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史下卷-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长驱直入的敌人首次遭遇。志愿
军利用敌人未料及中国迅速出兵及其分兵冒进的弱点,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
打击,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接着,中朝军队采取诱敌深入的
方针,在敌人机群狂轰滥炸、我军供应不足而且气候寒冷的极端困难条件下,
前赴后继,英勇作战,包围歼灭和重创大批敌军。再战告捷,迫使敌军从总
攻击变成总退却,一直退到“三八线”以南,扭转了战局。以后又相继进行
了互有进退攻守的三次大的战役。到1951年6月10日止,五战五捷,共歼
敌23万人 (其中美军11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军战
败,4月11日麦克阿瑟被免职,由李奇微接任。6月23日苏联提出和平解决
朝鲜问题的建议,为交战双方所接受。
朝鲜停战谈判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举行,10
月8日谈判移至板门店,战争进入边谈边打,谈谈打打的新阶段。谈判断断
续续进行了两年之久。在这期间,美国动员了它全部陆军的 1/3、空军的 1/5
和海军的近半数投入朝鲜战场,作为侵朝战争的主力,并使用了除原子弹以
外当时所有的现代化武器。它企图以其海、空军优势迫使朝中方面在谈判中
屈服。对此,中朝军队则利用不同地形,构筑坑道,以阵地防御和运动反击
相结合的作战方法,积多次小胜,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两年中又歼敌
72万人 (其中美军近30万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国内部队作为志愿军
的后备力量轮番入朝,志愿军空军也得到苏联支援开始出战,后勤运输保障
也得到加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才不得不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
上签字。当时已接替李奇微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一年多的克拉克,后来
在其回忆录中沮丧地写道:“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
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朝鲜停战协定》确定:以北纬三十八度附近的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
… Page 68…
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二公里,以建立一非军事区;协定生效后三个
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
决朝鲜问题。但是,美国长期不愿意就此问题和朝、中方面达成协议。尽管
如此,从1954年9月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批从朝鲜撤回,并于1958
年10月已全部回国,表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希望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诚意和
中国无意在外国驻军的立场。
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
战争,它最终以朝中军队和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这个胜利,打破了美帝国
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增强了朝中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部
分对帝国主义原存恐惧和幻想的人们也由此深受教育而觉悟起来。全世界对
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三、越南人民抗法战争的胜利
越法协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印度支那共产党和
越南独立同盟利用这个时机,发动全国总起义,从日本占领者手中夺取政权,
并迫使傀儡皇帝保大于8月24日退位,取得了越南八月革命的胜利。9月2
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50万人庆祝大会上宣读《独立宣言》,宣告越南
民主共和国成立。
法国拒绝承认越南独立,企图依靠英美重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根
据波茨坦会议的决定,英国军队和中国国民党政府军队以北纬十六度线为
界,分别开进印支南部和北部接受日军投降。9月23日,法军随英军开进占
领了西贡。越南人民奋起反击,南方抗法战争开始。
1945年11月25日,印支共产党中央发出“抗战建国”指示。1946年1
月,越南全国进行普选。
3月召开国民大会,正式成立了以胡志明为首的共和国政府。为了巩固
人民政权,印支共产党中央提出“以和求进”的方针。1946年3月6日和9
月14日先后签订了《越法初步协定》和《越法临时协定》。协定规定:双方
立即停止敌对行动;法国承认“越南共和国为一个自由的国家,有它的政府、
国会、军队和财政”;越南承认越南为“法兰西联邦的一分子”,并同意1。5
万名法军进驻北方,期限为5年;越法之间进行经济、文化合作等。
但是,在1946年3、4月间英国军队和中国国民党军队撤离前后,法国
在英美支持下向越南调进了大批部队替代换防。同时,法国重返老挝,占领
了柬埔寨。它部署就绪后即公然撕毁协定,于12月19日对河内发起全面攻
击。从此,越南人民抗法战争全面展开。
