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留学与垃圾-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苑交卮鹈挥校婕炊愿萌现ぷ髁艘环担缓笏担骸案匾氖茄У健∠冉闹丁!薄 拔颐堑揭凰Hザ潦椋У街兜比恢匾彩俏四玫揭桓鑫钠荆糜谏Аⅰ∏笾盎蛘咭泼瘢晕钠镜氖涤眯砸埠苤匾!币晃唤逃ぷ髡叨源吮硎痉炊浴!∧切┰谥泄沟梅浅:旎鸬摹耙凹Υ笱А钡奈钠臼欠窕岜幻拦涣鞲咝K腥夏兀考钦哐 ≡窳巳耙凹Υ笱А薄Σ卮笱А⒚拦兰痛笱Ш推绽乘苟俅笱В始又莶死蟆⊙А⒒⒍俅笱У让拦涣鞲咝J欠窕岢腥险庑┭5难弧4鸢肝抟焕馊欠穸ǖ摹C馈」厍现さ恼嫜H坎唤邮苌鲜鲅5难Х郑币哺嬷鲜鲅5奈钠静豢伞∫宰魑У闹っ鳌!∫晃唤哟嗽被菇驳剿窃龅焦泄簧险庋奈钠荆钪昭Mㄖ堑难Ю恰〔槐怀腥系模醒狗⒌缱佑始ā-mail)过来询问:为什么美国大学的文凭,美国也 不承认? 美国某公司一位曾经负责招聘的先生告诉记者,近几年很多从大陆和台湾来的中国人都拿着 “野鸡大学”的文凭上门应聘,文凭都是什么MBA、EMBA,招聘官员通常的做法是:如果应 聘者除了“野鸡”文凭外,还有一个认证的如本科文凭,那么他们会把所谓的MBA学位省略 ,而 视本科学历为最高学历。这位先生还说,在与几个中国大陆来的人员交谈过程中他发现,他 们也不是很懂这些文凭其实是“野鸡”产物。
“有些人是知假买假,真正受害者是社会和雇主。”美国远程教育与培训认证委员会负责人 迈克尔·蓝波特如此评说“野鸡大学”的受害者。 2002年5月11日在武汉召开的第三届MBA发展论坛上,众多专家对MBA报名人数逐渐增多、考 试成绩越来越高,而学员年龄越来越小的现象表示忧虑。但与之相反的现象是,报考洋“野 鸡大学”学员中大多为国企或国家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机关干部,而且年龄普遍偏 大。 这部分人并不担心学历会不会得到国家权威认证部门的认证,对他们来说,这个学历只要能 够得到本单位、本部门人事和组织部门的承认就足够了。这对那些在机关和企业待了很多年 ,正需要一个学历来作为晋升的依据的人来说,不用考试,只要花钱就能拿到的学历无疑是 雪中送炭。 而在有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官员不仅自己拿了一个这样的学位,还以红头文件的形 式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力荐这样的学历教育。 也有人认为洋“野鸡大学”学位不过是文凭交易中的腐败现象中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 ,机关干部攻读学位已渐成风气,很多政府机关都纷纷与高校联办机关人员的在职研究生班 。真的假文凭和假的真文凭弄得人眼花缭乱。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清华大学的网站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某知名企业的总裁到清华大学 经管学院做了一场题为“做自己想做的人——心态与成功”的报告。这位总裁就是美国檀 香山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生。这位总裁从白手起家奋斗到拥有一亿多资产的富翁,拥有非常 多的社会头衔,应该称得上是成功人士。 “野鸡大学”开办的项目中最多的是 MBA、EMBA、DBA等商务课程,或许也正说明它迎合了 我们这个社会的需求。1991年中国高校试办 MBA班,最初只有几所高校开设,到2001年7月 ,开设这种班的中国高校已有62所。但不足两万的毕业生相对需求仍是杯水车薪。因此 MBA 在中国刚一诞生,报考率就居高不下,2002年全国有五万多人报考,而计划招生人数是8000 人,录取比例约为7∶1。“野鸡大学”就在这个时候适时登场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优质资源比较匮乏, 比如 MBA、DBA这些商务课程,我们才刚刚十多年的历史,而国外都已历经了一个世纪了。 中外合作的方向是对的,但不应该是名义上的,只是挂个名,也不派老师来,没有实际意义 ,真正的中外合作应该是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把先进的课程介绍进来,把优秀的老师 派过来。他认为“野鸡大学”红火的一个社会原因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推行的是文凭主义, 把学历看得太重,加之这种供需矛盾,所以给“野鸡大学”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中国人民大学顾教授说,美国的大学实行的是注册制度,办大学和办公司差不多。 但公司办起来了,不 一定有市场,同样哪怕你叫“国际大学”,招不来学生也没用。一方面受市场制约,另一方 面受中介制约。没有得到中介认证机构的认证就得不到承认。这些“新办大学”、“赢利大 学”到中国来这么有市场,一方面是因为不了解别国体制,那是外因,内因还是因为有市场 ——有人总喜欢上当。另外就是我们的体制所致,有些人不得已而为之,比如说招聘,一上 来非得大学生不可,非得硕士、博士不可,非得洋博士不可。有的人不看能力,同样是博士 ——“海龟”和“土鳖”,就非得要“海龟”。最近国外已经开始清理这种招聘广告,凡是 有性别、年龄、学历歧视的招聘广告都是违法的。而国内往往设置各种各样的门槛,还认为 是正确的,所以有些人没办法,只好想方设法弄这么一个学历,弄不到正规大学的,弄一个 这样的(假的)对付一下。顾教授认为,面对这种 现象,我们应该冷静地反省自己的体制,“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如果“野鸡大学”是“ 苍蝇”的话,那也是因为我们有了“裂纹”。
