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8-千万别成熟-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孔的目的达到了,许多从未听说过《福布斯》的人,都把马孔的冒险当成了茶余饭后的有趣话题。有报道说:“马孔·福布斯在美国已经是人人传诵的名字……虽然他的宣传目的非常明显,但是大家都爱得不得了。”
不久,马孔决定乘着东风,继续扩大影响,这次他要横跨大西洋。这是一项新记录。
1975年1月5日,马孔和一位伙伴坐进了吊篮,他们要飞到4万英尺的高空上,以时速200英里的速度向前推进。13只巨大的氢气球绑在填了水泥的手推车上,要把它们慢慢放开,让吊篮慢慢升空。而氢气球突然失去控制,猛然向上冲去,手推车被拉倒,放在平台上的吊篮被拖到了地上。现场的人都被惊呆了。一位工作人员清醒过来,跳到吊篮上,把连接气球的链扣解开。气球窜上天空,而马孔他们两人留在了地上。可怕的是,13只气球只有5只飞到了上空,而起码要有11只才能保证吊篮在空中飞行不坠。如果吊篮被这5只气球带上高空,势必会坠毁,里面的人绝对不可能逃生。
马孔历险之后,决定放弃那些冒险性过强的计划。他也不再操之过急地想一下子就征服世界,而是要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打知名度。
1979年夏天,马孔通过工业巨子哈默的关系,一行5人到了苏联莫斯科。一下飞机,5人就骑上摩托车开向市区。在送给市长夫人的女用手提袋上,醒目地写着大字:资本家利器。在冷战期间,这样的举动无疑是轰动性的新闻。
1982年初,马孔开始在他的摩托车队和一大堆热气球的簇拥下,开始了征服世界之旅。
马孔第一趟旅行,目标是中国。马孔在气球上写下大字:《福布斯》向中美友好关系致敬。中国有关部门特别强调,所有的热气球都要绑好,不能自由飘行。随马孔出游的四儿子一再警告父亲:“千万别违反中国人的规定,千万不能!”马孔每次都回答:“要,非要不可!”出发那天,气球是绑好了的,但是他乘坐的气球突然飘向空中,20分钟后,马孔落在一所军营附近,被扣押了起来。在离开中国的告别会上,马孔表示,他只是想告诉大家,气球本来就应该在空中漂浮,绑着就没意思了。
马孔在中国的淘气之举,又让媒体有了一阵子的话题。之后,马孔又到了巴基斯坦、埃及、泰国、日本、德国、土耳其……《福布斯》的名字在全世界传播开了。
马孔虽然在杂志界是个风云人物,但他认为在圈外人中他也应该有很高的知名度。
机会来了。好莱坞巨星伊丽莎白·泰勒为了推销新上市的“热情”香水,需要寻找一位名声响亮、品位高雅而又性感的百万富翁。这样,马孔结识了泰勒。站在泰勒身边,迎着镁光灯的闪光,马孔心里得意极了:只要和泰勒在一起,还愁自己不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吗?“做这位国际巨星的护花使者,就如同往银行里存钱一样。”
马孔经常表示他和泰勒无意结婚,但又经常做出一些小动作,让人对他们产生“误解”。1987年5月,在一次豪华宴会上,马孔当众交给泰勒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接着又送泰勒一辆紫色的哈雷摩托车,上面刻着泰勒香水的注册品牌:紫色情怀。他还与一位半裸的摩托车迷合影,并特意对她说:“这照片可别让我的莉莎(泰勒的昵称)看到哟。”
1989年,在马孔70大寿的庆祝晚宴上,泰勒以女主人的身份出现。这是马孔的最后辉煌。
1990年2月24日,马孔在睡梦中离开了这个经常被他搞得沸沸扬扬的世界。
马孔·史蒂文森·福布斯是个极为少有的、赤膊上阵为自己企业做广告的企业家;而且,他做广告的方式也很特别。别的企业家做广告大多动口不动手,马孔却以他富有创意的方式来制造名声。他敢于冒险、敢于做别人没想过、没做过的事,为此,创造了马孔和《福布斯》这两个众所周知的名字。对此,我们想到些什么?
美国人可以这样做,中国人可以吗?
我们中国要不要有这样一个人?
如果中国人也这样做,对国家、对老百姓有好处吗?
心想事成,你敢像马孔那样设想自己吗?
