工作,挣到了钱,改变了生活,也激发了梦想。梦想这东西不分有钱没钱,有没有钱它都活着,在心里。只是有时候人忘了它,找不着它了。一旦寻着蛛丝马迹,梦想就令人气盛,心高,魂变得旷远。天地之开阔,未来之美好,统统如一幅锦图,叫人勇往直前地奔。明确了要“奔”,需要钱来撑腰,酒来壮胆,菜不菜的都无所谓。凉瓜牛肉、塘虱煲、花生豆、炒河粉统统可以下肚,实在不行来个素炒通心菜,放点椒丝腐乳照样下酒。我就看见有人“鱼片青菜汤米粉”就着啤酒顿顿吃,一吃一大碗,加点陈醋和辣椒酱,自得其味。后来我也被传染,一宿舍的人都喜欢上了这一口,直到今天还依然保持米粉本色,恰似一代老知青难以忘怀的“窝头咸菜”。    
    改善物质生活,必能使工作带来幸福感。有幸福感就容易引发成就感。那什么是成就感?人为什么需要成就感?成就感能给人带来什么?    
    1988年9月24日,马明哲总经理(右一)和员工们在深圳小梅沙海滨浴场烧烤,共同度过平安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    
    是价值吗?还是安慰?……这些思想领域里的思考铺陈出一系列和精神、意志、品质、人格相关连的东西。    
    马明哲清楚,当物质的欲望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精神如果跟不上就会饥渴犯贫。所以他开始想招:晨会、奖励、办报。——以文化的名义,给人性设立高昂的机会。    
    那年年底,平安推出了第一个奖励——“总经理基金奖”。这是平安成立以来颁发的首个重要奖项(那时平安还没设立平安勋章,也没有像内地那样搞什么先进之类的奖旗证书)。“总经理基金奖”——让人闻到开放的味道——总算是中国人也能以张扬个性的能量来得到物质回报。获得这个简单的荣誉给了我至高无上的鼓舞。世间那句“天道酬勤”果然是真,付出真是有回报的。    
    解决了物质,精神的完美版本在哪里?


爱情,不可阻挡地弥漫第15章 以什么名义凝聚信仰(2)

