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现代史下卷 >

第17章

现代史下卷-第17章

小说: 现代史下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立自主找到的正确道路; 

中国革命迅速取得胜利也出乎苏联领导人意料之外,因而苏联在对中国革命 

胜利表示热情欢迎的同时,在政治上对新中国又持某些疑虑。在经济方面, 

按苏联当时的情况,对中国的援助也十分有限。 

    考虑到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为了保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争取苏 

联的积极支持,以利摆脱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并加速恢复、发展国民经 

济,还在新中国宣告成立的前夕,毛泽东就明确地提出了,“我们在国际上 

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以及“倒向社会主义”的 

 “一边倒”的对外关系方针。 

     1949年12月—1950年2月,毛泽东应斯大林的邀请访问了苏联,并就 

中苏之间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进行了会谈。1950年 1月周恩来抵苏加入谈 

判。参加会谈的主要成员还有苏联外长维辛斯基。经过多次会谈,1950年2 

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还签订了《中苏 

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 

定》。 

     中苏条约和协定的内容与作用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了双 

方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 

盟关系。条约的核心内容是,缔约国双方均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集 

团、行动和措施,缔约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国的侵略,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 

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条约有效期为30年。 

      《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规定,不迟于1952年末, 

苏联政府将共同管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以及属于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 

中国政府。在同一期限内,苏军从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并将该 

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国政府,由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起对上述设备的恢 

复与建设的费用;在苏军撤退前的时期,该地区的民事行政,应由中国政府 

管辖。大连的行政,也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 

面临时代管或租用者,应由中国政府接受。后考虑到朝鲜战争还在进行等新 

情况,1952年9月,双方又协商延长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基地的期限。1955 

年5月,驻旅顺口苏军全部撤退回国。 

      《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规定,苏联从1950年至1954年 

五年内,贷款给中国 3亿美元,年利为 1%;这笔贷款作为中国偿付苏联卖 

给中国机器设备与器材之用;中国在1963年底以前,将以原料、茶叶、美元 

等分期还清这笔贷款及利息。 

    在上述条约和协定签订的同时,中苏外长还以互换照会的形式声明,1945 

年8月14日苏联与中国国民党政府缔结的各项条约及协定均失去其效力;双 

方政府确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同时宣布,苏联决定将其在东北自 

日本手中所获得的财产,及其过去在北京兵营的全部房产,无偿地移交中国 

政府。 


… Page 73…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缔结和实施,对于中苏两国的发展和远东局势 