其实,我们细想一下,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因为打破了既在的东西才被认可的,而打破就是向现有世界保守着的某一点冲击。冲击的点越是保守就越有创造性,也越成功。就像是爱因斯坦对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观念的冲击,就像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在这一点上,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冒险家,他们都处在事情的某个极端上。自然,这些冒险家并不都是成功者,他们是地道的走钢丝的人。由此才为我们所瞩目,才成为社会的推动者。至于马孔,我们对他的行事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他的精神和活法却有宝贵的教益。
☆青年人走路连跑带颠,当然容易摔跟头。成年人走路稳稳当当,当然不容易摔倒。可青年人却比成年人走得快。
☆同类你死我活,异类天高海阔。
NO。18
所有的成功都在极端上,必须在钢丝绳上跳跃
———用冒险制造明星效应的出版业巨头马孔
他选择辉煌的方式非常特别,不同寻常。他这个人让我们思来想去。
引子
悟道
《千万别成熟》 第四部分处在两极的人最有创造力(1)
处在两极的人最有创造力,既有洞察力又有平衡感
135
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倾倒了千千万万人。她的灵透和纯净,把人的心一下就带进了没有任何人世繁杂的原始世界,一爿清朗得只有森林和孔雀的天地,把人的心净化得干干净净。为这,不知有多少人消融在她的舞姿之中。她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2002年春,她回到家乡,准备息舞隐居。
就在这时,云南旅游歌舞团找到她,说他们节目老化,面临倒闭,请她帮助摆脱困境。是家乡的亲情,使她爽快地答应了。为此,她筹划着做一台《云南映像》的少数民族歌舞剧,也使云南少数民族的歌舞传承下去。
她熟悉家乡的人、家乡的舞。用了一年的时间,几乎走遍了云南的村村寨寨,选了60多名演员。
这些演员又矮又黑,跳起来脚都不知道怎么摆。而她也没有创作、导演大型歌舞的经验。她从这些演员最本真的舞蹈动作中“剪辑”出需要的动作,加以整合编排,一点点地训练、排练。
一些人反对她使用这些演员,云南旅游歌舞团对这台舞蹈也越加怀疑。他们等不得那么长的时间,又看不见赚钱的希望,就决定撤资,终止与杨丽萍的合作。
几十年的舞蹈生涯也没遭遇过这样的尴尬。更令她不安的是,旅游歌舞团为这台歌舞投资了40万元,此时,她成了这40万的债务人。
她把在大理的房子卖了。但钱很快花光,剧组陷入了重重危机。
她从来不走穴,这时,她到广州、北京、上海、四川等地演出。把所有收入都用来做演员排练和生活的费用。但就在她在外演出的时候,她接到通知,限令她们搬出原来的歌舞团宿舍。
这时候演员开始动摇,她们纷纷离开剧组。
她们的生活太艰苦了。杨丽萍只有一处一室一厅的房子,剧组就住在这一室一厅里。因为没有钱,每天排练后,演员们一身汗水,却没有热水洗澡。后来,连冷水也给断了。
苦她不怕。因为6岁的时候,奶奶就把半个家交给她。她11岁工作,就用自己的薪水养家了。问题是处境。
她在电影《射雕英雄传》里饰演梅超风,这使她的人气越加大了起来。于是,有人找到她、要她做广告。本来,她回避媒体、淡泊名利,这是知情人都清楚的,而此时却顾不得了。她背着反对的朋友悄悄地签了广告合同。
她要一拼到底。
排练时,她穿着7公斤重的铃铛服,又蹦又跳,又翻又滚,给演员们做示范。
她请音乐家三宝来看舞蹈。当第一个花腰歌舞的演员唱出第一句的时候,三宝眼泪就下来了。他无偿地创作整场的音乐,还请他的朋友来,一块帮助杨丽萍。
她请演艺商界的孙健君来看演出,当时演员没穿服装。演出刚刚开始,孙健君就看出舞蹈的质地,答应先给60万元。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花了几百万元,到2003年4月就要首演了。而“非典”到来,有关部门要求《云南映像》剧组解散。千辛万苦,眼看着就有了出头之日,却又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演员们哭成一团。
2003年8月,《云南映像》在昆明正式上演。这个原汁原味的云南少数民族歌舞很快便受到世界的关注,2003年月,她们开始到世界各地巡演。
出生在1934年的索菲亚·罗兰是意大利影星,一生中拍过60多部影片,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她主演的《卡桑德拉大桥》等,为她赢得了世界声誉。应该说,除了声誉,她是个与其他影星很不相同的人。我们先来看她的自述: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恐惧是我生活中的常客,我惧怕没有东西吃;因为我是一个未婚女人的私生女,惧怕别的孩子在学校里嘲笑我;我还特别惧怕大轰炸机出现在我的上空向下扔致命的炸弹。