第三章 美利坚的光荣与梦想中国媒体纷纷捅“野鸡”窝
《中国青年报》关于洋“野鸡大学”的系列调查报道推出后,全国各地媒体纷纷展开了对在 当地 招生的洋“野鸡大学”的调查,而数天前还在鼓吹自己“获得国际认证”的部分洋“野鸡大 学”态度变得谨慎了许多。 在《中国青年报》报道之后,上海、深圳、南宁、呼和浩特、杭州等地方媒体先后对文中涉 及到的当地的合作机构进行了暗访和调查。上海《新闻晨报》还将美国檀香山大学学位证书 进行了扫描,刊发在报纸上。《成都商报》则开通了一条供学生和家长投诉的热线电话,据 该报记者介绍,“十分火爆”。 《中国青年报》调查报道中提及的洋“野鸡大学”则收敛了许多。美国檀香山大学在北 京的一个招生点在数天前还告诉记者该校的学位“在国际上被承认”,学员大约有80人左右 。几个月后,当记者再次询问是否有与国外大学合办的MBA学位班时,对方回答说:“现在 没 有。”记者又问:“以前有过吗?”对方回答说:“没有。”后据记者了解,该培训点还没 有拿到学位的部分EMBA学员已开始向中介机构交涉索赔事项。据学员介绍,媒体报道推出后 ,学员们已无心上课,原定于8月中旬举行的每月一次的集中授课也已取消。 7月16日,美国檀香山大学校长Arthuro·Yamada在该校网站上发布了一条主题为“诉讼 ”的新闻发布。这条新闻发布距该校上一次新闻更新已有九个月之久。这条新闻发布的前半 部分内容大致是说:我想告诉大家,州政府对檀香山大学的起诉不是由于檀香山大学的行为 所造成。我们以前的马来西亚代理去年在他们的网站上没有把檀香山大学未被教育部承认的 机构认证的法定信息告诉消费者,因此有了这场官司。现在诉讼已经结束并且判决已下达。 几家媒体根据英语写成的信息对这起诉讼事件进行了报道。可能由于翻译将英文诉讼更新信 息直译成中文,所以造成一种错觉,好像判决使檀香山大学不再继续营业了。后半部分则说 了很多该校对学生一向负责之类的话。 据部分学员介绍,美国檀香山大学以前在中国的总代理是深圳杜拉克企管顾问有限公司,该 公司网站上有很多中国学员名单。但记者发现该网站(www.china.drucker. )已经关闭。 美国国际大学在山东潍坊的教学部曾在自己的网站(www.mba.weifang. )上公布过部 分DBA(工商管理博士)、E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的学员名单,其中有不少政 府官员和国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包括某省会城市的副市长等人。其中有一个EMBA班51个学 员全部是天津某集团公司的管理人员,从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到各分厂厂长都名列其中。但记 者今天再次登陆该网站,却发现这个名单已经从网页上消失了。 美国西南国际大学中国课程合作教学暨录取委员会的一位工作人员曾经向记者大肆炫耀自己 的师资队伍,当记者再次拨打他们的两部电话时,一个说:“你打错了,我们不是。”另一 个回答说:“过去有,现在没有了。”当记者再问:“为什么没有了呢?你们不是在网上发 布了2003年的招生信息吗?”对方回答说:“招不起来,不招了。”记者发现从7月17日上 午开始已无法登录美国西南国际大学的中文网站(www.shilun.)。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夏威夷州政府消费者保护办公室也已接到了消费者对美国西南国际大 学的投诉,现正在对它进行调查。
“这几天,我和我的同学一直在讨论怎么办,这学费退还是不退?我们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中国青年报》2003年7月14日一篇《洋野鸡大学国外臭国内香》报道后,不断接 到美国檀香山大学在中国各地学员的电话,很多学员都表示自己非常矛盾和痛苦。报道中没 有提及的一些美国大学的学员也纷纷打来电话咨询:“我上的这所学校是不是也是‘野鸡大 学’?” 如果早知道美国不承认这个学校,我们不会去上这个学的,“我感到快疯了!”上海学员张 山(注: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本文中所提及的学员姓名均为化名)说:“如果退学,即使 我拿到四万元人民币,但这件事给我造成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读这个学校是我人生规划的 一部分,我花两年的时间去学习,学完后我有进一步的安排。退学费这条路是我们很多人不 愿去走的。但如果不退,大家都知道这个学位没人承认,拿出去,人家会说我拿了一个《围 城》里面所说的克莱登大学的学位,人家不仅会怀疑我的能力,甚至还会怀疑我的人品。你 们的报道早一点出来就好了。” 张山说,他是2001年年底入学的,2003年4月底拿到毕业证书。现在还有很多同 学没拿到 毕业证。他说:“选择这个学校,倒没想到会不会在国内得到认证,只是想着能得到美国的 认证就可以了。” 张山说:“我是从报上偶然看到广告的,四万元(人民币)的学费是我知道的最低的价 格 了。上海的学校MBA一般都在十万元左右, EMBA在20万元左右。我打了个电话过去咨询一下 ,像报纸上登的一样,对方说得天花乱坠。” 