边界战役和奠边府战役 战争初期,法国投入近10万名陆海空现代化
兵力,采取速战速决战略,在越北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发动总攻。越南人民
军新建之初,仅有2万人,武器落后,又无任何外援。它进行了河内等城市
的保卫战后,转移至农村和山区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抗战一
年,人民军收复太原、宣光等地,队伍发展到10多万人,法军伤亡2万多人。
1948年春,法国增派15万兵力到越南,改取“以越制越、以战养战”
的战略,对南方占领区进行“绥靖”,对北方解放区进行“蚕食”、“扫荡”
和“封锁”。1949年6月,它又扶植保大建立傀儡“君主立宪国”。随后,
美国与法国签署了《军事财政援助协定》和《相互防卫协定》,极力支持法
… Page 69…
国扩大印支战争。
1948—1949年,越人民军在东北、西北地区反蚕食、反扫荡的一系列战
役中取得胜利,解放了大片国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继之
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与越建交,这为越南抗战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950
年1月,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全面援越。9月,在中国
顾问团的帮助下,越军发动北部“边界战役”,歼敌近万名,打通了长近1000
公里的中越边界线,取得了北方战场的军事主动权。这时,越人民军发展到
30万人。1950年,在老挝建立起以苏发努冯亲王为总理的寮国抗战政府,在
柬埔寨也成立了“高棉自由战线”和民族解放委员会。1951年3月,越、老、
柬三国举行联盟会议,加强了印支三国人民的抗法统一战线。
1951年2月,印支共产党召开“二大”,确定党的基本任务是:争取民
族的完全独立和统一,消灭封建和半封建残余,发展人民民主制度,并为社
会主义奠定基础。大会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越南劳动党。此后,在解放区逐
步实行了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抗法斗争的开展。
1951—1953年,越南军民经过艰苦斗争,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把
越北的敌人压缩到奠边府一隅。1954年3月13日,在中国顾问团的帮助下,
越人民军发动了著名的奠边府战役,经57昼夜激战,歼敌1。6万余人,占领
了法军司令部,活捉了法军司令官。奠边府大捷,改变了整个印支战争的形
势,对正在召开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产生了积极影响。
日内瓦协议 1954年4月26日,为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
的日内瓦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苏、美、英、法和朝鲜、越南、老挝、
柬埔寨等23个国家。会议首先讨论朝鲜问题,未能达成协议。5月8日,开
始讨论印支问题。奠边府战役的结果,使法国主战派受到沉重打击。在法国
人民一片反战声浪中,6月,法国政府换马,国民议会通过了停止“肮脏战
争”的决议。7月21日,与会国终于达成协议,签订关于在印支三国停止敌
对行动的协定,并通过了会议最后宣言。
日内瓦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在北纬十七度线以南、9号公路稍北划定一
条临时军事分界线,越军在线北集结,法军在线南集结;与会国保证尊重印
支三国的独立、主权和内政不受干涉;印支三国将分别举行全国的自由选举。
美国没有在会议最后宣言上签字,仅发表了一个声明,表示它将不使用
武力威胁来妨碍协议的实施。但1955年10月,在美国指使下,南越组织了
“公民投票”,成立起所谓“越南共和国”,由自美国返越的吴庭艳任“总
统”兼“总理”。从而此后一个时期,正式形成了两个越南并存的局面。
四、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发展
外蒙古宣布独立 蒙古人民共和国在历史上称“外蒙古”,属中国的一
部分。1911年,蒙古的王公和大喇嘛在沙俄的策动下脱离清政府管辖,宣告
自治,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君主zhuanzhi政权。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1921
年3月,以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为首的蒙古人民党(1925年改称蒙古人民革
命党)成立,它领导蒙古人民革命迅速取得了胜利。同年7月11日,蒙古宣
布独立,建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人民
共和国。同年召开蒙古人民党“三大”,确定了“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总路线。1940年6月颁布新宪法,它宣称,“蒙古人民共和国是已经消灭了
… Page 70…
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压迫的劳动者(牧民、工人和知识分子)的独立国家,
它保证向非资本主义道路发展,以便在将来过渡到社会主义”。
关于中蒙关系,1924年5月31日签订的《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规
定,“苏联政府承认外蒙古为完全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及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
之主权”。但在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秘密签署的