“我要不是早上8点钟第一个到校,就是在8点15分跟在最后一个女生后面溜进教室,我的痛苦经历使我懂得这是避免别人注意的办法。只有避免引人注意,才能躲开我的同学的窃窃私语和嘲笑奚落。我非常腼腆,害怕见人,毫无能力对付这种残酷的境遇。我所在教区学校里的修女,对我所受到的排斥熟视无睹、毫不关心。她们拘谨、刻板而冷酷,很难设想我能和她们中的任何人谈论我所处的窘境。实际上,我怕她们怕得要死,她们对待我不比我的同学好多少。在我童年时,每天早晨我都害怕上学,我感到私生女的污名已黥墨在我的额上。”
她说:
“我不知道我是天生孤僻而离群呢,还是因为同学们那样对待我所造成的后果,直到今天我还是非常腼腆,总是想找些理由不去参加我被邀请出席的宴会。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几岁的大儿子小卡洛有着和我相同的性格。放学后凡由我去接他时,他总是窘迫不安并显出不自然的样子。他会抱怨说,你不像别人的母亲,你看起来很特别,所有的孩子都瞧着我们,还对你指指点点。”
也许是她过于自卑,心被挤压到了并非正常的角落,竟称自己是一个“女巫”。她说:
“我说过我是一个女巫,的确我就是。我有敏锐的超感官知觉,怪异的预感,萦绕心头的迷信观念。我身上总要穿戴一些红色的衣饰,但不一定穿戴在外面,从我还是小姑娘的时候起,我的身上就穿戴着女巫的红色。我一生中从未有一天身上没有红色的东西,我总是相信红色能使我交好运并可以避邪。我还有许多其他迷信观念。有一次,我正在和马斯特罗亚尼、德·西卡合拍《磨房主的妻子》。在拍了一场极为热烈的戏之后,我把化妆师递给我的镜子失手摔碎了。我感到非常震惊,就好像整个布景倒在我身上似的。整整一天,我等待着打碎镜子所预示的巨大厄运。那天结束时,我已精疲力竭,几乎无法表演。我迷信观念的后果实际上就是我所预示的厄运。”
一个如此自卑到迷信的人,也有她的理想,理想中又显示了并非一般的自信。在她还只有10岁的时候,就有了当电影演员的梦,而且非常执著。她说:
“虽然在一个10岁孩子的梦想和实现这个梦想之间存在着漫长的距离,但奇怪的是我倒信心十足。我固然从未对人谈起过这件事,但在我内心深处,我深信我来到人世就是为了当电影演员。”
“我强烈地感到我投身人世就是为了从事表演,为了表达自己,为了发泄我内心的感情,也许是为了想摆脱默默无闻的状态。我并不醉心于获得成功和名望,也不对伴随成功而来的皮大衣、珠宝、名贵的汽车和住房感兴趣。后来当我成名之后,当我有了这一切所谓的报酬之后,人们总会认为,像我这样出身的人,这就是我追求的目标。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当我沉醉在电影院时,这些东西根本不在我的心上。”
《千万别成熟》 第四部分处在两极的人最有创造力(2)
后来,当她真的成了电影演员之后,她也有了与别的演员的不同:
“实际上,我从来不在拍摄前进行排练,到今天还是如此。我只是做一些技术上的排练,念念台词,因为在摄影机尚未转动之前,我根本不会表演。当我同需要靠排练来培养情绪的演员合作演出时,我就勉为其难,无非是马马虎虎、应付场面而已。在摄影机没有开动之前,我感到羞怯万分,无所依傍、尴尬之至。我想这是因为我基本上是个业余爱好者,而不是专业的。一个专业演员应当能够排练,在必要时从头演至尾,但是我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我的表演只是听凭本能而已。和我在其他情况下一样,我在拍摄现场是个双重的女人,作为女演员的我,只有在摄影机的召唤之下才应声而出。‘开拍’两字解放了我,我踢开了自己的羞怯心理,感到束缚尽去,无所禁忌,甚至无法无天。开动着的摄影机在我身上唤起的变化是某种我无法解释的东西,它脆弱、神秘,过多解释就会破坏无遗。”
她说:“在需要我做任何有关表演的事情之前我总是害怕的。直到今天,在摄影机转动之前,我还是害怕我要演的那场戏。但我有说服自己的消极办法。我毫不骄傲自大,甚至没有信心。我从来不盼望得到什么,因此如果我能得到什么,我会感到加倍的高兴。如果得不到,我也不会感到十分难受。但是有一点,我一旦从事一项工作,我总是尽力而为,尽我最大的力量去做好。我从不认为我对自己的要求会理所当然地实现。我的态度是:我的努力是不会得到结果的,我在思想上已如此做好了准备。但这个态度并不影响我的表演,我仍用我的全部才干来演出。总之,积极的演出,消极的态度。”
可能就是因为她这种积极和消极的结合,产生了她对事业的正确态度:
“在我一生的某一段时期,看上去似乎所有的目标都已达到,获得了全球声誉,取得了好几项荣誉奖,婚姻很幸福,两个迷人的孩子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需要去奋斗的了。那么,继续演出的动力在哪里呢?奋斗之心是否已失去了它的锋芒,自满情绪是否已战胜了好奇心?我可没有。我和以往一样对自己的表演毫无把握。作为一个演员,我并未感到自己已经达到了我自认为可以达到的地步。所以,我的缺乏信心仍然驱使着我进入笼罩着潜力的迷雾。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仍然在进行自我发现,我内心仍然有一种力量驱使我去寻求更为深刻的满足,去寻找梦想以外的梦想。”
下面是她丈夫卡洛·庞蒂对她的看法:
“当我初见到索菲亚时,她的品格比她的外貌更使我动心。她身上表露出某种东西,使她光艳照人。我不能相信她是一个少女。她是如此成熟,如此一心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