的稳定都有积极的作用。中苏两国友好关系以条约和协定的形式固定下来, 

推动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中国人民掀起向苏学习的热潮。但是,即使在50 

年代前半期中苏友好交往期间,在条约执行中已发生一些使中国人民不甚愉 

快的事情。如在关于无偿移交日本投降后在东北留下的财产问题上,苏军在 

撤离东北时,实际上已将所有能拆卸运走的厂矿机器设备和器材物资等几乎 

全部搬走,只移交了一些空房子;在两国货币的比值问题上,苏联不顾中国 

政府的异议,将卢布比值定得很高,将人民币的比值压得很低。这些情况, 

暴露出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倾向。这种错误倾向在以后的中 

苏交往中更有所发展,从而使同盟条约不可避免地蒙上阴影,并最终导致两 

国关系的破裂。同盟条约在1980年期满后未再延长。 



                    二、苏联和南斯拉夫的冲突与和解 



     情报局关于南斯拉夫的决议 苏联与南斯拉夫之间长期存在各种矛 

盾。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为了维护与美英的联盟,在南斯拉夫问 

题上,采取承认流亡政府、抑制南斯拉夫共产党游击队并促使两者达成协议 

的政策,苏南两党之间的矛盾已露端倪。 

     战后,苏联与南斯拉夫矛盾不断发展。首先反映在的里雅斯特的归属问 

题上。本来,南斯拉夫与意大利对此问题长期存在着争议。但在 1945年5 

月,苏联事前未与南斯拉夫商量就接受了法国提出的方案:把该地区暂分为 

A、B两区,A区由美英占领,B区由南斯拉夫管辖。南斯拉夫对该方案及苏 

联这一做法很不满意。接着在两国经济关系中也出现矛盾。1946年8月,两 

国就经济合作开始谈判,但谈判很不顺利,拖到1947年2月始签订一项关于 

成立空运公司和河运公司的协定,而南斯拉夫仍认为该协定中有些规定并不 

平等。 

     1947年秋至1948年初,在关于筹建巴尔干联邦问题上,两国分歧开始 

公开化。当时,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领导人先后接触,酝酿 

建立巴尔干—多瑙河联邦或邦联的计划。但 1948年1月28日苏联《真理报》 

编辑部发表声明,苏联政府不赞成这一计划。2月,南斯拉夫领导人之一卡 

德尔应邀赴莫斯科会谈,受到斯大林斥责,并被迫与苏签订了一项就南斯拉 

夫外交政策同苏联进行磋商的协定。 

     1948年3月18日,苏联突然宣布立即从南斯拉夫撤走所有军事顾问和 

教官。次日又通知撤走全部文职专家。从3月18日至5月22日,苏南之间 

就双方分歧交换了七封信件。苏共中央在信中指责南共领导人“骄傲自大”, 

有“反苏情绪”和“反苏言论”;南共“没有体现出阶级斗争的政策精神, 

资本主义成份正在城乡增长”等。南共中央对上述指责逐一作了辩驳,并建 

议苏共派代表来南实地调查讨论。苏共则认为必须把分歧提交情报局。同时, 

苏将分歧透露给东欧各国党。随后,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 

洛伐克、波兰等国作出支持苏共立场的决议,对南斯拉夫施加压力。 

     1948年6月,情报局第三次会议在布加勒斯特举行。南共处境不利,拒 

绝与会。会议通过了《关于南斯拉夫情况》的决议。决议“表示完全同意苏 

共中央对南共所犯错误的批评”,并得出结论说,南共已“处于情报局的队 

伍之外”。决议号召南共的“健全分子”起来改变南共的领导及其路线。对 


… Page 74…

此,南共中央发表声明,认为情报局这个决议对南是“不公正”的。7月, 

南共召开“五大”,又通过了《关于南共对情报局的态度》的决议,驳斥了 

对南共的所有指责,并再次选举铁托为南共中央总书记。1949年11月,情 

报局又在匈牙利召开会议,通过了 《南斯拉夫共产党是刽子手和特务当权》 

的决议,进一步指责南共领导“已完全蜕化为法西斯主义并投入了世界帝国 

主义阵营”,是一个“间谍集团”。 

     苏南公开冲突和情报局决议给南斯拉夫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造成了战 

后国际共运的第一次分裂,引起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混乱。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南关系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开始调整对外政策。 

1953年6月,苏南外交关系恢复。1955年5月,赫鲁晓夫率苏政府代表团访 

问南斯拉夫。他在抵南时的讲话中,对过去苏南关系遭到破坏“衷心地表示 

遗憾”,并把问题归咎于贝利亚等人的“挑拨”。经过谈判,6月2日双方 

发表了《贝尔格莱德宣言》。宣言强调,“在两国关系中互相尊重主权、独 

立、领土完整和互相平等”;并保证互不以任何理由干涉内政。1955年8月, 

两国在莫斯科缔结了一个长期贸易协定,苏联贷款给南斯拉夫1。94亿美元。 

为了争取双方进一步接近,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秘密 

报告”中,指责斯大林“荒谬绝伦地夸大了南斯拉夫的错误”,导致苏南断 

绝了关系。4月,共产党情报局宣布解散。1956年6月,铁托访苏,双方发 

表了两国政府的《联合公报》与两党关系的《莫斯科宣言》。公报宣称,“在 

国际局势方面,双方的观点有广泛的相同之处”;两国并就扩大经贸合作达 

成了协议。在两党宣言中,强调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形式的多样性;并指 

出,两党的合作“应当以完全的自愿和平等为基础,以友善的批评和就两党 

间有争议的问题同志式交换意见为基础”。从《贝尔格莱德宣言》到《莫斯 

科宣言》,表明苏南两国两党关系正常化的恢复。但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和国 

内外政策上仍存在分歧。 

     1958年4月,南共联盟“七大”通过了新的纲领。苏联又展开了对南共 

纲领的批判,从而又开始了苏南第二次大争论。1960年,由于中苏分歧公开 

化,赫鲁晓夫在这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恢复了与铁托的个人接触。1961年 

两国再次签订长期贸易协定。苏南关系进入第二次和好。但南斯拉夫在解释 

与苏联恢复友好关系的含义时,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不结盟的政策。 

     1968年8月苏联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事件又使苏南争执迭起。南斯拉夫在 

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即发表声明,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和抗议。苏联则回以照 