张山说:“在我的同学中,我算是年纪比较小的,今年不到30岁,我还有机会去读政府 承认的学校。而我的同学中年纪最大的已经52岁了,他们可能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现在 ,同学们心态各异,大部分同学尤其是年龄大的同学不打算退学费。他们有人认为能不能得 到社会承认不要紧,反正自己单位承认;有的人是公费读书,证书退回去后,无法 向单 位交待;还有人甚至抱有侥幸心理,也许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会淡忘这件事,学位还可以拿 出来用。” 张山说:“虽然我很痛苦,但我还是要感激《中国青年报》让我们知道了真相。在中国 现行教育体制下,很多人有求知的愿望,但教育资源又非常有限。如果一些高校的教授有余 力的话,完全可以组织起来,把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美国檀香山大学在深圳的一位学员得悉2003年7月31日前《中国青年报》可代为索赔的消息 后,立即发来 E-mail索取索赔所需的法定表格。他还说在这种“中外合作”中,教室、师 资、教材都是中国的,而美国大学提供的就是一个所谓的“国际认证”的学位,他说自己也 很矛盾。 北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打来电话说:“我和朋友现在也上一个美国大学的班, 《中国青年报》报道里没有提到这所学校的名字,但是对比‘症状’,觉得我们上的这所学 校也可 能是‘野鸡大学’。我们现在很矛盾,还有三个月就要毕业了,不知道是应该去举报呢,还 是打个马虎眼,先拿个文凭再说。有些同学心存侥幸,但又担心万一国家有关部门要整顿, 到时候被查处了怎么办?调查还会继续下去吗?‘野鸡大学’还有多少所?”当记者告诉她 手头掌握的在中国授予学位的洋“野鸡大学”还有数十所之多时,这位小姐非常担心:“我 不知道名单里有没有我所在的学校?” 上海一位路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1998年他参加了上海某重点院校哲学系的研究生进修班 。上课期间,老师告诉同学们每人再交一万元人民币,就可以获得一个美国大学的学位。 因为参加这个进修班是没有学位的,50多个同学中有20多个同学动了心,花一万元钱买了个 学位。“《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一出来,我和我的同学都以为就是这个檀香山大学,因为这 个大学也是在夏威夷檀香山市,后来仔细一看,是另外一所,叫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但估 计也是个差不多的学校。” 据了解,路先生所说的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因为违规操作,于去年被美国夏威夷政府起诉, 目前此案尚未判决。
第三章 美利坚的光荣与梦想“李鬼”代理生出一群“李鬼”
《中国青年报》关于美国檀香山大学(Honolulu University of Arts,Sciences and Huma nities)因违规操作被当地法院判决给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学员支付学费的报道刊出后,引 起强烈反响。近日,记者从该校的部分中国学员及中国办学合作方处获悉,曾经作为美国檀 香山大学中国代理的深圳市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因为该公司负责人王继徵自己也 在美国夏威夷注册了两所中文名都叫“檀香山大学”的大学,去年被美方取消了代理权。 其实,美国檀香山大学早在2002年7月29日就在自己的英文网站上发布了这样一封致中国学 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的信:这家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兼美国檀香山大学中国代理Jizh eng Wang博士自己在美国成立了两所大学—— Honolulu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Ho nolulu(编者注:翻译成中文都叫“檀香山大学”),其代理资格因此被取消。檀香山大学 在中国的代表改为Kenneth Chen博士。 浙江一家代理美国檀香山大学在中国招生的咨询公司与深圳市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签订的协议显示,该公司收取每个学员四万余元人民币的费用,其中18500余元交给 深 圳市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和美国檀香山大学,至于后两家如何分配,他们并不知情。 据调查,深圳某企管顾问有限公司负责人Jizheng Wang(王继徵)在美国夏威夷州先 后 注册的这两所大学,分别成立于2002年5月14日(Honolulu University),和2002年7月14 日(University of Honolulu)。2003年3月18日,王继徵又将前一所( Honolulu Univers ity)更名为Council of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翻译为“国际认证委员会”—— 仅仅通过一次简单的改名服务,在美国就又多了一家