《关于日本的协定》中,苏联为参加对日作战而提出的第一个条件是,“外
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随后,美国将这一协定内容通
知中国国民党政府,并要求予以同意。在苏美两大国的压力下,蒋介石派宋
子文两次去莫斯科谈判,于8月14日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双方并
交换了关于蒙古问题的照会。国民党政府表示,在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
之公民投票证实其独立的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以其现在之
边界为边界”。1945年10月,外蒙古举行了全民投票。根据投票结果,1946
年1月5日,国民党政府承认了外蒙古独立。2月27日,蒙古同苏联签订了
《友好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6日中蒙两国正
式建交。
经济发展 在经济方面,蒙古革命前的整个国民经济是建立在游牧业基
础上的。从30年代起,在苏联的帮助下才开始建立现代工业部门,如煤矿、
电力等,公路、铁路也着手修建。1940年工业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15%和国
民收入的10%,全国工人有3500人。 1948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48
—1952),接着又实施三年计划(1953—1956)。这些年在苏联和中国等社
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下,经济发展较快,又建立起一批轻工业、食品加工业、
燃料工业和采矿业。到1957年,工业产值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加到41
%。其中,国营工业占77%,合作社工业占21%,私人手工业占20%。工
人人数已占全国人口的14%。同时,为发展畜牧业,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如废除义务劳役制,对超额养殖的牲畜免税,国家几次提高畜产品收购
价格,国家建立马拉割草机站,扩充兽医网等。“一·五计划”期间,畜牧
业增产8。7%。到1957年又比1952年增产11。6%。在农牧业合作化方面,
到1957年底,全国99。3%的牧民参加了合作社,农牧业合作社拥有的牲畜
占全国牲畜头数的 77。3%,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占统治地位。但
是,这时期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粮食主要依赖进口,总的经济发展水平
仍然很低。
1962年,蒙古参加经互会后,农业变化较大。到80年代中期,它已陆
续垦荒100多万公顷,耕地增加20倍,国营农牧场生产的谷物占全国总产量
的80%以上,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由于大规模垦荒和兴建国营农场,使蒙
古乡村和草原的面貌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许多小城镇和一支新型的农业工人
队伍。这时期工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1983年工业已占社会总产
值的65%,农牧业占35%,社会总产值增加了3倍,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
水平都有提高。但是,大多数建设项目(相当于国民收入的30%)仍依靠苏
联援助,并长期存在投资效益不高和产品质量低劣的问题。从1984年起,蒙
古在工业和农牧业部门也先后开始进行完善经济机制的试验和改革,并日益
加强和扩大它与中国及其他非经互会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政局变化 在政局方面,1952年乔巴山逝世后,长期由泽登巴尔担任党
政最高领导。1984年8月,改由巴特蒙赫担任党中央总书记。1991年2月,
又改选达希云登继任此职。随着苏联戈尔巴乔夫时期形势的变化,1990年蒙
… Page 71…
古也开始实行多党制。拥有10万名成员、占全国人口 1/10的蒙古人民革命
党在议会和联合政府中占主要地位。从1991年3月起,蒙古开始全面转向私
有化和市场经济,并日益大量接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8月,新议会
通过决议,禁止高级官员属于任何政党。据此,当时担任总统职务的奥其尔
巴特和总理滨巴苏伦等相继宣布退出蒙古人民革命党。11月,议会通过新宪
法,改国名“蒙古人民共和国”为“蒙古”,明确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1992
年2月,蒙古人民革命党召开“二十一大”,宣布放弃阶级斗争,无产阶级
专政和国际社会主义,并将把人放在中心地位。
但是,随着蒙古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根本转轨,随着苏联的解体及
其从蒙古撤退,长期深深依赖苏联的蒙古薄弱的国民经济正陷入严重的危机
之中。
… Page 72…
第四节 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关系
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莫斯科会谈 新中国诞生的第二天,就得到了苏联的承认,这对新中国
是很重要的支持。但是,中国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
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立自主找到的正确道路;
中国革命迅速取得胜利也出乎苏联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