会,斥南斯拉夫是捷克斯洛伐克“修正主义”的教唆犯。但这次双方的尖锐 

指责并未影响两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继续合作,也没有中断两国领导人的 

互访。在七八十年代,苏联已取代西方成为南斯拉夫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 

还共同进行了100多个项目的合作研究。 



                   三、苏联波兰关系与苏联匈牙利关系 



     苏波关系 反法西斯战争末期,在苏军帮助下,波兰获得了解放。战后, 

在人民波兰的经济恢复和建设中,苏联也给予了巨大援助。如仅在波兰六年 

计划期间(1950—1955),苏联即向波兰提供了22亿卢布(相当于5亿多美 

元)的贷款,以及一大批建设项目的技术援助。波兰人民共和国也宣称,同 

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结成友好同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但是,在苏波 


… Page 75…

友好关系中也存在一些刺激波兰人民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卡廷事件。这应追溯到第二次大战期间。1943年4月13 

日,纳粹德国宣布,在其占领的苏联斯摩棱斯克市附近的卡廷森林里,发现 

了大量被枪杀的波兰军官的尸骨,并称这是苏联人在1940年春天干的。15 

日,苏联发表声明说,这是“无耻的捏造”,实是德国占领者所为。但波兰 

人当时经初步调查认为是苏联人干的。战后,波兰官方长期不提这个问题。 

到1980年,一些报刊开始发表有关材料,认为罪责确在苏联。1987年苏波 

双方建立联合调查委员会,1990年4月苏联才发表声明承认:有近1。5万名 

波兰军官被屠杀,这是“斯大林主义的严重罪行之一”。但有关这一事件的 

赔偿和审判凶手等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战后波兰疆界的变动。还在波兰东部开始解放时,1944 

年7月,新成立的波兰人民政权“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和苏联在莫斯科签 

订了一项关于战后波兰疆界的秘密议定书,确定波兰西部边界改以奥得河和 

西尼斯河为界,苏波边界以“寇松线”为基础。在1945年2月和7月的雅尔 

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苏联、美国、英国就波兰疆界的这一变动也达成了 

协议。8月16日,按此正式签订了波苏边界条约。1950年7月6日,德意志 

民主共和国和波兰签订协议也承认了波兰西部新边界。波兰疆界变动的结 

果,其领土在东部减少179 460平方公里,这些土地划给了苏联;在西部增 

加了 102 560平方公里,这些土地原属德国,划给了波兰。其领土总面积为 

312 700平方公里,比战前减少约70 000平方公里。其总人口为 2 400多万, 

比战前减少约 1100万;而且,由此迫使大量波兰公民西迁。 

     第三个问题是波苏经济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如1945年8月16日的波 

苏协定规定,为补偿苏联放弃划给波兰的德国领土上的财产,将其移交给波 

兰,波兰应按特种价格供给苏联一定数量的煤。1953年11月,双方协议终 

止了这种煤的供应。由于这一段时间特价煤的供应,波兰损失约5亿美元。 

又如波兰当时卖给苏联的糖、火车头和车厢的价格,也远低于国际市场的价 

格。而苏联向波兰新建钢厂出售的铁矿石,却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第四个问题是苏联对波兰内政的干涉。1948年,随着苏南公开冲突和南 

共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在苏共授意下,在波兰也掀起了所谓清洗“铁托 

分子”的运动。当时波党中央总书记哥穆尔卡主张波兰独立建设本国的社会 

主义,他在这一运动中被指责为“铁托分子”和犯“右倾民族主义”错误, 

并被解除职务,后又被捕下狱。同时有 1/4党员受此运动牵连。 

     1949年 11月,苏联又派波裔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到波兰,任波政治 

局委员兼波国防部长。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错误,以及2月19日苏联、意大利、 

芬兰、保加利亚四国共产党和波兰统一工人党发表通告,宣布1938年共产国 

际执委会关于解散波共的决定是没有根据的,因而恢复波共名誉,这两件事 

在波兰都引起了强烈震动。这年波兹南事件后,10月 19日波党召开二届八 

中全会,准备调整政治局成员并让哥穆尔卡复出。全会期间,以赫鲁晓夫为 

首的苏共代表团未经邀请突抵华沙,对此多方阻挠并以苏军向华沙调动相威 

胁,使波苏关系一度十分紧张。波党坚决抵制,最终两党达成协议,苏方表 

示尊重波党自己的人选,波方保证波苏友好。随后,哥穆尔卡在全会上当选 

波党中央第一书记,罗科索夫斯基离波返苏。10月30日,苏联政府发表《关 

于发展和进一步加强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谊和合作基础的宣言》, 


… Page 76…

承认过去在处理兄弟国家关系上犯有错误,表示要在完全平等基础上加强社 

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11月中旬,哥穆尔卡率波党政代表团访苏, 

双方就两国间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达成协议。波苏关系日趋缓和。 

     苏匈关系 关于苏匈关系,这时期在双方友好合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