    1989年初,我被授予一项重要任务:创办平安文化刊物——《平安之友》。    
    1988年平安开业后,当年就势如破竹地突破了地区性限制而拥有第一家分支机构——海南分公司,这标志着平安从建立开始走向拓展。    
    公关部的使命随之完成,我和李玉猛兵分两路进入了不同部门。我的新部门是发展部,撤销公关部后成立。除了依然具有公关部的一些职能外,增加了许多新职能,比如机构的管理与发展等。尽管平安在当时只有海南和深圳地区的几个分支机构,但马明哲已经开始考虑在发展部探索并尝试未来平安全国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    
    我们几乎在跑步工作。这个重要时候,马总要我来办报纸。对于办个小报我没觉得多难,以前在内地也搞过类似的小报,有专门的人刻蜡版,油印,就像前人办《挺进报》一样,报纸出来,很远就能闻到墨香。可在1989年没有刻蜡版这一说了,电脑还未普及,全公司只有两台电脑在电脑部使用,有两个电脑管理员宝贝似的护着,别人是不能随便动用的。    
    有一天马总过来叫我去他办公室,指着一台中英文打字机说,这是从香港带回来的,很好用,你拿去研究研究,用它来办《平安之友》吧,说着把一份说明书给了我。    
    哇,我真是喜出望外!那个打字机竟然还带有排版的功能,足见马总是个多么细心用心的人。许多年里发现马总有个特点,他只要去香港,总能带回一些公司里要用的东西。那时候平安虽然是个新成立的小公司,但使用的设备和办公用具却十分领先,几乎很短时间就能发现不断有新东西出现在职场。他把东西买回来就招呼大家去,该谁用谁用,所有人都在这种既新鲜又兴奋的兴致中保持着一种活力。    
    多年后我悟出一个道理,其实一个企业的盛衰在最初建立时已经显现出体质问题,就像婴儿出生医生要给打分一样,企业最关键的是有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带头,他最初给这个企业带来怎样的体质和能量,给这个企业灌输怎样的精神和文化。单纯地说企业只拥有一个好人是不够的,他还必须在具备好人品质的基础上,具有伟大的洞察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所具备的远见卓识是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前景,换句话说,他必须具有企业家的能量和素质。    
    马明哲就是这样一个人。    
    1989年,马明哲总经理和最早的平安女员工一起度过首个“三八节”。    
    我激动万分地抱着那台打字机开始了平安文化的“报刊之旅”。说明书是英文的,这在当时是平安唯一的一台最先进的打字机。我的脑袋嗡嗡叫,查字典,打电话请教老爸,问同事,总算稀里糊涂地知道了这个外国东西怎么用。后来能打豆腐块了,一个个打好剪裁好,用胶棒粘在A3打印纸上,按报纸的格式各个版块美化一番,再到复印机上复印出来。复印机可以套红,小报就出了两色,出来时大家抢着看,马总总是第一读者,他看得很认真。    
    十几年过去后,《平安之友》早已被《平安保险》报,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平安》报代替了,现在的平安报刊已相当丰富,三报两刊,种类齐全,并且有专门的一个编辑部在操作,而我当年的那些小报早已尘封在岁月深处,闲时只能小心地翻,小心地阅了。那些固体胶粘住的文稿已开始褪胶卷边,看着看着,心疼就会淹没了自己。    
    1989年3月,马明哲给《平安之友》写过几点意见:    
    《平安之友》至目前为止已发行5期,是否能达到我们办刊的目的,请你们征求一下全体员工的意见,作一次总结。我个人认为该刊物虽有不完善之处,但还是成功的。《平安之友》是我公司的内部刊物,办刊的目的一定要明确,我建议今后应发动更多的员工投稿,并尽可能根据我们办刊的目的而设计,这样就更能发挥它的效果。    
    他还亲自写了以下几条作为明确:    
    1。介绍公司大事及目前业务、工作动态、人员动态;    
    2。活跃公司内部的气氛,激励员工士气;    
    3。表彰先进,提出问题;    
    4。介绍保险知识及国内外保险动态;    
    5。沟通员工之间的感情,协调部门之间的合作。    
    这5点直到今天也不过时啊。从那以后《平安之友》的栏目增加到十几个,身边的同事都积极写稿,文体多得五花八门,至今我还认定早期的《平安之友》里充满激情和热爱,不缺美文。    
    以什么名义凝聚信仰?——最终,平安以文化凝聚了人的精神和意志。若干年后纪念《平安之友》时,我写了一篇短文。其中有这么一句:我有了一种感觉,那感觉残酷得就像你不得不回头去面对一直忠诚地跟了你无数年而今却让你觉得又老又丑的一条狗……差距太大了。平安以飞的速度把过去抛在脑后,而今,岂是一个“茅屋”所能见证?但不管怎么说,历史将《平安之友》留在那里,就像中国革命时期延安窑洞里的灯火一样,照亮过、温暖过平安人艰苦时期创业的意志和信心。    
    我一直珍藏着那些泛了黄的《平安之友》,用一个大胶袋把它们封好,端端正正地摆在书橱。我想,十几年前它们对于我,对于曾经奋斗的平安人可能不算什么,但若干年后呢?譬如今天,平安已经如一艘航空母舰般驶向世界,谁又能忘记蛇口的这只小舢板呢?    
    这就是成长的规律。我们看不见人生的轨迹,却无法抹去它的足迹。有意无意间,当我们蓦然回首,它的沧桑老旧,会让我们的灵魂不那么平    
    愿我的勤奋换来所有人的安宁和保障。(河南·王成娥)    
    静,也许我们会再一次激动起来,冲动起来,或者沉默着,冥想着,就像当年,我们以青春的代价,纯粹地诠释生命的价值。    
    面对《平安之友》这几张枯黄的报纸,我们宛如面对逝去了的青春。只有它,记录了我们的过去——作为平安人,我们曾蹒跚的脚步,执拗的品格,爽朗的笑声和纯净的感情。


爱情,不可阻挡地弥漫第16章 爱情原来是流沙

    我的心开始颤抖,手脚冰凉,浑身战栗,一股热烘烘的东西像激流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